主题:【纪念西西河开流四周】风帆时代的英国海军为啥这么成功?(一) -- 老马丁
初次拜读这系列帖子也就是仨俩月前的事情,只敢送花,不敢留言。
借着帖子又被顶起来的机会,俺跟着来赞一把。
老马不愧是做先生的,出手的文字通俗易懂、趣味十足,让俺这样的经济门外汉也能全读下来而不犯倦。
1.最近的 Madoff 诈骗案。在彭博社的报道,Tremont Invested More Than Half Its Assets With Bernard Madoff,一位没有上当的基金经理如是说:
翻译:“我在多年以前考虑过投资 Madoff,但我看不到透明性,” 代表客户进行投资的伦敦原子基金经理默罕默德.萨义德如是评论道。“我无法找到能够确凿验证的东西把 Madoff 所宣称的回报率和他的实际交易联系起来。”
寻找合格的投资代理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老马丁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能否设计一套类似于风帆战舰时代的英国海军的管理规章制度,以避免代理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2.关于如何反腐,刺客999的这个帖子所讲述的和英国海军的办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的说起来打字累,就以一个例子说明.
比如绝大部分的腐败出在土地招标,这块地怎么卖,卖多少,如果市委书记说了算,那非腐败不可.
但是规定一套完善的规矩程序,并强制实施,上级机关还监督,则腐败就不好钻空了.
程序一,必须请至少两家并且是异地的有权威评估资格的单位给出一个评估底价。由招标办专人负责,如此人泄密,负法律责任,坐牢十年。
程序二,向全社会公开招标,为防止围标,规定至少要有两家以上外地企业。否则不算。
程序三,评委,有业主3人,有资格的建筑专家5人组成,产生方法;有业主提供十人名单,在下午要评选前半小时,由上极纪律机关一人,公证机关两人在场监督,当场用抽签方式产生,如抽签作弊,他们负法律责任,比如,坐牢十年,这样产生3名业主代表参与评标,专家,则由招标办数据库里的专家库,用电脑随机程序产生,同样由纪检,公证监督,如个别专家正好有事,则随机程序产生替补
程序四,评标,标书标准格式,全部以电脑排版。(防止笔迹),填好后,招标办给各个竞选单位编号,
然后以只有编号的标书发给各位评委,评委按照资历,公司实力,投标价各项分别评分,而且8个评委要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平均其余6,最后各项分以加权方式(比如:投标价格占70等)总和最高者中标,但如没有大于评估价,则不算.
程序五,招标过程所有文档相关责任人签名,封存.以备后查.
我们这早已经开始实行类似的流程了.这样,他那里去行贿收贿,连行贿给谁都不知道.你总不能全单位每人送2亿吧.呵呵.送了也不知道怎么给你照顾,谁知道你几号,搞错了岂不麻烦,再说,最高分还要被去掉。
其他领域的反腐败也就是照方抓药,问题的关键在于工程的审批不能一人说了算,要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一个合理的程序,并强制执行,这样实际上变成几十毫不相关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但是又是专业的个人和一个计算机程序说了算,还有公正监督,还那里去行贿.
3。联想“08宪章”给我们画的大饼,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冰棍理论”。。。
精耕细作哪里都需要啊。
不成熟的观点如下:
1.单纯的金融投资代理关系的监考是不可能的。代理人的利益基本上不会得到保障,长期来看,只有代理人吃饱了,投资人才有汤喝。
2.有大笔的闲钱委托人,把自己的闲钱不投入支持再生产的融资循环(比如商业银行存款,非金融业企业的股票债券)而投入单纯逐利的金融投资/投机,那么这种事情的发生就是为了提高再生产的融资循环对有闲钱的委托人的吸引力,也是对有闲钱的委托人一个警示。
张五常说,一块钱在街上会马上不见掉,物理解释不了,化学解释不了,但是经济学解释得了。同样,经济学也能解释,为啥贪婪的人,愚蠢的人手里有一亿也会飞走。
或者说经济学的应用是聪明人的玩意,是心理学。这玩意的确很难监管,一个完美的办法就是不搞。
在亚洲,造船业最发达的是中国,中国的郑和船队里的船吨位在一千吨以上的不少,据教过我的席龙飞教授的考证,郑和宝船吨位甚至在一万吨以上,中国福建船型---福船的性能最好,但是与欧洲相比,中国的造船技术逐渐落后了
我们知道欧洲十七世纪出了一个大科学家牛顿,奠定了力学基础,到了十八世纪又出了一个伟大的数学家欧拉---跟造船有关的力学理论----静力学理论,稳性理论等等不少都是由欧拉奠定的,船舶力学基本上到了欧拉的时代就已经基本上成熟了,欧洲造船业已经用科学武装了起来
中国人虽然善于发明,比如轮船的轮---明轮(一种成轮状的连续推动装置)就是中国人在宋代的时候发明的,甚至舵,锚,水密舱壁等等都是中国首先发明的,但是中国人不像欧洲人那样善于将问题数学化,因此中国的技术就终止于发明的层次而难以继续推进了
郑芝龙是郑成功的父亲
哪里不正规了,而且我也还没有证明完,有一些逻辑关系我还没有理清楚
你如果可以给我挑错,我就万分感谢
论文都发在期刊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上,有些内容老马丁没讲到,有空是不是再蒸那么一两个包子?
1. 论文原文
http://dahuang.dhxy.info/Economy/British_Navy_Sail.PDF
Douglas W. Allen (2002)
The British Navy Rules: Monitoring and Incompatible Incentives in the Age of Fighting Sail
2.有哥们不同意原文意见,弄了个商榷,争鸣争鸣
http://dahuang.dhxy.info/Economy/British_Navy_Sail_Comm.PDF
Daniel K. Benjamin and Christopher F. Thornberg (2003)
Comment: Rules, monitoring, and incentives in the age of sail
3.原作者不敢懈怠,拉一个架势,护住上中下三路
http://dahuang.dhxy.info/Economy/British_Navy_Sail_Reply.PDF
Douglas W. Allen (2003)
Rules and rewards in the age of sail: a reply
不过现在忙自己的paper,暂时顾不过来了。以后有时间一定补上。
英国海军的例子他在课堂上讲过!他的全名是:Douglas Wayne Allen。
他课讲的很好的,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被他忽悠的对经济学有了兴趣。
但是我对他的有些观点并不赞同,这个英国海军的例子就是一个。他的一个观点是从demand和supply这两个经济学的最基本的角度来解释,他的理论是当时的英国海军给船长很大的权利,社会地位,以及财富,让船长这个职位成为一个非常稀缺的社会产品。但是在岸上等待的准船长远远超过船只的数量和现有的船长的数量。同时又有极严格的法律惩罚犯了错误的船长。所以每个船长都非常的小心的不犯错误,同时保持进取心。当然他还有别的理论支持这个观点。
我当时同时上微观和宏观经济,有旁听其他的经济学课程,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拿一个教授的观点去请问另外一个教授,最后再告诉他们这是另外一个教授的观点。Douglas的有些观点在这种情况下曾经被其他的教授批的很厉害!哈哈!
马丁教授的帖子竟然是一年前写的,我竟然今天才看见!
但是忘了是哪个片子了,不过是很老的片子。讲的就是那个英国船花了9个月追那条法国船,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如果不追的话会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