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老拙侃股票84】实盘第31周汇报 ——老拙也疯狂 -- 老拙
今天下跌是敖东第四大股东减持股份的原因.
如没有参股广发,成大敖东也就是一般的品种。但就是赶上时候了,当年广发高层为了保住经营的独立性,从广东跑到东北拉了这两个穷哥们入伙,互相交叉换股但前提不能干涉广发的正常经营。这两穷哥们也算讲义气,遵守协议且在05年和广发共同成功阻击了中信的收购.
现在不同往日,券商股如日中天,穷哥们摇身一变都是大亨级,谁也别不服这就是投资,当年熊市的时候,券商死了一大片,广发法人股一块多也无人问津,成大敖东那时侯敢押上筹码,也是需要勇气的,
现在搏弈成功,每年广发的分红就使利润大幅增长,俨然步入一线蓝筹行列.
但对于持有成大敖东的部分股东而言,需要现金而出售手中可流通股,搞些福利或投资,也算是合理的.查看中信证券的记录,在其奔上百元的过程中,半路减持的小非不在少数。所以小非减持对于某些强势品种来说,只是短期利空,甚至是大机构借机洗盘的机会。
最后再说广发借壳的影响,本人是希望也坚信可以成功,因为重仓在延边公路被关了一年多了,当时也是看好广发才在停牌最后一日介入。没想到停了一年多。但也因为如此一直在观察敖东及成大走势,去年70元,现复权价35元左右介入过敖东.感觉很简单,牛市中好股不套人,至于赚多少就看你的持有比例和时间了。
回答楼下兄弟的问题,后退一步,即使广发借壳失败或重新ipo,但广发公司的经营本质不会改变.每年赚的钱不会少,分给成大敖东两大股东的还是真金白银,所以对其影响不大.
受影响的恐怕是延边公路了,以其公司现有素质,没有广发借壳能站在10元价位都不错了.如斯的话,复盘割肉杀奔成大敖东.但也不排除借壳成功翻几番的可能.
前段时间,学习高抛低吸,一次卖出中信100股舍不得,后来发现股票可以几十股几十股的卖。
老拙把它比成87年的可口可乐,这个我觉得有点乐观。前一阵子的时候,FT,WSJ都把它当成第二个索罗门兄弟(插一句,巴菲特也投资过索罗门兄弟,为了这都在参院出庭做过证,现在估计有点怕井绳了),则未免有些悲观。
相对87年的可口可乐,熊死蹬在行业中的地位不行,美林也许更合适这个位置。我个人的看法,熊在华尔街是一家相对风格保守的投行。也许有人说,搞了那么多subprime也算保守?要知道,当时这些房贷债券很多都是评级很高的fixed income securities,也就只有保守的会扔那么多钱,像高盛、摩根什么的都闲这个油水少。否则那些投资策略更保守的pension funds就不会买这些“垃圾毒资产”,更不会亏了。这一点,从它在国外扩张的谨慎上也可以看出来。别的不说,前些年中国那些航空母舰红筹股上市,熊的名字什么时候听过?风头都被高盛、美林、摩根这些撑死胆大的给盖了。
熊和CITIC搞对象的事情,好处司令都说了。我提两个担心的地方:一个是Culture problem,这个FT也说了,熊的企业文化是挺固执的,不固执也不会等到这个时候才和CITIC合作,比华尔街的邻居晚了多久不说,比UBS,Credit Suisse,Deutsche Bank这些额头上写着“保守”两个字的欧洲大佬都慢。所以这个50:50的合作能不能成,不好说。第二就是熊如果想借此搞企业战略转折,耐心要大大的,中信愿意等多久?
胡诹两句,方家见笑。
下午某投行组织关于中信与贝尔斯登合作的意义讨论。他们的分析师观点简要汇报下:
1. 贝尔斯登方面:作为美国第五大投行,它的强项在于房屋抵押债、信贷类债券,可排第一。对冲基金业务也排行业前三。承销与并购业务排世界第8到10。经纪业务排8到10。它的弱项是缺乏国际业务,该类收入占比只有15%,而其他同行该类可占40%-60%
2. 贝尔斯登在本次合作中,比较吃亏在,没有得到实质可以进入中国市场的deal.
3. 中信投资贝尔斯登,大约是按109美元价格购得6%(40年后兑现)的股权,分析师认为风险不大,因为对于贝尔斯登,次债风险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当被问到如何评级贝尔股票,分析师(来自目前世界投行最受尊重公司)给与中性评级。他解释说,贝尔斯登以目前股价风险不高,但是未来几年受次债影响,由于它的业务结构(抵押债最强),它的成长将不如其他同类。
4. 该战略合作还待两国政府审批。认为美国方面没有问题。中国政府方面,虽然中信一向受宠,还有不确定性。(不过与会的国内投资者当场表示,贝尔斯登只占中信2%股权,应该问题不大)。
5. 关于成立合资公司,目前知道的是双方各占50%,基本是合并二者在亚洲的业务。由于贝尔斯登在亚洲业务更强,给与比较多,中信可能要付一定的溢价。另外,他不看好双方长期合作的前景,因为历史事例表明,双方占50%的合作能成功的很少。但是通过合作,中信可望真正成为国际投行。
说来说去,觉得最有实质意义的还是拙老师率先提出的:中信的市值受到认可,中国证券行业的成长溢价受到认可。一位投资机构代表提问说:以10倍市盈率换中信的35倍市盈率,贝斯登不亏吗?回答是合理,而且得到了进入中国的机会。(贝斯登宣布合作后,股价上扬了1.2%)
另外,个人觉得贝尔斯登全球专业技能以及优秀分析师将给中信带来长远和实质的好处。在跨境并购咨询、股票及固定收益业务、风险投资、私人股权投资和资产管理业务上,中信都将得到更安全强大的业务能力,实现高速成长与平衡收入结构双赢。贝尔斯登在亚洲收入大约1.3亿美元,合资公司成立后中信在海外的公司收入也将大幅成长。
成大花老师,下午金元证券调高目标价64-75元,反应比老师慢一拍。:)
可惜送花没有砸出宝来
关于中信和熊死等的合作,轻阳MM从专业人士的角度给出了分析,按照拙总和实盘的操作风格,我个人倾向是难以等到双方合资真正产生很大效应的那个时点的,对我们实盘和投资于中信证券的这些河友来说,需要的是这个消息让市场给于中信证券更高的市盈率,更大的成长空间,毕竟中信证券每股收益,拙总已经分析的很清楚了。
现在案台已经准备好,就等讲故事的上场了。
某投行是怎么分析的? 现在手里还有一点。
原文刊登于:21世纪经济报道
目前其网站尚未更新10月23日的内容,故给出的是其他网站转载的链接。
正好我手头有一个项目是海外公司取得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对于法规多少有一些了解.
众所周知,A股原则上是只对内的,海外资金取得A股股份只有两个渠道,QFII 或者作为海外战略投资者.
这次中信的交易中,熊死瞪应该是以海外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换取中信的股份,而目前的法规
对于海外战略投资者,要求其取得的股份不低于上市公司总股份的10%.而此次披露中,
熊死蹬只得到2%的股权,明显不符合这个要求.
中信作为券商肯定应该知道这个规定的,但是为什么还是2%?我水平低,希望方家指教.
一来就是重磅内幕。
花之,轻阳MM。
前几天,AH股票的事已经引发股市大跌,而且在证监会已经澄清事实的情况下,股市继续跌。这个节骨眼上,21世纪经济报道居然报到这个八字没一撇的事,应该整顿它了。
现在港股直通车还未运作,伦交所和其它海外交易所想来分杯羹恐怕还得等上几年。毕竟,老美今年府会唱双簧,才把QFII唱到300亿美元(而且年底才能开始进来)。现在不是1840年,英国佬还是慢慢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