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太平洋战争前日本经济状况简介 一 -- 电子赵括
起码蒋介石可以在南京失守以后退往武汉、重庆,这在1931年是不可想象的。
1931年以老蒋的战略纵深,最多只能退到南昌。再往后退,国民政府必然要倒台,中国必然会分裂。那就是一个南明的局面了。
经济实力并不代表一切,政治和军事的整合更加重要。
del
1931-1937,中国的力量也在增长,日本的力量也在增长。中国增长的是政治和军事整合能力,日本增长的是经济能力。那么哪个更重要呢?
克劳塞维茨说过:进攻力量与攻击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中国战略纵深的增加,其作用是日本军事力量的增长的平方。中国的战略纵深增加一倍,日本的军事能力需要增加三倍才能抵消。所以1928年小小的日本可以随意欺负没有纵深的蒋介石,1938年强大的日本却根本无法让蒋介石屈服。
1932年,是双方都不想鱼死网破罢了。如果当时双方都拿出1937年的劲头来,日本死命打下上海、南京,然后打瘫掉,根本无力扩大战果。可是再回头看看蒋介石,1932年的他要是失去南京上海,那还剩下什么?难道真的退到南昌去么?
del
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是1928年的事,1937年爆发全面抗战,其间不过九年。还夹杂着中原大战,1929年开始的全球经济衰退不久后波及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34年的白银危机导致银元外流等等。数数看别说黄金,生铁都凑不够十年。
中央军肃清江西浙江,尾随红军进入西南,撤换贵州省长王家烈,成功在云南驻军,四川军阀成都集体朝见,胡宗南军屯西北……
我不知道这些东西在你的经济算盘上有几分几两,但是就是这些扎扎实实的步骤,才形成了那个所谓的“中国”。否则不要说1937年了,就是到了1945年,恐怕还没有什么中国可以去和日本(还有俄国!)抗衡。
战争,依靠经济,但决不是仅仅依靠经济。否则你就没法解释抗美援朝战争了。人心向背,民心士气。
蒋介石的10年整合,效果如何。1936年西安事变结束以后,蒋介石飞临洛阳、南京,万人空巷。左派右派,齐声欢呼。
一个国家有了领袖,有了主心骨,就可以打了!才可以打了!
当然,抗战后期蒋介石及其统治集团腐化了,当不起这个国家的重任了。那已经超出我们的讨论范围了。
再往后退,国民政府必然要倒台,中国必然会分裂。
>>>请对大家科学论证为什么会有这两个“必然”,而不是编出来吓唬人的?
del
del
38年刘湘总司令在武汉暴毙,死前与韩复渠、冯玉祥、阎西山等多有密书往来。蒋光头上厕所,居然看到“川军回川保卫大四川”的标语。这还是在1937年了。
如果1931年蒋光头把中央军打光了,逃到南昌或者武汉,难道刘总司令、张总司令之流就会乖乖交出自己的部队,供中央驱使,抗战到底么?
还好37年只有宋哲元“礼拒”中央援兵。
如果没有削平藩镇,那中央要迁都武汉,桂系也要礼拒;迁都重庆,川军更要礼拒;要打通滇缅公路,滇军再来礼拒;要拿到西北的苏联通道,新疆军阀和二马也来礼拒。那你倒说说这个抗战怎么个打法?
或者蒋委员张可以开诚布公,用宋襄公的办法来抚慰各地军阀?好像中央不削藩,他们就不会猜疑,就不会和南京中央对抗了?就会天良发现,把自己的一兵一卒都贡献出来抗战了?
事实上从1931到1937,除了华北地区为了绥靖日本而搞了特殊化以外,中央对其他地区的控制能力都是大幅度加强的。特别是西南、两广、西北等问题逐次解决,为抗战打下了持久战的坚实基础。
中东路事件被苏军打得满地找牙,损兵折将9000多人,几个旅被打残。郭松龄反奉时关东军也很轻松的打败郭军,在后来和红军打也没占过上风。说东北军如果敢于与日军一战,其战绩绝对不会弱于19路军。那是不可能的。
128也不单是19路军中央军也参与了。
其 实 矛 盾 不 大 。
首 先 , 小 张 就 算 为 了 杀 父 之 仇 , 也 该 拼 命 ;
其 次 , 蒋 光 头 应 该 支 持 张 --反 正 死 的 也 不 是 自 己 人 。
法币的意义我也清楚,可是那也凑不够十年啊,也就是35年以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