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强者应当学会妥协--谈南开事件与胡张案 -- 黄石

共:💬107 🌺15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毛岸英是上过战场的

在苏联的时候,他是坦克连副指导员,跟随部队转战差不多三年、一路打到柏林城下;去朝鲜,他也曾经不只一次软磨硬泡要求上前线,但是志司需要业务娴熟政治可靠的俄语机要参谋而没有办成。这个职务只有他合适,别的人选、比如说师哲,在国内抽不开身、就算抽得开也不能用——师哲曾经为苏联军事情报局服务,是正牌的共产国际系统的间谍,个人历史太复杂、不太靠得住。

家园 说的好呀!
家园 坚定不移给你送花!
家园 说得非常好!
家园 毛岸英在苏联曾经打到柏林?

求出处..........

家园 毛新宇给解放军报写的文章。

不过。这种事情总难免有多种说法的。按照读书要同时读两种不同观点的原则。把两种说法都放在这里。

一种说法

另一种说法

家园 您老消消气,睁眼是有的,说瞎话就属于您的猜测了不是?

您看,本来不太重要的问题,您这么一说,看来还得再好好分辨分辨了。

您对故太子很敏感嘛,虽然我很隐晦的说,但不代表我不敢说不是?毛岸英自寻回之后,就送到苏联学习。也有楼下说的那样加入红军参加卫国战争甚至柏林战役的,不甚可考,取信之。

但毛泽东对长子的舐犊之心是路人皆知的,学农然后学工,这个您肯定是清楚的,不在赘言。至于从朝鲜倘若安然返回,会不会就此执掌大宝,这个谁也不好说,毕竟您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公无私什么的我也不能找着跳出来吃枪子吧?但是“日成正日享日”也好,“习以为常”也罢,总之是有可能的,对不对?

下面的是一段摘抄,算不上正式文书,图个一乐。事情是有的,就看您从哪个角度来看了。见仁见智的问题而已。

应当指出的是,在所有这些儿女中,毛泽东最得意、最器重的,是长子岸英。岸英长相活脱脱就是青年时候的毛泽东。且勤奋好学,谦恭守礼。一九四三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延安地区一度流传着毛泽东将他送到一个劳动模范家里去劳动锻炼、去读“农业大学”的佳话。其实他是留在了中共中央机要局工作。

毛泽东决意把长子岸英栽培成栋梁之材,让他去经风雨、见世面,并跟军队建立起牢固的关系。“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嘛,谁要坐江山,谁就要掌握军队。一九五O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首批志愿军部队入朝作战,毛岸英被任命志司的翻译或者参谋的时候年仅二十九岁。由中央机要局一名普通干部,越过班、排、连、营、团,一步登上了正师级军阶,若非龙子,谁能如此坐直升飞机?

这里非常强调俄语好,唯一条件吗?

说完了再说说国外的情况。

转一篇薛涌的,这个人您可能不熟,得,南方都市报评论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主办《北京晚报》专栏“百家言”,2002年日韩世界杯期间加盟《足球》,现为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著有《直话直说的政治———薛涌美国政治笔记》一书。应该比兄弟强一点,至少说瞎话的本领要强吧?

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崛起有各种时代的机缘乃至其政治经济制度的优越。但是,这一民族的精英教子有方,不至于像中国那样“富不过三代”,是其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自中世纪以来,从王室到贵族,从军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责任,一种荣耀,甚至一种特权。要培养尊贵的种子,很难跳过这一关。

比如出身贵族的丘吉尔,年轻时哪里打仗就往哪里跑。他在战场上的勇敢,让其他官兵看得目瞪口呆。英国王室把孩子送到军队也早就是个传统。甚至有人说,当年打赢滑铁卢战役的,就是伊顿公学操场上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训练的孩子。而这个伊顿公学,也正是培养王族和贵族的基地。当朝的伊利莎白女王半个多世纪以前听到自己要即位的消息时,其夫君(也就是现在的菲利普亲王)正作为海军军官在海外服役。

http://www.luckup.net/show.aspx?id=11601&cid=15

哈里王子的确比他的前辈们要不英雄一点,不过,比其他人来说,总是强上那么一星半点的。

最后说一句,挺反感您说话的腔调的。那口气,嚄,好像怎么着了似的。

家园 我觉得楼上网友说得对。不管怎么说,毛岸英成了烈士,

而且你自己也没有证据证明以下两点:

1:毛岸英是内定的太子。

2:他在志司工作不是首先因为需要,而是首先为了安全镀金。

在“这个谁也不好说”的情况下,就话里话外贬低毛岸英,把他作为反例来抬高“英国王室和贵族”,这个真的有些不合适。

请再斟酌。

家园 你还是睁不开眼睛

  就算把学生都处理了。损失最大的是谁?是车主。而且你凭什么说不会有人同情他们?

  记着,你只能代表你自己,代表不了大多数。还真以为自己是法律化身,理性附体啦?

家园 洞穿世事,心生悲凉。记住你的名字。
家园 不过是又一个言必称希腊罢了

英国王室和贵族,呵呵,还有瑞典王室和贵族,俄国王室和贵族,沙特王室和贵族,阿联酋王室和贵族,大清王室和贵族,他们代表了古往今来王室的光荣,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家园 就凭你说的“有可能”就能这么做么?

先圣的帖子里说

朝鲜战争爆发时,毛岸英早已离开军队多年,是他主动要求参加志愿军。毛岸英此时已是团职干部,

你却说

由中央机要局一名普通干部,越过班、排、连、营、团,一步登上了正师级军阶,若非龙子,谁能如此坐直升飞机?

这差别够大的。

你支撑自己认为毛岸英是太子的凭据是

但是“日成正日享日”也好,“习以为常”也罢,总之是有可能的,对不对?

你对英美精英的子弟从军推崇备至,毛岸英从军就成了为了上位掌握军队,这角度是不是太不一致了一点?

最后,我问你,你用一个根本不是事实的“有可能”而否定讥讽一名事实上的革命烈士,是不是很过分呢?

家园 呵呵

您那段摘抄是摘自《毛泽东和他的女人们》/京夫子(http://www.peacehall.com/forum/lishi/7544.shtml)么?扫了一眼,里面很多东西不靠谱。而且很奇怪的,您好像对原文还进行了些剪裁(不知道您是不是另有出处,请给出)。原文说毛岸英的一段如下:

毛泽东决意把长子岸英栽培成栋梁之材,让他去经风雨、见世面,并跟军队建立起牢固的关系。“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嘛,谁要坐江山,谁就要掌握军队。一九五O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首批志愿军部队入朝作战,毛岸英被任命为一名高级将领----师政委,年仅二十九岁。由中央机要局一名普通干部,越过班、排、连、营、团,一步登上了正师级军阶,若非龙子,谁能如此坐直升飞机?

或许,作为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为人太过忠诚,办事太过认真,他没有把毛岸英留在司令部里重点保护,而是直接把他派到了火线,辜负了毛泽东的重托。

您的文摘里不知怎地改成“毛岸英被任命志司的翻译或者参谋的时候年仅二十九岁”。正师军阶不知出自何处。

因此,我觉得您这段文摘没有说服力。而且,还有什么比牺牲在战场上更勇敢呢?

家园 他所属的坦克连是那个方向的
家园 这个说法绝不是从毛新宇的文章开始的

从80年代就有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