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三十华里很慢吗?-黄石军的行军速度 -- 河兮兮
毕竟我说的带有我自己的情绪在其中.
PS:对这本书的反感和其他人不一样,在刚连载时已经看了一点,但看到主角首次出使关外为了自保出卖政府特工部门驻当地情报站站长全家并大义凛然地自辩时就已经倒足了胃口
文中说:
罗马士兵的个人行李,包括如下:
1,水壶
2,带长柄的水杯(形状大小像个炒锅)
3,小型平底锅
4,便携式的炉灶(结构很简单,就是个组合金属架)
5,作为口粮的硬面包(3日份~最多17日份)
6,烛台
7,纸笔
8,针线
9,换洗衣物
10,防寒披风
在行进时,他们会将上述个人物品绑在一个十字架型的“携行具”上,肩扛行进。
此外,还有按8人一组分配的帐篷和炊具有时也需要士兵各自携带(条件好的时候有牛车运)。
再有,士兵自用的盔甲盾牌和刀剑也是随身携带的。
按照文中的说法,这样一来,单兵负重往往重达30Kg左右。
而这个数字,与作为比较的80年代的法国伞兵部队(因为伞兵无法依靠后勤补给,自给率高)的单兵负重是基本相当的。
陈胜吴广军一天能跑近百里还连续一个月还“攻击前进”?
红军也没有这么猛的,他们是能一昼夜一百二十华里,但绝对不可能保持这个速度不变一个月。
何况秦汉的里比现代华里短。
又何况这个农民军速度是根据“量现代地图”加“估计行军时间”算出来的,没有直接历史记载——我觉得用这个算法算出来数据然后拿来做证据,至少不怎么科学。
来自http://www.fy0415.com/bbs/viewthread.php?tid=13067
辽西与内蒙古高原接壤,可能土地相对平缓,但海拔高(不算辽西走廊),辽河流域是大片平原地带,辽东则是山区丘陵,与朝鲜的崇山峻岭相接,辽阳沈阳在辽河流域和辽东的边界上。 唐军攻高句丽,陆路进攻进展艰难而改取水路进攻,才取得成功。若不是地形艰难,百万隋军当年又岂是那么容易魂断辽东?
不过想起来,以前玩文明,有这么一个资料。说的是祖鲁的impi:
50miles的话,相当于80km了!如果这样比的话,30里地也太慢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持续数日还是仅仅是一天。我想这太快了点吧,是不是讹传或者是夸张?估计不大可靠。河里正好有位写祖鲁历史的 橡树村 兄,应该问问他,是不是有这方面的资料。
另外我对这句也感到很奇怪“还可以招募小孩给他们搬东西,像睡具和饭锅什么的。”,难道是让小孩抗着重物,再跟上军队跑?跟的上吗?
我记得这是说祖鲁的最高速度的。这个属于强行军的。祖鲁军队的形式应该算轻装状态,没有盔甲,盾牌还是皮革的,武器也算不上重,那个长矛连普通的花枪可能都不如。如果再不带木头锤的话,那个负重真的没有多少了。
祖鲁战争之后的内战时期,祖鲁人有一夜行进50公里的纪录,这是我见到的最快的速度。我没看到一天走50英里的纪录。几百人的行动我基本上都有资料,不应该有一天50英里的。小队人的行动,也是有可能的,祖鲁人探子的行动速度很快的,也非常能吃苦。大部队正常行军,超过十天的那种,平均速度基本上在每天10-15公里。要求随时保持战斗力的话,一天不会超过12公里。
祖鲁的补给很有趣,队伍出发的时候,有很多妇女,儿童,老人,带着粮食,赶着牛,跟着队伍。这些物资逐渐被消耗,身上没有物资的这些人就自己回家了,也不会再去追赶队伍。这样呢,一般能够坚持到出境,或者出境后一两天,毕竟普通人出境还是很危险。粮食没了,就需要就地解决,去抢了。急行军的时候没有补给。这种模式就决定了他快不了。你看,有粮食的时候,进行补给的是平民,快不了。没粮食的时候,需要花时间去抢,抢不找就饿肚子,也快不了。
你说的这个资料,实在是在美化祖鲁人了。祖鲁人哪里有睡具呀?
两根矛,一长一短,加上个皮子做的盾牌,可能还没有酋长那身华丽的衣服重呢。
我不太了解里这个单位是怎么来计算的。但是中国古代的度量衡这类一直都在有些变化的。google一下就知道了。
这里可能有点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