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央发布暴雪红色警报 -- 烟灰缸
我在南方和北方各生活了十几年,就过冬来说,南方要比北方难熬。就算不说暖气,就墙、窗、门的构造南北方的差别也是挺大的,更别提靠河临江湿度所产生的温感差距了。
我前面谈到的是交通的疏导和电力供应。就这两点来说,南北是不会有什么区别的。前面有朋友强调的冰雨和积雪,对南方朋友可能陌生;可对北方朋友来说哪个冬天没碰过啊。应对的方法也很简单,散盐加铲雪,有机器效率高点,没机器就用人填。看来新闻,广东清理高速公路上的冰雪时居然用装甲车压的招数;我想这样的非常规招数可能还没有铲车实用吧。南方已经十几年暖冬了,碰到这样的恶劣天气措手不及并不奇怪。只是,各级政府的反应也太慢了,非到了总理亲临湖南、胡总召开政治局会议的地步才开始全面动员。说实话,省市县级干部的意识和动作也太迟钝了。
民政局的统计是受雪灾人数7800万,这个数字超过中国总人口的5%,绝对数量是两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总数。这样的数字是否震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太阳总会出来的,冰雪也总会溶化。只是希望当未来再次出现“XX年不遇”的自然灾害的时候,不要又出现非中央出马不可的尴尬局面。
我是一名电力职工,从事电力线路工作已16年,学的是输配电专业,即是通常讲的电力线路设计及运行检修专业,看到08年01月26日对湖南电力倒塔抢修徇职3人的评论,以及多数人对对电力常识的误解,我只想从我所学的专业和工作经历,讲一讲相关常识,尽量客观反映当前电力部门的工作,让所有有良知的人做出自已的正确判断。
首先讲电力线路的杆塔,线路要架空就必须有两种杆塔---即一是直线塔、另一种是耐张塔,简单的比喻就是你要晒衣裳拉一根线,两端要固定在墙上,中间用竹杆撑起。
好了,直线塔就有了,竹杆就是直线塔,其作用就是挑起导线,一般只承受导线的自重,专业讲就垂直荷载。
同时耐张塔也有了,即是晒衣裳固定的墙,所以电力线路线路最易出危险的是耐张塔,因为导线受张力架空后,沿导线纵向拉起的力全部挂在耐张塔上,即耐张塔要承受电力线路架空后的张力载荷,也就是要当成墙壁一样承受导线的拉力。
再说说专业名词:
导线的标称截面,400/35,即400表示导线的铝股部分横截面积为400平方mm,35表示钢芯部分横截面积为35平方mm。
当前500kV高压送电线路多为该型导线,然后每相导线有4根,一条线路为3相导线,共12根导线,还有两根避雷线。
湖南的倒塌线路就 是这样的导线结构,架空在天上的共有14根线。
导线的自重,1米400/35导线的自重是1.511kg,
按湖南的多年的气象条件,设计时冰厚为10mm,
导线上履10mm厚的冰后的增加重量计算是:1.04kg.计算式是y2=〔3.14*(d/2+b)^2-3.14*(d/2)^2〕*1000*0.9 b是冰厚,d是导线直径,A是导线横截面积,冰密度0.9由此:每一米导线的上加冰后的重量是:1.511+1.04=2.551kg。
耐张塔正常设计时应承受的张力G是:2.551*1000米*4根子导线*3相=30.612吨。 取平均水平档距1000米 (多数为500~70
0米,考虑山区的连续上山档等因素取1000米)
耐张塔的高度一般在20米左右。此30吨纵向拉力挂在塔上,对基础的扭力力距为20米,
基础即按此不利的受力条件进行选取。
耐张塔身要承受的扭力即为抗拒30吨的扭力力矩。
而当履冰达到50mm厚时,代入计算式:y2=10.85
G=(10.85+1.511)*1000*4*3=148.332吨。
当冰厚为100mm时,y2=35.839
G=(35.839+1.511)*1000*4*3=448.2吨。
由此可见:
50mm的冰产生的张力是10mm冰的148.33/30.612=4.85倍。
100mm冰张力是10mm的448/30.612=16.63倍。
虽然线路设计取了2.5倍的安全系数。但是由于冰厚产生的荷载是平方关系的增长,耐张塔不可能按几十年不遇的天气条件来设计。如果为了抗拒100mm冰的而设计耐张塔,其塔身强度和基础强度都是不可想像的。
在线路工程的造价中,铁塔投资占20%。
而三峡到上海的线路2000公里,塔量为2000基以上,总造价为40亿元。单位造价为200万元/公里,
如要每基塔均增加投资去抗衡50~100mm冰,电力线路的总体投资翻10倍左右。即达到400亿,
按此推算,当前电力建设每年建设电力线路均在5000公里左右。按10倍的关系,即光电力线路建设即达到1000个亿。
而一个国家级的三峡工程也不过2000亿元,
另外,电网投资均由电力企业自行投资,完全是为了保履冰而这样投资是不合理的,也不经济的,将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至于网友质疑,为何导线不断而塔倒的问题,这很好理解,这是因为耐张塔要承受不利的力矩效应(塔高20米),而导线只单纯的承受纵向张力。
在所有的导线中心均用钢绞线进行承力,在履冰时,首先崩溃的一定是耐张塔,再才是倒塔的冲击力挣断导线。这就好比用绳子拴到一棵树上,用力扯绳子,断掉的一定是树根,因绳子只受纵向拉力,故先断的是树,树断后,对绳子产生冲击,再断绳子。
另有:湖南的事件中,徇职的是在电力线路上除冰时,由于导线受损后,突然断裂,倒塔和导线掉下地面伤到线下的工作人员造成。因为突然的断线无法预计,不除冰又影响送电运行,故造成事故难以避免。
还有一点我说明的是,北方未倒塔的原因是:天气干冷,塔身不会凝冰,导线上只是有附着积雪,没有大量挂冰,而且在设计时冰厚就取得大,一般在30mm左右。
而湖南的事故中,导线上全部凝冰达50~100mm,塔身及绝缘子上全结成了水桶。
这样多的额外荷载均由铁塔来承受,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铁塔使用条件。
不倒塔才不正常。
说句极端的话,按100mm冰设计的定型塔图,估计国家当前还没有可选用的定型塔呢!
再有:电力线路工人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高山大岭,均要每月到位一次巡线检查。一条线路往往几百公里,全靠人走,还要上塔工作,工作劳动强度很大,而待遇也不过是2k到3k之间。
只是电力的宣传太少,外界了解不多,有所误解,这很正常。
最后向奋战在一线的我的亲爱的同行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祝你们身体好!家人幸福!工作安全顺利!
向为工作徇职的战友 献上我深切的哀思!好人一生奉献,一路走好!
加拿大的温差挺大的,冬天零下20多度很正常,夏天三十多度也不罕见,冻死的听过,热死的还确实比较稀罕。
北方下的是雪,铁塔上的雪密度小,重量很轻。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过那些倒塌的电塔的图片,上面挂的都是冰凌,而且都是碗口粗的。这种情况下,电塔能不倒吗?还有交通,扫雪和扫冰的工作量根本没法比,我在北京上学的时候,一个人扫雪都可以轻松地扫一大堆,但一但被踩成冰,就只能凿冰。而南方的情况恰恰是下的都是雨,落在地上就全部结成了冰,没有重型机械根本没有办法。比如说这次京珠高速封闭,谁又想得到广东都会有公路结冰的情况呢?
这次好像也就是一天的冻雨。
关键是南方很少碰到这样的情况。80年代江西有过一次很大的冻雨,当时差点把南丰蜜橘全部冻死。不过那个时候交通还不发达,没有高速,反而倒是感觉影响不是那么大。
这样的大雪,在南方,尤其是近10多年来,是非常罕见的。
就江西而言,上一次冻雨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
我是江西人,记忆中二三十年前基本上每年都能有几场雪,大雪隔三岔五的也能有一回。不过80年代中期之后,大雪就很少见了。
至于冻雨,我记忆中的只有80年代前期的某一年有过一回。
这就好像江西虽然也有过轻微地震,不过江西的房子一般不可能按照抗震N级的标准去设计一样。
看看具体的报道,很显然多数人对突如其来的冰雪没有太多思想准备,也很缺乏经验。我看了一个描述在高速上遭遇严重连环车祸的帖子。高速上都已经结冰了,司机们居然还敢开到110甚至更高,我想有点经验的司机都不会这样做的。
不是说具体的政府和部门没有责任。这次比较无聊的一个例子是九江大桥收费站。省政府都说了下大雪就别收费了,可是它照收不误,结果可想而知。
南方以前下雪基本下两三天后就晴了,气温回升很快,所以对于大规模扫雪没有多少经验。这次连续雨雪导致地面大规模结冰,而且冰层很厚,用普通器械很难清理,至于广东用装甲车,估计也是为了方便,先用重车压碎冰层,然后用铲车清理。您觉得对于这种大规模冰冻您有啥更好的办法?至于您说政府反应慢,非要等国务院出面,这个是现实,是整个长江流域受灾,国务院不出面,各省市如何协调?其实从下雪开始,各政府已经全面动员,可惜这次的雪实在太大,持续时间太长,再加上临近春节。您的最后一句话,我只能说全世界任何一国中央政府在其国内某地碰到XX年一遇的灾害时,都得出马。
也就是说还有明白人知道屋里温度不能太低。
但江南这种地方冬天哪天室内温度也没上过16度,贵州湖南那种地方肯定更差,俺的经验,山区温度更低。
有人说什么暖冬,我看他们是冻习惯了,俺在上海待了八年,没一个冬天觉得舒服过的,什么暖冬,再暖也是冬天。
咱们号称比德国还有钱了,掐死日本也指日可待了,就没人想过全国普及暖气片吗?难道那些南方人民代表,政府官员都冻上瘾了?
中国人哪怕能耗只达到北美、欧洲的几分之一,再多个地球也够呛。
我外公家在浙西的一个城市里。他在的那个工厂很有钱。大概十几年前就把暖气管道拉到生活区里。因为是大工厂,供暖的热源有保证。只要交初装的管道费,后面的取暖费是象征性收的。
就这在北方要高兴死了吧?可他老人家和他们那栋楼好多人不装。而且冬天也是天天开着门窗的。他们已经习惯这样生活了。。。。害的我每次冬天回去都要冻个半死。
不过如果打官司的话,你必须得出示房子24小时温度变化曲线
如果不开空调,南京的室内温度撑死也就十一二度,而且潮湿,空调开到18度也没用,一样觉得冷
除了一些工厂可以给周边供热
也许现在有足够财力支持南方供暖,但是能源又成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