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德兰士瓦 二 干旱 1 -- 橡树村
对于研究者来说南非真是块宝地啊!研究人类发展史的学者们可以在那里找到从南方古猿到、直立人、能人、智人的所有化石、石器和遗迹材料。早期社会学家可以找到从原始公社、部落联盟到早期国家雏型的活材料。假设如果没有欧洲人的入侵,不知道象Zulu、Matabele等能不能发展出类似美洲的印加、玛雅、阿兹特克那样的文化来?想想我们中华民族在七、八千年以前也许正这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啊,不过我们很伟大、也很幸运,终于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完整文化体系。看看全世界没有几个民族能够有这样的成就!
严重同意橡树村老兄的意见!“贵族气质就是从原始人那里来的”。象我们这边的藏族、彝族和羌族都类似的习俗。首领(过去是土司、头人,现在往往是乡长一类,个别地方可以到县级)之间的仇恨可能会延续几代人,所以叫世仇。而普通人之间的仇恨消除得很快,即使打死了人也不会记恨很久,收养仇人的子女也是常见的,被收养的人就是一家人,一般都不会有象汉族中那样长大后报仇之类的行为。另外藏族对于战斗中的偷袭(非光明正大战斗)都非常地不齿。藏族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最早的贵族是因为其身体强健、头脑智慧、心灵高尚而产生,而其后代之所以继承贵族地位,是由于血液的传承,而不象所谓现代人理解的所谓世袭制度!不仅是贵族,而绝大多数人都承认这样观点!所以历来藏族人造反的比较少。凉山的彝族也是这样,他们认为黑彝(贵族)特质的传承也是通过血液,而不是其它因素。一个家支(小部族)可以延续上千年的历史。原来学者往往用阶级斗争的方法论分析这些民族的很多社会现象,结果把很多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简化得很苍白而平淡了。
我是瞎猜的。
阶级斗争观点分析具体事物很多时候都有问题的。要么是阶级斗争本身观点本身就有问题,要么是使用这个方法分析的人的水平太差。
你是藏族?还是和藏族关系很密切?讲讲藏族的故事?肯定会比这个系列受欢迎。
我这是自己玩的东西,真要出书,连很多细节都需要认真核对,就需要再多花几倍的功夫,我哪有这个时间呀。我现在只能保证大的情节没有大问题,至少反映主流观点,或者比较有道理的新的看法,细节只能取一家言,没有仔细比较过。
再说了,这么冷门的东西,有几个人会花钱买呢?河里有人捧场,我已经很知足了。
谢谢一直鼓励。
不过不觉得南非这些部族能发展出太高等的文明。
这片土地的农业水平太低,农业文明发展的基础比较差。实际上,南部非洲最辉煌的农业文明在林波波河流域,曾经是南部非洲黄金和象牙的交易中心。但是周围游牧民族给农业文明带来的骚扰实在太大,农业文明很难长期生存。
历史上只记载了南部非洲1820年代这一次大的民族迁徙。原来的主流观点,认为南非土著到了17-18世纪才发展出了大酋长制度,开始征战,导致大规模民族迁徙。但是最近几年有观点认为这种大规模的征战导致的民族迁徙,可能已经连续进行了上千年了,只不过只有这一次被欧洲人记录下来罢了。能够考证的游牧部落,一般一个大的部落联盟也就能维持两三代,大部分只有一代。农业文明时间长一些,最长好像也只有一百多年而已。
如果真的想“经营”好非洲,这样的资料不可或缺;
对如何处理民族问题,也是很好的借鉴;
确实是这样的,没有较长时间存在的农业文明,社会财富的积累非常有限,更先进的文明包括宗教都很难产生出来。我没去过南非,对那里的地理环境不了解,所以只是瞎猜想的。
说个有趣的。就在上个月一个县里的两个村之间争冬季草场,一边100多人打起来了,搞大了。县委书记带20多个警察去调解(不是镇压!),人家根本不理,说不要外人管,一起用石头把书记大人和警察赶走了。然后继续开战,打完后重新划界,双方走人。有趣的是败方说打得起就输得起,认账不反悔,胜方说明年送你们100斤酥油。呵呵
我不是藏族,但确实与藏族关系密切。我小时候有段时间的保姆是藏族。我们家曾经和孔萨益多是邻居(他是九世班禅的卫队队长,坛里王外马甲的班禅大师的仪仗兵中有一点相关内容)。我初中真正的英语老师是个喇嘛。他的英语是在印度学的,比学校里老师的地道多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好朋友中间藏族占多数。那个说相声的洛桑、还有八九年拉萨暴乱时牺牲的那个武警,都是我同学的弟弟。我是从小喝酥油茶长大的......呵呵
有时候也有写点什么的冲动。但现在的工作状况不允许啊。另外我的藏文只学了一点点,不灵光。相关的文献资料好多都在藏文经书里,不系统,找起来很费时间。民间素材要花时间去采访积累,唉......只好先慢慢积累,以后再发吧。
我有个藏族哥们正在收集乾隆平大小金川的轶事。让我去说服他发点东西在坛上。应该也很有意思。这是清朝正规军对嘉绒藏族土司。第一次6、7万清军对阵不到1万人的大金川土司军队,花了近两年时间,清朝只取形式上的胜利(土司请降了,但其地位和军队保留了);第二次10万清军对阵不到2万大小金川土司军,花了5年才取胜。现在的史料基本都是清朝方面的,大小金川方面基本是缺失状态。我哥们现在已经把当时10大战役的战场位置基本确定了,正在收集民间资料。对了,发几张碉楼的照片,你可能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不到100个土司兵能对抗清军3000多人长达一年了。我去看一下如何发图。
http://dep.sziit.com.cn/ca/www/UploadFiles/2005531151723726.jpg[/IMGA]
在别的论坛看到你写的sasol系列,循声找过来啦。
还记得武汉的sung不?
当然记得。
专门发主题贴吧,写上一点简单的介绍。
民间资料收集分析是非常吃功夫的事情。
静等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