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1) -- 史文恭
许世友16岁时因打死一地主儿子被迫离开少林寺,后在洛阳参加了童子军。(吴佩孚洛阳练兵?)
1925年,许世友从童子军调到第十五军第一师当排长。次年8月,该部队改为国民革命军,许世友被编入湖北省防军第一师第一团任四连连长。在傅孟贤等同志的教育和影响下,许世友接受革命思想,于当年9月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8月,许世友决心脱离旧军队,到黄安、麻城去找共产党。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许世友返回家乡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几次游击战斗中,都冲锋在前,表现勇敢,不怕死。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1月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开始了在人民军队的漫长革命生涯。看来经历比较复杂啊,貌似大老粗,却很有心计。
莫去争这个罗。不是我们的问题了。我们都是看这个片面或那个片面,一般本人讲的,自然就更以此为准。我们都不是专家,谁也不会全面去比对,除非有人提起
说起来许自己虽没有明提,话下意思也有了
“由于我……还懂得一点军事知识,被选为……义勇队大队长……”。
他又不是军校生,不当兵哪来的军事知识
只是后面一句“从这时起,我这一辈子就同枪杆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太准罢了,从那时起一直连下去就对,但之前也扛过枪就是
说的有点过了
其实依我看,当过兵已不是疑问,而是26至27年的经历,有矛盾的说法存在而已
与其自己的说法有些不同
看到两个老兄在俺帖子里为陈粟争论,俺当然为了本贴的人气起见,昧着良心装没看见了。---------其实类似的争论已经见过太多了。------而且,稍稍令人遗憾的是,很少有争论者是站在双方的角度,从陈粟二人并肩作战时的默契和融洽出发看问题的。--------若陈粟二人像如今的粉丝们如此激烈的争论不休的话,当年三野是否能有辉煌的战绩,是非常难说的。
俺虽然很想能够热血一把,也做一个粉丝,奈何常识随腰围同增,眼界和年龄共长,这时候,已经学会不要在单个方面看问题了。----而,很多争论如果一旦开始从争论的两方参合着看,那就自然心平气和了。
关于陈粟,俺有一个小小的心得。-------记得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一个粟裕晚年对陈毅的评价,他说,“军长这个人,一辈子做到了“磊落”二字。”--------大人物说话,就是言简意赅,俺看的书越多,对粟裕大将的这句话体会就越深。----也觉得他这个评语落得真漂亮!就写在这里和两位为陈粟争论的老兄共勉吧。
其实他的政治水平并不高,第二次庐山会议,他完全站错了队,喊着要抓张春桥最厉害的就是他。----那时候,他也和大多数人一样,以为育蓉元帅要横空出世了。谁知道东哥巨手一挥,庐山立马翻云覆雨。
事后,有人向东哥请示,是否要处理许大和尚。东哥云:“此公头脑简单,这次就算了。”
------“有人”就是纪登奎副总理,上面这个段子是他接受师东兵采访时,透露的。
说得好
红十军团是由红七军团和红十军而不是老红十军团合编成的,红七军团主要来源于老红十军,红十军调入中央苏区后,闽浙赣军区重组新的红十军,正是这支队伍与红七军团余部合编成红十军团。
难得你对陈粟之争点得透彻。
但对这位南京军区司令员,恐怕还得多琢磨琢磨。
庐山会议时,这位司令的话里话外都有动军队的意思。
联想到1976年的时候,这位司令报告说,上海民兵都发枪了,幸亏军队也做了相应调动,才控制住局面。后来这种说法再也没有下文了。
万幸,上海没有再次发生收缴工人枪支的事件。
俺第一手资料几乎没有,大多不过是他人的文章上的.但许和尚此人,实际上不是一个左右逢源的人.----比如他为啥服周总理呢,因为此公在南京军区喝酒的时候强人所难,喝醉了好几个副司令员.所以到了京城,被总理叫过去喝茅台,喝了两瓶终于撑不住,到桌下了.-------当然,他服的不是总理的酒量,而是总理的工作方法.
又比如,他后来进了政治局,最喜欢坐在陈永贵旁边,因为许和尚说话唾沫飞溅,就陈永贵受得了.----但俺们要回想一下,都进了政治局了,许世友也不会搞点团结,他这样能算得上会搞政治吗?
-----现在网上议论较多的是,许和尚看似粗鲁,但张国焘虽然杀人如麻,但却很喜欢他.(因为听说许和尚私下议论,"张国焘是中央来的,当然反不得..."),----然而,喜欢这个例子的人大多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四方面军的干部很多都是许和尚这种单纯,凶猛的将领.---如果以此类推,那可能王树声,杜义德,王近山之类也都是懂政治的?
又比如说,网上传说东哥很喜欢许和尚,----呵呵,也是纪登奎告诉师东兵的,事实上,第二次庐山会议,汪主任也跳出来说要设国家主席,为啥呢?因为,那时候论资排辈,大家都服林副主席,没人把狐假虎威的四人帮看在眼里,九大事实上就是权力重新洗牌的一次机会,而大多数的人,都把宝押在了年轻而又有资历的林彪身上.----但,所有的人都低估了年迈的东哥作为一个伟人的深不可测.他轻描淡写,就力挽乾坤.----事实上,东哥也看到了汪主任,作为他的近臣,这一次的表现近乎投机和背叛,但他依然轻轻地放过了。-----------后来,汪主任依旧当他的大内主管。-----所以说,所谓东哥的喜欢,并不见得就那么牢靠。
上海1976年十月后,派过去安定军心的乃苏振华上将,上海秀才多,但名将,是不可能在上海这种盛产小市民的地方出现的。---国军里面除了几个都是李天霞,方靖之流的。----所以,那几个民兵师可能出什么乱子吗?---许司令的发言又有什么政治上的妙处呢?
不过话说回来,许司令作战却真的不可小觑。此公的战功是实打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