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科人往事之鸡兔同笼 -- 萨苏
我到中国科学院工作时已经是1989年了,不过,1977年我确实在北京中关村。
1973年太小,第一次到三里河院部,啥也不知道。75年就住在崇文区西小市,哪里也没去。
1977年因为参加数学竞赛,家里奖励去北京玩一次。当时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父母的大学同学杨大夫家,她是力学所的医生,先生是工程热物理所的研究人员,印尼华侨。那是第一次到中国科学院。
一个小屁孩子,经常跟着几个大人来到研究所,看到的都是一个个舒展的眉头,听到的都是这下子可是有盼头了,大家都要拿出来真本事好好干一场了,还有大声或小声争论问题的我一个小孩完全听不懂的诸如此类的话,还有人人似乎都哼着歌,老萨说的《祝酒歌》有,也有不少其他的刚刚粉碎四人帮时代天天播送的如《泉水叮咚响》,真是一幅积极向上的活画卷。
那时的晚上,全部窗户都亮着灯。
12年后,说怪话的多了,唱《一场游戏一场梦》的年轻人多了。当时的中关村的很多研究所,仍然晚上灯火通明,我看到学业务的,也有学英语的。又过了近7年,晚上灯光黯淡多了,就在此时,我离开了。
再后来,去北京时,晚上从来没在中关村走过。
没看出老燕的家学背景还挺强的。
问一句,“75年就住在崇文区西小市”
那里应该离木樨地和中关村都挺远的,你怎么住那?莫非你祖宅在那儿(按理应该在东城区,比如朝阳门内等地)?
祖宅在辽阳。
毛主席出来的时候和大家握手,旁边有人给介绍。介绍到一位著名数学家,。。。。。。对不起。。。他解释不清楚。。。
那一天,老先生也是大笑。
对比,蒋“雄奇”如何接见下属的情形(根据沈醉等人的回忆)和毛主席的。只能说,毛主席是平易近人的,主席的风度不是靠摆架子摆出来的。
毛公的气度如果让人敬仰,也是他自己具备的,不是老萨能夸出来的。称主席是基本复述原话的部分。
个人魅力不能掩饰那可怕的组织结构.便是"陛见"之时各位科学家的啜啜不安的神态描写,也是很好的注脚.现在的领导人,即便声色俱厉都不会有当时太祖一句轻描淡写的责备的威胁.何故?制度使然.
穷得都只能坐11路执行任务了
看来还是应该认真读一读《毛选》
这会儿可不问,啷个会要让猫吃辣椒沙?
刘周也是老实人,乖乖顺杆儿爬
三十年代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里就发表毛泽东自述他数理化一塌糊涂,绘画课更是差劲儿----老师出题让画"半壁见海日",他一个圈下面添一条横线就交作业了。
路上只有路灯,周围早已没了“灯光”,远处的大楼有暗有亮,但都很飘忽,离得很远。北大门口乱七八糟停了一堆车。
俺娘是力学所的职工,和杨大夫很熟。有时带俺等班车时,也先到杨大夫的屋里坐坐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