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浅说“马姆鲁克”(0)-----前言 -- 奔波儿
说起拜巴尔(Baibars)这小子,他是钦察突厥人。钦察人原居住在黑海和里海以北的广袤的草原地带,1237年,在拔都率领下,蒙古二次西征,兵锋所指,钦察部落首当其冲,首领八赤蛮战败拒降被腰斩,族人或投降蒙军,或远遁他乡,穷苦点的就成为奴隶。钦察人是草原民族,自小弓马娴熟且吃苦耐劳,因此是马姆鲁克兵源的首选。
拜巴尔在暗杀掉击败蒙古人的大英雄忽都思(Qutuz)以后,怕众人不服,因而在武功上面必须要有建树。为此,他与金帐汗国大佬----拔都的弟弟别尔哥结为联盟,以牵扯住仇家伊尔汗国大佬旭烈兀。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占据的实际就是钦察人的地盘。不过,在共同的利益面前,仇人也可以变成哥们儿。别尔哥属于术赤系,信奉伊斯兰教,因此在旭烈兀杀掉阿巴斯哈里发这件事情上一直耿耿于怀;另一方面,别尔哥在蒙哥大汗的继承人选问题上,站在旭烈兀的弟弟阿里不哥的阵营,加上大家都想当中东之王,因此双方大打出手,互有胜负,旭烈兀为此忙得不亦乐乎,只好把马姆鲁克先放一边。
搞定了最强的敌人,拜巴尔抽出手,开始收拾当初给蒙古军队当走卒帮凶的十字军小国。没了旭烈兀这座靠山,十字军小国们在士气高昂的马姆鲁克骑兵面前,输得一塌糊涂,当初那些吹得神乎其神的神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的老爷们或死或逃,剩下的大半成了拜巴尔的用来换银子的俘虏,从此彻底衰掉。在击败当初为蒙古人当前驱最积极的亚美尼亚以后,拜巴尔于1268年围攻安条克,5月18日破城,全城百姓中老弱妇孺被全部被杀,青壮则被卖为奴隶。
安条克的陷落引来了十字军第九次远征(1271~1272),领头的是英格兰王子爱德华一世(Edwards I)和法王路易九世(就是被马姆鲁克用来换银子的那位)的弟弟---西西里国王查理一世(Charles I)。他们的人马到达阿克(Acre)后,利用这个残存的海滨据点,与拜巴尔对峙。拜巴尔面对重兵把守的坚城,一时无法攻克,便使出釜底抽薪的法子,派出一支舰队攻打十字军的补给基地塞浦路斯。马姆鲁克陆上是一把好手,在海上却是菜鸟,被人包了水饺。拜巴尔一计不成,就花重金,请当时名噪一时的黑道老大----山中老人派(Hashshashin)去暗杀爱德华一世,可杀手们在行动中却被爱德华一世和其手下全部砍翻。这时,爱德华的老爸亨利三世(Herny III)过世,他得赶回去继位,只好和拜巴尔签订合约,双方罢兵,第九次也是最后一次十字军远征就这么草草结束了。1302~1303年,十字军在中东海滨和近海的几个小据点,被马姆鲁克一一拔除,在乌尔班二世发起十字军200年以后,其势力彻底退出了中东。
1277年,拜巴尔在叙利亚病逝,其苏丹王位传给了儿子,但没过多久,就被其手下大将且同为钦察人的喀喇翁(Qalawun)给篡了位。仔细看一下历史可以发现,马姆鲁克王朝历代苏丹很少有能顺顺当当父传子的,大部分继任苏丹都是前任的手下大将,或者是直接搞掉其前任,或者是先摄政后篡位。这样的做法,倒是符合“丛林法则”,在位苏丹因此不乏文治武功出色的人物,使马姆鲁克王朝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
忽都思、拜巴尔和喀喇翁所从属的马姆鲁克军团总部设在尼罗河中的Manial岛(即开罗城中的劳代岛)上,这也是他们在位期间的马姆鲁克王朝被称为“巴赫里(Bahri)王朝”的原因,因为Bahri的阿拉伯语的意思是“来自岛上”。巴赫里王朝的苏丹喜欢从钦察人那儿征召马姆鲁克,这个习惯一直维持到其末代苏丹哈吉(al-Salih Hajji)。
因为这时,马姆鲁克军团招募来的奴隶兵里面出了一个切尔克斯(Circassian)牛人----巴尔库克(Barquq)。哈吉的老爸即前任苏丹沙班(Al-Ashraf Sha'ban)被手下的马姆鲁克将军们杀以后,哈吉年仅7岁的哥哥被扶上王位。可哈吉的哥哥没过几天就病死了,年幼的哈吉接着当傀儡苏丹。巴尔库克逐步掌握住军权以后,见形势已经稳定,就把脸一抹,把小哈吉赶下台,自己正式当了苏丹,时年1382年,为效仿自己的偶像拜巴尔,他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了“Al-Zahir”。
巴尔库克就这么上台,手下人自然有人不服。7年以后,北部的两个总督Mintash和Yalbogha al-Nasiri起兵造反,巴尔库克战败后被抓到约旦的卡拉卡(Al Karak)城堡关押,哈吉复辟。可没过多久,巴尔库克不知是用啥法子从关押他的城堡里跑了出来,重新召集人马,又杀回了开罗,继续当苏丹。
这一回,他吸取了教训,一方面改变历往苏丹从钦察人那儿招募马姆鲁克的习惯,而从自己的高加索家乡征召切尔克斯奴隶,并给予自己的家乡人以重任,从而逐步取代钦察人在军中的地位;另外,他把自己的总部从Manial岛搬到了坚固的萨拉丁城堡,因为城堡中高塔林立,从巴尔库克开始的马姆鲁克王朝又被称为“布尔吉(Burji)”王朝,阿拉伯语的意思是“来自塔中”。
马姆鲁克军人
切尔克斯人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几次去市中心闲逛,经过萨拉丁城堡的时候,都能看到一座保存基本完好的高架引水渠,有很多年头的样子。旅游手册上查了一下,说是古罗马人修的。样式的确和我所见过的古罗马引水渠类似,但罗马人统治埃及的时候,开罗城的地盘主要集中在老开罗那片地区,萨拉丁城堡这边还是荒地呢,而且这处引水渠也不像是历尽千年沧桑的模样。那这水渠到底是谁修的呢?
用“Cairo”和“Aqueduct”当关键词,请Google大仙占了一卦,这水渠果真和古罗马人没有什么瓜葛,但也有七百年的历史,是马姆鲁克苏丹纳赛尔·默罕默德·伊本·喀喇翁(Al-Nasser Muhammad Ibn Qalawun)下令建造的。纳赛尔就是“胜利”的意思,而“Ibn”(阿语“儿子”)只有父亲最喜欢的儿子才会在名字中有这个词,可以想见儿时的纳赛尔是多么受到父亲的宠爱,可他的命运在父亲亡故之后却是非常坎坷。
喀喇翁(1279~1290在位)是通过谋朝篡位坐的江山,其在位期间,北抗蒙古兵,西拒十字军,同时利用埃及地处海上丝绸之路中转站的地位大力推进商业贸易,使巴赫里王朝(Bahri)国力日盛,其作为倒也丝毫不损马姆鲁克的威名。1290年,喀喇翁率军围攻十字军重镇阿克(Acre),但还没有看到破城的那一天,他就在当年的11月10日病逝,其子卡利(Khalil)继任苏丹,于次年攻下了阿克,将这座十字军盘踞近二百年(其间,曾被萨拉丁攻克过一次)的据点夷为平地,算是完成了父亲的遗愿。
喀喇翁自己是钦察突厥人,可他却喜欢从切尔克斯人那儿招募马姆鲁克,试图扶植起一股新势力,以压制已经尾大不掉的马姆鲁克突厥势力,这引起了那些突厥族大将的不满。卡利继位后萧规曹随,依旧沿用父亲的政策,结果四年后(1294)就被暗杀掉。他的弟弟,年仅八岁的纳赛尔又被挂上了“苏丹”的名号。可纳赛尔太小了,手下的那些马姆鲁克将军们谁都不把他放在眼里,在位仅一年,就被手下大将---曾为战俘的蒙古族将军怯的不花(Kitbugha)篡了位。可这位蒙古将军当苏丹的时日也短得可怜,同样也是一年光景,就被拉金(Lajin)给赶下了台。拉金的出身可不低,他老爸是打退第七次十字军并俘获路易九世的阿伊巴克(Aybak),虽然他在其老父被其继母暗杀后颠沛流离甚至被人卖做奴隶,但这回算是咸鱼大翻身了。不过,马姆鲁克王朝的苏丹宝座轮换的大潮流就是暗杀不断。拉金也没躲开这个命运,不到两年,拉金在萨拉丁城堡被手下大将联手做掉。
1299年,在被废黜四年之后,已经十四岁的少年纳赛尔再次戴上马姆鲁克苏丹的王冠。1303年,蒙古大军南侵叙利亚,少年苏丹纳赛尔亲自领军迎敌,在叙利亚的沙克哈卜(Shaqhab)大败蒙古骑兵。纳赛尔率得胜之军押着成群的蒙古俘虏,通过得胜门(Bab Al-Nasser)回到开罗,全城百姓夹道欢迎,载歌载舞,欢声雷动。
按说凯旋之后的纳赛尔应该可以舒舒服服干完自己的苏丹任期了,可这时他手下的大将军拜巴尔二世(Baibars II)也想尝尝当苏丹的滋味,在架空纳赛尔的权利以后于1308年逼着他退位,可怜的纳赛尔只好离开埃及,一直跑到约旦的卡拉卡(Al Karak)城堡。拜巴尔二世虽然称得上是位英勇善战的上将军,但在治国方面是个十足的外行,还不到一年时间就搞得全国上下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纷纷骂拜巴尔二世是个“垃圾”(Rakin),仅当了10个月零24天苏丹的拜巴尔二世只好退位,把纳赛尔重新接回开罗。
三上二下的日子让纳赛尔饱尝人间冷暖,因此再次坐上苏丹的位置以后,格外珍惜这个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再失而复得的机会,勤于政事,任内完成了不少公共工程,比如疏浚了尼罗河到亚历山大的运河、在开罗城里一口气盖了三十座清真寺和多座宗教学校,还有就是修了这座高架饮水石渠,从尼罗河边一直延伸到萨拉丁城堡,全长约四公里,宽约2米,全部用石块砌成。由于萨拉丁城堡地势较高,靠近城堡的水渠大概也就一人多高,而到了河边以后,已经接近二十米高了。河边的提灌站(Al-Oyoun)至今保持基本完好,当年没有抽水机,提灌站里面有六个巨型的木轮,由公牛轮班转动,将水从尼罗河里提升到提灌站顶部,然后自然流向萨拉丁城堡,这座高架引水渠一直用到1872年,拿破仑侵略埃及的时候曾将该水渠的部分拱洞封住做成城墙的一部分。这座引水渠现在已经荒废,一些部分因开辟道路被推倒,还有一些则成了某户人家的院墙。埃及政府的文物部门已经在筹集资金,开始着手保护和修复这处古迹。
可以翻译成怯的不花,与死在马木手下那位著名的蒙古将军(Kitbugha/Kitbuqa)的拼法相同。
正当马姆鲁克骑兵在中东地区东挡西杀的时候,在现今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Anatolia)高原上兴起了一支突厥部落,这就是从塞尔柱苏丹国分裂出来的奥斯曼土耳其部落。在他们的东边是些势单力薄不得不朝秦暮楚的小部落,而且有高峻的陶如斯(Taurus)山脉将咄咄逼人的蒙古汗国隔开,西边则是行将就木、人见人欺的拜占庭帝国,南北均为大海护佑,安纳托利亚高原实乃是一处天赐的根据地。故此,在其首领奥斯曼一世(Osman I)的英明领导之下,该部落很快就在高原上打出了一片天地。1299年,奥斯曼一世正式创建了奥斯曼帝国(Ottoman Empire)。
奥斯曼一世逝世后,其子奥尔汗一世(Orhan I,1326~1360)继位,他在继续攻城掠地的同时,着力创建了奥斯曼帝国的军政体制。他延用阿拉伯帝国和马姆鲁克王朝的一些制度,派大将统兵镇守四方。不过,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奥斯曼土耳其是军政分家。大将军们有军权,但没有行政权力,特别是没有税收权,军饷全靠苏丹拨发,想当军阀没钱肯定是玩不转的;而地方官吏则由当地的宗教领袖或者部落首领担当,他们负责管理辖区内的百姓,有权制定一些地方性法规,向百姓征税,还要向奥斯曼苏丹定期述职。为进一步稳固自己的权力,奥尔汗又建立了一支类似马姆鲁克骑兵的禁卫军(Janissary),兵源主要从巴尔干半岛的塞族人孩子中选拔,打小严格训练。这支军队的规模初期并不大,每年只征召一千余人,但是装备精良,训练严格,逐渐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主要战斗力量。禁卫军像马姆鲁克骑兵一样,也要终生服役,但待遇优厚,享有特权。
奥尔汗创建的军政体制,尽管在现代政治家的眼中存在无数漏洞,但在当年却是行之有效的,它确保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君主们在家族内部进行权力的顺利交接,避免了地方势力做大或者因王子们闹分家搞分裂,为奥斯曼土耳其国祚长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帝国高举奥斯曼的大旗,以一代代雄主为核心,不怕艰难困苦(例如:1389科索沃之战,塞尔维亚军队在战场上尸横遍野,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一世在取得了艰苦的胜利之后,还没来得及痛饮庆功酒即被刺杀;1402年安卡拉之战,奥斯曼军队则被帖木儿打得一败涂地,苏丹巴耶兹德一世被俘,后死于囚牢),坚定不移地走开疆扩土之路。1453年,麦赫迈德二世(Mehmed II)率军攻克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这个苦苦支撑千年之久的老大帝国至此落下了大幕。
赛勒姆一世(Salem I)接替父亲巴耶兹德二世(Bayezid II,1481~1512)的位置的时候,已经四十七岁了,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效仿自己的爷爷麦赫迈德二世(Mehmed II,1451~1481当政),将自己的同胞兄弟以及堂兄弟们全部处死,彻底消除了其他潜在的王位觊觎者。
再消除了内忧之后,赛勒姆举兵西征,翻越陶如斯山脉,在1514年8月23日的Chaldiran战役中,他击败了什叶派波斯人当政的撒法维德帝国(Safavid Empire);接着南下叙利亚,与中东的传统霸主马姆鲁克兵戎相见。奥斯曼土耳其由于在欧洲大陆长期征战,从敌人那儿学来了火炮和火枪的使用,再加上经过多年征战洗礼的一支禁卫军,正处于上升势头,其军事实力已经不是依旧停留在长弓弯刀的马姆鲁克骑兵所能比拟。
1516年8月24日,在叙利亚阿勒颇(Aleppo)城附近的Marj Dabiq战役中,马姆鲁克没能在这片他们的先辈取得无数荣光的土地上获胜,他们的苏丹Al-Ghawri英勇地战死在沙场;接着,到了第二年的1月22 日,马姆鲁克骑兵在他们推举出来的新苏丹Tuman Bey II的率领下,在开罗附近的Al-Raydaniyya最后一次向奥斯曼土耳其的军队发起了冲锋,可得到了依旧是失败。赛勒姆率领着他的禁卫军,终于饮马开罗城下,马姆鲁克王朝末代君主Tuman Bey的首级被冷酷的赛勒姆下令砍下,和无数颗头颅一样,无论它们的主人身前贵贱贫富,均高悬于兹维拉门(相当于开罗城的菜市口)之上。
马姆鲁克王朝走到了尽头。
赛勒姆进入了伟大的开罗,他被这座无数马姆鲁克贵族们和埃及的能工巧匠共同缔造的“千塔之城”震惊了。可他哪里知道,这是由于马姆鲁克贵族们死后所余财产子孙不能继承,而要全部上缴国库,另外由于从小受到了严格的伊斯兰教育,因此他们在生前将大笔金钱花在修建清真寺、宗教学校和自己的坟墓上面,开罗城一定意义上就是一座马姆鲁克之城,至今依旧如此。
赛勒姆当政八年期间(1512~1520),将奥斯曼土耳其的国土面积从二百五十万平方公里扩张到六百五十万平方公里,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国的庞大帝国(,号称“日不落”的英国不算在内的话)。在先后攻占伊斯兰教两大圣地----麦加和麦地那之后,他将自己比作“Khadim ul Haremeyn”,意思是“两大圣地的奴仆”。
在这样一位狠人加牛人面前,马姆鲁克首领们除了表示臣服,别无他途。赛勒姆在班师回朝之前,委任Khair Bey为埃及总督,统领一支五千人的禁卫军驻守开罗。另外,为了安抚地头蛇,马姆鲁克首领所拥有的土地和庄园依旧保留,而且全埃及十二个行省(Sanjaks)的行政长官都由马姆鲁克首领担当。
这样一来,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埃及,在很长一段时期,形成了奥斯曼总督和马姆鲁克行政官员勾心斗角的舞台,双方相互利用,又互为牵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势力均衡。
短短八年就击败初兴的沙法维帝国,灭亡盛极一时的埃及马木王朝。
相比之下,雷电败于贴木尔,苏里曼大帝对维也纳无可奈何。楼主提供的地图上,罗得岛在1359-1451年征服的。我记得罗德岛是苏里曼大帝从医院骑士手中夺取的,时间晚得多。
我认为苏里曼对现代政治地理的最大影响,是从波斯手中夺走了伊拉克。此前,从波斯帝国、安息、萨珊、阿巴斯王朝,到两羊王朝,伊朗、伊拉克一直是一体的,甚至许多波斯帝国的首都都在两河流域,以至于两伊都以什叶派为主。经过苏莱曼大帝的征服,伊朗和伊拉克再也没有置于同一个国家的统治之下,即使强大如纳迪尔沙者,都无力收复伊拉克。
这大BUG,羞死个叻,呵呵
这样英语的痕迹太重了
不过不耽误花一朵
唉,写的时候小小偷一个懒,居然都被您老人家看出来了,惭愧啊。
本想再煽一把情,可惜网上没有搜到他和马姆鲁克作战的详细情况。唉,身为一个阿拉伯语大文盲,惭愧啊。
不光拿下了君士坦丁堡,还占了东欧的大片地区。意大利远征军也是节节胜利,如果不是他暴毙估计罗马也拿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