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个记者的传奇(十一)白人天皇退位记(上) -- 梦秋

共:💬32 🌺16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更得放,可惜我从不用MSN的
家园 我对老麦的看法和蒙哥马力差不多

都是虚荣心远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典型,他们处在当时的位置很有机遇和运气的作用。

他们能打赢的仗换个人同样能打赢,他们打不赢的仗换个人未必打不赢。

家园 老麦就是一个牛皮大师!李奇微比他强十倍都不止,可惜今天

的人还是知道老麦的多,这就是老美的文化,干实事的就是比不上会表演的:)

家园 但是人家不缺干实事的人,所以要会表演才能出位。

老麦经常剽窃下属军官的思想计划,但是他识货,敢做决断,也还是不差。

家园 【原创】一个记者的传奇(十一)白人天皇退位记(下)

一个记者的传奇(十一)

白人天皇退位记(下)

“麦克阿瑟总是牵着杜鲁门的鼻子走……这种在军事和政治上拔河的状态,是美国历届总统和战地指挥官中之间最奇怪也是最困难的一种状态。”

在皮尔逊作出这些判断的时候,是1950年12月。安德森和皮尔逊发疯似地在五角大楼和各个可靠的情报来源之间发掘不利于麦克阿瑟的材料。这种做法的动机一方面来自于新闻记者的功利性,另外一方面则是出于对美国在远东局势当中扮演角色的担忧。安德森和皮尔逊对于杜鲁门“欧洲第一”的立场持绝对支持的态度。罗斯福当政的时候就秉持这一原则,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让一场不必要的战争改变美国的战略重心。因此,当麦克阿瑟需要全面的战争来为他赢得最后一枚雪耻的勋章时,安德森和皮尔逊深深感受到了此人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威胁。

1950年代,美国的著名新闻学家威尔伯.施拉姆提出了“报刊的四种理论”,对美国战前绝对自由化思想泛滥的新闻媒介做出了理论限制。他认为新闻工作者必须肩负“社会责任”,而不是以置身事外的身份进行新闻工作。在这一点上,安德森和皮尔逊的所作所为显然代表了这种“社会责任”。新闻记者的责任是保持一个国家的基本政策不会被少数人所操纵,安德森们这样认为。这是他们拼命想要给麦克阿瑟找麻烦的原因之一。

安德森利用他的经验,在五角大楼内发展了一整套套取最新军事情报的手段。在通常情况下,第一个消息来源也许会含糊地告诉他参谋长联席会议与麦克阿瑟在欧亚优先权和全球战略上存在某些分歧;第二个消息来源则会证实这些分歧是否正确。但是安德森必须以这种方式提问:“您是否认为麦克阿瑟将军与参谋长联席会议在联合国军是否越过三八线问题上存在分歧?如果不存在分歧,您就直接说no,如果存在分歧,您就保持沉默。”这个做法在20多年之后,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调查水门事件的时候也同样有效。

当然,这时候并不等于安德森就拿到了全面的情报。他还需要通过第三个消息来源来获得一些琐碎的军事情报,并将这些情报与麦克阿瑟的发言进行比较,找出矛盾之处。最后,第四个消息来源可以偶尔向安德森提供一些麦克阿瑟与参谋长联席会议之间进行联系的秘密文件。这样,一个完整的对麦克阿瑟不利的框架就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之所以对老麦不利,根本原因还是他打了败仗,却把账赖到国内的政客头上,典型的拉屎不出怪地硬的做法。

但是,麦克阿瑟在国内的形象及其正面,光靠倒腾负面资料,对他的地位产生不了决定性影响。必须寻找一个软肋,让他尝到致命一击的滋味儿。

突破口并不难找。在美国国内一边倒地咒骂杜鲁门的时候,有人在报纸上发表了一幅漫画:身材瘦小猥琐的杜鲁门正在赶车,身材高大的麦克阿瑟却在使劲地把车向相反方向拖。皮尔逊认为,杜鲁门和麦克阿瑟之间政见不合已是全世界公认。只要找出他们之间不合的证据,最重要最尖刻的那份证据,就一定能刺激杜鲁门,让他把自卑的心态抛开,采用一个美国总统应该有的正常心态面对麦克阿瑟。正如后来林登.约翰逊所说的那样:“把老母牛的尾巴撩起来,把该暴露的都暴露出来。”

究竟杜鲁门和麦克阿瑟有哪些不合之处呢?安德森费尽了心思,好不容易才挖出两条消息。有一次是杜鲁门在私下的一次言论,说正在考虑解除麦克阿瑟的言论。这条消息不能引用,因为有可能会暴露消息来源的身份。另外一次,杜鲁门怒气冲冲地对国会议员们说,麦克阿瑟完全知道该怎样做才不会让他和总统的外交政策发生冲突。

杜鲁门带着他的乡巴佬本色骂了这么一句:“在没有得到官方允许之前,下一个在外交政策上胡说八道的狗杂种就要被炒鱿鱼!”

说归说,他毕竟没有直接声明现在的“这个狗杂种”就是麦克阿瑟。

1951年1月,安德森终于获得了他所认为的至关重要的情报: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在1950年10月15日(此刻美军已经越过三八线)威克岛会谈的书面记录。这是一份未经修改的原始记录。安德森在描述他看见这份记录时的心情是“仿佛看见了普利策新闻奖”。在威克岛会谈期间,杜鲁门的手下在会议室安排了一位速记员,记录下了一切。唯一的遗憾是杜鲁门与麦克阿瑟两个人之间的单独会谈没有任何书面记录。那个著名的传说,麦克阿瑟点燃烟斗之后突然问杜鲁门是否可以抽烟的小轶事无从证实。其实我倒觉得这个故事是从中国人思考问题的角度来写的,姑妄信之。后来我们的伟大设计师在会见铁娘子的时候似乎也演绎了这个场面。这个可信度应该是比较高的。也给我们带来了某些心理上的快感。

根据杜鲁门的回忆,他到威克岛是准备“教训”麦克阿瑟一顿,让他在越过三八线之前,至少在言论上要与美国外交政策保持一致。杜鲁门的这个说法一直给他带进坟墓也没有改变(可见杜鲁门内心的懦弱和外表的顽固恰成对比)。实际上,在杜鲁门单独会见了麦克阿瑟之后,他和他的幕僚们在公开的会场上听到麦克阿瑟说的第一句话是:“战争史上,没有一位指挥官能够像我一样,能够获得华盛顿如此全面和彻底的支持。”

接下来,麦克阿瑟开始演讲。他先告诉大家,在朝鲜半岛南部,只剩下大约1.5万人民军残部。就算联合国军没有消灭他们,严寒也会把他们打垮。在半岛北部,人民军还有大约10万预备役人员。他们的装备和训练很糟糕。虽然他们的战斗意志非常坚强,但是他们不屈不挠的战斗仅仅是在挽回面子。东方人宁死也不肯丢脸。

因此,联合国军应该占领鸭绿江以南所有地区。在重建秩序之后,美国人应该撤离朝鲜半岛(说到这儿,会议记录显示杜鲁门点头表示同意)。麦克阿瑟接着表示,在圣诞节之前,他打算把第八集团军所有部队撤回日本。接着他将把部队交给“奥马尔”(布莱德利),让他去拯救欧洲。

中国呢?中国会做出什么反应?杜鲁门此行本来打算就越过三八线是否招来中国人进攻质疑麦克阿瑟的北进策略。麦克阿瑟轻描淡写地说,如果中国人能够早两个月参战,战场形势将发生决定性变化。可是现在已经晚了。中国人没有空军。他们最多能将五六万人渡过鸭绿江,然后将面临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屠杀。

话说到这个地步,整个威克岛会面就成了一场无关紧要的小聚会。接下来说的东西都是些九五不沾边的东西,其中包括用广播车向朝鲜人灌输民主理念等手段。杜鲁门开了个不着调的玩笑:

“广播车?我可是用广播车赢得了两次选举。”

会场发出哄笑。

会面结束。杜鲁门请麦克阿瑟共进午餐。将军说,对不起,我要回东京打仗。于是翅膀一甩飞掉了,撂下了一个尴尬无比的杜鲁门。即使这样,杜鲁门后来还硬着头皮说:“这是我举行过的最成功的一次会面。”

威克岛的会谈纪要落入安德森手中,他不敢怠慢,立刻和皮尔逊商量应该如何处理这份文件。皮尔逊经过短暂的考虑,决定对会谈纪要的核心部分进行压缩编辑,使用相对模糊的语言用一个专栏发表出来。事实证明,这个决定过于保守。三个月后——也就是麦克阿瑟被解除职务前后,《纽约时报》弄到了会谈纪要,将全文分期刊载出来,并采访了许多目击者。这一年,《纽约时报》因为威克岛会谈纪要的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奖。

究竟《华盛顿旋转木马》对麦克阿瑟的连番攻击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这位将军的前途,实在是不好判断的。即使是这样威克岛会谈纪要这种有份量的报道,在许多情况之下,都会被淹没在大众的嘈杂声中。真正让麦克阿瑟最后黯然走人的原因还得算在将军大人头上。

1951年3月底,美国国务院正在设法安排停火谈判,麦克阿瑟再次插手美国外交工作。他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个人名义向北京发出了一道带有最后通牒味道的“谈判请求”。在这份“请求”当中,老麦判断,中国人无法进行一场持久的战争。将军认为,和平谈判的基础应该建立在“一个统一的朝鲜”这个现实之上,否则他就要扩大战争。“战争当中,没有任何一样东西可以替代胜利!”这是麦克阿瑟的名言。

五星上将真有点老糊涂了。在志愿军打到三七线的情况之下竟敢提“统一的朝鲜”,究竟谁能统一朝鲜?毛泽东和彭德怀还是他麦克阿瑟?真是痴人说梦。这次麦克阿瑟终于彻底激怒了杜鲁门。总统的“台湾中立化”、“朝鲜半岛的有限战争”、“欧洲第一”几项重要外交原则全部受到了麦克阿瑟的干扰。是时候了。4月11日,杜鲁门宣布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

由于某些细微因素的介入。杜鲁门的解职通知晚于电台广播到达东京。麦克阿瑟是从公开渠道知道自己被解职的。对于职业军人来说,这种侮辱是他一辈子也没有感受过的。那颗虚荣的心在这样的打击之下,也许会变得十分沉重。

杜鲁门接触麦克阿瑟职务之前,曾经询问过内阁成员们的意见。国务卿艾奇逊说了这么一个小故事:一对军人夫妇住在军营里。他们的女儿长得非常漂亮,不断受到周围军人们的调戏和骚扰。一天晚上,丈夫在回家之后,伤心的妻子告诉他,女儿怀孕了。丈夫拿出手帕抹了一抹汗水,说道:“谢天谢地!这一切总算结束了。”

是的,麦克阿瑟结束了,不过不够光彩。也许美国人也不是那么情愿地看见麦克阿瑟如此结束自己的军人生涯,但是大家毕竟松了一口气。麦克阿瑟回到国内,等候着他的是万人空巷的盛大欢迎仪式。这不过满足了他最后一次虚荣心。人们担心他的冒险精神,害怕他鼓吹的那些高调里无法捉摸的逻辑。麦克阿瑟只是一个象征,人们无法认同他所开列的解决危机的药方。因此,麦克阿瑟迅速褪色了。在角逐总统的竞选中,人们甚至把他的参选当作一个玩笑,用选票轻轻将他推开。

关于媒体在白人天皇退位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安德森颇为疑惑。皮尔逊却坚决相信,是自由派媒体促成了人们对麦克阿瑟进行重新认识,也推动了杜鲁门政府作出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决定。“美国距离麦克阿瑟主义只有一步之遥。”皮尔逊说道。

“想一想,如果国防部里坐镇的不是乔治.马歇尔,而是那个已经因为精神病自杀身亡的前部长福莱斯特。这个极端强硬的反共人物一定会成为麦克阿瑟在杜鲁门内阁当中最有力的盟友。”皮尔逊一直认为,是他和《华盛顿旋转木马》在此前的一系列报道当中揭穿了福莱斯特,并迫使他下台,从而切断了麦克阿瑟与内阁之间的友情联系,否则,杜鲁门受到内阁掣肘,很难对麦克阿瑟下手。美国的外交政策就会产生偏移。

也许皮尔逊说得不错。麦克阿瑟还没有下台,皮尔逊就遭到了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的严厉攻击,后者指责皮尔逊“诽谤”福莱斯特和麦克阿瑟,并支持国际共产主义。我们都知道麦卡锡此人后来所掀起的阵阵妖风。皮尔逊为此还付出了皮肉之苦。这将留待下面的故事进行讲述。

P.S.

一些朋友认为麦克阿瑟是个花架子,虚荣心极其强烈的臭皮囊,其指挥能力只相当于tg的一个师长。这个兄弟我还是有点自己的看法。老麦的指挥能力当然要远远强过tg的师长。按照他的能力,可以担任海军陆战队的军长,或者陆军集团军的军长。此人有一定的战略眼光,这是他说服罗斯福采纳“蛙跳”战术的一个原因。虽然这个战术本身包含了他的个人虚荣心。在政治上,在有枪杆子依靠的情况之下,他也做得不错,例如在菲律宾和日本,都表现出了一定的能力。不过他毕竟没有全面的战略思考能力,特别是在朝鲜战争打红眼的情况下,他的局限性就完全表现出来了。而且麦克阿瑟的战略指挥能力和战略眼光不成比例。他几乎没有指挥过类似欧洲那样的大规模地面战争,让他这样的人来理解苏联的大纵深战争理论是很困难的。每一次两栖登陆作战,麦克阿瑟所能指挥的军队不过数万,战役规模远远小于欧洲战场。在美军越过三八线之后,第八集团军和第十军之间的协调出现问题,麦克阿瑟竟然不予理会,除了让胜利冲昏头脑的因素,还有他本人对大规模地面进攻的认识程度有关。在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志愿军的行动作出错误判断之后,他已经不合适担任一个方面军的指挥官了。而联合国军在朝鲜北部的失败又导致了麦克阿瑟进一步出现指挥失误。相比在阿登森林德军的反扑,艾森豪威尔的表现就清醒而且成熟很多。麦克阿瑟胜骄败馁,与他肩上所扛的五星完全不相符合。此人在菲律宾败于日本人手中,在朝鲜败于中国人手中,足以证明他的指挥能力。不过,他指挥仁川登陆,力排众议的能力,也应该得到大家的承认。只不过我们要记得,仁川和巴丹以及三八线附近的战斗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或者,我可以把麦克阿瑟和隆美尔相提并论——这一判断基于他们指挥部队的多少,而不是他们实际的表现。隆美尔与麦克阿瑟的最大区别,也许在于前者总能在最有限的条件之下打出漂亮的进攻。而麦克阿瑟在战斗意志和韧性上,与隆美尔相差太远。

但是麦克阿瑟是幸运的。

家园 李奇微的能力毋庸置疑

不过,美国那些光做不说的人其实也能够取得大众的认可,例如布莱德利。李奇微之所以不被人所注目,还是因为朝鲜战争最后以表面的和局结束有关。

家园 老驴该打!

有人翻阿扁的牌,俺高兴还来不及。可是这和俺相关么,不就是那厮盗取了俺的部分长相而已么

家园 老麦

也就是能够指挥个万把人打个两栖登陆战而已。放到诺曼底立马露馅,放到东线不定会变成弗拉索夫。

家园 蒙哥马利?

俺觉得,蒙哥马利更加无能一点。不过他应该在防守能力上比老麦强,否则在阿拉曼就出麻烦了。

家园 从前看老麦的传记

据说老麦能够一路顺风,除了靠潘兴将军,还靠那个搬到军校来陪他住的老妈……

花上
家园 911当天

有个媒体说美国上空有几十架被劫持的飞机在天上飞着。俺当时觉得周围嗡嗡叫的蚊子竟然变得如此亲切……

家园 送花得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点看全图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俺送了一枚通宝给作者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居然把隆美尔和这种草包并论

老麦这种草包就是美国的汤恩伯,居然能和隆美尔相提并论

家园 狐狸和麦兜除了带的兵差不多,其他什么都不一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