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白话三国(1)东汉的衰败 -- 电子赵括

共:💬103 🌺4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期待下半场,并对上半场的精彩表现表示感谢。
家园 余观三国至孟德死而掷书长叹:余者不足观也
家园 余者是水到渠成了
家园 白话三国(23) 蜀主窥吴向三峡

曹丕废汉献帝为山阳公自己称帝一事当然传到了吴蜀。东吴的孙权似乎不太介意,仍然保持着对魏形势上的臣服,西蜀的刘备当然不会无所作为。蜀中传言汉献帝被杀,于是刘备就设祭坛上尊谥。汉献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倒霉的皇帝,从登基以来不但一天实权都没有过,还曾连乞丐都不如地颠沛流离,最后还来了个活人受香火。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四月,刘备也黄袍加身,国号汉作为对汉朝的继承,史称蜀汉,并改元章武。称帝后的刘备,立刻就召集群臣讨论收拾东吴报仇的事情。没想到,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一个动作:摇头。除张飞以外资格最老的赵云就首先劝刘备冷静点:“国贼是曹操,而不是孙权。如果我们先灭掉曹魏,东吴还敢放肆?如今曹操虽然死了,曹丕却篡位称帝。我们应趁此良机图谋关中,先占领黄河渭河上流一带再讨伐叛逆。那样,关东的义士必然箪食壶浆迎接我们。如今却先要和东吴拼命,一旦开战后局势难以控制,这不是什么好主意。”大家看到子龙开了头,也都纷纷发言,异口同声地劝刘备,您还是听子龙的良言,冷静点吧。刘备火了,我就是不冷静!秦宓上书,说此行凶多吉少,刘备立刻把这个“危言耸听”的家伙下了狱(后来假释),横下一条心要给孙权点颜色看看。

然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刘备却再次临阵折将。自从自己起兵以来就一直追随自己的车骑将军张飞,是蜀汉雄壮威猛仅次于关羽的勇将。然而,这两个人都有缺点,关羽善待士卒傲慢大夫,而张飞则尊敬君子小看军人。刘备常常告诫张飞:“你对手下的杀虐太过分了,每天动不动就鞭打士卒还让他们继续侍奉在自己左右,这早晚会招致杀身之祸。”张飞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又是一个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次刘备御驾亲征东吴,命令张飞带领人马来参战。没想到,张飞的手下张达范疆等人先刺杀了张飞,然后顺江而下一溜烟地逃到了东吴。张飞的部下无奈,只好写了表章申报刘备。刘备一听,是张飞部下而不是本人来的表,当时就明白了:“唉,张飞也完了...”{

连连遭受重大打击的刘备,仍然不肯回头。当年七月,他亲自进兵。孙权派人向刘备求和,刘备当然不听。撤兵,这不是事实承认你的"侵略"吗?笑话!吕蒙在击杀关羽不久后就病逝(这次千真万确,不是装的),东吴继任的南郡太守,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写信给刘备陈述利害关系,刘备也不理。当时留言满天飞,都说诸葛瑾暗自派人去刘备那里,万一东吴兵败后给自己留条后路,孙权嗤之以鼻:“我和诸葛瑾,生死不渝。他不会对不起我,就象我也不会对不起他一样。”陆逊也称诸葛瑾决不是这种小人。诸葛瑾曾经屡次出使西蜀,和他弟弟诸葛亮只在办公室见面,私下从来不打交道,这样的人又怎么会背叛?

刘备一路延长江东下,势如破竹。蜀将冯习吴班等人在巫山一带接二连三地挫败吴军,不久后四万大军(注1)就打到了秭归。孙权也不甘示弱调兵遣将,任命镇西将军陆逊为主将,带领五万大军抵抗,朱然潘璋徐盛韩当等宿将都给这个小娃娃的当副手。

北方的曹丕,一直在密切关注着这场鹬蚌相争。对此,群臣议论纷纷,大都认为蜀那么巴掌大的地方,能征惯战的有只有关羽。如今关羽已经战死,哪里还能有所作为,肯定不会发兵。刘晔却一针见血地指出:“蜀确实是小国,但是刘备的政策一直是威武自强,势必兴师动众来显示自己之游刃有余。况且,关羽和刘备虽然是君臣,私交胜似父子(?)。关羽死了,刘备又怎么能无动于衷!"正这个时候,孙权派了使者来朝觐,又是称臣又是上贡,还把于禁等俘虏全都送了回来。曹丕龙颜大悦,手下群臣也都歌功颂德:这个孙权,到底不敢和我们对抗嘛。刘晔照样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孙权无缘无故来求饶,肯定有难言之隐。刘备对他的军事压力不是小事,他那里恐怕是人心惶惶。又担心我们趁火打劫,这才来低三下四。第一,要制止我们可能的进攻;第二,恐怕也指望我们能有所帮助,至少可以吓唬吓唬刘备。如今天下虽然号称三分,我们的实力占有绝对优势。吴蜀各据一州,依靠着崇山峻岭长江天险勉强自保,有什么变故本应救援,这才是小国对抗大国的策略。如今却高高兴兴地自充鹬蚌,完全是自取灭亡啊。如今我们应该立刻动手,明目张胆地强渡长江。魏蜀夹攻之下,吴国用不了十天就会完蛋。吴国灭亡后,蜀也就是孤孤单单的穷光蛋了。即使被蜀取得一半的东吴,他们也撑不下去,何况我们是豪夺东吴的腹心,而西蜀是硬攻东吴外围。"曹丕摇了摇头:"东吴称臣上表,我们却对其忘恩负义下黑手,这不是令天下想归顺我的人心寒吗?不如趁机攻打西蜀。"刘晔心说,天下除了吴蜀还有谁啊?不过表面上还是得作出恭敬的样子:"蜀远吴近,听说我们动手后即使想会师抵抗也来不及。刘备现在正在气头上,听说我们'帮忙',高兴还来不及,哪里想得到我们的下一刀就会砍到他头上,肯定回来配合我们攻吴,不会改主意反过来帮东吴的。"这一番话仔细地品味一下,似乎和曹丕的顾虑牛头不对马嘴。曹丕说的是政治上的问题,而刘晔说的是军事上的可行性,当然也就不能打动曹丕。曹丕还来个一不做二不休,封孙权为吴王来表彰他的"忠心耿耿"。这下子,曹丕在南方监视孙权的将军们都放松了戒备:"和东吴打了这么多年仗,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不过,曹丕的做法很难说没有道理。对于曹魏来讲,吴蜀两败俱伤或许是最好的结果?刘晔的看法不能说没有成功的可能,但要冒一定的风险。这个风险并不在于战场得失。孙刘火并是曹魏求之不得的事情,如果曹魏横插一手,可能是落井下石坐收渔利,但也可能使双方看清利害关系而再度联手。这个时候的孙刘还没有什么损失,一旦醒悟对曹魏相当不利。曹丕不动手,客观上阻止了这样的潜在危险。夷陵之战后曹丕进攻东吴时吴蜀迅速改善了双方的关系,但蜀汉已经被打残使得曹丕没有后顾之忧。如果这一切发生在夷陵战前?至少曹丕还要费劲去摆平蜀汉。另外,当时的中原对吴蜀虽然有实力上的优势,总体上仍然是乱世后的恢复阶段,相对而言治理内政恢复元气“锻炼身体”更加重要。以中原的实力,只要自己元气恢复就稳操胜券,不用冒风险来贪图一时的小便宜。

东南可以松口气了,西北却不行。凉州卢水等地总是有人反叛,黄河以西的地方都不得安宁。曹丕看到地方官员应对不利,就任命凉州通张既为新刺史,带着将军夏侯儒等人进讨。西北一带羌胡等少数民族不少,剽悍善战的他们以七千精锐骑兵据守关隘阻挡这位新刺史。张既看到无法硬拼,声东击西后绕过天险顺利地到达了武威。羌胡等地的人凶悍却不聪明,不知道张既是怎么过来的,面对如此"神出鬼没"的对手在惊惧之余撤了兵。这时张既等到了第一批援军费曜,但主力夏侯儒却迟迟不到。张既等不及了,当时就要进兵决一死战。大家都劝他:"如今我们兵少,敌人又士气旺盛,能行吗?"张既说:"我们缺少粮草,只能想办法把敌人当作运输大队。如果他们看到我们人多势众,肯定会退入深山老林,那时候我们反而会进退两难:进则是险山恶水,退则无功而还。这就是所谓的一日纵敌,万世之患啊。"说完,立刻进兵。胡人看到风向有利,就想趁大风点一把火把张既烤熟。然而,他们过于明显的举动暴露了意图。张既看到后立刻先下手为强,反过来派精锐三千人埋伏好后,派人挑战并假装败退。胡人到底不够狡猾,老老实实地穷追不舍,老老实实地发现后路被抄,然后老老实实地惊慌失措溃不成军。张既趁机前后夹击猛攻,几千人光这些"老老实实"的首级就砍了几万,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黄河以西的不安定。后来西平又有人造反,张既兵都懒得动,一封檄文就策反了其部下,不久后又一个脑袋就被送到了张刺史的手里。

与此同时,曹丕的使者邢贞也到了吴国,专程来册封孙权为吴王。曹操称王受九锡为不臣,而孙权称王受九锡则为不君,他的手下当然反对:"将军您还是自称上将军九州伯,不应该接受魏的爵位。"孙权倒是大气得很:"九州伯,从没听说过。当年汉高祖刘邦也曾接受楚霸王项羽的爵位,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邢贞入武昌城(注2),仗着自己是大国天使,毫不把东吴放在眼里,入城门也不下车。突然,他听到了旁边的嘿嘿冷笑:"我们的礼节,没有什么不对;我们的法度,也没有什么松懈。如今您妄自尊大,难道以为江南没有尺寸的兵刃吗!"邢贞大吃一惊,回头一看,张昭正冷冰冰地盯着他。江南有没有兵刃,他可不想亲身验证,立刻一半是跳一半是掉地下了车。这时旁边又传来了徐盛的哭声:"我们不能为国家吞并许昌洛阳攻拔成都汉中,却让主公接受敌国的封号,这不是我们的屈辱嘛!"邢贞听到后,仰天长叹:"江东将相如此,终究不是池中物啊!"

孙权接收吴王的封号后,又派中大夫赵咨为使者,与邢贞一起回去"谢恩"。曹丕在庙堂之上当着群臣的面有意刁难,故意问这位赵大夫:"吴王是什么样的人啊?"赵咨毫不客气:"聪明,仁智,雄略的人。"曹丕笑了:"您太过誉了吧。"(他既然这么是这样的人,为什么又屈尊于我啊?)赵咨明白不给曹丕点颜色看是不行了:“(吴王)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其中仁和略两条,明明是在讥讽曹魏。曹丕自讨没趣碰了个软钉子,却又无法发作,只好另找话头,都被赵咨一一化解。

然而,曹丕对孙权虽然又是封官又是进爵,还要封孙权的太子孙登为万户侯,但所谓的援助却是口惠而实不至,坐山观虎斗,反而去安抚鲜卑等少数民族。这一点,当然被密切关注两国动向的西蜀看在眼里。刘备在秭归看到曹魏袖手旁观,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加上几个月以来自己休整得也相当不错了,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二月再次召集部下商量顺江而下收拾孙权这个"畜生"的事宜。

注1 夷陵之战刘备的兵力统计,含混不清。十万之说有,七万之说有,四万之说也有。四万之说大概源于此,但之后刘备又派人去少数民族处借兵,夷陵之战时应该不止这个数字。

注2 孙权在偷袭关羽之后,为了防止西蜀的报复一直停留在公安,后来迁到武昌。孙权称帝,也是在武昌。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要是能改编成连环画就好了,我最爱看小人书.
家园 想不到我浑身都是死穴

从小到大,美术就不曾及格.

家园 看到这里,常掩卷长叹,这张飞

取别的上将首级于万军之中如探。。。,可自己的头却被。。。哎。难怪那两个家伙凭此名例三国十大无名小卒之例

家园 以短取败,理数之然
家园 白话三国(24) 崩年亦在永安宫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二月,刘备在秭归召集部下商讨兴兵伐吴的大计,哪知道手下的黄权又出来反对:"吴人悍勇善战,我们如今延长江顺流而下当然容易,一旦有什么闪失逆流而退则几乎办不到。我愿意为前锋先前进,您在后面统领大军为后继,这样比较稳妥。"这个主意,和官渡之前沮授劝袁绍的主意差不多,而刘备的表现和袁绍也没什么两样:不听。他任命黄权为镇北将军,带领一部分兵力驻扎在长江以北防止北方的曹魏趁火打劫,自己则亲自长驱直入翻山越岭打到了夷道?V亭。东吴的将军们当时就要来个兵来将挡,但被统帅陆逊制止:"刘备亲自率领大军东下,锐气正盛,况且他们的营寨扎在崇山峻岭中,正面强攻哪里能成功?一旦有所损失,事关全局不是小事啊。如今我们应当奖励将士,广泛地发动大家出谋划策,冷静地等待对手的失误。如果这里是平原旷野,还要担心刘备硬冲,但刘备把营寨扎在这样的山峦上,又怎么能施展他的兵力?先看看他们能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再慢慢地利用他的弊端。"这一番话,说得大家越听越糊涂:这个大都督,多半是胆小才拿这种鬼话来搪塞吧?又气又恨。刘备看到东吴不出战,却也如陆逊所言因为地势的限制无法强攻,只好作些边缘文章,派马良去武都少数民族那里接应叛吴投蜀的部族首领沙摩柯,并派偏师张南围东吴的安东将军孙桓于夷道。东吴的将士沉不住气了:“孙桓可是吴王的亲戚,都督您还是早点派救兵吧。”陆逊不为所动:"孙桓深得军心,夷道又是坚城,粮草充足,用不着我费事。等到我这里把刘备收拾掉,他哪里也自然就解脱了。"面对蜀军的频繁挑战,吴将都忍不住要出去教训教训他们,被陆逊一一耐心劝止,明令他们坚守不出。有的老将和公室贵戚出身的将领企图各行其是,欲贸然出动,陆逊手按尚方宝剑绳之以军纪:"刘备是强敌,连曹操都对他畏惧三分。诸位应当同心协力剿除蜀汉,为什么要各行其是?!我虽然是书生,之所以能受命于吴王,就是因为我能忍辱负重有尺寸可用。大家要依军令而行,不得找任何借口!军令如山,各位不要以身试法!"就这样,双方出现了对峙的局面。

这么一拖,就拖了好几个月。直到当年六月。这几个月里刘备看到陆逊坚守又无懈可击,就把自己的兵力展开后从巫峡到夷陵扎了几十个大寨,连营七百多里以冯习张南等为都督,作出了一副持久战的态势。天气越来越热,他又命令水军都上岸避暑。然而这样的部署,把自己有限的兵力铺在了过大的范围上,成了"天网恢恢,又疏又漏"。曹丕听说后,当时就笑了:"刘备打仗到底不行啊。‘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把自己的部队驻扎在地形过于复杂的地方迟早要成为敌人的俘虏)这样的道理都不懂。看着吧,东吴的捷报没几天就要到了。"(注1)

曹丕说的刘备或许不懂,但看着自己从二月到六月几个月的时间里一无所获,己方的士气一天天地再衰三竭,他也坐不住了。他命令吴班带着几千老弱病残去诱敌,自己则带着八千精锐埋伏好,等着陆逊出来后猛咬一口。东吴的将领们看到吴班带着一群废物在耀武扬威,又好气又好笑,这不是在送死吗?立刻要求出战。不过这样的小儿科却对付不了陆逊,他摇了摇头:"这肯定是诡计,不信你们就等两天看。"果然,刘备看到自己的计策骗不了陆逊,没办法,只好带着八千人从埋伏圈中走了出来。陆逊得意地告诉大家:"当初之所以没听你们的,就是因为这个。"之后,他明白刘备已经是黔驴技穷,而蜀军远道出师,速决不成,且营地分散,运输困难,兵疲意懈等等不利已经是一清二楚。在给孙权的表章里,陆逊再也不客气:"夷陵要地,是国家的门户。然而这个地方易攻难守。一旦丢失,不仅仅是一个郡,连荆州都有危险。今天既然和西蜀明争,一定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让他们从此再不敢胡思乱想。刘备擅离巢穴而跑来送死,我虽然不才也要凭借您的英明给他以迎头痛击。我当初担心他们水陆并进,谁知道刘备却放弃水路上岸来爬山,处处结营自守。如今几个月过去了,他们再拿不出什么新的花招了。希望您放心,我一定能把敌人打垮。"文弱的外表下,陆逊终于展现了他凶狠坚韧的一面。

闰六月,陆逊召集部将讨论进攻刘备的部署。大家吃了一惊:"刘备当然是应该打,但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打呢?如今敌人深入我境内五六百里,双方对峙七八个月,他们早就把各个险要把持住了,还能打吗?"陆逊胸有成竹:"刘备是个狡猾的对手,而且经验丰富。当初他刚刚动兵时,肯定是集中精力思考时局,因此不好对付。如今几个月过去了,既占不到我们的便宜,又把自己拖得士气情绪低落,早就没什么了不起了。这才是剿除这个家伙的时机。"于是,他先命令一部作投石问路式的攻击,没想到被迅速集结的刘备大军打了个落花流水。大家都发起了牢骚:"这不是白白折损士卒嘛!"然而,经过这次尝试陆逊摸清楚了刘备的命门,他对手下的嘲讽付之一笑:"没什么,我已经明白了。"他当机立断,命令人手一把茅草,以火攻刘备,首先攻拔刘备四十座军营中那座发号施令的主营。这次果然一气呵成,第一棒就敲碎了刘备的脑袋。这下子刘备大军群龙无首,再也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抵抗。陆逊于是下令全军出击猛攻,并命令朱然带领水军封锁江面,割断了刘备军南北的联系。同时,孙桓等扼守夷陵道后切断了蜀军的退路。之后,东吴的人马将刘备的四十多个军营分割后一处一把大火各个击破。乱军中冯习张南以及蛮王沙摩柯等全都掉了脑袋。刘备的四十座军营被一把一把的大火烧光,手下的将军也是逃的逃死的死降的降。猝不及防的刘备带着人马逃到了马鞍山据守。陆逊随后就赶到,命令吴军四面包围后强攻。刘备哪里还能抵抗这样的凶狠,不久后就土崩瓦解。刘备趁夜率领残兵败将逃跑,急中生智的他命令自己人在要路上抛弃衣甲军械等后也点了一把火,好歹是摆脱了陆逊的追击。就这样,孤家寡人的他逃到了白帝城。蜀汉在这一役中精锐丧尽,几万人战死,其他的舟船器械水陆军资,尺寸不留。一时间,长江上到处都漂浮着蜀军将士的尸体。刘备看到这一切,惭愧愤恨:"我居然会败给了陆逊这个臭小子,难道是天意吗!"

夷陵之战,就这么落下了帷幕。刘备一生身经百战,胜仗败仗都经历无数,但如此全军覆没却是头一次。这一战是对蜀汉的决定性打击。刘备亲率大军出征东吴,但是数一数他手下的兵将,关羽张飞被杀,法正黄忠病死于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魏延要驻守汉中谨防曹魏,赵云(其实并不得重用)留守江州(如今重庆地区)为后盾,诸葛亮留守成都,这样前方刘备手下没有一个能征惯战的宿将。刘备的兵力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是七万左右,与东吴的五万相比也没有绝对优势,却还要派黄权分兵去预防曹魏。相反看东吴,当时没有名气的陆逊其实是个奇才(有报道说,陆逊是林彪最欣赏的三国战将),刘备很不幸地成了第一个"证明"。陆逊手下的朱然,潘璋,徐盛,韩当等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东吴的兵力虽然表面上少于刘备的七万,但实际上有强大的后援:明的,有步骘领兵万人守益阳(如今湖南境内),阻止武陵的土著部族助蜀;暗的,背后的孙权随时都会派人来支援,其质量远远胜过刘备干巴巴的七万。面对刘备的攻势,陆逊先"敌进我退"撤退几百里,把"苞原隰险阻"这样的鬼地方让给刘备。刘备百般引诱陆逊决战,陆逊就是不理不睬,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然而一旦看到"敌疲我打"的时机成熟后全力以赴强攻不止。而蜀军果然受限制于地形,四十座联营无法互相支援而被各个击破。赤壁之战后刘备集团以火箭般的速度崛起,经过襄樊夷陵两战又火箭般的衰落,精锐丧尽。从此蜀汉的境域完全被限制在四川盆地以内,再也不曾打出一条出路而彻底沦落为三国最弱的一个。当真是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刘备兵败后,长江北岸的黄权退路被断绝。八月,他无可奈何地投降了曹丕。曹丕问黄权:"您弃暗投明,是不是因为仿效陈平韩信啊?"黄权泣不成声:"我受蜀主厚恩,如今因为无法回家又不能投靠东吴才来投降您,哪里还能指望与古人相提并论!"曹丕看到他有理有节不卑不亢,相当欣赏,当即把这个蜀汉镇北将军的方向一扭,任命他为镇南将军。马良在武陵等地安抚少数民族,刘备兵败后那些"蛮夷"见风使舵转向东吴,马良也死在了他们手里。

夷陵大战之后,吴蜀双方都忙着清点战果。诸葛亮听说刘备大败,感叹万分:"法正要是还活着,肯定能制止主上东征(胡来)。即使东征,也不会如此一败涂地。"孙权那里则是喜气洋洋。孙桓见到陆逊后,又是钦佩又是道歉:"当初确实恨您不发救兵,如今才知道您是胸中有大丘壑啊!"朱然韩当等人也都心服口服,这位大都督果然是千古奇才。孙权论功行赏,加封陆逊为辅国将军,荆州牧江陵侯。看到刘备穷困潦倒,徐盛潘璋等人都要求趁热打铁追击,虽然是落水狗也要痛打;陆逊朱然等却担心北面的曹丕会偷袭东吴,仅仅作象征性地追击后放了刘备一马,然后回师东吴。

当年九月,鉴于东汉末年外戚篡权的教训,曹丕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外戚干预朝政,规定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太后的亲族既不得辅政也不得授予爵位。想想看几十年后的晋武帝司马炎宠信皇后的亲戚杨骏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魏文帝曹丕这一次确实有先见之明。更难得的是,卞太后对此也是以实际行动支持。她每次见到来宫廷探望的家人,从不忘记嘱咐:"你们不要忘记勤俭的美德,不要奢望什么赏赐。我知道外族经常抱怨我太刻薄,这是因为我有一定之规啊。我与武帝夫妻四五十年从来如此,不会无故改变。如果你们作奸犯科,那么我会将犯人罪加一等。不要指望无故的钱米恩赐。"

然而,曹丕明白一时糊涂一时。夷陵之战前,孙权为了结交曹魏把俘获的于禁护军浩周及司马东里衮释放,并低声下气地称臣纳贡。曹丕问这两个人:"孙权的这番表示,可信不可信?"浩周认为可信,而东里衮则认为不可信。曹丕当然喜欢浩周的回答,这才封孙权为吴王并派他再次前往东吴结好。孙权当时是手指青天,鼻涕眼泪一大把地海誓山盟。然而,嘴巴上虽然漂亮孙权却始终不肯把儿子送去为人质。夷陵之战后,曹丕再次要派辛毗桓阶前去结盟并让孙权送儿子来,孙权却连使者都不见了。曹丕大怒,马上就要发兵给孙权一个教训(注2)。刘晔劝阻:"孙权刚刚大获全胜,内部团结一致又有长江天险,恐怕打不赢啊。"曹丕当时心里就是一个"呸!",这种出尔反尔的杂种怎能不修理修理?九月,曹魏全军出动,曹休曹仁曹真,张辽张合徐晃等名将全都上阵分三路大举攻吴。东吴当然也是精锐尽出,吕范诸葛瑾潘璋等各据险要据敌。为了解除后顾之忧来全力抵抗曹魏的进攻,孙权再次派使者入蜀,蜀汉也派人回报。吴蜀再次恢复了"外交关系"。然而刘备听说吴魏失和兵戎相见后,却来凑热闹,写信给陆逊:"魏兵大举进攻长江汉水一带,我想趁机东进报一箭之仇,您打算如何抗拒啊?"陆逊一看,这明摆着是口头便宜嘛:"恐怕您刚刚打了大败仗,还没养好伤,想的是如何与我们‘复婚’而无力动武吧。如果不仔细考虑利害关系,这次再来送命,我决不会让您失望。"

吴蜀动口,吴魏动手。可是这一战连曹魏的内部都不乐观。曹休在洞口,当时就要渡江。这个计划,连曹丕都觉得胆子太大,连忙下诏书制止。董昭看到了曹丕的顾虑:"如今曹休想渡江,必定是命令部下一起行动。而他的手下臧霸等,早已经是贪恋富贵,不复当年勇了。陛下虽然有诏书,曹休未必听从。不过,这样的部下..."果然,曹休虽然趁大风将吕范的人马吹乱的机会斩俘一千多人,派臧霸追击时却吃了败仗。曹仁在濡须,曹真在江陵,都是在蒋济董昭一直摇头的情况下要么损兵折将,要么无功而返。加上军中流行疫病,曹丕感叹地对董昭说:"还是您说的对啊!"下令退了兵。

吴魏交兵之间,诸葛亮于黄初四年(公元223年)二月到了永安,这时的刘备已经是病入膏肓。刘备也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命令诸葛亮辅助太子刘禅,尚书令李严为副手,在永安托孤。临终时,刘备告诉诸葛亮:"你的才能远胜曹丕,一定能安邦定国成就大业。如果我的这个犬子可以辅佐,希望您尽力;如果不能,您不妨自立为蜀汉的君主。"诸葛亮大惊失色,泣不成声:"我怎敢不竭尽全力,效忠贞之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又写下遗诏告诫刘禅:"人过了五十就不是夭折了,何况我已经六十有三,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所担心的不过是你们兄弟。你们一定要记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只有贤德才能让人心服。我德行浅薄,不足以让你们效仿。从此后,你们要以父亲的礼节侍奉丞相。"当年四月,刘备在永安薨逝,享年六十三,追谥为昭烈。八月,其遗体下葬。

附录 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杜甫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1 七天之后,曹丕果然收到了吴国破蜀的捷报。以此看来,曹丕的这个意见,应当是发表在陆逊动手前不久。

注2 关于曹丕动武的动机,也没有定论。那种认为曹丕早就想进攻东吴而以此为借口的说法也是很流行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白话三国(25) 东吴斗北魏,西蜀战南蛮

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四月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扶刘备灵柩回成都,留下李严在永安镇守。五月,十七岁的刘禅即位为蜀汉皇帝,史称刘备为先主,刘禅为后主。刘备在军政上,确实没有第一流的才能,但他的知人善任却是三国中的佼佼者。“三顾茅庐”和“永安托孤”,就是证明。刘备比较能知人,善于发现人才。例如庞统、邓芝、马忠等都因跟刘备谈话而受到赏识。刘备仅与马忠谈过一次话,就对尚书令刘巴说:“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他对魏延的破格提拔,以及临死前告诫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已经是经典了。这一点,他其实比演义中倍受推崇的诸葛亮高明得多。

刘禅登基后,大赦并改元为建兴。加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武乡是县名,诸葛亮实际上是县侯),领益州牧。政事无论大小,全都由诸葛亮决定。诸葛亮于是任免官员完善法制,并以各种方式教育部下勤政爱民,自己也以身作则。然而,他的这一番举动却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称赞。主簿杨锸看到诸葛亮亲自考较帐本,就劝过诸葛亮:"治理天下也有一定之规,上下不能互相侵权。比如一家人,有奴仆耕田,有婢妾做饭,有公鸡报晓,有爱犬护院,有健牛负重,有宝马远奔。这个主人只要使他们各尽所能遍可以高枕无忧。然而,他一旦想事必亲恭,怎能胜任?不过是弄得自己呼哧带喘,为这些鸡毛蒜皮的杂事耗尽精力,终究一事无成。难道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奴婢鸡犬牛马吗?不是,是因为他未能合理地安排家事,未能尽到一个家长的责任啊。这就是为什么丙吉看到路旁的死人无动于衷,却对喘气的牛忧心忡忡(注1);而陈平根本不打算知道钱粮收入,还大摇大摆地说'自有主者'的原因啊(注2)。您如今身为丞相,却整天为了五两银子而吭哧吭哧,太操劳了。"他说的道理,诸葛亮当然不会不明白,但仅仅是表示了谢意后而未能有所改变。(这大概是诸葛亮最受争议的地方。这么做,精神可嘉,效率欠佳?)

刘备去世前后,蜀汉内部遭受了一系列的变乱。刘备去世前的黄初三年冬,汉嘉太守黄元因为与诸葛亮不和,趁刘备病重诸葛东行的机会反叛,不久后被杨洪等人镇压(注3)。益州郡的土皇帝雍贻看到刘备夷陵大败后,也杀太守投靠了东吴,并被东吴任命为永昌太守。然而,永昌郡的地方官仍然忠于蜀汉,拒绝这个"伪军"入境。雍贻就派孟获去煽动各地的少数民族,果然大有收获,??柯太守朱褒越?`夷王高定都反叛了蜀汉。诸葛亮鉴于内部刚刚遭遇大乱,他们打的又是孙权的旗号,暂时隐忍不发而是采取了务农养民的政策,等待元气恢复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再动手。黄初四年十月,为了恢复吴蜀两国的"传统友谊",诸葛亮派邓芝为使者入东吴。孙权这时仍然交好曹魏,心中犹豫不定,对蜀汉伸出的橄榄枝不予接见。邓芝写信告诉孙权:"我这次来,不仅是为蜀汉,也是为东吴打算。"孙权这才接见了这位特使,并说:"我确实有意结交蜀汉,但担心你们国小力弱,不久后就是魏国的一块点心,无法自保啊。"邓芝笑了:"您过虑了。吴蜀两国共有四州的地盘,大王您是命世的英雄,诸葛亮也是一时的俊杰。蜀有崇山之险,吴有三江之固,双方如果互为唇齿亲密合作,进可以吞并天下,退也足以割据一方。反过来,大王如果听北魏的,魏国一定会要您把儿子送去为人质,您能答应吗?这样必然得罪北魏招致兵祸。那时,我们西蜀也顺江而下,江南就不是您的地盘了。"孙权沉默半晌,终于点头:"您说的对。"于是,东吴的外交方针一变,双方再次结成联盟(历史上称的孙刘联盟,其实多指从此)。孙权也派张温为使节入蜀,从此双方又恢复了不断的来往。

蜀汉的政治口号向来是"安汉兴刘",与曹魏势不两立,双方的关系还简单。东吴则是朝秦暮楚,一会联蜀一会服魏。这样的"灵活性"当然招致了曹魏的怨恨(蜀汉已经没力量恨了)。黄初五年(公元224年)七月,曹丕车驾到了许昌,再次打算对东吴动武。辛毗劝他,说如今天下刚刚安定,土地广大人民稀少,还是应当养兵屯田十年,到那时无论击吴还是攻蜀,都是雷霆万钧之势。气头上的曹丕本来就是有野心的主,十个月都嫌长哪里能等十年?当然听不进去:"难道您要我把祸害留给子孙后代吗?!"他留司马懿坐镇许昌,自己则御驾亲征,九月到了广陵。东吴在徐盛的坚持下,以芦苇等作了假城墙,又把长江里的各种船舰全都藏到港口里。曹丕看到长江里一艘船都没有,原本就奇怪。第二天,徐盛又把舟船全都放了出去,连绵几百里后又在上面安放上假城楼。曹丕突然看到从建业开始连绵几百里的城墙"一夜建成"后(长江宽阔而又水汽弥漫,曹丕哪能看得清真假?),愕然而叹:"魏虽然有众多的武士,也没用啊。东吴有这样的能人,不是现在能平定的。"就这样,曹丕无功而返,当年十月回到了许昌。一年后,曹丕或许是觉得上次太窝囊,再次不顾群臣的反对对东吴用兵。又是十月,他再次来到了广陵。这次他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以十万大军摆成了绵延几百里的长蛇阵,连强渡长江的准备都做好了。谁知道,天公不作美,这一年中国遭遇了罕见的严寒,长江以北的不少地方都结了冰,曹丕准备的几千艘战舰就是开不进长江。望着滔滔的江水,踌躇满志的曹丕又是无可奈何的一声长叹:"没办法,老天把南北分开了啊!"摇头叹气再次踏上了无聊的归途。然而,这次东吴也狠了一手,半道上派了五百人的敢死队伏击,硬是把曹丕吓了个半死,连羽盖等都截走了。这样,曹丕在位时对东吴的三次进攻就全部以虎头蛇尾收场。曹丕在这三战中的表现,并不是一无是处。每次当他看到东吴的强盛时都能回头是岸,停止自己不切实际的打算而避免了更大的损失。然而,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主不可怒而兴兵,将不可愠而致战",他老爹亲自注解的孙子兵法,曹丕当然不会没看过,但多半没看懂,肯定没看透。

在吴魏的两次交手之间,诸葛亮于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抓住他们无力琢磨蜀汉的机会南下平定了雍贻等的叛乱。诸葛亮在出兵之前向马良的弟弟马谡征求意见,马谡建议道:"南中的人依仗地形险恶,早已心怀不满。他们今天被打败,明天就会再次反叛。将来您一旦北伐强敌,国内的空虚将促使其迅速反水。将他们赶尽杀绝,既不仁又不是一时半会能办到的事。因此,希望您这次出兵能以使他们心服为目标,所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带着这样的建议,诸葛亮向南中地区出手。顺利击败斩杀雍贻高定后,孟获带领余部继续对抗诸葛亮。孟获在南中一带很有名望,诸葛亮特地下令抓活的。孟获被俘后不服,诸葛亮就带着他观看自己的军营。孟获看到后,笑了:"以前不知道你们的虚实,因此兵败被抓。原来也不过如此嘛。如果您放我回去,我肯定能报仇。"诸葛亮也笑了,当即就释放了孟获。获释后的孟获却屡屡"食言",和蜀军作战打几回败几回。诸葛亮一连活捉他七次,都把他放了。第七次,孟获自己也不好意思了:"您确实是天兵天将啊,我保证,再也不会反叛了。"于是,诸葛亮首次上阵(刘备时期,他的形象其实类似于萧何,并不曾亲临阵仗)便七擒七纵(按照诸葛亮出师表及资治通鉴的记载,诸葛亮五月渡泸,七月孟获投降,前后只有两个月。象演义中那么大打出手看来是不可能的),顺利平定了南方。诸葛亮离开返回成都时却一反常态地任用了当地的人为官员治理,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诸葛亮则耐心说明:"如果留下我们的人治理,能不留兵?粮草就成了负担,不行;若不留兵,那么他们经此战乱又看到我们没兵,不是怂恿他们作乱吗?不行;他们毕竟是反叛过,自己心里恐怕会有所忌惮,我们再留下官员,又会引起他们的猜忌,不行。因此,我不留兵不运粮,双方相安无事而已。"就这样,在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南方的少数民族再不曾反叛,而他们进贡的金银牛马等则成了蜀汉重要的战略物资。回到成都后,诸葛亮就开始了北上汉中讨伐魏国的准备。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魏文帝曹丕病重。在弥留之际,他才立平原王曹睿为太子。曹丕的夫人原为甄氏,后来失宠后被逼死,另立郭氏为妻。这位郭皇后没有子女,因此太子一事一直悬而未决。曹丕虽然认为曹睿仁慈而且很有才干,但因为他的母亲就是那位失宠的甄夫人,并没有立他为正式的太子,直到去世前。曹丕不久后去世,享年四十岁。二十二岁的曹睿于是登基为魏国皇帝,史称魏明帝。

关于魏文帝曹丕,这里做一个简要的评论。曹丕在位的六年多,军事上虽然显得过于轻率意气用事而没什么建树,因此在以军事为主的演义中成了个小人。其实,曹丕并非昏君,他在政治上的作为还是可圈可点的。其中比较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于天下的饥馑疾苦,他一向比较关心。如三国志文帝纪载:(黄初)三年(222年)秋七月,冀州大蝗,民饥,使尚书杜畿持节开仓?[以振之;(黄初)五年……十一月庚寅,以冀州饥,遣使者开仓?[振之;(黄初)六年春……二月,遣使者循行许昌以东,尽沛郡,问民所疾苦,贫者振贷之;等等。

第二,鉴于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乱政,他以法令的形式明文禁止妇人、宦官、外戚干预政事。继魏王位后一个月,就下令: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为金策著今,藏之石室。黄初三年九月再次下诏书: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第三,曹丕大力移风易俗,下诏禁止厚葬、淫祀。三国志文帝纪载:黄初三年冬十月甲子,表首阳山东为寿陵,作终制日“……吾营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祸由乎厚葬封树……若违今诏,妄有所改造,吾为戮尸地下”……。黄初五年十二月,再次下诏:“叔世衰乱,崇信巫史,至乃宫殿之内,户牖之间,无不沃酹,甚矣其惑也。自今,其敢设非祀之祭,巫祝之言,皆以执左道论,著于今典。”

第四,制定九品中正的用人制度。

这几项措施,在曹操时代就已经得到了提倡贯彻,但戎马一生的曹操一直未能将其制度化,这一步是由他的儿子曹丕来完成的。曹丕对亲族确实狠了点,坑有私怨的曹洪,明逼曹植赋诗暗算曹彰下棋,可以算是他个人品德低下。然而,曹丕却没有把这些胡来带到公事上。甄夫人失宠被杀,他仍然立曹睿为太子继位;对何宴(曹操的养子,后来娶魏国的公主为妻)等浮华不实的家伙深恶痛绝;其重用的曹真陈群司马懿等人,也都是一时的俊杰。曹丕在位时,吴蜀从不曾“琢磨”过魏国,而他一死就招来了各种明枪暗箭,其中虽然另有原因但至少说明吴蜀都不认为他是随手可捏的软柿子。以一国军政首脑的眼光来评论他,应当说他是称职的。另外,和曹操曹植一样,曹丕在文学上有相当的造诣,绝非泛泛之辈。《文心雕龙•时序》中称三曹父子,“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曹丕在文学上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五言诗。曹丕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和曹操的作品都是以四言为基调,而五言诗的崛起并成为后世诗歌的主流,这位魏文帝曹丕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和曹丕在继位前就以五官中郎将及太子等身份给曹操作副手活跃多年不同,曹睿继位前一直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好孩子,不曾过问政事结交群臣。继位后,连魏国的大臣们都不清楚这个新皇帝的分量。刘晔和曹睿交谈了一整天后,大家都来打听风声。刘晔赞叹不已:“秦始皇汉武帝的才能,也不过如此吧。”不过刘晔的这番话,孙权可听不见,听见了也会当成马屁。他听说曹丕去世,立刻兴师动众亲征江夏,并命令诸葛瑾攻打襄阳来试探一下这个魏明帝有多大的分量。此时正值雨季,江夏太守文聘正生病,同时看到城墙毁坏还没来得及修补,估计硬拼拼不过孙权的几万大军,就摆了个空城计。他先命令大家都回家,街上一个人也不许有,自己也回家睡大觉。孙权果然被搞糊涂了:"这个文聘向来有忠义的名声,因此才担任江夏太守这么多年。如今这么布置,恐怕是有什么诡计吧?"几万大军连个空城都不敢碰。曹睿在朝中,也判断孙权之所以敢舍弃擅长的水军上岸来和自己比拼蹩脚的陆军,不过是想收出其不意之效。如今连文聘这一关都过不了,再也不会有什么了不起的手段,救兵都不发(孙权好没面子)。曹睿不发的救兵,文聘却等到了。曹睿登基后不久派官员到各地抚慰,御史荀禹这时正好赶到江夏。看到孙权的人马来势汹汹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召集地方的民兵以及自己手下的一千人虚张声势,夜里沿着山势"明火执仗",故意让孙权看到。孙权看到后大吃一惊,魏国的援兵来得这么多这么快!赶快后队变前队,风紧扯乎!与此同时,诸葛瑾在襄阳被司马懿打败,折损一千多人;曹真也在寻阳(如今湖北黄梅)附近打败了吴兵。孙权本想让曹睿出丑,自己却出了洋相,这下子明白了魏明帝的分量。三国时亲自打仗的君主,曹丕虽然窝囊但还是比不了这位吴大帝孙权。赤壁后攻合肥,被蒋济的一封书信吓跑;带着十万大军出征却在逍遥津差点被张辽活捉;这次又被空城计打退。看来和孙权作战是三国时的一大美差啊,呵呵。不过,这仅限于他本人,千万别碰他的手下!

注1 丙吉是西汉宣帝时的丞相。他曾在出巡时看到满街道都是斗殴后的死尸,然而不闻不问。不久后,又看到有牛吐着舌头狂奔,后面的人气喘吁吁地追赶后反而派人去问细节。大家都不理解,不少人还出言讥讽。丙吉解释说:"打架斗殴,是长安市长警察局长的职责。到时候报告到相府,我再根据他们的作为赏罚就可以了。而如今的天候还不应该这么热,这头牛却吐舌头乱跑,恐怕是天候不调的征兆,会不会影响今年的收成?这是我丞相的职责,因此才如此担心啊。"

注2 陈平是西汉文帝时的丞相,当时与周勃(周亚夫的父亲)为左右丞相(周勃右,位在陈平左之上)。汉文帝曾在朝廷上问周勃:"天下一年办理的刑事民事案件,大概有多少?"周勃被冷不丁地一问,答不上来:"不知道。"文帝又问:"一年的赋税,又有多少?"周勃冷汗都出来了:"不知道。"文帝一看右丞相周勃一问三不知,就把头一扭问左丞相陈平。陈平也不知道,却理直气壮:"这些事又各自的负责人。陛下想知道案件数量,可以问廷尉;想知道赋税,可以问治理农事的内史。"文帝一半好气一半好笑地问陈平:"那你不是失业了吗?"陈平干脆连汉文帝都教训一番:"我的职责,就是管理这些官员。陛下不以我们才能低下而委以重任,我们上辅佐天子,下治理国土,外安抚四方,内亲附百姓,并使各级官员尽心工作,这就是丞相的职责。"这一番话,让文帝点头周勃红脸。退朝后周勃还埋怨陈平:"你平常就不教我如何应对!"陈平笑了:"您作为丞相,自己的职责都不知道吗?如果陛下问起长安城有多少盗贼,您也勉强应对?"从此,周勃明白自己的才能不如陈平,不久后就辞去了右丞相一职,陈平则成了唯一的丞相。

注3 这里引用资治通鉴的原文:初,黄元为诸葛亮所不善,闻汉主疾病,惧有后患,故举郡反,烧临邛城。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元益无所惮。益州治中从事杨洪,启太子遣将军陈?鳌⒅4绿衷?。众议以为元若不能围成都,当由越?`据南中。洪曰:“元素性凶暴,无他恩信,何能办此!不过乘水东下,冀主上平安,面缚归死;如其有异,奔吴求活耳。但敕?鳌⒋掠谀习蚕靠谘?遮,即便得矣。”元军败,果顺江东下,?鳌⒋律?获,斩之。看来,黄元并不是单纯的投魏向吴,而是蜀汉内部不和的一场内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支持原创,打击盗版
家园 支持好文。
家园 盗亦有道!
家园 白话三国(26) 出师一表真名世

曹睿的分量,孙权是知道了(孙权不知道的一直是自己的分量),但曹睿的厉害西蜀还不曾领教过。第二年的太和元年(公元227年)三月,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开始了伐魏的准备。离开成都时,他向蜀汉后主刘禅上了一道“千载谁堪伯仲间”的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於内,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於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德),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掉、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尘?事,试用於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於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原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阳,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於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掉、允之任也。原陛下??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掉、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诸葛亮的动向,曹睿当然知道了。年轻气盛的他立刻要先下手为强,商议攻取汉中,问手下的参谋孙资。孙资提醒他:“当年武帝曹操在阳平关是冒了多大的风险才打下来的,后来和刘备争夺汉中时也不敢硬撑。武帝用兵如神都知难而退,您打算用多少兵力来攻打?没有十五六万恐怕不够(后来魏灭蜀,果然用了十八万)。那样,日费千金天下骚动。如今我们还是应该据守险要,那样就足以震慑吴蜀。几年后中原元气恢复(注1),吴蜀就成了我们的一盘菜了。”与他老子曹丕不同,曹睿倒是冷静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六月,他命令司马懿进驻宛城,魏国逐渐形成了“华东野战军”曹休驻寿春,“中原野战军”司马懿驻宛城,“西北野战军”曹真驻长安(严格地说,诸葛亮出祁山之后)的军事部署。

这个时候,魏国在上庸的守将孟达又起了二心。黄初元年(公元220年七月),孟达因为经常被刘封“侵凌”,终于受不了而叛蜀投魏,并引徐晃夏侯尚等人倒打一耙将上庸攻克。曹丕对孟达相当的宠信。司马懿等人虽然劝曹丕,孟达为人乖巧善变反复无常,不能让他出任边关大吏,曹丕依然任命他为上庸太守并封侯假节。按华阳国志,曹丕在世时孟达就勾结吴蜀。曹丕虽然知道,但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桓阶夏侯尚等魏国重臣也和孟达交情不错。然而,这些人都在曹丕去世前后死去。"吃里爬外"的孟达见到朝中后台到了,立刻感到了压力。积极准备北伐的诸葛亮听说后利用这一心理暗自派人去劝反,孟达也偷偷答应了。谁知道,孟达和魏兴太守申仪不和,这些都被他告了密。机谋泄漏,孟达大惊之下当即就要起兵。司马懿听说后,连忙写信给孟达,安抚劝慰。在诸葛武侯司马宣王的拉拢下,孟达左右摇摆不定。他虽然也想到司马懿对他的安抚是动手前的烟幕,但有恃无恐:“宛城到洛阳八百里,到我这里一千二。司马懿听说我举兵,怎么也要先奏闻魏帝,然后才能动手。这样子,就是一个多月。那时候我早就固若金汤了。而且,这种鬼地方,司马懿肯定不会亲自来。别人来,我才不怕。”(又是一个只怕白起的赵括?)

赵括怕白起,面对的偏偏是武安君;孟达怕司马,等到的也偏偏是晋宣帝!孟达的大道理,司马懿可听不懂。一千二百里路,昼夜兼程的他八天就赶到了。孟达目瞪口呆,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位司马宣王。上庸地势险要三面环水,又毗邻吴蜀,吴蜀也派兵来帮忙(按华阳国志,诸葛亮恨孟达反复无常而坐视不救。或许吴蜀的援助本来就是出工不出力),试图解救这个孟达。司马懿分兵把这些不速之客挡住后八道强攻不止。十六天后,孟达的手下土崩瓦解,连外甥都投降了司马懿。新城被攻破,孟达被斩首。申仪在魏兴也是个横行不法的家伙,尽管是有功之臣司马懿也不放过,将其收监后解送洛阳问罪。司马懿则安抚当地百姓后得胜回师。

孟达的兵败,是蜀魏交手的前哨战。蜀魏虽然还没有直接交锋,但上庸的彻底失去断送了蜀汉多点攻击的最后一线希望。从此,无论诸葛亮还是姜维都只能反复从祁山等地孤军作战。这样的防守,对于魏国来说,轻松多了。

这个时候曹魏在长安的统帅,是曹操的女婿曹丕的妹夫夏侯??。按三国志,他应该是夏侯??的儿子,不知为什么资治通鉴和三国演义都说他爹是夏侯渊。仗着他皇亲国戚的身份,倒也官运亨通,年纪轻轻就成了安西将军(这可是夏侯渊拼死拼活三十年才拿到的职位)。他虽然不曾和蜀军作战被打得屁滚尿流,这家伙确实是个绣花枕头,这一点三国演义到没有冤枉他。魏略记载:“??性无武略,而好治生。”(经营家业,简单说,就是赚钱啦!)刚好和他老爸相反。夏侯??传云:“(夏侯??)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於官,不治产业。”夏侯??大概看老爸财产太少了,才下定决心大大的经营一番来光宗耀祖。

这样的安西将军,当然是“威名在外”。诸葛亮在汉中召集大家商量北伐的具体安排时,魏延就出来自告奋勇:“夏侯??这个驸马爷是个废物。您如果能给我五千精兵,再加上五千人负责后勤运输,我从子午谷(注2)偷袭,用不了十天就可以到长安。夏侯??一定会惊慌失措屁滚尿流地逃跑,那么我趁长安群龙无首的良机收集粮草,抵抗东方的援兵二十天不成问题。您再从斜谷进兵,咸阳以西可以一举平定。”然而,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认为这个建议过于危险,没有听从。他认为从陇右走平坦大道就可以稳操胜券,不用冒险。这一建议的争议不少,难有定论了。不过,魏延的这个建议和后来邓艾的偷渡阴平不可相提并论。我将在写道魏灭蜀时加以评论。于是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先派赵云邓芝为疑兵,虚张声势要从斜谷攻打长安,魏国果然调大将军曹真率军进驻噤县相抗衡。诸葛亮则自己亲率主力出祁山。

刘备去世后,魏国对元气大伤的蜀汉相当的藐视。关陇一带兵力薄弱,也没做什么战备。诸葛亮则是养精蓄锐多年,兵强马壮的数万大军(按照街亭兵败后诸葛亮的自陈,七万左右是应该有的。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总兵力,大约有十万),一下子就让曹魏大吃一惊。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不战而降,连洛阳魏国的朝廷都或多或少感到了不知所措。陇右一带远离关中,但它在中国战争史上却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天水是祁山以北的一个郡,它城墙比较坚固,内政也是不错的,关键是这里盛产马匹。战国时秦国骑兵的战马有五分之一是天水提供的,因此如果要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天水是一定要掌握的。这一点上,西凉则更加重要。陇右的骑兵是当时乃至以后决定中国这个帝国命运的军队。秦帝国向西扩地千里,得到了无比勇猛地楼烦骑兵,这是秦国平定天下的物质基础之一。天下无双的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在巨鹿那里得到了精锐的楼烦骑兵,才可以创造出三万杀退汉军联军几十万人的奇迹。汉帝国从那里出征西域,征服国家无数;威震天下的唐帝国在那里养马,可是一旦陇右一失,则唐军战斗力急剧下降;后来庞大的宋军无论如何也奈何不了小小的西夏,就是一个明证(注3)。诸葛亮将目光瞄准陇右,部分原因就是也盯上了那里尚武的人民以及天下无双的骑兵。这样的风水宝地,魏国怎能拱手相让?夏侯??得宠于曹丕,却失欢于曹睿。他立即把这个废物解除实权(之后又曾任命他为镇东将军,但没有实权。曹魏对待这个“将军”的态度,是哪里太平往哪调,可见实际并不信任),而火速从荆州前线将官渡时就已经名震天下的左将军张合调来,以洛阳的五万御林军交赴。这个时候的魏国,已经明白了诸葛亮的真实意图,张合立刻率军猛扑陇右。曹睿自己也移驾长安,作出了兵来将挡水来土堰的拼命态势。

诸葛亮出祁山,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虽然不战而降,但陇西坚守不降。蜀汉兵临城下时,当地太守在城楼上挑明了此战的关键:“你们如果能够断绝陇道一个月使得东方的援兵到不了,那么兵不血刃就可以拿下这里。否则,尽管你们来势汹汹,势必劳民伤财前功尽弃。”可见,曹魏坚守蜀汉攻克陇右的关键,就是增援和阻援。以陇右局部的力量,又没有什么戒备,断然无法抵抗诸葛亮的进攻。因此,街亭这么个弹丸之地,作为曹魏增援的必经之路,就酝酿着一场大战。

注1 东汉到三国时的人口减少是相当剧烈的,从顶峰的五千多万一下子降到七百万。这么多的人口都消失在哪里?显然,只有当时人口最稠密战争最剧烈的中原才有可能。换句话说,一旦生产恢复,他们的人口恢复也将是相当快的。到那时北方再下西蜀江南,恐怕就真的是八十三万大军了。这大概是诸葛亮尽管不会不清楚双方实力差距,却仍然“一意孤行”北伐的重要原因之一。毕竟,时间在魏晋的一边。

注2 位于陕西省长安县南秦岭山中,便有一个子午,子午谷、子午道,都是指这个地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此地有这样的注解:“子午:褒中县,属汉中郡,为王莽所通。”柏杨版通鉴的说法是这样的:“子午谷长三百三十公里,北起陕西省长安县西南,南至石泉县;北方出口称子口,南方出口称午口;悬崖绝壁,栈道无数,极为险要。”

注3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曾将速度做过量化的解释,如果你的速度是对手的两倍,你所拥有的兵力相当于对手的四倍。这个平方的量化,实际上是基于部队在平面运动,相同时间内可以到达的地域是对手的四倍。骑兵对于步兵的优势,可见一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顶,注3很精辟,学到了新东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