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回京小记——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 梁东
其实此时完全可以向园方提出。曾经在京顺路上见某一私立幼儿园班车狂奔,我记下电话号码(印在车身),通知园长。用脚投票或者用钱讲话也是有效易行的。
有时候也不能说谁对谁错。比如我朋友的宝宝桃子从四五个月就训练定时大小便了,满周岁就不用穿纸尿裤。本地娃娃三四岁裹尿裤含安慰奶嘴的都不少见。
我小时候在幼儿园,一个老师管十几个孩子,哪里会那么仔细挨个照顾?于是小孩儿就慢慢学会守规矩守纪律,定时定点吃饭喝水,上厕所要举手报告。当然,生病了,老师会特殊关照一下。
那是冤大头挨宰的地方。我的经验是去菜市场或超市。我爸爸妈妈则是去稍远的批发市场。
另外,我在西班牙旅行的时候发现卖蔬菜水果也不给挑的,都要摊主来拿,好坏不管,拿到什么算什么。
我们老家是新会的,肯定有机会的:)
收费什么的也是在区役所就定了的,区役所要求填一个收入证明表,包括前一年的收入,我还为换算人民币和日元麻烦了一下呢!到保育园后领单子办转帐手续。除了巴士费和其它活动比如运动会照片这样的费用,园费都自动扣除。
我坚持只给孩子打一类疫苗,二类的倒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一个儿科医生长辈说,二类疫苗造成不良影响的机率比较大,不建议我打。不过这两天嘀咕呢,好像甲肝还是应该补上,毕竟这不同于流感啊!
您所说的是父母亲教育孩子,那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父母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个性,经济背景,文化背景,家庭传统养育方式等等都是千姿百态的。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不过,我现在谈论的是老师的态度问题。在端端去面试的这家幼儿园里,这个老师的做法是不对的。
我在前面所说的,那个幼儿园小朋友需要去上厕所,而老师责怪他之前怎么不去,要他憋着这个情况,违反了起码的常识。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你能规定时间吃饭喝水,你能规定统一排泄吗?作为专业老师,也完全应该能判断出小孩子是真是假,是真要上厕所还是只为起哄。或许对那个小孩子来说,真的能憋一下,老师的要求达到了,但对小孩子的身体也造成了一定影响。这个还只是因小见大 --- 老师的态度能反映出更多潜在的问题。
东方和西方的文化意识形态上有集体主义collectivism和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之分,所以在教育问题上,各自的主流方式有不同侧重。东方教育更注重集体性纪律性服从性。这无可厚非。我要讨论的也不是这个。各国国情有不同,但有些基本概念是一致的。就如同你在中国或者在瑞士做科学试验,有些基本原理是不变的。
另外,幼儿园的管理需要科学,而不是保姆式的照顾。请记住,幼儿园请的是老师,不是保姆,如果对老师有着对保姆般的期望,那就是大错特错。培养小孩子的自理能力self help skill是学前教育里很重要的一环,也是小孩子将来成长过程中学会独立性independence的基础。但这种培养不是放手不管,或者是以纪律规定来塑造,而是需要因人而异。您小时候的幼儿园是七十年代的幼儿园,那时候的幼儿园,更多是“看孩子”的地方。现在几十年过去了,学前教育的思维在更新,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也在更新,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仍然停滞在以前,那么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没有意义了。
孔子还说因材施教呢,现在我们却做的差的远了。我没有想过要去影响别人,但至少我能够在自己的工作环境里尽力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
我相信国内同样有很好的老师。在才艺方面,国内幼师的培养要比国外强很多,相比差一些的,可能是在选材,理论和实践上。而且教育是个大环境的问题,即使有好的理论,没有环境去实践也是白废。国外的学前教育同样也存在很多问题,只是国内的人不容易看到罢了。
我能起到的只是桥梁的作用,希望自己能为彼此多介绍些各自的优势,能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借鉴双方的优点,真的能做到这些,我就很满足了。这也是个长期的工程。
有的蔬菜水果店或超市是可以自己挑选的,有的不是。一般来说,商店是不会把坏得像话的给放上的,而且一旦你发现不喜欢的,你可以直接跟他们要求更换。
我上学的时候学得心理学文献里心理学家的口气好像没那么坚定的。我不知道他观察到的孩子的年龄,所以不能确定那个岁数的孩子是否一定不具备控制排尿的能力。但是作为一个名园的老师,一般地说我们应该相信她对手下的孩子的理解超过我们这些隔着网看的。
对孩子的教育本来就一直是一个教师和专家互动的过程。
想尽情地挑选,多出点钱。想省点钱,就得在成色上做点妥协。人家没有强买,你也不要强卖。
感觉楼主还是优越感调得比较高。我并不是说优越感高就一定不好,可是优越感如果高于自身实力往往徒增烦恼。即使自己真的是上等人,带份入乡随俗愿意理解的谦卑的心,也会给自己他人带来便利。
幼儿园要上好的,水果要漂亮的,出租车要招手就停的:)
地球人都知道这不现实,北京不可能,美国、日本也不可能。
关键是要把心态放平,既归之、则安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