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蒋介石的“论”持久战 -- 东方飞龙
日军进攻阶段是第一阶段,相持阶段是第二阶段,反攻是第三阶段,蒋这一辈子最大的弱点就是靠外国人,不相信自己。
国民党初创时靠苏联,抗日后期靠美国,跑到那个小岛还要靠美国协防。
再看国军汤恩伯部1944年在河南被农民追杀,就知道当时国民党是个什么样子了。
“我们知道,在河南农民的心底,有一种暴怒,要比死亡本身更酷烈;我们也明白,go-vern-ment的勒索,已使农民的忠诚化为乌有”。从河南回到重庆的白修德,看着重庆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内心涌起无限悲哀:“重庆谁也不相信我们,直到一年后日军在这全部的插曲内,最后加上历史性的一幕。”
“历史性一幕”发生在1944年春夏之交。这一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受到重创后,孤注一掷在中国发动空前规模的“一号作战”,意欲打通直通南方的大走廊。历时38天的战斗中,日军5万余人的兵力,打垮了40万人的国军,豫中30多个县城被日军占领。
汤恩伯部向豫西撤退时,“历史性一幕”发生了:豫西山地的农民举着猎枪、菜刀、铁耙,到处截击这些散兵游勇,后来甚至整连整连的解除他们的武装,缴获他们的G-U-N、弹药、高射炮、无线电台,甚至枪杀、活埋部队官兵。5万多国军士兵,就这样束手就擒。
“中原王”汤恩伯恼羞成怒,这位河南民众口中的“四害”(水、旱、蝗、汤)之一,把中原会战失败的罪责推到河南百姓身上,破口大骂河南人都是卖国贼。其实何止一个河南,其他地方这样的事情也不新鲜。《剑桥中国史》还记载:“1943年在湖北,一位中国司令官抱怨说:‘乡民……偷偷地穿越战线,把猪、牛肉、大米和酒送给敌人。乡民情愿让敌人统治,却不想在自己go-vern-ment下当自由民。’”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守卫洛阳的第四集团军却受到了民众的大力支持,其总司令孙蔚如回忆说:“在阵地十八日之激战中,输送军食、伤兵,皆人民自动为之。”原因很简单,大灾之中,这支军队曾在驻地汜水县节省军粮大力救灾,在民间广为传颂。
日军攻克的汤恩伯部仓库中,仅面粉便存有100万袋,足够20万军队一年之用。为什么不分出一些来赈灾呢?早在白修德还在河南时,他便提出了这个疑问。一个官员告诉他:“如果人民死了,土地还会是中国的;但如果士兵饿死了,日本人就会占领这些土地。”
这恐怕也是蒋介石的心声,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日本人竟然在灾区拿出军粮赈起了灾,这也导致了河南民众对国民go-vern-ment的唾弃。对此,白修德说:“他们是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文化之一的民族的后代,即使是文盲,也都在珍视传统节日和伦常礼仪的文化背景中熏陶和成长。这种文化把社会秩序看得高于一切,如果他们不能从自己这里获得秩序,就会接受不论什么人提供的秩序。如果我是一个河南农民,我也会被迫像他们一年后所做的那样,站在日本人一边并且帮助日本人对付他们自己的中国军队。我也会像他们在1948年所做的那样,站在不断获胜的Communistparty一边。” (本文来源:国家历史 )
然也然也
甲午年,翁同龢叫唤的最响……
我要是楼主,我就崇拜白崇禧,起码还能被称为“白粉”,那可比黄金还贵重鹅。。。。。。。
那谁是爹?上帝?佛祖还是真主?或者元始天尊?
全牺牲了也赶不上国军从南京溃退时踩死的人多,比不上长沙焦土烧死的人多,更比不上花园口被决堤淹死的人多。
比牺牲国人性命,土共真没法跟蒋委员长比。
某粉脸皮再厚也一定会在两年后稍微有点脸红吧!
送花给你!
echos.........
包括《蒋中正文集》。这些文章中要么偷换概念、时间、地点、人物,要么故意混淆这些。真是不要脸!下作!
龚楚就提过毛剽窃朱的十六字游击战术。。。 历史吗,胜负论英雄
经验不够,先顶一下,马上补花
差点就被忽悠了
感谢江城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