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长尾理论·中国女性生育的可能性·中华文明安全的底线 -- 陈郢客

共:💬162 🌺23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城市里普通工薪阶层一般是养不起第二个孩子的

一般来讲,想养两个孩子的,要么是高收入人群中想要孩子的,要么是农村,还有就是传统上要多个孩子(主要是要男孩传宗接代)的地区。那些地区,再穷也要生。很多民工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躲避计划生育。

所以我强调提升经济是第一位的。收入上不去,就是喊破嗓子也没用。十年之内,大规模发放生育补贴是不现实的。财政根本支持不了。十年内能放开二胎就不错了。

家园 资产阶级对产业后备军来源枯竭表示担忧表现为对老龄化的恐惧

计划生育的本质是减少预期劳动人口,迫使资本有机构成比例增加,迫使资产阶级投资于科技创新。

可以肯定不喜欢计划生育的资本家们对工资法和劳动法同样采取抵制态度。因为这两个法实质上限制了有效劳动人口(用同等资本额只能雇更少的工人),等同于计划生育控制。

如果中国的新生资产阶级继续残酷压榨打工阶级,所谓的内需就是建立不起来,打工阶级在用有限的生活资料延续自己的生命和延续种群的生命这两个选择之间,只能选择前者。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低出生率老龄化也是资本主义资本有机构成高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表现,就是人口剩余。“正是生产力的增长要求减少人口。现在,不是人口压迫生产力,而是生产力压迫人口”(马克思)。在能源原材料不是无限供应的条件下,人口保持稳定甚至减少已经是发达国家的一般趋势了。

家园 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旧中华文明将式微

日本驻华公使同李鸿章讲的那段话观点基本上是对的。

家园 PBS兄的意思是说人口不是问题么?

我的意思是说人口背后有资源分配的问题。

地球的资源总数是有限的,这限制了人口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资源的分配,目前按照国家民族进行了初步划分。

谁能获得更多的资源,谁就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我们讨论人口问题,怎么说呢,要从我们能够在世界上获得的资源出发。

所以,老龄化或者资本家的忧虑是人口问题的表现而不是本质。

家园 现代生产力越增加,人口就越会下降

现代生产力的增加是资本有机构成的因素,也就是科技的因素,所以人力的比例在生产力中会越来越少,这也造成对人口的需求不大了。

谁能获得更多的资源,谁就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美国在获得更多资源方面付出成本太多,费效比已经不合理,所以才有新能源开发一说。

家园 许多民工出来是为了躲避计划生育,许多出来之后,连二胎都不要。

这个许多和那个许多之间,到底哪个更多些,不好说的,别轻易下论断。

年轻人2个在外面打工,要个孩子,养个孩子更不容易,反正老家许多出去打工的子弟,其中想要二胎的并不多,包括目前政策下,有了一个女孩后还可以要一个的。即使有父母的压力,年轻人许多也不想再要一个。

无他,养育孩子对父母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全方面的,不光金钱一项,生存压力加上享乐文化的影响,想要多个孩子的人只会越来越少。等到真的需要政府鼓励生育的时候,生育率是鼓励不出来的,大概真的是腾出地方,引进亚非拉的年轻人口来缓解我们的老龄化。

家园 我注意倒一些基础的地方我们有分歧,按自己理解写出来,请指正。

我认为经济活动自他产生之日起就是为人口服务的,所以人口会受限于经济活动能够养活的人口。而不是相反。

由此我认为人口问题最终要考虑资源问题。这是一个客观条件,限制了人口的最大数目。

并由此引申了资源的分配问题的不妥当可能带来战争问题。

而兄台认为人口的数量依附于经济活动,并由此推出生产力的发展会导致人口自然减少。因此资源问题无需考虑或者只是一个技术性问题。

这个思路有一定道理,但是现在欧美减少的人口数所消耗的资源能够填补我们需要的资源的缺口么?不够。

而他们是否又能够把这个资源让出呢?不能。

家园 这么说也忒小家子气了

中华文明的延续,并不是仅仅靠我们现在大陆的汉族人,也包括了其他的55个民族,包括了海外的留学生(其中的一部分人估计会扎根海外了),也包括了台澎金马,包括了香港澳门,甚至包括了身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

——————————————解释的分割线——————————————

我不是中宣部的,你爱信不信。

——————————————解释的分割线——————————————

我也不是台办的或者港澳办的或者外交部的,你爱信不信。

——————————————完成的分割线——————————————

五胡乱华的之后,有谁敢说自己一定就是纯种的汉族人?连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都不是汉族人,这么说来,自李唐以来,我们一直都是外族的混血统治了?要是在往上追溯,隋文帝是不是有突厥血统啊?说来说去,自从晋以降,便没有了纯正的汉族。今天汉族,不正是一千多年前,那个混杂了各族血统的新民族存在的延续么?

我们的华夏文化传承丢失了么?

在汉字成为我们的官方文字,当汉语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官方语言的今天。当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小鸡肚肠的猜疑,少数民族人口的增加会造成汉字使用人数的减少,要来保证我们华夏汉文化的安全底线么?

陈美眉,您多虑了。好好放心去逛街吧。

家园 中小学裁撤,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这批学校的产生,既是国内第二次生育高潮的直接产物(也就是第一批生育高潮那批人的孩子),也是大规模城市化时代的产物。农村人口,大量的涌入城市。表面上看起来,是城市中中小学的大量增加,招生数目的急剧增加。但是也应该看到,与此同时,农村中原有的中小学,就是所谓的民办教育的那一部分,很多被关停并转。而这一部分,原来是根本不并入正式教育的统计的。而这批高潮过后,是城市生育率的持续下降。自然会裁并掉不少。

很多人以此为根据,而深感忧虑。而现实情况是,目前国内的计划生育,在大城市还是执行的有模有样,在近郊和农村,早已经名存实亡了。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前期,无论农村还是城市的计划生育,可以说是比较好的被执行的。但是随着90年代大规模流动人口的产生。计划生育已经开始是名存实亡了。现在很多人应该还记得97年长江抗洪,中央电视台采访的时候,很多家庭都是有两三个小孩的。我当时还很奇怪,不是说计划生育么?怎么这么多。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国的人口生育率,大概比所有的官方数据,和所有的所谓的独立人士的调查数据,要高20-30%。为什么,因为你根本就调查不出来。只有亲朋好友的,才会透露一声。别人只知道这是远房亲戚的孩子,因为这边教育环境好,来这里上学之类的。

真正的这批黑人浮出水面,还是近几年才慢慢开始的事情。因为上户口不再需要准生证了,或者缴纳罚款也可以。这批隐藏的人口,才开始逐渐的办理身份证。但是,因为那些超生的主流现在还小呢,我们必须要再等几年,才能看到这批人逐渐的慢慢浮出水面。

而且现在各地的计划生育部门,抓得也不是那么紧了。很多大城市中的人,也开始跃跃欲试了,尤其是第一个是女孩的很多家长。

所以,大家还是把心放到肚子里。我们不是死板教条的德国人,也不是拘谨克制的日本人,我们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聪明伶俐的中国人。

具体的数字,恕我无法提供。但是我们走着瞧,就知道我所言不虚了。

家园 花下。我们这个小区我住的这个楼。没户口的就好几个啦。我在上海
家园 【讨论】教育部公告:全国小学生3年锐减1300万

2006年教育部公告:全国小学生3年锐减1300万

http://education.163.com/06/0705/09/2L8OHV7400291MUF.html

我国的小学生在校生人数3年锐减了将近1300万,小学减少了9万所。昨天,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10864.07万人,比上一年减少381.04万人。

由于我国小学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小学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连年减少。2002年,我国小学在校生人数是12156.71万人,小学校45.69万所。到2005年,在校生人数减少了1292.64万,3年时间降幅超过10%。2005年全国共有小学36.62万所,比上年减少2.8万所。

小学校数量的减少在2005年有所缓解,在2004年和2003年小学校每年减少的数量都在3万多所。在农村地区,原来分散在行政的小学校被取消,孩子们都迁到了乡镇中心小学的寄宿制学校。在大中城市,中小学撤并在前两年进入了高峰。原来在校生人数少的基础薄弱校新近合并入优质资源校。以北京为例,平均每年撤并的学校都在百所以上。

---------------

最近十年来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现了一个普遍规律:小学学校和小学招生人数连年减少。下面是摘录:

《199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小学64.6万所,比上年减少2.27万所;招生2524.66万人,比上年减少7.15万人。”

《199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小学62.88万所,比上年减少1.72万所;招生2462.04万人,比上年减少62.62万人。”

《199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小学60.96万所,比上年减少1.93万所。招生2201.38万人,比上年减少260.66万人。”

《199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小学58.23万所,比上年减少2.73万所;招生2029.53万人,比上年减少171.85万人。”

《200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小学55.36万所,比上年减少2.87万所;招生1946.47万人,比上年减少83.06万人。”

《200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1年全国共有小学49.13万所,比上年减少6.23万所;招生1944.21万人,比上年减少2.26万人。”

《200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情况有所不同:“2002年全国共有小学45.69万所,比上年减少3.44万所;招生1952.80万人,比上年增加8.59万人”,但“在校生12156.71万人,比上年减少386.76万人。”

《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3年全国共有小学42.58万所,比上年减少3.11万所;招生1829.39万人,比上年减少123.41万人。”

《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全国共有小学39.42万所,比上年减少3.17万所;招生1747.01万人,比上年减少82.38万人。”

我们知道,中国儿童一般是6岁或7岁上小学一年级的。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小学招生人数连年下降,既然小学生入学率并没有大幅度降低,那么就可以推断,2004年小学招生人数减少,意味着1998年或1997年的出生人数比上一年减少;2003年小学招生人数减少,意味着1997年或1996年的出生人数比上一年减少,依此类推。

一般来说,农村的小学招生人数下降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城市成家立业,他们的子女也可能在城里上学。但令人震惊的是,现在许多城市的小学生人数也在下降了!例如,在2005年,北京市小学在校生规模只有2000年的75%左右。

近十年来小学招生人数连年下降,也意味着生育率的下降。然而,计生委的官方数据一直认为,近十多年来中国的生育率是1.8左右,几乎没有什么变动,这一点确是令人奇怪的。中国现在的人口政策,就是建立在这种臆想的数据上面。

家园 不要高估现在年轻人的意愿,双独人士几乎不愿意生两

双独家庭不愿生两个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jj/20071107/zj/200711060018.asp

1979年中国开始实施独生子女政策,迄今这些人逐步进入生子阶段。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城市的人口总数会快速增长。按照政策,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双独家庭)可以生2个孩子。但是现实并非如此。

  11月4日,在北京举行的学术前沿论坛上,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公布的一份06年调查报告显示,独生子女家庭二孩生育意愿不显著。比如有46%的被访者表示不要2个孩子。而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单独家庭),有55.87%的表示不会生2个孩子。

  “而那些即使说愿意生2个孩子的,真正实际要生2个的会很少。”完成该调查的马小红副教授说。

  在上海、南京等地的调查结论也类似。参与该论坛的一些学者对中国未来的老龄化表示了忧虑。北京市人口学会副会长黄荣清指出,北京的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这将导致老龄化问题较严重。而全国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势必将导致年轻人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

这还是意愿,如果考虑经济问题,几乎是没人愿意生两的。

北京广州鼓励生二胎 夫妇反应冷淡只因养不起

http://www.net668.cn/html/word/2006-11/14/07_22_79.html

广州市人口计生局副局长谢安国日前表示,实际情况就是很多独生子女夫妇不愿多生一个,关键就在抚养成本越来越高。

广州市民程惠,夫妻俩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年收入8万元。她今年初生下“小狗崽”,每月仅奶粉、尿片等基本生活用品的支出就超过了500元。“这还不算请保姆、早教的费用,等到上幼儿园,养他的费用不会低于每月2000元,压力很大。”

照她的估算,到孩子大学毕业,估计要花50万元,“这还不包括孩子的医疗费用,也没有预计可能产生的择校费等。”程惠说,如果要生第二胎,肯定养不起。

不少社会学者有更深层的忧虑:独生子女夫妇们,能承担起养第二胎的责任吗?

“哪敢生啊?我们自己都还像孩子。”这是独生子女夫妇常挂在嘴边的话。已经生了一个孩子的,大多也都是家中老人在带。在采访中,极少人认为独生子女夫妇能自己“养育好两个孩子”。

25岁的小李形容孩子就是一个“定时炸弹”。他有自己的理论:生孩子就必须买房子,买房子肯定要贷“票子”。小孩还要吃喝会生病还要读书,相当于再从银行贷一笔为期18到25年的贷款,而且还款幅度会递增。

“一个人如果背上这两笔贷款,他的生命还有什么乐趣?如果再来第三笔,那还活得成吗?”小李认为,这是他们这些追求个性的独生子女无法接受也承担不起的,“自己都没吃过什么苦,不太可能为孩子去吃这种苦。”(记者林洁)

浙江杭州的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renkou/696913.htm

“宁愿多养一些宠物” 独生子女夫妻未现二胎潮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已陆续进入生育期,独生子女夫妇日趋增多。按政策规定,双方均为独生子女是允许生育第二胎的,记者在杭城采访调查发现,二胎生育高潮并未出现。

民间观点:

“拉扯一个孩子就够受了”

“生两个孩子?从来没想过。”28岁的姚林在写字楼里忙得天昏地暗,“我已经有一个女儿了,从出生就开始为她操心,在家雇保姆要钱,上好幼儿园要钱,读书的费用更省不了。我还要给她买保险啊存基金啊,城市的生活成本这么高,拉扯一个孩子就够受了。”

“家庭月收入两万元以上,才会考虑生育二胎”

“现在的生活成本太高,尤其是城市,虽然我觉得独生子女都很孤独,但我不会考虑要两个孩子。”媒体从业人员杨小姐说,“为了在杭州安家,我的父母将半生的积蓄都付出了,如果我有弟弟妹妹,我父母的经济负担要何其大?将来我和我的孩子必定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杨小姐认为,经济基础很重要,除非夫妻俩的月收入在两万元以上,才会考虑生育二胎。

“宁愿多养一些宠物”

“我宁愿多养一些宠物,我想我可能不会要孩子。”李小姐说,“带孩子应该是件麻烦事,会改变我的生活方式,我不想放弃我自己现在的生活方式。”

微型调查

记者抽样询问了今年杭州4个城区独生子女夫妇生育二胎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要求生育二胎的独生子女夫妇尚属于“极少数派”。上城区计生局政计科表示,今年尚未接到任何独生子女夫妇生育二胎的申请,拱墅区则有2对,下城区有7对,江干区有8对。

山东烟台的

http://www.jiaodong.net/news/system/2006/12/22/000902976.shtml

讲求生活质量 生育观念有变

  独生子女夫妻冷对“二胎优待”

  胶东在线消息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夫妇逐渐增多。根据现行的《山东省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经过一定年限后允许生育第二胎。昨日,记者从市计划生育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市尚未接到独生子女夫妇生育二胎的申请,使这项优待政策遭到冷遇。

  上世纪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目前已陆续进入生育期。按政策规定,夫妇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生育第一胎后,只要女方年龄达到30 周岁是允许生育第二胎的。但在港城,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妻,愿意生育二胎的并不多。市计生委相关人士认为,这和很多独生子女婚育观念的转变有很大关系,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注重自我享受,大多都选择晚婚晚育,使得一胎生育的年龄推迟,这样在某种意义上也推迟了很多符合生育二胎者的申请,

  另外,担心高昂的子女养育成本,以及养育子女对个人事业发展的影响和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等,也使得很多符合生育二胎者放弃二胎指标。一位已生育一胎孩子,且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刘小姐告诉记者:“虽然我们符合生育二胎的规定,可以申请生育二胎,可除去养育一个孩子所投入的精力外,养两个孩子物质压力就比较大,一个孩子我有把握让他享受好的教育,包括进好学校和各种兴趣教育,而两个孩子就只能给他们打折,所以不想生了。”(京兰)

http://www.gov.cn/zwhd/ft/rkwt/wz.htm

[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如果普遍可以生两个,那可能生育率就反弹为2.3、2.4,(注:等于是大家百分百生了两个,

还有30-40%的人再生第三胎,这不是欺骗国家吗?)。导致人口的反弹和回升,那对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产生更

大的人口压力,对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将会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尖锐,可持续发展的承载能力

将受到极大地限制。所以要长期稳定现行生育政策。

家园 民族鉴定贴

说句不太中听的话,在人口、民族问题上基本可以鉴定一个人血缘上、或是心理上的民族成分。

家园

这才是实情。跟我了解的基本差不多,我就是没数据,出国也久了,不敢随便说。白费了半天口舌。

中国的国情,怎么能用西方的模式来套呢!

家园 有的现象是认为设计的结果

del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