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后代,为了后代,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 别处
一般甲级的监理,背景大多是省建设厅一级的,主要关系是当地建委,行政上归建管局。
向建管局投诉,不太伤和气,就是告诉监理公司:我们很生气,注意一点。
实际工程失效事故的分析会全方位进行,不会就预制板或者钢丝进行判断。
从设计上无法避免的灾害,期望从房屋损毁的仿真上进行一些优化,能够把房屋的坍塌做成延性,给逃生留出时间来。
国内的设计体系和机构应该是很健全的,是否工作有效这是另一回事,但起码架构是在的。
这些也是意料之中的。
社会在进步,从另一个角度想,其实还是有许多做点事情的空间的。
估计业主对此满意,这个监理报告实际上就是糊弄我们的。我们只是工艺提供方。
我们现在要求业主找国际知名公司重新核查工程质量,否则我们不认可这个项目和我们有关,也不派人参与项目试车。因为觉得不能保证基本安全。
国内做项目一个很讨厌的问题,就是业主和施工单位监理以及国家监管部门等等一起作假。
毕竟从来没有大震过。
自家建房,用料的质量多少能控制些的,主要的问题大概还在于结构设计是否合理。
我没有参与过那里的房屋建造,但可以猜测一下如果小楼建设都是参考别人的建成楼,而别人楼的原型碰巧来自某个设计院,那么还有余地。假若就是自己拍脑袋想像的,那就有比较大的后患。
看过一篇文章,据说是建筑师写的,说自己亲戚是包工头,结果自家建房,结构上根本不科学,想后期施工时弥补,却是越补越糟......
这个也是合同谈判是非常常见的条款:
国内做假大约也是有个底线的,只不过我们无法探知他们的内心哪里是底线。
业主肯定会在后款项上做文章,当地建筑口联合起来,不让国外公司进驻,最容易的借口就是资质和监理人员是否在国内注册。
然后大家坐下来,讲讲创业艰辛,大伙都不容易,让村长把最需要修补的地方指出来,乙方返工。
从法律上来讲,我们也不具备检查资格。并且,一旦我们自己检查认为没问题,却出了问题,责任就由我们承担了。我们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没有合理的安全保证就不进入现场。毕竟是我们自己的工艺,没有任何人知道怎么开车。
我本人因为知道国内取巧的一些地方,和施工单位冲突过,早就被业主拒绝进入现场了。现在乐得看热闹(这个心态有问题)。
大家都动手做一点,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好。
收到汇总贴里了。
我的回帖只是由你的帖子引起对于近期网上要求彻查豆腐渣的群情激愤而起的。不针对你。很不好意思引起你的误解。
不过,有一点我没有说:我还是不希望看到你的文章。原因有二:
1.你不是抗震专家。出发点虽然很好,但是你的看法依然不会很专业。而且不会体谅到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难处。
2.你的文章实际上为网上的群情激愤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不利于稳定灾后幸存者的新生活。
另外,在这样的事情面前,很多专家已经行动了。他们也有拳拳爱国爱民之心。据我所知,作为中国建筑业老大的清华和同济,都有专家考察和帮助灾区。外链出处外链出处
四川的人民不会白白牺牲的。中国会有新的抗震标准和规范的。
跟政治机构相关的整体问题,很难解决。
不过文中有一段似乎有问题,关于工程监理,一般都是全程监理,也就是说,每个小过程按道理都应该由监理验收通过并签字,才能进行下一步工序的施工,“交钥匙”工程不应该存在了才是,完成后再检验那是外观。除非监理方被外力左右。
比如,钢筋进场要验收,绑扎要验收,焊接要验收,水泥,沙子,石块,进场都要验收,搅拌也要验收,最后的浇注,浇注后几天以后凝固情况,也还是要验收,这一路都有专门负责人,还要签字,然后是终身质量负责制,如果严格执行,保证设计质量是能做到的。
但是,实际过程中,充满变数,从设计到施工,从甲方到监理,都不是铁板一块,说不偷工减料那是不可能的。好的地区,大家有共识,以不出事为基准,不好的地区,就天知道了。偏远的地方,只能指望老天爷保佑。
因为能拿下交钥匙工程的是总包商,而总包商再进一步转包给基建公司。
总包商如果拿的项目太大,往往需要雇佣临时的督导来监理,甚至引入第三方公司来管理,这样一个项目的人员管理就会错综复杂,最后连明确的工序都会被放水。而临时督导是拿钱拿到工程结束,因此在机制上没有给东家百分百用心的动力。
而总包商迫于客户的压力,又需要赶工期,不得不在局部牺牲一些。
你的出发点无非是要维护你的论点,然而你在伤害专业工程人员的热忱!
1。我在谈工程检验和施工,你一定要扯抗震。我不知道你是故意无视我的讨论设计这一段还是确实看不明白。这篇文章完全就是从技术上讨论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我不能体谅?一定要给你介绍工程暗包的流程才是体谅实际么!!!莫名其妙,简直让人气愤。
2。这篇文章贴了几处,目的是号召。目前只有你是这样理解。而且,讲工程的实话是有错的素材么?你还有良知没有?
3。从你的回答,你完全不了解工程施工。中国建筑业的老大是中建等国家级的建设单位,清同即使在设计行业也面临着同行的激烈竞争。
解决的方案是在合同里加进条款,就是和我方设备有关的基建准备部分,需要由我方提供现场督导,费用由业主出。假若业主坚持要在问题基建上继续,能容忍的部分,由业主签字后继续。
其实上具体工程实施中,很难所有的事情都一边倒。和业主的领导保持一个良好的沟通很重要,不是太极端的情况,都可能在沟通中解决掉。
国内各类工程单位的资质都有水分,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罢了,真按标准来的话,没几个真能达标的。比如说不同级别的资质都会规定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也就是高工几名,工程师多少名之类的。实际操作的时候工程单位就会四处去找认识甚至不认识的工程技术人员去借他们的技术资格证书,在资格认证和年审的时候冒充本单位员工交上去备案就好了。审查的单位也是心知肚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而且这类资质标准往往很粗放,操作起来漏洞太多,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只要是这个“口”的就好了,没有更明确的内容。比如说市政工程监理公司,资质标准里只要是干市政的工程师就可以了,并没有明确这个市政工程师以前是干设计的还是干现场施工的。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在现场干工程的人往往升职称比较慢,而设计院的人升职称就相对快些容易些。于是很多设计院里的人都“兼职”干监理什么的,尽管实际上他们缺乏现场施工经验,根本干不了这个,但是人家技术职称到级别了啊。
所以国内真干工程的人通常不太看重这个工程单位的资质和信誉什么的,反正大家都是假的啦。因为体制上的原因,这方面往往是国营单位比较沾光了。真正重要的还是看现场负责人的水平。大家都是同行,三句话就知道这个监理工程师的头衔下面有多少水分,能不能随便忽悠了。所以在国内常常看到施工单位倒把监理耍的团团转的,往往都是因为那个监理工程师缺乏现场施工经验,名不副实。
至于那个什么ISO9001之类的,国内的也不能相信。这些东西都是明码标价的,你愿意出那个几十万,自然能找到某个咨询公司之类的帮你把这个评估搞定。于是公司的名号后面就又可以加上个闪闪发光的什么国际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