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 九霄环珮

共:💬52 🌺5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敢当..在下这是愚者千思偶有一得

我也很喜欢这首诗. 多谢兄台好文, 得以重温其意境之美. 个人最喜欢末句-"摇""满"二字令人回味无穷, 与杜甫<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交相辉映-前者动中含静,后者静中有动.

依诺送花, 意外得宝

家园 这句我也摇摆了很久。

这句我也摇摆了很久。

丁兄说的确实有道理,我开头也是往这个方向翻译的,后来受到一个叫肖旭的人的影响,又稍许改变了主意。

这里核心的问题是这三句的“人”到底是什么人: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不知江月待何人”。

我最初的理解比较混乱。后来我把他们都统一为“离人”。我是这么想的:

第一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意思是哪个人初次离家来到江边看到明月。我觉得在诗人心里,望月就几乎等同于思乡,想念亲人。这一句是一种对个人人生历史的感慨(实际上就是暗指作者自己):离家是一个人的重要事件,而望月是离家以后的反应。

第二句“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个人字面上当然是前人(先民),但是这个被照的前人在作者心里也是个“离人”,因为如果天天住在江边,被月亮照着估计没有什么心理反映。

第三句“不知江月待何人”应该是比较明显,这个人应该是“离人”。作者的意思并不是月亮有什么主观性,并不是月亮真的等待什么人,而是又有“离人”到江边来望月,似乎是和月亮有个“约会”一样,而这个约会是千百年来不断重复的。所以这句的真实意思是“不知道江月今天夜里又等来哪个离开了亲人的家伙”。

所以作者的思绪是:自然的当前状态(前面写景)->个人的人生历史(其实基本上就是作者自己)->自然和整体人类的历史->回到自然和个人的当前状态。

丁兄的议论说实话,别开生面。

从这个起点之后,这一幕就开始了世代重演,

见月之人一代代都是这个何人之后,

照人之月一年年都在这个何年之后。

所以才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我原来没有想到这一点,但我很喜爱这个分析。一个疑惑就是,作者从开头的写景,转变到“江流之上是何月何年明月第一次将先民照见”有点突然,时间上似乎一下子推得有点太远,而我对此诗的理解,作者的思绪应该是相当连贯的。

最后,我觉得即使表面上似乎挺明白的古诗,其实并非那么明白,归根到底,谁也说不清楚。而翻译,实际上必然包含译者自己的理解,也就有一定的“二次创作”的意义。

家园 把“白云”一句又改了改,这样更连贯一些,舒服多了。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江上的白云,

也悠然远去,

可谁能带走

青枫浦上的离愁。

家园 继续讨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我们的分歧在于,江畔何人初见月 这个何人是此刻的望月者还是最初的望月者。如果解作前者,那么 初就是初次,可是初次是从哪里来的呢?全篇虽有大量篇幅描写离人和相思,但初次可不是离人和相思的必要条件,第二次,第NC次分离一样造就离人,一样凭添相思。此外,谁今晚第一次举头望月,这个谁还是一个普通的COLOR=red]个体[/COLOR],而下一句, 月亮哪年第一次照见了人(没有歧义),,这个人就突然成了类的代表。这样解释衔接不很顺畅。

其实,今夜江畔,人望月,月照人,这里一共有四个对象。

时间:今夜。地点:江畔。主体:人和月。

这四个量里面,江畔和月是固定的,而今夜和人是可变的。

上引那六句,都是在凸显一种对比------变与不变的对比---时间,人物的改变与江月的不变之间的对比。

一个普通的何人在个框架中找不到位置。

兄台的疑惑:

作者从开头的写景,转变到“江流之上是何月何年明月第一次将先民照见”有点突然,时间上似乎一下子推得有点太远,而我对此诗的理解,作者的思绪应该是相当连贯的。

我的理解是:

作者在江边赏月后,不由得想,除了我,谁也看到了这样的胜景,(这并不比想到某个初次离家而望月的人更突然,由自己想到一般的望月者,与 由自己想到某个初次离家的望月者 ,哪一个更自然?)

由自己这个个体想到了整个的,想到望月的不只自己,还有很多别人,不只今晚这些人,还有昨晚的人,前代的人,乃至最初的人。所以发问,谁是第一个看见月亮的。

家园 最大的问题在于:

江流之畔

是哪一位

先民

第一次将明月仰看

江流之上

是何月何年

明月

第一次将先民照见

仔细想想,老兄翻译的这两句其实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

家园 本不想回,可又看到,还是说两句。

全诗有佳句,文辞不深厚;个人高峰,堆砌之嫌,唯叹不是大家来作。

个人推荐李后主重写此诗,会更流畅。

家园 &quot;白云一片去悠悠&quot;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一比,立见高下。

这就是我的其中一个意思。

家园 《黄鹤楼》是很强大,但如果《春江》是堆砌,

《黄鹤楼》就不是堆砌了?

我也不推崇唯美主义,但是并不意味着优美的诗就一定是堆砌。堆砌的意思是光有辞藻而无意境无感情,《春江》并不是这样的。

其实说“孤篇压全唐”,无非是个赞叹的词,并不是说《春江》就真的压过全部的唐诗。李白杜甫还站在那里呢。

家园 也许是我用词不精确,老毛病了,这首诗我个人读来感到有些啰嗦,

虽然没有真正的重复,但还是觉得“小”。如压为8句,可能会更好。如长篇抒情,真的很多名篇比这个读来上口,流畅。

个人感觉此诗不是一次做成,张生叙事思维跳跃,好句不断,却整篇略显功力不够,压不住啊。

家园 恰相反,此诗思绪非常连贯而有逻辑性,它确实有重复的字词,

是它的顶针手法运用的结果,但这是一个特点,即使不是优点,大概也不能算是缺点。

我个人倒是满喜欢这些重叠的运用。我喜欢各色各样的,都是《春江》也就没意思了。

家园 不一样

第一句说的是个体的变,着眼点是何人,第二句说的是时间的变,着眼点是何年。

这一点你看看紧随其后的下文就很清楚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前句承接个体的变,从最初的何到无穷的代代

后句承接时间的变,从最初的何年到相似的年年

家园 准确的意思是不完全一样,

准确的意思是不完全一样,

一个是先民望月亮的初次,

一个是月亮照先民的初次,

说相同,是因为先民望明月,必然也是明月照先民。说不同,无非是月亮初次照先民的时候,先民未必举头望月。这个意思上的区别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趣味,至少和本诗风格不统一。我个人感觉这样的诗有些牵强,意向重复,都是月亮和先民之间的关系。至少我写诗的话不会写这个,纯粹是个人口味吧,这个很难有一个标准。

仍然比较喜欢丁兄的那个关于作者思绪的逻辑连贯性方面的观点,只是我对此诗的连贯性的具体内容稍有不同。

家园 比较喜欢听这首曲

这首诗虽然号称孤篇横绝全唐,但看了很多次,都不太感冒,也许是因为太风花雪月了,没其它什么深厚感情在里面。还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说得那么生动。

家园 呵呵,这两句相比

好似呻吟和感叹之分,“白云千载空悠悠”和“念天地之悠悠”倒有点类似,不过前者有点惆怅,后者有点悲怆。

家园 个人看来

诗词注重的是意境,具体意思都不是很重要了,也许每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境,读起来感觉也不一样啊,朦胧点更好,太清晰了就没什么意思了,何况我们不是作者,很多时候作者写时的心境如何才能更有体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