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预制板中的筋和丝及其他。 -- njyd

共:💬44 🌺10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补充一点

国内的一般的民用建筑使用框架结构,现在的所谓的框架结构,正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承重,其他的结构均为非承重件,也就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是关键,还有结构的承重能力不一定和钢筋的密度成正比,这里钢筋的强度和后期加工(冷拔,冷轧,热轧。。)也很关键,这决定了钢筋发生屈服后还能继续承重的能力和时间,即人们撤离的可能性和时间。还有,预应力混凝土的承重力更大但关键的预应力构件应定期的进行检查,因为这种构件更为"娇贵"。

家园 具体的不清楚,因为我在这行也没干几年。

  从南京的新建筑看,一般五六层以下的都是砖承重后浇框架的,现在都是现浇整体楼板,五、六层以上的一般都是框架结构。大开间的基本上都是框架结构。我现在的实验楼五层,是框架结构。比较牛的去年在我家傍边盖了个二层居委会活动中心,也是框架结构,不过承重柱很细。

  关于剪力墙,我猜应该是框架中某些部分的墙体做成与框架一起浇筑的,里面也有相当多的钢筋,以加强框架的强度。有时在大楼工地上可以看到打框架时已经有些墙一起打上了。

  如果在房子里面或者外面看到凸出墙面的柱子,这就是框架结构的,当然是要八、九十年代以后盖的。以前砖承重的房子有的也可以看到砖砌的烟道凸出墙面,也有在外墙上有凸出墙面的砖柱,以加强砖墙的强度,最常见的是砖砌围墙,两米多高也会隔一段设个凸出的砖柱。

  预制板抗震能力很差,用了很多方法也不太行,主要是因为楼板不是个整体,断裂后即使两端被吊住中间也会塌下来砸人,整体现浇楼板中间断了还可能会象阳台那样挑着。

  钢架结构当然最牢,我在七十年代看过一篇文章介绍,当时的技术钢筋混凝土最高只能建四十层,四十层以上只能用钢结构,也有特高的楼最上面三、四十层用钢筋混凝土,下面的用钢架。

  但钢架也有个缺点,不耐火烧,双子楼被撞的部分如果是钢筋混凝土可能能多撑一段时间。

家园 有的老房子是砖木结构,重量轻,抗震性能好些。

  五十年代以前盖的房子楼板、屋顶都是木结构的。

  地震倒不倒也不是绝对的,据说邢台地震砖房大多数倒了,一些土坯房反而不倒。

  直到现在,农民的自建房基本没有质量监督,农民也会以省钱为第一要务。我看这次地震会促进这方面的工作,至少地震多发区应该加强农民自建房的质量监督。

家园 引出玉来了,等蒸个包子。
家园 大师。。。你可怕

引出玉来了,等蒸人包子

这个恶和尚。。。。

家园 【商榷】那不叫天花板,叫顶棚

抬杠抬杠

家园 这有啥

马鹿酒店又不是没卖过人肉包子

家园 在四川(包括重庆)的房子天花板的边上很多有加强筋,似乎是防地震的

一般大概1cm粗。在其他地方的建筑没有看到类似的结构。不知道效果到底如何

家园 砖木结构抗震,美国这里是这样做的。

洛杉矶大地震,倒掉的很多都是帕萨迪纳的老式砖房。

后来,采取的加固办法是在内墙上面上贴木板框。

做的像个鸟笼子。

一旦地震来了,只要这个笼子能够吱吱嘎嘎地撑一会,人就可以逃出来。

这大概是因为此地多为木框结构的房子。

地震时屋主听着房子“痛苦地呻吟”声虽然很不爽,但结构互相拉扯着,不容易倒下来。

国内大概不会改这样的房子,木材需求太大。

美国也是跑到南美亚马逊砍人家的林子,把木头拖回来盖房。

老布什竞选输给克林顿,一部分原因是他下令砍掉国内树林造房,增加就业机会,结果把环保主义者惹翻了。

家园 这在南京也有,都是76年以后加固的。

  先要在房屋外表面沿各墙壁的交角处打上钢筋混凝土框架,因为这框架与原房屋基本是分离的,所以还要在许多地方用钢筋向内拉紧。

  但我比较怀疑这种加固方法的实际效果,看到这次灾区有的幢房子外部的加固框架还立着,内部的房子没有了。

家园 一样一样,俺习惯这样叫了,搞不清其中的区别。

  不过有些简易的,用铁丝拉着再糊上纸也叫顶棚,俺们工程队有一位老师傅,五十年代就在北京糊顶棚。

  说起糊顶棚还真要点技术,一般生手很难糊平。

家园 花之!

二十年前住乡下时听人说造房子用圈梁,今天才知道确切定义。 谢谢

家园 楼主好文,

预制板的整体性差,在抗弯曲和挠度上出问题的可能性大。

看到对唐山地震的回忆,也是提到预制板会从支撑墙上脱落,对人员杀伤很严重。

现浇楼面用钢筋网加固,整体性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成本确实也上去了。

家园 现在弄个把通宝比较难,多谢!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怎么全是你们自己拿通宝,没我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