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深蓝和深红 -- 哥城
其实我越看到历史的资料多,越感到当时中国人的不容易,我们有时候用现在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是有点儿难为他们了。如果把我们放在他们那个位置,穿越过去,我们面临的抉择更加艰难。
每一个人放在显微镜下都是丑陋的,所以,历史也看你用什么心态去写。
不过,我也经常感到历史比故事更令人震撼。
比如,远征军被俘的重伤少年兵,当日军军官前来慰问的时候,目光只向东方,喃喃地念着“中国”而死,当我看到日军55联队大队副官井上咸文字这一段的时候,我的心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无言的悲怆和自豪。
这是历史,敌人记录下来的历史。是我们那些一刀砍倒七八个日本兵的电视剧所没有的情节。
不说别的,看看马甲的伞兵故事和骑兵团,那就是当时的中国人,我觉得,我还写不了他那样精彩。
萨苏兄,若兰顿首了。
作为东北人,每次被人揶揄第一批亡国奴的时候,心里委屈阿,虽然从老辈口里知道很少,但是明白当时的军队和老百姓不是束手,可是,这个印象,怎么说呢。
包括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后应该而且完全可以迅速撤退到二线阵地进行持久战,我都没有异议。
若说有所侧重,我的看法也就在沪战初起的时候,无论是蒋雄奇,还是毛主席,谁敢把上海一扔就走了,绝对把自己扔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 那个时候,中国的军队不是令行禁止的人民解放军,友军有时候比敌军还可怕,因为它比敌军更警惕地注视着你的破绽。在当时的抗日热潮中,没人敢轻弃上海。你敢放弃上海,就有人敢在上海钉个钉子就开战,而且全国人民会马上抛弃了你去拥护那个开战的。
而上海一战,不拼血本是根本守不了多长时间的,所以注定此战损失不会轻。
您说的对于军人的要求深合我心,还要补充一点,要在现代化战争中战胜敌人,不是到战场上把脚一跺敢玩命就可以的,也不是孙武重生妙计百出就可以的。你必须有一支精良的军队,你必须有辛苦建立的国防工业,飞机,军舰,战车,导弹,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精力放在这些上面,至少是军队建设上,比放在谁来做领导上面远为重要。
在国际战争中,正义的意义往往不如内战那般强烈,双方可能都认为自己身负正义,因为他们的正义是本民族的利益。有很多仗,没有打之前,胜负就已经知道了。这也是我期待自强而不重视党争的原因之一。也许,我们只是侧重点不同。
希望两位能早日见面,这将是中国人、尤其是对抗战历史关注的中国人的幸事!
委座才具,实难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化(当然,比我是强多了,只是离那个时代要求,差得比较远啊)。
我始终感激抗战中的先烈们,那真是全民族的抗战。但抗战将士们血洒疆场的义举,实在不能用来说明委座的高明。情感是情感,历史是历史。
但不佩服委座。
我觉得还是不要把全民族抗战跟委座掺一起好,争论大。委座能力如何,表现如何,跟深蓝爱不爱国勇不勇敢伟大不伟大,不怎么相关。伟大的抗战将士,不伟大的孙飞将军等烂人。
我们回顾那段历史,无非是想以史为鉴,期冀对今天有所裨益。给当年的KMT领导人以同情的理解是没有问题的,但关键是这段历史到底可以给我们什么教训,这才是我们应该探讨的。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层次是不够的。
对人对事,我们可以给与同情的理解,但不一定代表赞同。打个不很恰当的比方,一个系列杀人犯,他也许有着一个悲惨的童年,导致他对同类的愤怒。我们可以理解他,但只能在绞刑架下宽恕他。
【题外话】有人常常说当时“国家还没有真正统一,所以不能全面抗日”。粗略地静态地看,这话似乎有道理(这就是所谓理解吧);仔细想一想,其实似是而非。这种论点是典型的军阀思维的产物,而不是真正政治家的产品。当年民心在哪里,什么是最大的政治正确?不是共产主义,而是抗日。如果中央政府竖起抗日的大旗,天下民心收尽,阶级矛盾缓和,TG又有什么机会、凭借什么与蒋争天下呢?如果中央政府竖起抗日的大旗,又有哪个军阀敢和小日本勾结与蒋作对?天下未乱蜀先乱的四川,军阀连年混战,老蒋抗战之前根本无法插手,结果抗战一起,四川成为最稳固的后方,军阀们纷纷出川抗战,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又如胡子出身的张大帅,被北伐军逼出关外,但他被炸死还不是因为不肯和小日本全面合作。
这种分析是不是“用现在的标准去要求他们”,“难为他们”?如果老蒋就是一个最大的军阀,而不是所谓“革命军人”,我承认是有一点“难为他们”;但他难道就是一个新军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