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从假设开始的话 -- 葡萄
中国国有金融企业走出去又遇到了美国官方人为设置的障碍。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联储已暂缓批准中国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在美开设分行的申请,给出的理由是这两家银行的最大股东是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
中国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直接单一最大股东,都是国有资产控股公司--中央汇金投资公司。而在去年中国成立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之后,汇金公司就被置于中投公司的控制之下了。而现在,这种安排显然为美国拒绝工行和建行在美开设分行提供了口实。
事实上,如果联系到此前美国官方对国内企业入股美国公司的一系列行为,就可以明白此次美国拒绝给予两大行入美牌照的做法也许并不那么出人意料。在2005年和今年年初,美国政府均以“国家安全方面的顾虑”的理由拒绝了中海油收购尤尼科,以及华为入股3COM。而在金融方面,过去美联储会以风险管理薄弱和洗钱忧虑两大主要理由拒绝批准中国的银行开设分行。而去年年末美联储批准招商银行设立纽约分行的申请,这是15年来第一家获准在美国设立分行的中国商业银行。本以为这是坚冰开始融化的好兆头,但现在,美国官方又开始挥舞着大棒驱赶着蹲在美国门口的国有银行了。
但这远非美国官员所称的“此决定仅是出于技术理由独立作出”这么简单,虽然他们极力否认此举带有政治性,并不涉及外交谈判。同样,美国官方此举所选择的时点也非常值得玩味。此时正值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召开之时,这真是中国政府收到的一份完全出乎意料的礼物啊!而在我们看来,美国政府的意图再明显不过。在他们眼中,中国的银行家和政治家是集于一体的。他们通过美联储来挡住中国国有银行在美国的牌照,自然是为了交换到在中美经济外交中中国政府让步的利益。
更广泛的看待此事件,这其实体现了中美经济双边关系中不平等的地位和双方利益让渡的不对等。在历次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美国政府最积极的态度都是要求更广泛的中国金融市场准入范围和更低的准入门槛,稍有不如意就会招致美国政府的强烈批评。也就是说,美国政府一直在双边经济外交中不断索取,却很少牺牲自己的利益,玩的是“空手套白狼”的游戏。在中国不断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的时候,阻止中国金融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美国官方依然是我行我素,而且振振有词。
在这种情形下,我国官方又应选择怎样合理的方式来对待?近期另一件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的事件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中国证监会刚刚批准了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在中国设立一家证券合资公司。而此消息恰好在本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之前宣布,市场解读为若再被指责在开放金融行业方面裹足不前,中国政府可能以此进行反驳。以此类推,政府完全能够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的举动来换取双边经济、甚至政治外交的同等利益。说得直白一些,政府完全可以向瑞信一类的非美国公司适度开放金融市场,而对美国则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寻找各种合理的理由阻碍美国金融机构进入,让那些华尔街大行们干着急。在获悉两家国有银行被拒绝之后,中国一位高级财政官员即表示,如果美方想制造障碍,那么中方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同样行事。虽然美国金融界和政府的根本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不过,一旦华尔街大行都意识到其经济利益在中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那么就是其游说白宫和国会议员的威力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寻找“同等”的地位和坚持“对等”开放的态度应成为中国政府在处理中美双边经济关系中的一种姿态。当然,国内金融体系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开放进程自然是要以本国自身的需要来进行,同时也要警惕这种开放进程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但我们也应明白,在国家之间的双边交往中,利益的交换从来就是双方合作的基石,如果是迫于压力进行的开放措施就更应该尽量换取对方让渡利益。在这方面,现在中国应该向美国展现尽力争取对等开放金融市场的姿态。(NLMX)
过去一直以为安邦是右的,现在发现,这年头,形右实左的太多了。
很多国人要改变观点,有些趋势和政策作为我们是不能改变的.在某个市场做多做空不要紧,只要能适应最新的变化形势,总能有收获,光发牢骚是没有用的.
del
商务部确认外资房地产将实行省级备案 政策依然趋紧
http://www.jrj.com 2008-6-19 1:4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字体:大 中 小】【页面调色版 】
问股援助热线:010-58325082
本报记者 贾海峰 北京报道
近日,一则消息在国际投行和财务公司之间流传:商务部准备下放外商直接投资内地房地产项目的备案权,初步拟下放至省级商务部门。
6月18日,记者致电商务部外资司,该司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士确认了该消息。“会出这个文件,请等通知吧,但是政策风向不会变,只是换了个地方备案而已。”上述商务部外资司有关人士如是说。
“备案制”曾让很多外资基金却步,而将备案权从商务部下放到地方,外资项目获得备案的进程将大为加快,从这一点上或可理解为限外政策放宽的信号。然而,DTZ戴德梁行投资部董事叶建成向记者表示,商务部在下放备案权的同时,一定会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保证外资投资内地房地产的趋紧政策风向不变。
备案权下放
备案权下放的消息还是出人意料。
“不会吧,目前的政策环境下,怎么可能放松呢?”河北省商务厅外资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河北商务部门还没接到商务部的通知,但是备案制度是国家限制地方政府引进外资投资房地产的屏障,很难想象实行刚一年,就下放备案权。
德国百达律师事务所纪海龙律师在GRI组织的“2008全球不动产投资年会”上与记者交流时表示,商务部下放外资投资内地房地产项目备案权可能是因为工作量太大,人手太少。
2007年5月23日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外商直接投资房地产企业审批和监管的通知》(2007年50号文,以下简称“50号文”),其中规定外商直接投资内地房地产需要遵循备案原则。
当年11月19日,商务部再次下发《关于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商务部门批准的新设、增资的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必须送交商务部备案。而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结售汇,也将商务部备案作为办理结汇的依据。
此后,商务部陆续办理34批约300多家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的备案工作。但是观察已经获得备案通过的房地产企业名称,纪海龙表示,多数为内地企业去香港上市后增资、新设房地产项目公司。还有一种获批情况比较多的是,多数获得批准的公司都是集中于二三线城市,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项目公司出现在备案名单中的很少。
叶建成指出,虽然备案制度没有强制性要求不批准,但是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备案批准时间往往很长,对于一些房地产过热特征明显的地区,备案获准的可能性甚至很小。
盖世理中国区董事杨永华在上述GRI全球不动产投资年会上告诉记者,各地政府对外资投资当地房地产还是很欢迎,但是商务部备案的门槛很难过。如果没有取得商务部的备案文件,外资基金后续资金很难进来。
备案时间长、取得备案批准比较难,是外资基金对投资中国房地产感触最深的事。“这个制度执行一年以后,已经使很多外资基金放弃了投资中国房地产的打算。”叶建成说,外资基金投资中国房地产项目需要将详细的投资计划向股东或基金投资者说明,而外资基金投资中国房地产在第一步取得资格时,就要耗上多达几个月的时间,而且承担很大的不确定性,就使一些外资长期投资基金不得不放弃了投资中国的打算。
今年以来,外资投资房地产在商务部备案工作还呈现了另外一个特点:北京、上海等重点地区的项目公司申请获批的时间非常长,别的地区需要2-3个月就可以走完的备案流程,如果是北京、上海两地的项目公司就需要4-5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这也反映出了政策的导向性。”纪海龙说,商务部备案工作也在有意引导外资向房地产市场刚起步的地区去投资。
对于商务部此次下放备案权还有另外一个说法,按照行政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国家将缩小审批和备案的范围,扩大企业自主权。
据河北省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投资体制改革的方案,准备将不使用国家资金的项目一律不实行审批制,政府只对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进行审批,并对其他项目进行备案。
有外资顾问行向记者表示,商务部下放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备案权,也是落实投资体制改革工作的一个动作。
政策依然趋紧
商务部外资司有关人士表示,此次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备案权下放只是形式的改变,“只是将备案换了个地方”。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仍需要向省级商务部门进行备案。至于外商投资房地产的限制,仍会执行原有的政策文件,控制外商投资房地产的政策风向不会变。
其实对于外商投资房地产风向进一步趋紧在业内早有传闻。
今年3月初,商务部外资司司长李志群在回答香港媒体提问时曾明确表示,今年商务部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外商投资房地产工作。
叶建成表示,从目前政策来看,国家最有希望延迟结汇时间,调节外资离场时间,加大外资投资中国房地产的不确定性因素,以此防范外资投资房地产的热潮。
长江实业(行情,资讯,评论)董事郭子威在该公司“誉天下”项目体验会上告诉记者,从其与香港资金和房地产公司的接触来看,目前外资对国内房地产市场还是一致看好,没有获得商务部备案的外资基金,也会采取很多其他渠道进来。
郭子威认为,有关监管部门在使用外资投资房地产上,还是采取安全第一的态度。对于进入的外资,区分地区和类别,加以政策引导,尽量避免热钱进入和外资群进群出,这样会给经济安全带来很大影响。
据戴德梁行监测数据,今年1-4月份,外资直接购买国内房地产的资金达到150亿元,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这表明即使在执行备案制等高度限制的政策下,外资拥入规模仍然很大。
北京经济信息中心6月12日发布的《北京市房地产资金来源分析》报告中也指出,今年一季度,外资投资北京房地产项目出现了一个高潮,在4月份又逐渐回落。该报告认为,外资加大进入房地产市场与国内金融调控有关系,国内日益趋紧的货币政策使很多房地产企业难以获得开发贷款,必须加大项目开发的自有资金投入比例。而很多房地产公司在香港或国外上市,就可以获得外资入股的直接注资。
分析今年上半年外资投资北京房地产市场的特点,北京经济信息中心提供的报告中指出,由于利率等资金成本提高,外资投资集中向高档住房,而目前北京市住房市场呈现两极特点:高档住房和保障性住房投资很大,普通商品住房投资比例很小。
上述北京经济信息中心报告提示应关注外资投资房地产对房地产市场结构的影响,避免出现房地产供应结构失衡。
而目前外资投资房地产呈现“接力赛”的特点。例如黑石基金从摩根手中花11亿元接手上海一处物业。
叶建成表示,外资直接进入比较难的情况下,就采取海外交易的方法。已经从中国房地产投资中获得收益的外资基金转手将物业卖给准备进入中国的外资基金,前者可以套现,后者可以不用审批、备案就进入中国。但这种交易方式很有限,大量的外资基金仍在国门外觊觎中国房地产市场,时不时采取绕道策略进入。
一位专给外资基金做律师顾问的人士在GRI全球不动产投资年会上表示,目前的限制政策下,很多外资采取曲线进入中国的形式投资房地产。例如,采取注册其他类别的公司进来。甚至有外资进入中国后,开始联合建筑商做战略投资者一起开发项目。
外商投资房地产的政策堵截,外资进入势头依然不减,有关部门急需寻求一种新的调控办法,而下放备案权或许正是新政策出台的“预热”。
小川果然与舆论背道而驰
金融炒家固然令人可恨,这就象细菌腐蚀尸体,弄得臭气熏天一样,但是细菌是不会腐蚀健康的人体的。
安然世通这种公司如果财务状况稳健是不会被人成功狙击的,就算试图狙击了也不过是散布谣言造成一阵子短期恐慌,稳固的财务和源源不断出色的利润很快会是谣言不攻自破。
如果部分中国上市公司的确是“行尸走肉”,那么被金融炒家狙击不过是重复自然界的生态循环一样,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河里有谁会去投资四大行的股票?一屁股烂账和多年陈腐的管理模式光靠报表上作秀是搞不定的。仅仅因为这些是中国公司就不允许他们倒闭破产,否则就要扣上小资买办卖国的帽子,不过是步日本的后尘,该烂的总要烂的。
至于安然世通,这些公司的cash flow from operation和 net income 对不上,当年就有分析师提出疑问,业绩良好的定义不光光是income statement上的,而是经济上的。
苍蝇叮烂肉,烂肉总得扔。
从G8到现在,大家关注都是弱势美元,希望老美加息,但老美不愿意承担责任;昨天看中美这次会议新闻,对于中方的提的这个问题,保尔森依旧以供求是大宗涨价的主要因素,美元根据国内情况未来可期搪塞。
然后,今天成品油就提价了,从政策意思看,是不补贴美国,补贴自己这样可以预计:
1 美国的通胀可能会加速恶化
2 美国指望消费刺激复苏,中国制造涨价,可能要有麻烦了
哎
del
del
关于三大改革,记得风虎也是基本持反对态度的,应该说反对的关键都是对于底层以至于中层都伤害太大,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吧
一直以来中国股市的最大特点就是给这个老鼠戴上了一个笼头,或者说放出来大吃的全是皇帝家的老鼠,因此在在这个市场上跟庄,也就是跟着主力资金是盈利的唯一途径。尽管一切都能在基本面找到符合价值投资的解答,但那实际上只是粉饰罢了。
但是在世界金融市场上,这个笼头存在与否实在值得怀疑。即使存在也不握在我们手里。石油如今已经被金融资本绑架了,世界经济大半在其口中。
目前我们有一个好处是只要高层不变质,我们的核心利益应该就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失。中国股市其实质是一个游乐场,拿出来的全是小头,即使全被弄走了。对于国家来说也只是九牛一毛,只不过是老百姓交学费。即使扩大到全部的金融市场在这一点上也不会有本质区别。说到底,我们输得起。
但是资本是会和其他利益结盟的,他们天生就会互相吸引,如何避免中国经济被其掣肘,恐怕功夫还是在场外。小投资者恐怕要在政府和资本之间权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