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尉迟恭的玄武门 (1) -- 史文恭

共:💬600 🌺311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家园 怎么看都是烂账。不过是哪个更烂的问题。
家园 尉迟恭的玄武门(17)

对于尉迟恭而言,和其他人不同,他的玄武门,最初是一幕喜剧。他既不象李渊在悔恨和郁闷中失去儿子和皇位,也不象李世民在内疚和罪恶里登上大宝,他只是依靠最直接的军人的逻辑来展开行动,但这一次突击给他带来的赏赐无疑过于丰厚了。-----事实上,尉迟恭在他四十一岁那年,因为玄武门之变,而意外地登上了他所不能想像的高位。----在之前,他被李渊关进监狱,差点受折磨而死,他被李建成,李元吉派刺客刺杀,他仅仅是秦王的一个高级亲兵统领,---但在事变之后。他不仅拜领齐王所积攒的所有财富,而且在李世民登基后的第一次封赏,尉迟敬德就拜右武候大将军,赐爵吴国公,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四人并食实封千三百户。也就是说,他一下子跳到了新皇帝下所有群臣中最牛的四大之一。-------所以,尉迟恭完全被这个命运慷慨地赠予砸昏了。

而令人不安的是,在被巨大财富和权势的光彩所炫目的尉迟恭,此时已经失去了他之前对李世民耿耿忠心的基础。就像我们之前看到的,尉迟恭经历了房玄龄,杜如晦的软弱,李渊的害怕,李世民的伤心和失态,他举起了太子和齐王的头颅,-----总之,他踏破了太多的东西,以至于连自己的本分也踏破了。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尉迟恭固然是天下无匹的猛将,但他的能力是单方面的,是一个战术意义上的大将,而并非帅才,更谈不上政治方面的才能。----所以,在四海平定,天下从武斗到文治时,他对帝国的作用无疑大大的削弱了,----但这个客观的转变并没有引起尉迟恭的警惕,相反,他依旧陶醉在自己霎那得到的巨大的幸福和权力之中,于是,他的转折就无可避免地到来了。

他开始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顶牛,摆资格,耍威风,----自然地,他很快被外调出京城。到了贞观八年,他回长安参加朝廷筵席的时候,还满腔的不服气,为了酒席的排位,他和同僚吵架,并差一点把来劝架的任城王李道宗眼睛打瞎。-----这种在大庭广众下的恃宠而骄的愚蠢行径彻底暴露了尉迟恭的素养,也反映了他在心中郁积的勃勃牢骚和不满,----但这样的行径对于也在场的李世民而言,实在是超越了他的底线。他用很文雅的词汇,很严厉地威胁了尉迟恭:“朕览汉史,见高祖功臣获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来,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孙无绝。然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饬,无贻后悔也。”--------就这几句话,让尉迟恭曾经的功劳和他以为自己已经获得的秦王的宠幸烟消云散了。---------当然,这是尉迟恭咎由自取,作为君王的李世民,他的表现已经显示了无愧于开创贞观之治的伟大的胸怀,正因为李世民的宽容,尉迟恭的无礼才未能闯出大祸,但他们君臣之间以往的信任,已经丧失了。----后来,有人告尉迟恭谋反,李世民居然叫尉迟来讯问,尉迟恭只好脱掉衣服,仿当年周泰的例子,用伤疤来唤醒李世民早年的记忆。----再后来,经过了太多的风风雨雨的猛将尉迟恭,厌倦的人世的复杂,君恩的善变,闭门谢客,“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穿筑池台,崇饰罗绮,尝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与外人交通,凡十六年”,

我们当然理解当尉迟恭的精神变得失落时,只能从物质享受上来取得补偿,甚至用“仙方”来麻醉自己,但值得注意的是,他整整十六年不与外人交通,----这样顽固的清高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尉迟恭依然陶醉在他的玄武门里,以至于他像彼得潘一样,认为只有他尉迟恭,才是世上最伟大的水仙花,帝国最伟大的拯救者,----他甚至像一个将孩子后来的丰功伟绩都归功于自己的分娩的母亲一样,因此,尉迟恭的心理无法得到平衡和补偿,也因此,他无法用一个平等的心态和外界交通,----所以,尉迟恭一直生活在他的玄武门里,骄傲,顽固,而孤独。

关键词(Tags): #尉迟恭(嘉英)#玄武门(嘉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safa
家园 结束了?实在是好文

上花以表对如此好文的谢意

家园 俺送的第1000朵花。

乐善:1000

家园 尉迟恭后来那么做也有不得以

二郎的几个儿子打的你死我活,像他这种不懂政治的家伙卷进去有不锈钢券都要掉脑袋,李世民后期猜疑心也很重,马周等都因此送命,他不摆出这种姿态,新账老账一起算,死的会很难看的。即使如此,在太宗东征高丽时他的进谏还是引起了太宗的疑心,让已经在家养老的他随军出征,之后还有太宗临终前的忠心测试,房遗爱的谋反案,高宗则天的大清洗,哪一个站错位置都会粉身碎骨的。

家园 政治啊政治从来都这么肮脏

却偏偏是我们人类行为的顶点

家园 自污以全其身

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毕竟作为一个知道太多秘密的人,作为一个朝廷上举足轻重的人,能享天年是一种奢侈的愿望。

曾经一个黑帮小说里面黑帮老大说,好几任教父都渴望平静的死在床上,可是都不能实现。

家园 大概是宴席上被李世民刺儿了一顿开窍了。

或者从那之后就听得去别人的点拨了。

如果是自污或者韬晦之举,那么前期的飞扬跋扈是很不应该的。

历史告诉我们,得了便宜,还是要卖乖di

家园 当然是好事

像同样是凌烟阁上的候君集和张亮,没有被点通,及时避祸,下场可要惨的多了。而且尉迟恭的子孙也夹紧了尾巴,躲过了后面的一系列政治风波,可以说是万幸了。

家园 觉醒的早啊,呵呵

其实在玄武门之后,他就应该战战兢兢了

但是考虑到他的政治水平,恐怕要求太高了,换了任意一个人,估计都会更加飞扬跋扈,志得意满呢,呵呵

所以能及时悬崖勒马,也不失为清醒啊。

家园 多说几句尉迟恭吧。。

”大家可能看权谋历史观的书多了,以为尉迟恭晚年也是收敛,韬略了。其实尉迟恭没有那么高明。他本来就是一个武功高强的战士,但在战略和政治方面,他没有这一领域所必须的深谋远虑和耐心。举个例子:

贞观初年,尉迟恭刚刚当上吴国公不久,“会突厥来入寇,授泾州道行军总管以击之。贼至泾阳,敬德轻骑与之挑战,杀其名将,贼遂败。”---很清楚,尉迟恭以右武候大将军,公爵的身份,四十二岁的年纪,还是靠“单挑”来打战,一方面自然我们要佩服他的体力和武艺的高强,但另一方面,却不得不说尉迟恭的谋略方面,实在欠缺,而且,这种“轻骑与之挑战”的事情,是很粗率地,万一失手呢?全军恐怕都要为尉迟恭的鲁莽买单了。

这里可以对比一下,帝国双璧之一的李靖一个战例:“自破定襄后,颉利可汗大惧,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又以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往迎颉利。颉利虽外请朝谒,而潜怀犹豫。其年二月,太宗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慰谕,靖揣知其意,谓将军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宽。遂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公谨曰:"诏许其降,行人在彼,未宜讨击。"靖曰:"此兵机也,时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等辈,何足可惜。"督军疾进,师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帐,皆俘以随军。颉利见使者,大悦,不虞官兵至也。靖军将逼其牙帐十五里,虏始觉。颉利畏威先走,部众因而溃散。靖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杀其妻隋义成公主。颉利乘千里马将走投吐谷浑,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之以献

李靖能够在朝廷派使节去安抚突厥可汗的同时,大胆地派奇兵直捣黄龙,李世民的使者唐俭乃是当年天策将军府的长史,算得上李世民的心腹,但李靖当机立断,把他作为韩信的郦食其给做了诱饵,这种胆略,计谋,和残忍都是一代军神的完美体现,和李靖比起来,尉迟恭要比他差远了。-----并且,当李靖搞定了大唐的大患,突厥后,回师就被人诬告,而被李世民责骂。(这是太宗皇帝的杀威棒,一个政治手腕),李靖非常知趣,马上就知道自己退休的时候到了,在贞观八年,尉迟恭还在大闹宫廷筵席的时候,李靖已经上表要求离休,李世民对他的知趣非常高兴,欣然任命李靖为中顾委常委。。。。后来活到贞观二十三年,以七十九岁高龄逝世。备极哀荣。

在看看和尉迟恭的粗鲁比起来,帝国双璧的另一位名将,徐茂功,李勣的政治智慧。

李勣,很多时候,大多数人会被隋唐演义所误导,以为徐茂功是水浒里吴用一样的角色,事实上,李勣是一员猛将。他自己的自述:“ 英公尝言:"我年十二三为无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快者,无不杀之;十七八为好贼,上阵乃杀人;年二十,便为天下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引自《隋唐嘉话》,就这样一个猛人,后来深得李世民的信任,为啥呢?因为李勣非常讲义气,李密造李渊的反,被抓住镇压了,李勣作为李密旧部,上表和瓦岗寨山头的兄弟厚葬李密,所以他的义气在当时唐帝国上下都闻名。李世民对他,好像丰臣秀吉对前田利家一样。---但就是这样的信任,李世民对李勣还是不放心,他临终的时候告诉儿子高宗皇帝李治,“上谓太子曰:"李世勣才智有馀,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五月,戊午,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勣为叠州都督;世勣受诏,不至家而去。”,和李勣的机敏比起来,尉迟恭的水平和他实在相差不可道里计啊。

但反过来讲,对于尉迟恭来说,他的长期心理不平衡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俺的猜测,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前,必然受到暗示,要他在全副武装与刺杀李建成,李元吉后去“保护”李渊时,如李渊反抗,则必要时,尉迟恭必须采取断然措施。----因此,作为这个极端恐怖任务的执行者,尉迟恭的压力是很大的。---而且,这个任务,知道的人必然很少,----当然,李世民自然是知道的。-----幸而,这个恐怖的可能最终未能实现,但对于尉迟恭而言,他自然透过所接到的任务,看到了李世民的最阴暗的一面,---换句话说,既然尉迟恭看到了这一面,也就意味着他和李世民的关系到了最紧密的那一层,-----但,不幸的是,这种感觉只在尉迟恭一方,对于李世民而言,他无疑想早点抹杀这段回忆。-----所以,尉迟恭和李世民的关系,在经过玄武门之变后,已经非常微妙了。

而在这微妙的感觉之外,李世民像蒋介石对陈赓大将一样,因为救命之恩,而对尉迟恭难以处置。----是的,该赏赐的,尉迟恭都得到了,而李世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控制尉迟恭了。----所以历史曾经记载,李世民有一次准备把女儿嫁給尉迟恭,尉迟以糟糠之妻不下堂拒绝了,后世的评论家以为这说明尉迟恭品德高尚,爱惜原配,---其实他们错了,李世民比尉迟恭小十四岁,这就意味着,李世民的女儿要比尉迟恭最小少三十岁以上,这样的组合,除非尉迟恭是杨振宁,否则是受不了的。---至于李世民为什么要把年幼的女儿嫁给尉迟恭,当然是为了控制这头他手下曾经最凶猛的藏獒,但尉迟恭已经骄傲的无法忍受控制了,所以君臣之间,就用这样的对答结束了这个交流。-----留下了这段“佳话。”

家园 不同时间不好这么比吧

当然尉迟恭军事上是不能比二李的。但是这例子

不大好,贞观初年,唐对突厥还弱,行险单挑能

达到效益最大。以强对弱时再单挑就弱智了。

家园 这个分析让我想到了雍正和年羹尧

如果那样,尉迟恭能善终真是幸运。不过二郎对他的疑心应该也跟他的跋扈有关,同样是枭雄的曹操就没有怀疑过他的护卫队长许褚。

家园 非也。。。这里尉迟恭的作为不是双方兵力对比悬殊

而是此公对自己武功过于依赖。。唐帝国当时就算兵力没有突厥雄厚,也不能成为尉迟同志,靠体力打仗的理由啊。。所以,尉迟的性格里,这种赤果果的直接是一个明显的特征。。。。也因此,此公可成为猛将,却不能成为大帅。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