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蓝色的浪漫 -- 晨枫
在柏林,我们刚从苏联阵亡将士纪念碑出来,沿着Tiergarten往西走,突然LD看见南边草坪上有一群白花花的人影。兴高采烈的接上70-210从取景器里一看……
一群又白又肥的大叔!
又白又肥的大叔!
又白又肥的大叔!
拉着LD落荒而逃……
不过后来在维也纳多瑙河边上倒是……恩,不可说、不可说
帕拉迪奥的圆厅就是受罗马万神庙的启示的。杰弗逊深受帕拉迪奥的影响,这是定论。不过U of V这么说,恐怕是考虑到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帕拉迪奥吧?
有夸奖才有动力嘛,哈哈!
离开Villa Barbaro后,驱车赶路。沿着阿尔卑斯余脉行进,路上人车稀少。正是中午时分,人们都在午休。经过一个不知名的小镇,看到一个小鸡毛店还开着,一家老小正围坐着大桌子打牌、喝酒,进去买了两个冰淇淋,继续赶路。看到路标指向Asolo,方向盘一转,就往Asolo去了。
美丽的小镇Asolo就坐落在山里
富庶而又传统悠久的维内托有很多这样的不知名的豪宅,山上还有一个修道院,精神物质两不误
穿过爬满青藤的小径,是怎样的一个Asolo在等待呢?
夏日炎炎之中,小镇Asolo静悄悄的,只有外来人还在街上游荡
人们都到海边度假去了,只有我们反其道而行之
这里有很多villa
都是功底深不可测的样子。好玩的是,帕拉迪奥和Asolo没有什么关系,但这里也有一条用他名字命名的路。帕拉迪奥的读法和大多数意大利名字一样,重音在第二个音节,也就是在“拉”上
在郁郁葱葱的山坡上俯瞰郁郁葱葱的大地,难怪勃朗宁喜欢这个地方
这家人家的墙头上也有一排小矮人
不知道这里的小矮人有什么故事?
法国的普罗旺斯也是这样,普通人家会在古朴的窗台上用简简单单的一盆花,恰到好处地点缀,做得很艺术
Asolo是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说它名不见经传也不确切,这里是英国诗人罗伯特布朗宁最喜爱的地方,曾在这里住过很久。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里英国旅游者常来。这个山腰上的小镇非常小,小巷小屋,小眉小眼,一切都是小巧玲珑。浓荫深巷中,时不时闪过一个豪宅深院,不知道里面的住家是什么来头。可惜,小镇太小了,连停车5分钟的地方都没有,绕了一阵被迷魂阵一样的小巷子绕晕了,GPS都晕了,等到终于绕出来了,也离得远了,再回进去很困难,只好作罢。
在维内托平原上,我们穿大路,走小巷。有时开进小镇人家背后的羊肠道里,要是在北美,这绝对是人家的back lane,但在维内托,这居然是有编号的公路。盘了许久,终于到了下一站:布兰塔运河边上的Villa Foscari。
路上看到很多骑自行车的人,不知道是不是拉力比赛?
宁静、祥和的布兰塔运河
河上缓缓飘来这艘游船,游船的故事下面还要讲到
布兰塔运河本来是维内托平原上的一条自然河流,出海口正对着威尼迪。威尼斯诸岛说是海岛,实际上和海湾里的冲积泥滩也差不多。为了在泥滩上造起威尼斯,威尼斯的建筑底下很多都用大木头打很深的桩子。但是木桩子之间的泥沙在河水的长期冲击下,容易造成侵蚀,后果很严重。于是威尼斯的人们把布兰塔河改道,从海湾的南面出海,避开威尼斯,布兰塔河也就此变成了布兰塔运河。
威尼斯从海上起家,行船是本份。有了运河,当然用水运与内陆联系。布兰塔运河曾相当繁忙,沿河的村落以农商为本,十分富庶。威尼斯的巨商富贾们也沿着运河建造了很多度假别墅,在闲暇之时逃避威尼斯的繁忙和噪杂。Villa Foscari是威尼斯过来第一座这样的别墅。
Foscari家族也是威尼斯的大户人家,Francesco Foscari是威尼斯最得民望的大公(Doge)之一。英国诗人拜伦专门为他写了一部历史小说《两个Foscari》(The Two Foscari),威尔弟根据拜伦的小说谱写了歌剧《I due Foscari》。Villa Foscari也是帕拉迪奥的手笔。不过帕拉迪奥在这里一反villa-farm的模式,而是更接近威尼斯豪宅。这是由主人的身份和房子的用途决定的,他们本来就不是地主,这里也不是管理田产的基地。Villa Foscari不再是横向展开的五段式,而是大体四方的立方体。特别的是,建筑的正面面向运河,而不是朝向陆地上的大路。这是因为主人通常从水上过来,繁忙的运河也是船来人往的地方,这一面自然成为主要立面。
从河上缓缓驰来,第一个看到的就是这座高大的villa
这和Villa Barbaro那样的villa farm不一样,这是纯粹的豪宅
由于水路是主要交通方式,临河的一面成为主要立面
楼梯原本是有栏杆的,一战中被征用为军医院时,为了抬担架方便,就拆除了
粗陋的建材丝毫不影响构思的精妙,在这里坐坐,看看河上往来的行船,一定是很惬意的
面向花园的背离面用砌石线勾勒出建筑内部的结构,这是帕拉迪奥建筑中很独特的
建筑座落在高近三米的高台上,比帕拉迪奥常用的高台还要高差不多一倍。这是因为这里靠在水边,地下水位很高,没有办法造普通的地基。高耸的台基更加突出了建筑的高大,使神庙般的庄严效果倍加突出。帕拉迪奥没有用大理石之类的豪华建材,而是普通的砂岩,但材质的简朴并没有掩盖气势的恢宏,这是帕拉迪奥的另一个本事。正面虽然是帕拉迪奥常用的列柱加山墙的样式,但帕拉迪奥没有循惯例,从正面引下一道大楼梯,而是从两侧各引一道楼梯,好像一堆宽大的臂膀环抱一样。这一神来之笔不仅解决了巨大的正面楼梯对相对较小的主体建筑形成喧宾夺主,而且解决了又长又大的楼梯所必须的较长的引道的问题。大楼梯没有相应的引道,看起来像西装草鞋一样别扭。相对于Villa Emo和Villa Barbaro,Villa Foscari的地块并不很大,为了视觉效果,也不希望退离河岸太远,所以帕拉迪奥这么设计还有实用上的意义。楼梯的台阶本来是有石雕花栏的,但这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征用,作为军医院。为了抬担架方便,栏杆都被拆除,成了现在的样子。没有了栏杆,还多了几分古朴的美。
Villa Forcari的辉煌和地点使它成为威尼斯权贵的最爱,法国国王亨利三世访问威尼斯的时候,曾在这里下榻。Foscari家族早早就离开了这里,villa流入他人之手。但Foscari家族的后人在1973年重新买回了villa,并开始整修。现在villa对外有限开放,开放时间很少,也只能跟着导游参观。
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能进入villa参观只抱一线希望。果不其然,好不容易找到时,吃了一个闭门羹。趴在大门只能看见里面的花园,建筑一角都看不到。正在失望地离开的时候,河上过来一艘游船。布兰塔运河现在已经不被用于商业性航运了,但两岸的美景使旅游船的生意很好,看来这一艘正在靠岸。奇迹出现了,大门打开了,里面的工作人员出来,引导游客进去。按说这是对游船游客专门开放,一般人还是不能进去。牛LP一声令下,我们也跟着进去,我只有服从命令听指挥的份。当然,工作人员马上就弄清楚我们不是游船上的。她倒也开通,没有赶我们走,只是要我们补买门票。切,我还愁没有地方买门票呢!我们就是想进去,根本不是要赖票。买门票?没问题!
其实里面不如外观壮观。何Villa Barbaro相比,里面不大。又是一个十字形的平面,四“肩”是四个休息厅。看来Villa Barbaro的老太太说得对,维琴察的园厅里面估计也就是这个样子。墙上和天花上照例充满了华丽的壁画,依旧是Battista Franco和Giambattista Zelotti的手笔。年代久了,整修也不如前两个地方,褪色很厉害。比较特别的是,画上有一个神秘的忧郁女郎,她的来历不明。一种说法是她是这里的第一代Foscari的情妇,这个地方就是为她造的。被幽禁在这个远离威尼斯的繁华和情人的地方,不能不忧郁。所以这个villa也被称为Villa la Malcontenta,意为“忧郁女郎的villa”。
内部的壁画褪色很厉害,右上就是那个有名的忧郁女郎
家具大多是后来添置的,荒废时间太长,真正有历史的东西已经不多了
花园很简单,侧面的小花园还有一点几何图案的意思,背面的大花园就是一片大草地,周围一圈大树,就完了。不过帕拉迪奥在背立面上又玩了一笔邪的,他用砌石和门窗清楚地勾勒出内部的布局,好像X光照一样。这比现代功能主义的“形式服从功能”早了400年!
离开Villa Foscari,在河对岸品味河上过来时的情景。在垂柳依依和芳草萋萋中,Villa Foscari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美女,在你仔细打量的时候蓦然隐去,在你回头的时候又不甘寂寞地探出来。但是啊,但是,哥们不陪你玩了,还要赶路呢。
布兰塔运河像一条舒展的绿丝带一样在维内托的大地上蜿蜒,我们追随着这绿丝带,在运河两岸翻飞。运河上已经没有商船行走了。400年下来,运河淤塞严重,有些河段已经不能通航了。但在尚能通航的段落,游船还在悠闲地飘行。要是有钱有闲的话,坐船沿布兰特运河旅游真是不错呢,一路吃吃喝喝,观观风景,到了一个重要的villa就跳下来参观,参观完了继续走。通常当天可以从帕多瓦(Paduva)到威尼斯单程,或者反着走,然后坐旅游大巴回去。要不是正好碰上这么一班游船,我们也进不去Villa Foscari。
沿着运河往帕多瓦方向,不久就是小镇斯特拉(Stra),这里是运河另一端最重要的villa:Villa Pisani。Pisani家族是威尼斯的又一个重要家族,阿尔韦塞皮萨尼在1735年当选为威尼斯大公(威尼斯的大公是选出来的,没有继承制,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共和国之一),家族为了庆祝这一重要事件,也为了给新大公撑腰,在这里建造了这座巨大的villa。拿破仑打下意大利之后,这里在1807年被拿破仑买下,但他在这里只住过一晚,就送给养子,也是意大利的总督。萨沃伊王朝统一意大利后,这里便成王族的财产,但很快就交给了国家,作为博物馆。1934年,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第一次会见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和通常的villa相比,Villa Pisani更像一座宫殿
Tiepollo绘制的天顶美轮美奂
据说这是较早的台球
建筑上其实没有太大的精妙构思,就是无穷多的房间一个套一个
由于有些房间是较后来才装修完成的,风格不大一致,这里已经有点早期Art Nouveau的意思了
拿破仑买下这里后,只住过一晚
但就是一晚,龙床上也不能没有镏金的N和老鹰
和一般的villa不同,这里更像一个宫殿。更严格地说,一个模仿凡尔赛的宫殿。规模和豪华程度都不是一般villa所能比。建筑是18世纪流行的巴洛克风格,主体建筑是一个横的方角8字,宽大的正面里面实际上有两个内院,中间连结的部分是巨大的华丽舞厅,底层通过柱廊向两边的内院开放。阿尔韦塞是威尼斯的第114任大公,所以宫里有114个房间。老实说,沿着周边一圈走下来,都走晕了,根本记不住哪个房间是干什么的。事实上,皮萨尼家族早已离开了这里,这里的家具和摆设大多是后来从别的地方收罗过来的,只有壁画和雕饰还是原物。巴洛克壁画和雕饰自然金碧辉煌,很多出自威尼斯画家乔万尼蒂耶波罗(Giovani Tiepolo)之手。但很多房间是到后来才完成装修的,壁画风格并不一致,有些已经是19世纪末、20世纪出类似Art Nouveau那样的简洁婉约风格了。
既然模仿凡尔赛,巨大的长方水池就必不可少。在大片的绿树绿草中,这么长长的一条水池还真有点凡尔赛的意思。水池这一端是横着的喷泉池,使整个水池像一个T形,在T形的两划交接的地方,是一个瀑布。有意思的是,这里正在成为意大利现代雕刻家Mimmo Paladino的展览场所,花园里陈列着很多他的作品。Paladino属于表现主义,虽然还是难说看懂他的作品,毕竟人还是一个人形,而不是抽象得不知所谓。水池里漂浮着很多Paladino的雕刻,特别的是,这些蜷缩起来侧躺在水面上的人物,一不小心还以为是飘在水上的浮尸。当然,雕刻家的心里可能不是浮尸的联想,而是静思、安详之类的美妙联想。草地上本来就有十八世纪的雕像,和Paladino的简约派现代雕像并列在一起,效果很奇特,大概这正是雕刻家的目的。
花园里的大水池刻意模仿凡尔赛,其实前面的建筑是马厩
马厩门外就是Stra的街道了
水上漂浮着很多Paladino的雕刻
不小心还以为是浮尸呢
Paladino的表现主义雕刻看着好像有什么意思,但有琢磨不明白
18世纪和20世纪共存,只有有文化底蕴的欧洲人才敢这样做
18世纪已经是英国的世纪了,英国花园理念流传到意大利,意大利人也开始造模仿废墟的建筑小品了
这部分花园不开放,只能隔着铁栏看看
迷宫和中间的瞭望塔很受大人小孩的欢迎
据说当年树木还没有现在这么高大的时候,登上这里可以看得很远
花园很大,水池底上巨大的建筑其实是一个马厩,但做得更凯旋门一样,外面就是小镇的街道了。花园侧面还有很大的地盘,有一个花房和植物园,一个迷宫,还有18、19世纪受英国花园影响的伪废墟之类的建筑小品。到这里来的家庭很多,看来是小孩喜欢玩的地方。也难怪,偌大的维内托,没有多少公共绿地,不到这里来玩,还去哪里呢?
离开维琴察后,是一天的villa之旅,一口气跑了4个villa:Villa Emo、Villa Barbaro、Villa Foscari、Villa Pisani。可惜这些villa都是只能看不能住的,至少是不让我们住的。从Villa Pisani出来,晚上宿营帕多瓦(Padova,或者Padua)。
帕多瓦老城充满这样狭窄的小街,没有特殊许可,汽车不得入内,既保证了老城的宁静,也避免了交通堵塞问题
人们就挤在这样的老房子里,倒也其乐融融
市政厅是著名的中世纪古建,但也在整修,只能拍这么一个角落
黄昏的广场上,市民都出来活动,年轻人居多
回廊顶上剥落的壁画,看着很有沧桑感
广场上少不了露天酒吧,后面的大钟有点来历,但忘记典故了
警察的Alfa Romeo,很想犯点小法,好坐进去尝尝Alfa Romeo的味道
帕多瓦人喜欢称自己的城市具有三千年的历史。据记载,公元前1183年,特洛伊王子安提诺尔带领族人在这里定居。特洛伊在现土耳其境内的爱琴海岸,离这里有一段路。但特洛伊王子之一帕里斯跑到希腊靠亚得里亚海这边的斯巴达来勾引海伦,多跑几步路到维内托也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和很多意大利的北方城市一样,这里在匈奴、伦巴第人、法兰克人和很多强势民族手里频繁倒手,在维罗纳、维琴察、威尼斯之间河东河西了几百年。中世纪以后,成为独立城邦的帕多瓦逐渐重要,1222年建立的大学成为城市的灵魂。哥白尼和伽利略都是帕多瓦大学的毕业生,在反对法西斯和纳粹的游击队领导人中,也有帕多瓦大学的副校长。
帕多瓦老城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成片保护,加上街道特别狭窄,所以汽车只有特别许可才能开进去,否则谁也不要动了。我们的旅馆在老城区里,一注册,马上从旅馆拿了一张许可,否则被照相机拍到无证入城,罚款大大的。当然,第一次进去有两小时的宽限,老城只有一点点大,要是知道地方进去找,两个小时蜗牛也爬到了。不过要是不知道路,嘿嘿。我们在老城边缘停下来问路的时候,意大利人很热情,帮我们给旅馆打电话,旅馆二话没说,马上派人过来接我们过去。看来他们是老经验了,这种事见得多了。小伙子很机灵,是一个伊朗人,暑假打工挣钱呢。在暗无天日的小巷子里七转八转,一会儿就到了旅馆。好多角落都是闭着眼睛转过去的,心说肯定要蹭着了。还好,就是没有蹭着。可是在最后停进地下车库的时候,一个死角没有顾上,蹭了一下,车身拉了几条花。虽说租车的时候都买了全保(意大利租车法律规定必须全保),但晚节不保,十分懊恼。
旅馆在当地有点名气,问路的时候一说就知道
装饰应该是煮酒、采薇喜欢的类型
这个号称是美国酒吧,不知道哪里和美国有定点瓜葛,莫非就是那个黑人?
懊恼归懊恼,还是要出来走走的。大学放假了,城里的人也都到海边去度假了,有点冷清。但再冷清,广场上的露天咖啡座永远不会冷清。我们找了一个中国饭店,不算太热闹,但也至少60%满了。这在北美就是不错的了。一问,又是温州人开的。再一问,今天算是冷清的。平时没有预约是进不来的,有时门外要排两小时队才进得来。霍霍,在海外还没有碰到过这么牛气的中国饭店。菜式不错,但也没有多少特别,北美唐人街上这个水平都不好意思吹,大概这里是物以稀为贵吧?不过米兰、维罗纳什么的也没有这个阵式。吃完出来,才发现这个地方对适应意大利人的口味下了功夫。中国人饭后常给一点甜点,但他们给的是正宗的espresso,这就对意大利人的胃口了。大厅进门的地方,地板是玻璃的,底下是一个巨大的金鱼缸,金鱼在脚下游动,还有假山石、假宝塔之类的点缀,进进出出的人们没有不驻足欣赏的,坐在这里的雅座上的人们更是十分得意。中国饭店吊灯笼、墙上雕龙画凤的见得多了,但这样有创意的还是第一次见到,难怪生意那么火爆。
晚上在灯火昏暗、万籁俱静的小巷石阶路上走,听着自己脚步空洞的回声,看着自己摇摇晃晃的倒影,可以往浪漫电影里想象,也可以往恐怖电影里想象。且慢,那是警报声,怎么回事?两辆警车停在那里,警察在挨家挨户敲门,原来是不知道哪里发出的防盗警报声,但是没人报警,警察又不能确定到底警报声来自哪里,只好逐户询问,好把这讨厌的警报声关掉,不再继续扰民。
中国饭店的门口,正好按快门的时候,出来这个女孩,大炮镜头把人家吓一跳。说起来这是一路上看到的第四个上海饭店了,都是温州人开的
照片拍不出来,实际上这个地板下的金鱼缸的效果很是不错
帕多瓦之夜,警车停在这里,警察还在敲门,试图找出来哪家的警报在响
帕多瓦有很多艺术珍品,教堂、植物园(据说是欧洲最早的)、Daniel Liebeskind纪念911的解构主义雕刻,但我们没有多逗留,而是到下一站去了。
本来想到拉维纳(Ravenna)和博洛尼亚(Bologna)去,拉维纳是西罗马帝国最后的首都,这里也是Romanesque建筑的兴起之地,有很多最重要的早期基督教教堂。博洛尼亚是另一个像帕多瓦那样的古城,也有一个古老的大学,还是摩托车中法拉利的Duccati摩托车的老家。但是这一圈旅游到现在,已经在路上荡了三个星期,我们都很疲劳了,还是现实一点,缩短路线,直接到另一个中世纪重镇费拉拉(Ferrara)。
其实在villa一日的路途中,还经过Treviso、Mestre、Meghera。Treviso是维内托的一个重要城市,但我们就是一穿而过,没有停。Mestre和威尼斯隔水相望,威尼斯的机场就在Mestre。现在这里是工业区,化工、机械、港口,都是传统的东西,现在是意大利的“铁锈带”,到处露出衰相。Meghera在Mestre南面,和Mestre的性质一样,也是老工业区,没有什么看头。
费拉拉在维内托平原的南方了,这里已经可以算Emilia Romagna地区了。维内托还是山脚下的平原,这里就是一马平川了。运河在原野上穿梭,道路像箭一样笔直地射出,竟然可以一直看到天边都不拐弯。在加拿大这不稀奇,但这还是维也纳到现在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象。没想到在地少人多的意大利还能看到像地广人稀的加拿大西部的景象。都说意大利人开车狂野,其实意大利人开车也是各式各样的,这里很多农民开车就是懒洋洋的,连我都嫌他们挡路。
这里向江浙平原一样,虽然一马平川,但时不时会冒出来一个小土包子,也算山吧。土包子上常常就是教堂。看来洋和尚也喜欢“有山必有庙”。
费拉拉没有帕多瓦、博洛尼亚、维罗纳这些地方的历史长,但也在中世纪之前就有了,老城现在也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费拉拉的老城也是不能开车进去,还好我们的旅馆在老城边上,正好还可以开车。旅馆是一座13世纪的建筑,当年是一个豪门的私宅,曾经接待过什么大主教之类。有意思的是,客房都是跃层的,门厅在下层,厕所、挂衣服、放箱子的都在这里;客厅在中层;卧室在上层。这也不是什么高级旅馆,但这么穷讲究,大概是把当年特别高的房间垂直分割,可以多一点使用面积。老是在旅馆里窝着不是个事,出门逛逛吧。
13世纪的旅馆建筑的门厅,意大利人对用玻璃特别有体会,这样把古建和现代建材完美结合起来,只有欧洲人才做得到
院落用帆布做顶,就是一个上好的饭店所在
这样古旧的家具放在这里,是那么的协调,连我这样不喜欢古董的人也不得不赞叹
问了问旅馆前台的人,这个柜子已经两百年了,木工真好
灯光下,情调更好。入住在这种历史积淀深厚的地方,绝对是现代的希尔顿之类不能相比的
来的时候,隔一条街的地方正在摆集市,但到我们去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那就往老城中心去吧。这里和意大利其他老城一样,两边4、5层的房子中间夹着一条弯曲的小街,人就像走在峡谷底一样。尽管世界已经进入21世界,这里的古老和传统好像还可以从空气中闻到。费拉拉曾经是中世纪手工作坊的聚集地,有一条街曾经是工匠们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昏暗狭窄的小巷上空,横跨着一道一道的跨拱,上面还有房间和过道。当年工匠们就这样把街两边的自家房子连接起来,重要的东西也不必在众目睽睽之下在两边传递。这里的古老气氛浓得几乎抹不开,在寂静中似乎可以听到古老的作坊号子,和妻子儿女们的嘁嘁喳喳。但费拉拉在通常的旅游路线之外,这条特别有味道的老巷子更是很少有旅游的人来光顾。这条被遗忘的小街至今依然被人遗忘,似乎连费拉拉人也忘记了这里,四外一片残破。
这条不起眼的小街曾是中世纪的费拉拉的手工匠人集中的地方
今人不见古时灯,今灯曾经照古人
两边的作坊曾经是中世纪的高科技所在
匠人们也少不了互相斗艺,你做圆拱?我就做尖拱
没有被遗忘的是老城中心的大教堂和城堡。大教堂是一座辉煌的Romanesque建筑,规模之大令人乍舌。教堂侧面的连环拱廊采用双柱,特别的是,每一对双柱都是不同的样式。有的是规规矩矩的标准希腊柱式,有的则是绞麻花的样子,还有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在教堂这样庄严的地方,工匠们依然没有忘记在神圣的上帝面前露一手自己的创造才华。教堂里面瑰丽堂皇自不待言,正好碰上一群白衣修女在咏唱。奇特的是,她们的调子不是通常的教堂歌曲,而是向佛教颂经一样的抑扬顿挫的喃喃声。十分想拍一张照,最终没敢,修女们正在做圣事,还是别打扰的好。
大教堂周边的广场自然有很多商店,看到一家卖Armani包的地方,来时有朋友托买,就帮她买了一个包,175欧,我们都觉得太贵了,结果朋友说那么便宜,应该多买几个。晕!
大教堂对过的王宫是d‘Este家族的居所,现在是博物馆,可惜天色已晚,关门了。这里的特色是大门和楼梯。和通常的宫殿不一样,大门在二层,通过一条沿墙的大楼梯上去。想当年,贵族们走上走下,连进出一个门都要摆足功架,务使老百姓明白谁是主子。
罗马时代的城门
繁忙的小街,这里就是费拉拉的主要商业街了。右面房子的柱子是歪的,真替它担心
大教堂对门的修道院
修道院的小院
大教堂是美轮美奂的Romanesque建筑,即使在中世纪的意大利,也算很华丽的
上层的柱子每组都不一样,真是不敢想象,中世纪的工匠竟敢如此“放纵”自己的艺术想象力
教堂正立面细节,有请AleaJactaEst解说里面的故事
内部出奇地高大
老者在静思他和上帝之间的问题
白衣修女走了,现在敢拍照了
王宫和大教堂相对而立
门口是一对铜人骑马像
王宫的外观貌不惊人
但这个大楼梯是王宫的大门所在,当年贵族们就是在这里上上下下,让芸芸众生清楚地明白,谁是主子,谁是仆人
要是仆人们还是不明白呢?那就炮弹伺候了。这旁边的一堆石球不是做摆设的
现在王宫的内院成为市民爱抄的近路
从王宫回望大教堂
费拉拉的中国饭店也是很了得,这样装修精美的中国饭店在北美不大多见,全是实木壁板和天花。不用问,又是温州人开的
这两个警察MM在拦车玩呢
看到年轻人目光茫然地坐在石阶上,好像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很羡慕,或许还对这些人为什么要来这里看这些破旧而不解。想想也是,昏暗和霉气对旅游者来说是历史和情趣,对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或许就是呆滞和无望。拉斯维加斯的喧嚣和繁华或许比小城故事有大得多的吸引力。人们都追求自己生活中缺少的,屁股决定脑袋,一点也不错。
送花10朵,上限了,可惜没宝
请问晨兄有拉丁十字形平面和圆平面的比较图吗?
另外,你给意大利人说法语,别人不惊奇才有怪.bon giorno才是正解。
只找到一张小小的
没有Tempietto Barbaro的平面大图,用罗马的Tempietto San Pietro的代替吧,差不多的
这是典型的拉丁十字平面,大部分天主教的教堂都是这个样子的,象征耶稣的十字架,两臂交叉的地方是“心脏”,现在用作圣坛
希腊十字平面常用于东正教的教堂,四臂等长
这么圆的天主教堂偶还真没有见过。谢谢!
好好学习,天天灌水!
在威尼斯门口转悠了两三天了,该去威尼斯了。穿过长长的引桥,就到了威尼斯。
水城威尼斯不在大陆上,在几个靠在一起的岛上。说它们是岛,其实说高出海面不多的泥滩更加确切。这里是亚得利亚海的顶上的海湾里,属于波河(Po River)三角洲地区。山上和平原里带过来的泥砂沉积下来,就在海湾里形成一个个泥滩岛,浅水和泥滩合称lagoon,官名泻湖。
泥滩岛上本来是不住人的。罗马帝国时代,在一波又一波的匈奴、日耳曼人和种种蛮族的凶猛攻击下,一些维内托人不胜其烦,搬到离岸不远的岛上居住。蛮族不会水,也有更有吸引力的目标近在眼前,通常放过这些蜗居在岛上的人。久而久之,威尼斯就这样形成了。
由于威尼斯独特的地理位置,亚平宁半岛上南来北往的商贾们从这里经过,东西欧甚至远到中东、西亚的商贾们也从这里经过,这个海上十字路口的地位使重商的威尼斯人大发其财。独特的地理位置也是威尼斯处于在欧洲列强之间调停的有利地位,1177年,威尼斯大公齐亚尼就在神圣罗马帝王菲德烈一世(又名巴巴罗萨)和教皇亚历山大三世之间调停。在十字军的年代,十字军东征常常从威尼斯出发,抄海上的近路前往圣地。从1095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起,威尼斯一方面向十字军提供船只和补给,另一方面借用十字军的力量,攫取通向东方的贸易专权。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威尼斯和十字军达成协议,威尼斯提供舰船,十字军则为威尼斯攻占富庶的拜占庭,1204年,千年古城君士坦丁堡被同属基督教的十字军攻陷,拜占庭成为威尼斯的属地,但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也成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之间一个解不开的疙瘩。威尼斯的阴谋诡计还不止于此,1489年时,Cornaro家族的一个女儿外嫁给塞浦路斯国王,然后毒杀夫君,威尼斯就此窃取塞浦路斯,进一步扩张在东地中海上的霸权。在陆地上,威尼斯也统治了从亚得里亚海到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北方。威尼斯的财富和权势也遭到忌恨,1508年,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神圣罗马国王马克西米连联手法国的路易十二世西班牙的费迪南一世、英格兰的亨利八世(在为了修老婆的事和教廷闹翻之前)等,组成坎布莱军团,捣毁了威尼斯在维内托的势力,不过威尼斯在海上还再称雄了两百年。
威尼斯的航海传统是由惊人的造船能力做支撑的,Arsenale是威尼斯海军造船厂,现在依然是意大利的海军基地,游人只能在外面眺望。在15世纪时,Arsenale就可以达到每天下水一艘大型战船的地步,令人叹为观止。在高峰时期,威尼斯的势力范围远达整个东地中海,从君士坦丁堡到雅典到塞浦路斯到科孚,都是威尼斯的属地,直到奥斯曼帝国的兴起,才逐步衰落、收缩。
在坎布莱战争期间,陆地上的“沦陷”地区也保持对威尼斯的忠诚,这是因为威尼斯独特的共和国制度是19世纪现代民主概念之前最接近民主的政体。威尼斯是一个城邦共和国。大公(Doge)是选出来的,是终身制,但不是世袭制。在大公违法乱纪的时候,贵族院有权弹劾,1355年时,大公法利耶因为串通一些贵族,要改制为世袭制,结果被贵族院先下手为强,不但罢了官,还摘了脑袋。贵族院由财大势粗的家族中的资深成员担任,但后来也可以用钱买席位。贵族院越来越大后,为了提高决策效率,在贵族院里成立了一个十人委员会,具有决策、仲裁的最高权力。选举出来的大公受到宪法和2000人贵族院的制约,大公更像贵族院的发言人,而不是独裁者。威尼斯的政体相对于教廷和欧洲传统君主制要宽厚、仁慈得多,也要稳定得多,深得人心。威尼斯的共和制一直到拿破仑征服意大利才结束,最后一个大公在拿破仑大军压境的时候,自动放弃了权位,把威尼斯交了出来,威尼斯因此免于战火。
在文化上,威尼斯是文艺复兴前后欧洲文化的一个中心,画家提香、廷托莱托、蒂耶波罗等著名画家都以此为活动中心,建筑家帕拉迪奥的天地也围绕着威尼斯。作为艺术家的天堂,威尼斯更是吸引了作曲家维瓦尔蒂、瓦格纳、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雕刻家卡诺瓦、诗人拜伦、罗伯特·布朗宁、画家莫奈、柯克图、作家巴尔扎克、普罗斯特、狄更斯、亨利·詹姆斯、海明威、托马斯曼、、屠格涅夫、建筑理论家拉斯金等文艺名人。法国诗人、剧作家阿尔佛莱德·穆塞和法国女小说家乔治·桑也曾来这里销魂。乔治·桑一定手段时分了得,穆塞happy得昏死了过去,嗯,也就是虚脱了。可怜穆塞在人事不知的时候,乔治·桑就和出诊的医生私奔了。这个女中卡萨诺瓦以摧残青涩文艺青年脆弱的心为能事,比她年青8岁的肖邦也曾经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半老徐娘给小哥哥讲故事,故事讲完了,顺手写下来,又是一篇可以发表的短篇小说。小哥哥给半老徐娘弹小曲儿,弹完了写下来,又是一首可以发表的小夜曲、小步舞曲或者幻想曲、浪漫曲。不过这段光荣事迹不在威尼斯,是在巴黎。肖邦也和其他文艺青年一样,最后被乔治·桑摔掉了。威尼斯在电影时代更是成为无数动人或者惊险故事的背景,成为小资度和浪漫度上可以和巴黎媲美的不多的城市之一。
地理大发现使威尼斯的海上十字路口地位一落千丈,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也没有能够挽留住威尼斯的辉煌。18世纪以后,威尼斯已经是回光返照了,嘉年华、化妆舞会、豪华赌场,辉煌固然辉煌,但已经是绣花枕头了。人们用奢华、挥霍来维系过去的荣光,但坐吃山空的日子是长不了的。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威尼斯成为时尚艺术的橱窗,1895年的第一届现代艺术博览会就又雷诺瓦和莫奈的作品展出。威尼斯也成为有钱闲人和社会名流的娱乐去处,欧洲的达官贵人前往东方的时候,也喜欢坐火车到威尼斯,然后换乘远洋邮轮。Lido海滩顺应了海边晒太阳的时尚,托马斯·曼的《威尼斯之死》描写的就是这段时光。威尼斯依然有精美的玻璃器皿、化妆舞会面具,还有保存完好的古城,但威尼斯作为欧洲最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之一已经不复存在,在世界政治、经济版图上已经消隐了。
威尼斯一直到近代都是只有靠船才能抵达。1846年火车通到了威尼斯,跨海大桥第一次把威尼斯和大陆连接了起来。现在的大桥是后来扩建的,可以通汽车和火车。但是汽车和火车都开到岛上的终点站后调头,不能进去。终点站的罗马广场(Piazzale Roma)有一个停车场,奇贵不说,还只有很少的停车位。要是开私人汽车到威尼斯,最好停在Mestre或者Lido,然后坐船或者交通车上岛。我们是租的车,可以到岛上还车,他们往哪里停车就不管我们的事了。
前一天在帕多瓦蹭了一下,划的不厉害,但仔细看还是看得出来。还车的时候,Avis的人看都不看,就签单了。我们反复问他是不是要检查一下,他只对是否加满了汽油关心,对检查毫无兴趣,那我们也没有办法了。后来走过的时候,看到他出来在检查,但依然只是检查油量,对蹭的那一点无所谓。看来意大利汽车蹭一下是常事,租车反正是强制性保险,所以他们也没有习惯检查车身了。
罗马广场是威尼斯水路交通枢纽,前往诸岛的公交船也集中在这里。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先走外岛,也就是Murano和Burano岛。
从闹哄哄的Piazzale Roma坐船出来,在大运河里三拐两拐,很快就从大岛的北面出来了。首先看到的是圣米歇尔岛。这是一个不大的岛,岛上不住人,是威尼斯的传统公墓。19世纪之前,威尼斯人死后还是像欧洲别的地方一样,安葬在就近的教堂墓地。但威尼斯历史上死伤最惨重的不是战争,而是瘟疫。仅1575年和1630年两次瘟疫就死了10万人,画家提香也在瘟疫中死去。加上土地紧张,从19世纪起,死人安葬就移到了这个圣米歇尔岛。斯特拉文斯基就是葬在这里。但小岛不大,一般人只能在这里安葬十年,十年后起出来,另外安葬。即使这样,一百多年下来,现在也是墓满为患了。时间不够,我们没有上去。
威尼斯岛北面隔水不远就是圣米歇尔岛
这个岛的特别之处在于岛上不住人,这是丧葬之地
角落上的小教堂是供家人给上帝通路子的
这一面的不豪华,但是真实
很多劳动人民还是住在这里
水上漂浮着这个青铜雕像,不知道是什么来头
还有这样不知名的小岛,古老的修道院已经废弃了
而这样的泥滩就是威尼斯的原形
水上有很多列桩,标明航道。电影《Casino Royale》里邦德和他心爱的女人死里逃生后开船回到威尼斯时,就是在这些桩子标明的航道里穿行。Lagoon里很多地方水太浅,胡乱开进去的话,容易搁浅。划出专门的航道也有利于水上交通管理和环境保护。在经过几个巴掌大的泥滩小岛,就到了Murano。这是离大岛不远但也相对较大的一个岛。说是一个岛,其实也像威尼斯一样,是一群小岛用无数小桥连接起来的。Murano的玻璃从1291年就开始了。本来玻璃作坊在威尼斯,但怕火灾的危险,也嫌玻璃作坊的烟火气太大,就搬到Murano来了。
15-16世纪时,Murano玻璃曾经是欧洲最主要的产地,因为玻璃很发了一点财,曾经有自己的铸币厂,享有自治。历史上,Murano的玻璃艺术家们享有崇高的地位,但谁要是离开Murano,甚至到别的地方另起门户,那可是要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在今天的世界各地,Murano玻璃制品并不罕见,好些也并不贵,但真正的艺术级玻璃制品还是在这里。Murano人真是把玻璃玩得出神入化了,要不是亲眼所见,绝难想象。
Murano玻璃制品分传统的和现代的,传统的还是走精细道路,玻璃吊灯、玻璃杯具、玻璃饰品等,精工细作,美轮美奂。有的是纯玻璃,有的是镶嵌金银的,但还是属于可以想象的那种。现代派的就不同了。Murano人还是很艺术的,他们结合了现代绘画、雕刻的理念,把萨尔瓦托·达利、胡安·米罗、帕布罗·毕加索、亨利·马蒂斯的画作立体化成玻璃雕刻,强烈、奔放的色彩和造型与玻璃的晶莹、魔幻的质感结合起来,十分震撼。有一个玻璃大师的名字忘了,但他的作品采用一种特别的方法,是整块晶莹透剔的透明玻璃里面有烟雾朦胧的感觉,在不同的角度烟雾还会变颜色和浓度,十分奇妙。在灯光下,和超级简约的造型和线条结合起来,可以使任何不起眼的角落立刻升华成一个艺术的殿堂。
不过这些不俗的玻璃艺术的价格也是十分地不俗,动辄都是几千欧元的开价。这还是橱窗里放着的大路货,里面深藏的精品嘛,呵呵,要是你需要问价钱的话,那你肯定买不起。当然,Murano人不傻,也知道大多数旅游的人并不那么富有,所以一条街上无数的小店里,老少咸宜的东西也不少,但质量上就不要和精品比较了,一分钱一分货。
Murano到了
Murano像一个更加古朴、原生的威尼斯
这不奇怪,Murano就是由于威尼斯的玻璃作坊大批搬迁来此才从渔村变成现在的样子的
这家人家的阳台上,也是玻璃花。可惜Murano的玻璃店家不让拍照,只有这些阳台上的玻璃花可以拍
小镇中心除了传统的钟塔外,还有这个玻璃雕刻
岛上还是有一些清静的角落的,太阳太大,窗户都用木窗盖住,房间里不至于太热,晚上再打开通风。很多意大利民居都是这样的
Murano人不仅善于传统的玻璃工艺,还创造了好些新颖的玻璃工艺,其中一种近年来很流行,就是先做彩色拉花的玻璃棒,每根都在5毫米直径样子,然后一把五颜六色的玻璃棒成束放入一大块融化的彩色玻璃中,做成一个大大的玻璃香肠,然后像切香肠一样切割成片,再加工成不同的饰品。最后结果是鲜明的图案,而没有通常玻璃花纹的渗透和弥散。
Murano玻璃也受到来自中国的冲击,很多商店挂牌申明,“我们的商品都是产自Murano,不是中国货”。看到这些标志,心情当然很复杂。一方面中国货受到排挤,另一方面中国货显然也已经达到相当高的质量,以至于Murano人需要主动申明,一般旅游者已经很难分辨了。
Murano的玻璃艺术很容易和Swarovsky相比,两者都是世界闻名,都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但是Murano玻璃和Swarovsky玻璃又截然不同,是一种李白和杜甫的不同,是水满则溢的浪漫和至善至美的精巧的不同,是一种外向的激情洋溢和含蓄的完美主义的不同。这不是一个比另一个好的问题,而是“要是我有了钱,一次就买俩”的问题。
Murano岛上至今有很多玻璃作坊,很多也对游人开放,可以参观。我们没有去,而是抓紧时间到Burano去了。Murano里大岛只有20分钟的船程,Burano就远多了,船的班次也少。Burano比Murano小,原先也是一个渔村,渔妇们在业余时间编结一点花边。但今天Burano的名气不在于花边,而是五彩缤纷的房子。由于岛上土地狭窄,房子都是紧挨着造的。为了分清各家的房产界限,人们将自家房子涂刷上颜色,红的是老王家的,黄的是老李家的,粉绿的是老张家的,诸如此类。结果五彩的房子成为小岛的一个特色,吸引来了无数画家和摄影者,小岛从此热闹了起来,今天也成为旅游胜地,尽管相比于Murano和Lido来说,还是比较清静。
Burano的花边虽然精美,但中国村妇们绝对有本事做出一样精美甚至更精美的花边,价钱问题就不用说了。所以今天Burano的花边生意已经不大行了,只是象征性地还存在一点。小岛上主要小街两旁的房子照例涂刷一新,五色缤纷,看来已经不再是当年划分房产边界的用处,而是作为本地旅游特色,统一规定的结果。两边深处的房子就明显油漆掉了好多,大概居委会也是“只管面子不顾里子”的货。
小岛Burano以五彩缤纷的房子著名
相对于威尼斯和Murano,这里原先是一个清静的渔岛
除了自得其乐把房子刷的五颜六色外,曾经很是与世隔绝
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孩童们可以自在地探头张望,或者出门玩耍,而不必担心现代城市的种种黑暗
幽深的小巷里不是充满了阴谋和危险,而是充满了温馨和人情
但现在也成为旅游者的殖民地了
好在这些老汉们大胆反抗“时代的潮流”,坚决捍卫自己的快乐时光
真是美妙的歌声啊,歌剧院里都听不到的美妙
狗狗们也捍卫自己的快乐时光,“翠花啊,好久没见啦”
“嗯,那啥,你说什么来着?”
“嗯,别,多难为情啊,”“怕啥,呆鹅他们正在关黑屋子看AV呢,没人打搅我们”
“真的啊!那我们……”
黄昏了,小小的广场上,几个老年人聚在一张酒桌旁,唠嗑,喝酒。就听一个老汉低声口令,然后拉起手风琴,一伙老汉一起高唱民歌。知道意大利美声唱法是哪里来的吗?不是音乐学院里发明的,而是意大利民歌的唱法。甚至可以说,意大利歌剧就是意大利民歌音乐的学院化。可惜我没有摄像机或者录音机,老汉们唱得真好,一把年纪了,高音沉稳,低音缭绕,和声把听众的小心肝听得乱颤。这是绝对发自内心的自娱的唱,他们不要钱,也不要别人看,甚至不看别人,就是老哥们自己自得地对视着唱,唱完了再咂一口酒,真是逍遥啊。广场上有三只狗,两只挺漂亮的大狗在众目睽睽之下缠绵忸怩,尽述衷肠。另一只好像不谙狗事,在一旁稀里糊涂地继续寻食,并不搭理,倒也有趣。
黄昏的Burano静悄悄的
老头一面核计着今天的收成,一面揣测着老伴今天作什么好吃的
人们闲适地扯扯家常,时光就这样平淡而有趣地流过去
太阳要杀山了,旅游者也该收工了
我们也该开拔了
恋恋不舍地再看一眼这些五彩缤纷的房子
还有这古老的钟塔
不过换一个角度才看到,这钟塔竟然斜得那么厉害
坐船回去的时候,上错了船,结果绕了一大圈。也好在lagoon里绕一圈,连Lido经过了。Lido是威尼斯lagoon外围的一条沙滩长岛,是威尼斯的天然屏障。这里有一些海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欧洲有钱人最为想望的海滩,这里也是威尼斯电影节的地方。普罗旺斯的海滩名气尽管大,但在那个时候,威尼斯已经是红得发紫的旅游圣地,而普罗旺斯海滩才刚脱离沉睡的渔村的境界,要到50年代以后才真正发展起来。天色已黑,我们急于回去,就没有上去。
Lagoon里,太阳正在下山,海面上跳动着淅淅沥沥的金色火花,远近岛屿上教堂的钟塔在金红色的天幕上像剪影一样,有些是正的,更多是歪的。看来比萨斜塔就是名气大,意大利的斜塔多得很呢。水面上,划船手们正在练习。两头尖尖的小川贡多拉是威尼斯的招牌,贡多拉(Gondola)的水手是威尼斯的一个不错的职业,但想过贡多拉水手是在哪里练出来的吗?就是在lagoon里。
夕阳下的lagoon,海面像镀了一层金一样
和Burano一水之隔的Torcello岛上,有威尼斯地区最古老的教堂,始建于7世纪
gondola的划船手在lagoon里操练
Lido没有上去,就是远远地看了一眼
东Castello树丛里的豪宅,树丛在威尼斯可是稀罕物
暮色中的圣马可广场
大公宫和钟塔终于清晰可见了
暮色中的帕拉迪奥设计的St Giorgio Maggiore教堂,威尼斯的地标之一
旅游者还在兴致勃勃地坐gondola夜游
天终于黑下来了,手持拍照终于托不稳了,不过这么抖一抖看着也挺有趣不是?
照片里看起来好像比实际的亮堂
就当他印象派作品看吧,呵呵
但什么作品都不及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左面的这个小男孩特别可爱,话也特别多,长大后肯定是一个典型的意大利小帅哥
船上碰到几个意大利家庭,小孩们很好奇,显然没有见到过多少中国人。父母们也不会说多少英文,我们只好连比划带关键词这么交流。这正好是北京奥运的时候,一说中国,他们都说“北京,北京”,“奥林匹克,奥林匹克”,人人都被奥运开幕式镇住了,两个手的大拇指都不够使。还碰到一对德国夫妇,开着野营车到威尼斯度假。德国丈夫的英语很好,妻子的英语较差。很奇怪,后来碰到的一对荷兰夫妇也是这样。按说欧洲不应该有男女在教育上的差别啊。德国人就是德国人,到意大利来度假那是要来的,但意大利人是看不起的。在他们眼里,意大利人又懒又笨,还自以为是。大概他们很替这片土地可惜呢。不过德国人人还是不错,健谈,好客,也比较豪爽。
但是......
一个宝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