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在北京出行的零碎感受 -- 端娘
北京的公交、地铁里秩序还是比较好。
复兴门的人比东单还多,那里也排队好好的。东单那里两个车门中间的地方也都是空的,说明完全可以让开车门在两侧排队的,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行,引导员喊破了嗓子也没人听。很奇怪,我也想不出来是什么原因。
地铁坐过几次,可惜那会是人工售票,上海已经自动售票了,公交车也坐过几次,比起大连那个贵多了,大连1元一站坐到头(大连收入也低,呵呵)。都不是高峰期,还算能忍受。
现在看起来降价了,很好。
东京的地铁,公交啥的,上下班高峰期也是一样人挤人,贴得很紧,所以老有痴汉屡屡得手啥的。
不过东京的地铁,公交,挤吧,基本上人都安安静静的,距离虽然很近,但是还算能忍受得了,除了老有残专席,基本也是抢座,但文明一些。
个人感觉北京的交通要做到舒适一些,还要努力不少。
人多地少,应该向同样人多地少的日本借鉴经验。
还要继续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构建出更加完善的地铁,火车,公交等立体交通网,价格上优惠,细节上补足,鼓励大家利用公共交通。
人行道,自行车道的建设也要重视起来,不能老让位于机动车,有车道,没人道。
经济杠杆还得好好利用啊,不知道北京的停车费是多少,日本停车费高的出奇,除非自己公司有停车场,而且交通不方便需要驾车去,大部分都是做公共交通,凑活舒适经济上还合算,周末了才自驾车购物出游啥的。
上回一哥们带媳妇儿回国,到上海第一天步行过一路口的时候,看见是行人的绿灯那就正常的过马路呗,结果旁边一辆右转弯的普桑一个急停,然后司机破口大骂,大概是“你tmd长没长眼睛,信不信我压死你!”, 我那哥们立马火人了,上去就把丫的两车门给踹瘪唧了,然后就跟那上海人干起来了。
我哥们虽然不壮但战斗经验丰富,那上海男人不会打架,鸵鸟一样埋着头死死的抱着我哥们的腰不放手,挨打也不松,两只脚还交叉着挺在那,弄得我哥们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哭笑不得。最后两人被请到派出所把事解决了,真逗。
我在国内过马路的时候也是,甭管是不是给行人的绿灯,右转的车子看见你挡道就给你个大喇叭然后加速就溜了,孙子。
就是说右转必须看灯。这点做的很好。
搞的我深圳的朋友来北京开车,逢右转时总等灯,后面那一片喇叭啊。。。
其实右转是让行,要让行人先行的,可惜很少有司机可以做到。
确实,北京的道路交通规划从机动车的角度考虑的太多了,对于自行车和行人的考虑有点少了。
租了辆自行车。可没自行车专用线。那条横贯市中心的大路还成,有很宽的人行道,看看大家都在上面骑。一些次等规模的路就要命了。人行道窄,还有树。记得去金阁寺回来,下坡,速度刚起来,一熟女(哈哈)从路边一扇门里突然冒出来。我眼急手快,捏闸。车煞住了,我给甩了下来,和这位时髦熟女撞一满怀。这要是搁国内一番口舌之争肯定是少不了了。我正发愁语言不同如何打嘴仗呢,不料这位退后两步,整理衣服,开始一个劲跟我鞠躬(小角度的)道歉(不会日语,不过看那架势至少不是在骂我,心里有没有骂就不知道了)。我也只好一个劲点头,说sorry。两人忙活了半天,才各奔东西。后来几天,一直在憧憬能撞到一位和服美女,也好拉住
。
。
。
。
。。。
。。。
照个相啥的。
日本是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合一的,互相避让。
而且碰撞了,一般不会和你发生口角的,尤其是和女性,男性就不一定了。
行人设计的,是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比如西大望路与广渠路的十字路口,就像楼主所说:“尤其在一些大路口,完全无视正常人步行的速度,走到三分之二就变灯,老人怎么办!规矩要人守,得是合理的规矩。”
还有黄庄路口倒是设计了右转向灯,可是由于四个方向红绿灯的变灯设计不匹配,感觉路口很乱。
没有多好的可扩展性。挤了只能更挤。
由于身手不够敏捷,基本上反复好几次,才能成功进闸,很囧。偶尔一次性成功过闸,要和儿子拍手庆祝一下。
受北京单双号的限制,要经常坐地铁10线,听说北京也实行闸机检票、进站后,一想到在上海坐地铁的经历很是有些发愁。没想到,北京的闸机速度有些慢,我人过了闸机好几步了,闸门才关闭。假若想逃票,完全可以紧跟前面的人,很轻松地实现。
跑过去
成府路某路口,有红绿灯比没有灯警察指挥还乱
我老家当初主干道拓宽成双向10车道,全城骂声一片,纷纷作信誓旦旦状说这么干是为了贪钱,因为工程量越大能贪污的就越多。
这才几年啊,都堵的想不起来自个说过这种话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