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战场上的蒲公英(四十二) -- 王外马甲
那也要看他能不能挺过文革吧。
提示:您目前还不是认证会员,所发回复需要被确认后才能公开显示
该村在双堆集的东偏北,与其相连的村落还有“杨子全”、“杨老五”、“三棵树”等等,都是些比较卡通的地名。杨四麻子是双堆集东面的最后一道屏障,当时由国民党第10军的部队把守,48年12月15日下午被中野9纵、11纵攻克,9纵26旅也参加了这次战斗并担任第一梯队。
胡琏曾经两次空降双堆集,最后一次是在12月9日,他不会跳伞,是坐蚊式飞机去的。据说,老胡刚刚离开飞机,那个小机场就被解放军的炮火覆盖了,当时还是挺玄的。
希望对岸的蓝营们有机会看到文章。更希望今天的共产党员们都能看到马甲文章。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 无论是儒家,共产主义,还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失去了信仰,只能受自己的欲望所控制。金钱,美女和权利,官员们对这些东西有多少免疫力是和他们对信仰的坚定程度成正比的。
下河头一回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作者写了,小蔡要进也进44师。45师在上甘岭打惨了,44师基本在西方山看热闹。好象上甘岭战役后44师在15军让45师挤的已经算不上主力了,网上说有一段时间44师就负责新兵训练啥的。
从个人的命运沉浮和心路历程写那个时代的变化,既有宏观又有微观。写的真好,建议拍成电视剧,不比《士兵突击》差
命运啊。
我被以往看到的上甘岭十五军几乎打光的说法误导了。
不过四十四师谈不上看热闹,同样摘点:
尽管秦基伟已经敏锐地判断出了美军的主攻方向,但他始终对平康谷地放心不下,几十年后在回忆录中谈到,他一直认为范佛里特极有可能还有一手,那就是当十五军调动在西方山的部队后,范佛里特就会利用美军机动能力强的特点,迅速撤出在五圣山的部队,再迅速投入西方山,这样的话,胜负就难以预料了。所以,在以后的战斗中,不管局势如何困难,他始终不肯动用在西方山四十四师的一兵一卒。
16日,美韩军继续猛攻不止,四十五师先后已有15个连投入战斗,秦基伟当即决定,四十五师改为主攻,四十四师则改为助攻;军、师组织火炮向上甘岭机动,并组成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建立后方供应机构,加强后勤保障,除原先储备的弹药外,另为一线部队每连增加配备8000枚手榴弹,三个月的补给品储备量,并积极组织向坑道补充弹药、食物和饮水。
在十五军的另一战场上,西方山地区的四十四师对当面之敌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击,从战术上积极配合五圣山战场。四十四师主要的攻击目标是391高地,该高地位于铁原东北十公里,南北两座山峰,形同驼峰,距一三零团主阵地发利峰仅2000米,严重威胁着十五军与三十八军的结合部。对美韩军而言,391高地是至关重要的前哨阵地,一旦失守,在正面九公里范围就再无险要可凭,将直接影响整个金化防线。双方对这个高地都视为生命,拼死相争,经过激烈争夺,在10月中旬形成志愿军占北峰,美军占南峰的局面。上甘岭打响后,四十四师就以此高地为主要目标,进行争夺战,以牵制美
军。当27日原先在391高地的韩军精锐第九师调往上甘岭,由美三师接防,乘着两军换防之机,四十四师一举夺占南峰,美三师全力反扑,双方激战三天,造成西方山全线吃紧,范佛里特只好将刚在上甘岭受到重创而撤下的美第七师,不经休整补充就调到金化、铁原一线,以防万一。范佛里特还迫于391高地的巨大压力,从上甘岭抽调出五个炮兵营加强西方山方向,美军这一剜肉补疮之举,大大有利于四十五师上甘岭方向的作战。上甘岭战役结束时,391高地的争夺 还在进行,直到11月30日,四十四师才确实占领并巩固了391高地,战斗C.P歼敌4000 余人。四十四师这一作战,不仅有效牵制了美军,分散了其在上甘岭的兵力火力,有力保 障了上甘岭的胜利,而且将战线前推十公里,大大改善了在平康谷地的防御态势。因此受 到了志愿军总部的通令嘉奖。
可见四十四师同样有面临上甘岭处境的可能,在上甘岭进行同时也受到了牵制性进攻。后期也参与了对四十五师的后勤援助,这种援助的伤亡可能性同样存在。
不管如何,小蔡同学要是能够第一线参加这次战斗,是他一辈子的荣耀。
也就是15军的种子部队,从15空降军成立开始,44师就是头牌主力,而45师因为上甘岭一直是15军的脸面与骄傲.在15军中真正尴尬的是原29师后补充的43师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列位,这是我一星期以来坚持送花得的第一枚宝啊.
毕竟,中校的反共勋章上确实沾了不少共军官兵的血啊。
虽说中校是身不由己,可那些共军官兵才是更应该享受这一待遇的。
如果挺过去了,这样待遇受之有愧的感觉会好一点?
俺遇到过几位前国军军长师长的,真的没有多大怨言。
怨言多的是那些“根红苗正”的老干部。
比如:“早革命不如晚革命,晚革命不如不革命,不革命不如反革命的”,就是当时很知名的牢骚怪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