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周末经济观察】财迷中国人 -- 陈经
前段时间就出去黑花钱了,旅游,买塑料枪。俺看你花得挺开心的嘛。
100分,瞎估摸一下。
1.人口结构占40分
2.社会保障占30分
抵御风险是不是主要靠自己,显然对于风险主要靠个人储蓄来抵御的国家,储蓄率要高。
3.信用环境占20分
倒是有人想贷款也有能力偿还,信用体系不发达,没办法,贷不来,推高了整体储蓄率。
4.传统,或者说以上因素无法解释的,恐怕不是很重要,占10分。
前几年也许是。见到有报导,儿子考上大学,老子上吊自杀,真的让人欲哭无泪。
现在,如果成绩真的出类拔萃,没有任何可能上不起。这是这几年我见到的最大进步,比“神7”要大。
在中国8亿以上农业户口人口还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的时候,在中国还有几千万城市贫民的时候,原来百姓不肯消费是个心理因素……
是因为大部分人买了房子是自己住的,不是用来炒卖的,涨也好跌也好都不相干了。除了买房还有装修的一大笔钱,即使房价跌了把现在住的房子断供去买新的重新装修也不合算啊。
我98-02年在厦大时贫困家庭的学生(占学生总数大概5%)是学费全免然后每个月发助学金的。我宿舍就有一个因为98年洪水家里冲光了,来学校时只提了个手提箱,全村凑钱买的机票来的。到学校后就领了一笔助学金,购置了生活用品。然后每个学再领生活费。
学校同时给这些贫困生提供了很多打工机会,比如在开学时摆摊卖生活用品,平时到图书馆,食堂帮忙等。这些机会不是贫困生是不能申请的。
我的那个同学平时生活靠助学金就够了,每月打工有差不多1000+的收入全部寄回家里。平时消费,衣着与普通同学没有差别,只是很少去娱乐场所而已。
强调一下,助学金是不用还的,但申请的条件比较严格,只有家里很困难的学生能申请到,而且每年审查(具体查什么项目我不太清楚,好象包括出勤率,分数等)。还有一种学生贷款是家庭收入在一定值下的学生都可以申请的,但是不还完钱拿不到学位。申请这个人好象不多,我身边没有。
你到东南亚来看看,那些人花起钱来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号称是赚三块,花五块。
中国大部分的农民和城市里的产业工人的收入是很透明的,内地人均1000元都不错了不像报上说的人均有几千,我说的一个月。要生活,要医疗老人没有教育的费用可也剩不了几个钱。存钱是退休人员的第一选择,手里没有一点钱心里就不踏实啊,有事找谁。
跟什么财迷心理无关,凯恩斯的经典论断,首先安全保障,然后才是消费与投资需求.
况且财迷心理也是建构在收入不足的基础上,而不是反过来.
政委的这篇文章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感觉了.
我上大学的时候,那些奖学金是如何成为老师腐败的温床记忆尤新,很多贫困的同学为了申请助学金又是如何的放弃尊严更是为他们痛心不已.
7月26日的消息:
“深圳银监局局长刘元介绍说,根据深圳银监局的日常监测,深圳并没有出现"断供潮",按照最审慎的口径统计,深圳个人住房贷款不良贷款余额为17.3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79%,深圳住房贷款金融市场风险可控。”
民间有各种忽悠,千亿断供都胡扯出来了,可一共才2000亿房贷。实际上只有一个炒房断供被告上法庭的例子,通过新闻为人所熟知。
穷人反正也没几个钱,就是维生。我所指的中等收入有余力存钱的人,他们的群体心态,可以影响国家经济行为。
在该文的基础上,填充些数据什么的,建个模型,跟踪个几十年,估计应该大概也可以去扛个若贝尔奖回来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