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敌人一天天烂下去, 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1 要淡定 -- 老广
老温年初说今年是最困难的一年。
那时候是下大雪,当时也只是觉得不至于下个大雪就这样子成为最困难的一年。不过也没有上心,毕竟家里的大雪不大,而且又不怎么看电视。
现在想想,老温说的应该就是这事情。
料不到我估计不大可能,没料到影响这么深到是可能。
继续等老广。。。
不知道等温下台之后老广能不能把那个闲谈gdp说完?记得你说过写到那个地步就不能写了,再写下去就要说到温的政策了。。。
温下去了之后能不能说说?
对外自卑又不愿意露出来,疑心也还是有的,就要拿住架子,反应慢就是典型表现。结果反应慢还真慢对地方了。
命好,谁也挡不住啊。
前面说的是敌人烂下去对我们来说并不是比天还大的坏事,对于小市民思维的老广来说还是值得窃喜的机遇。那么什么能保证在敌人烂下去的同时我们自己不会烂不下去呐,俺觉得那么几点是要提的。
第一就是中国是个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大国,这就决定了中国有能力不靠别人吃饭,可以靠自己的内需的来发展经济。
首先是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不是被别人捏来捏去的跟屁虫。这一点决定我们总是能够take our time,按照自己的利益来拿主意。就是说我们可以有我们自己的agenda。象这次20国会议,俺们就可以派易钢去,周大师兄就猫在家里开三中全会。
中国可能会被骗,而且被骗过多次,而且骗得很惨。但起码他们只能来骗我们,朝鲜战争后,他们硬抢是不行了,而且对中国还不能指手画脚,对我们只能行骗了。其实这个是进步。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明抢的,看看伊拉克。其实中东都是一样,区别就是谁是鸡,谁是猴罢了。伊拉克不幸据说是属鸡的。指手画脚的,就看看日本,韩国。
而且中国大,我们还官僚主义,还不接受普世价值,和他们说的不是一种语言。你要忽悠人,母语的和翻译的感染力就差远了,再遇上二道贩子那销售成效就更差。而且我们上当受骗一次后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就会比较磨叽。这点造成的结果就是受骗的效率比较差。这次次贷危机,中国能处身世外和这种受骗的低效率是很有关系的。次贷这东西在中国销售还没来得及提上议事日程呐,那边箱被骗效率比较高的欧洲日本等等银团之类的就冬冬的跳下了,把坑都填满了。想想中国这傻孩子攥着钱走到坑边,还没来得及往下跳呐,这次贷就崩盘了,这情景还是蛮好笑的。
说自力更生的意思是什么呐,就是说中国这大国基本的油盐酱醋可以自家解决,不求人。比如粮食,我们可以自己,能源,中国20多亿吨煤,1亿8千万吨的石油,8亿千瓦的电力的装机,而且机组可以自产,这个就决定我们遇到困难时,能源是可以自己的。这两条占住了,世界不论怎么乱,中国关起门来是不怕的。当然现在是信息社会,cpu中国不能产。但遇到大事,现在的已装机量也可以对付个10年吧。10年xp趴下了,可以自己装linux啊。我就是这样,老机器不能用了,就格了装个linux自娱自乐。所以天塌下来的真的没什么好怕的。中国经济本质上还是个内需经济。
老广在原来那个GDP系列里面就说了中国经济本质本身就是一个消费经济,内需经济。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988064
这点说出来肯定拍砖的不少,该说我在那个系列里都说了。
http://www.ccthere.com/thread/898543
多余的就不说了, 前几天看见郭树清的讲话,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833020
觉得有必要拉他这个大旗来做我这纸老虎的虎皮。这个是他的看法:“中国经济实际上是一个内需为主的经济。如果不是内需为主,中国的生产怎么可能那么多、那么快呢?我们对能源的消费量很高,对食品、粮食的消费量肯定都是全球第一位的,我国被称为“世界工厂”,生产的衣服75%都是自己消费,我们的住房每年以12%-13%的速度增长,私人汽车数量以30%的速度增长,同时交通、通讯增长也很快,无论衣食住行,中国的消费增长都是很快的,剩下的教育、医疗、公共服务也会跟上来,中国的增长是高速需求推动的。”
老郭就冲这几句话,就比周大师兄要强。
比如衣食住行, 穿衣这个纺织业,大家知道是中国外销的拳头,动不动打比方就是多少双袜子。其实算一算,中国13亿人,每年需要的袜子也不少啊。服装有75%销售在国内,袜子比例不清楚,但也不小。食,民以食为天, 农业,农产品加工业, 食品工业,餐饮业这些现在就已经是战略产业了。中国如果能够借三鹿这个机会真正让老百姓把食品卫生这个心放下,就能刺激多少需求啊。住房消费,是中国13亿人的住房,起码6亿农民的城市化,应付这块就够干N年的了。 而且住房可以带动家具业, 装修业,建材业,房地产服务业,家电产业等等,链条长了去了。行,现在中国正在狂修高铁啊,汽车一家一辆也不是奢望,当然不一定开,也不一定都是轿车,农用车也是车啊。你还别不信,可以参考当初普及电视机的情景。
除了衣食住行,你生病了, 要去医院吧, 医疗产业, 医药产业, 保健产业什么的, 算是和消费有关的。 您要是有了小孩, 那教育消费, 你算吧, 从小到大,20多年呐。 你看看这个能给多少人饭碗。 都说国内治安差, 如果遇到坏人, 恐怕你要打官司, 这就是法律消费。 你要打电话, 这就是电讯消费, 你要是平常看电视, 就是娱乐消费, 新闻消费。 中国那些报纸,杂志不是外销的吧。你要是去银行存款, 这不就是金融消费吗。
一句话为13亿人服务的中国经济是当的起内需经济这四个字的。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老广的文笔也这么油墨
对於中国,我是坚决看多的。中国已经过了最困难的坎,以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帝国主义的实力还是很深厚的。。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有了内需,是不是能有力切实地启动内需呐。我想是可以的。事实是中国历次宏观调控的历史就是抑制内需的历史。中国的宏观调控没有一次是压制外需的。原来计划经济的时候,就是计委一刀切,关停并转基建项目。后来周大师兄据说又学了手涨利率,不过这招时灵时不灵,所以多数时候还是用有中国特色的调整准备金率和贷款额度之类的手段, 现在主要是靠准备金率。这是央行独门利器。
这次宏观调控也不例外。本来经济过热,可以选择浮动汇率来抑制外向经济,也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抑制内需经济。两者作用应该是一样的。举个例子吧,让我们假设10%是中国适宜的经济发展速度。每一个百分点对应一百万新增就业岗位,那么10%就对应新增1000万就业。假设现在经济过热,速度是12%,就意味着有1200万新增就业,宏观调控到10%,就意味着砍掉200万就业岗位。这就是同一事件的不同表象,一方面是调控见效,低了两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就是200万潜在或已有就业机会的丧失。
那么你采取什么措施调控?或者对外向经济下手,就是浮动汇率抑制出口,提高汇率会造成出口减少,就会有外贸企业倒闭裁员。或者是对内需经济下手,就是抑制基建投资,控制项目审批,提高利率准备金率收紧银根,这样减少的项目,抑制的内需最后也折算到就业减少上来。只不过,外贸的关厂裁员更血淋淋。如果说抑制内需更象是温水煮青蛙,那么抑制外向经济就更象是切掉青蛙的大腿,更血淋淋。尽管可能是温水锅里的青蛙更多,比如可能锅里有8只,锅外的有两只。高水温煮锅里的八只青蛙,最后对青蛙家族的兴旺发达可能更加有害。但现在讲究蛙权,就是不能见血。
这次危机的一个好处就是,西方的经济衰退直接就把锅外的青蛙给整个半死,而要繁衍青蛙家族,你就别无退路只能慢慢给锅里的青蛙降温。现在央行的裁减利率和准备金率就是撤下的两道柴火。从原来架的柴火里往外撤。情况危急就撤的快点,否则就慢点。接下来就是慢慢的等到锅里的青蛙恢复性能力,生出小蝌蚪。然后再长成青蛙,估计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那时候中国的经济大概恢复上行通道。
经济调控大概是那么几种,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就是滞胀;经济停滞,通货收缩,就是滞缩;经济膨胀,通货收缩,就是胀缩;经济膨胀,通货膨胀,就是胀胀。
胀缩不是坏事,容易对付。胀胀土共就是行政限价加上关停并转项目,还有贷款额度以及准备金率等几板斧,现在还多了利率这个武器。土共好像还没对付过滞胀,所以不知道怎么样。土共最拿手的就是对付滞缩。法宝就是两个上项目和松银根,和原来的围点打援一样,屡试不爽。
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好项目多的是,上项目有优势。发改委把前几年地方递上来的项目挑些有意义的批一下,还不能全批,全批就又过热了。拿点财政资金作本,几大银行一凑,千百亿项目就做起来了,还都是利国利民的好项目。
松银根就是大砍准备金率和利率,财政再发发糖。真的不用太费劲,就是需要时间,半年到一年吧。
这次比较麻烦的主要是海啸来之前,国务院正汗流浃背的治理经济过热呐,被海啸弄了个措手不及。大师兄这次调控下手其实是蛮狠的,利率两年来连提8次,这还不算什么。最狠的,是大师兄祭出偶像格林斯潘都没有的法宝准备金率这玩意,两年来连提18次,从9%生生提到17.5%。对比一下印度,两位数的通胀,准备金率不过8.5%, 这次为了应付危机,一下就从8.5减到了6.5。而美国的准备金率就是意思意思,寥胜于无。
9月份经济数字其实是大师兄调控见效的成就。不幸掩埋在金融海啸里了。本来是政绩的,这回好,从现在开始怎么涨起来的,大师兄要一点点降回去。不过这也就可以想见,中国对付萧条的武器之多了。准备金率这东西治通缩那是太对症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首先我们要看一下目前中国的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分别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常言说,拉动经济发展三架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出口对应外部市场,消费对应国内市场。投资是为了生产,这种生产可能是为了国外也可能是为了国内,但这要看投资人的想法。总之,如果看一下这几年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就可以看出中国的内需到底占了多少比例。我没有仔细算过,如果哪位有数据可以算一下,我从中国经济受国际形势影响用电量增速急剧下滑来看估计不到一半。另外,拉动内需不是那么好拉的。必须指出一点,中国目前贫富分化悬殊,这才是内需不振的根本原因。而这个问题短时间内没有解决的任何希望。
大师兄加减利率准备金率,企图温度适中。这是市场经济狂想,实际上一堆毛病。央行来调,相当于决定“你们用多大代价”做事。中国人忍耐力高,投资又冲动,又有地下金融和外资,央行非得调到过头的程度才能缓下来。这个过头的程度令人发指,搞到那么高的准备金率,还想装成“市场经济”?很多厂子,不是没生意死掉的,而是市面上钱冻起来,现金流出问题死的。搞得气氛紧张得要死,怕硬着陆。还转型,没现金流都死掉了,怎幺转?
财政政策调,相当于吆喝一声“都来看啊,我这有钱赚啊”。显然财政政策调得更顺。想调控出口,可以加减退税率。再吆喝着上一些大项目,人有钱赚了,转型就可以顺当实现。
下面狂修铁路地铁等大项目是肯定的了。也可能会大建房子,在拍地炒高的老商品房体系之外,推出新式成本核算的大把便宜房子,钢铁水泥又可以热火朝天开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