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点评《平凡的清穿日子》 -- 任爱杰
明朝皇子明显比清朝皇子日子过的舒服。人家有封国,在封国他就是老大,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清朝皇子只能呆在北京城,天子脚下,稍有出格地举动,立刻有御史弹劾。
南北朝皇帝走马灯似地换,穿越女们大有可为。
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啊
康熙不管怎样还算是文治武功都有一套。有人称其为清朝真正的开国皇帝也有其道理。有 MM 喜欢康熙也就罢了。
这雍正可真不是清穿女作者们(包括柳大姐)轻描淡写的“刻薄”二字就可以形容的了。说其是个暴君还算是轻的了。他的文治武功也不如其父与其子,青史留名主要是夺嫡和文字狱。
这么一个能力一般,爱耍阴谋诡计的暴君,却一直是清穿女们的最爱。连带他的兄弟们也一起成为无数清穿女迷的梦中情人。呵呵,真是绝倒。
如果不幸穿在北中国,估计连语言都不通。南中国虽然说的是汉语,但那口音估计近似于现在的吴语,北方出生的穿越 MM 可也交流困难。
而且南北朝的皇帝们没几个有好下场的。几个出名的凶暴变态的皇帝也出在南北朝。穿越 MM 们碰上他们可就倒霉了。
我觉得他文治极其一般,武功倒还算好,治术很高明,但不过是为了旗人的利益。雍正爱耍阴谋诡计吗?我怎么觉得他的手段简单粗暴,根本就不大会耍阴谋?
赋税的改革。清朝开始用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后来逐步改进,最终形成“永不加赋”和“摊丁入亩”。这两条看似简单,实际上的原则却是终于把赋税定义为“向有钱人收税,钱越多的人也应该缴更多的税。”
这个观念,在清朝以前不能说没有,但开始明确作为基本国策是从清朝开始的。清朝以前的税收经常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不论贫富都缴一样的税。结果造成大地主缴税相对很少;贫农遇到灾荒破产;甚至中产人家也要“投充”到大地主的庇护下以逃避税收。结果加速了土地兼并,而国家的收入减少。清朝吸取明末的教训,在收税政策上做出改革。虽然仍然存在地主将税收转嫁到佃农头上的问题,但至少对于国家来说每年的田赋问题得到解决。
清朝对于商业比明朝要重视得多。明朝的商业收入和清朝无法相比,也和之前的宋朝无法相比。清朝的商业收入是主要财政收入之一。
在解决了财政问题后,清朝才有余力向外扩张,四处用兵。并在入关后和卫拉特缠斗百年,将版图扩展到入关时的两倍。
另外,清朝吸取宋、明文官政治的教训,对于武将不再像宋、明那样万般掣肘,充分让武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提供上升的通道。这使得清朝前期的武力扩张能够实现。
康熙也谈不上重视商业,至于军事制度,只能算对前面制度的继承。因为摊丁入亩、改土归流,我对雍正的评价要高于康熙。
准确的来说,摊丁入亩是自明末开始的一个持续运动,在康熙晚期和雍正中期达到高潮。
摊丁入亩在明朝就有。当时不过是地方官的一时权宜之计。进入清朝之后地方官也经常使用这个办法来缓解土地矛盾,巩固扩大税收。
到康熙晚年,摊丁入亩已经是经常性的地方政策。但这时这个政策还未形成国策。各地基本各自为政。康熙对于是否搞全国性的摊丁入亩也有些拿不定主意。到康熙五十五年,终于出现突破。户部在“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基础上,议准广东省“摊丁入地”。这是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全省范围实行摊丁入亩的。四川除十一个州外,也实行了摊丁入亩。
到雍正五年全国掀起了一个摊丁入亩的高潮。但是摊丁入亩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的每个州县实行。基本还是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来办的。例如地广人稀土地矛盾在当时并不尖锐的东北的一些地区就一直要到道光甚至光绪才实行摊丁入亩政策。
所以,将摊丁入亩政策上升到国策高度的应当还是康熙。雍正不过是萧规曹随。但由于他在位期间推广的范围大,一般也就把这件事算作他的政绩之一。但这个政绩应是推广实施既定的国策,而不是定策。
这就好比香港是97年收回的。但收回香港的是邓小平。
不脱不舒服波波娃……
以天天能伺候十几个女人为荣,回到现代了个个都是好牛郎。
这个文很能反应现在我们这个社会某一部分年轻女性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完全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坚持不主动承担任何责任,坚持不做错任何事情(就是错了,那也是别人的错).另外有点虚无主义和认同丛林法则,基本就齐活了.至于理想啊,信念啊,责任感啊……对她们来说,只有傻子脑子里才会装这些东西。
而且就这个文让我觉得无趣的是非要把现代某部分女性所推崇的小资生活披上古代的包装。事实上每个时代都有着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人文背景,但是这个文里边让人丝毫感觉不到,把那些修饰性词汇去掉以后说就是现在某个现代化大城市发生的事情我反倒会觉得更自然。(用符号学来分析,不过是一个人换了衣服,但是衣服里的那个人没有丝毫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这个文穿越的实在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