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 三十年农村记忆:农业生产工具 -- 逐日夸父
面向黄土背朝天
哈哈,我小时候,主要是夏天,经常作牛粪煤球。就是把牛粪和粉煤混在一起,搅匀了,做成球状晒干,冬天作燃料。很好烧,牛粪和粉煤都能被充分利用。
都是被逼出来的
水稻种子喷到快成熟收割的小麦地里,到收割小麦以后正好长出来,不仅水稻多了一周左右的生长期,还不用费力地插秧,就是种子消耗稍高一点。
这种水稻种植法没听说过。
水稻种植挺麻烦的,首先要将稻种放在水中侵泡几天,然后要在一块平地上均匀地铺上一层厚厚的具有足够肥力与湿度的土壤,将侵泡过的稻种均匀地撒在这层土壤上。接下来要在这上面做一个塑料大棚,对温度要求蛮高的。过大约20天左右,稻种发芽长成小苗。然后还要选一块水田,将稻苗连下面的土壤一起铲起来,将稻苗一颗颗地种在水田里。再过一段时间,稻苗长得足够强壮成为较大的秧苗。此后,还要将秧苗连根拔出来(拔秧苗也是一个技术活,不会拔的会将秧苗弄断),接下来就将这秧苗插在稻田里(就是李连杰在霍元甲里面干的活)。到了秋天风调雨顺的话就可以丰收了。
现在还是有用插秧的,但是秧苗是专业公司预制的,类似足球场的草皮一样一块块的,用插秧机插。费用稍高,但秧苗整齐,产量也高,适合大面积种植。
喷洒种子的方式依赖个人手艺,而且总是有不均匀的地方,就需要人从密集的地方移栽一些秧苗去稀疏的地方,有点费人工,适合自己家种承包田。
我印象中水泥路面是要好于柏油路面的
我老家四川,水稻种植工艺比较简化,这道工序还在, 首先要将稻种放在水中侵泡几天,然后直接在水田里平出一块地,将侵泡过的稻种均匀地撒在这层土壤上,接下来要在这上面做一个塑料大棚。接下来就不一样了,让秧苗在大棚里长到20公分然后拔出来再分到水田里。
现在工艺就更简化了,不用下田,站在田埂上,直接用手把育好的秧苗抛到水田里,等它自己生根。据说产量不会减少。
机械化农业主要能节约劳动力,更适合平原地区搞。朝鲜又不缺人,又是山区,为什么一门心思搞机械化农业?它节约出来的劳动力去了哪里?
小麦是旱地啊,水稻怎么播到旱地里去?播进去也长不出来啊?
俺五谷不分的,真不懂。
种水稻应该蛮讲究的,过疏过密都不行的。
我老家在精耕细作的80年代也非常流行,甚至我老家的流程更复杂。
首先把福尔马林溶液(杀死寄生虫)浸泡过的种子在温室里(用大锅烧蒸汽加热恒温)发芽至幼苗长约1寸时,在把幼苗一株一株地人工用手植入已经平整的育秧田里,就跟绣花一样的。然后精心照料植入的幼苗,待幼苗张至15公分左右,再从育秧田里把育好的秧苗拔起来,一窝(三株左右)一窝地按一定的行距和株距把植入水稻田里,插秧才算完成。
不过90年代以后,农民对农业投入的劳动力明显减少,广泛采取更简单的地膜育秧技术。基本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平整好育秧田,条状分割好,把福尔马林浸泡过的种子均匀洒在条状育秧田,并用竹条作拱(把竹条的两端分别插在水田里,竹条就会拱起来),然后把塑料薄膜覆盖在竹条上,形成一个人工温室。等秧苗长大后,把薄膜和竹条移开,然后一样需要拔秧苗,分插到水田里。
现在简化到抛秧技术。秧苗仍然采用地膜育秧技术,把育好的秧苗拔起来以后,不再一窝一窝地插到水田里,而是把秧苗抛到空中,尽量让秧苗均匀地撒到水田里,秧苗的生命力很强,尽管秧苗的根须没有被直接插到水田里,但是大概2到3天,这些歪歪斜斜的秧苗会因为根自动长进水田的泥床上而自动立起来,就跟人工插入的秧苗一样。尽管人工很难将秧苗撒均匀,但是秧苗稀的地方,那些秧苗因为没有竞争少,长出分枝就多,相当于多插了几株秧苗,最后的亩产差别不大。
现在甚至有人都不耕田(把头年的稻桩翻倒水面下的泥床里让其腐烂),直接把育好的秧苗插到老稻桩之间的空隙里,只要除草和施肥等田间管理跟上,水稻也不会显著减产。
还有抛秧机,呼呼啦啦就把秧苗抛出去了。
这是日本的水稻专家推广的办法,劳动强度大大减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