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药的故事:青霉素 -- 兰凯

共:💬84 🌺24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命大
家园 牛年得宝,大吉大利。花谢啦。

牛年发财,多得通宝。

家园 同病相怜,送花贺宝。

感谢几位的祝福啦,回想起来,真还是福不大命大。

这回算是第一次,后来还有些侥幸擦边,没有大碍。

俺是无神论者,可有时还真有点疑疑惑惑的。

家园 哈哈,还是总统厉害。

俺是侥幸啦

家园 谢花。

别忘了加点葱花。

  • -- 系统屏蔽 --。
家园 【讨论】

兰凯先生:

你好,看了你的 【外一篇】青霉素在中国的历史的帖子,我的一位朋友想与你讨论,他是前上海制药三厂的一位总工程师,他的电话(021-65233946)。他不会上网,只好电话联系。谢谢。

bysdzm

家园 【第二稿】青霉素在中国的历史

修改期限已过,就把修改稿再发一遍吧。

-----------------------------------

在电影陈毅市长中,有一幕陈毅亲自出马智激化学家齐仰之出山主持盘尼西林厂的建设的一幕戏。这个齐仰之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代表的是一大批我们建国之初的知识分子。他的原型应该是当时在上海的药学家童村。

这一幕电影造成了两个错觉。第一是青霉素的研制是化学家的事情,其实这是药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的工作,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青霉素的生产至今仍然是采用霉菌发酵的方法。第二是我国是在解放以后才研制出青霉素的。其实中国早在1944年即已研制成功青霉素,生产出5万单位一瓶的盘尼西林制剂,成为世界上率先制造出盘尼西林的七个国家之一(这七个国家是英、美、法、荷兰、丹麦、瑞典和中国)。这在饱经战乱的时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说起青霉素在中国的历史,不能忘记的是这几位先驱:汤飞凡,樊庆笙,童村。

这段历史还得先从樊庆笙先生说起。1940年樊庆笙由金陵大学选送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留学。他用三年时间取得博士学位,并获得威斯康辛大学博士生的最高奖赏——金钥匙奖。为了早日回到祖国,樊庆笙作为细菌学 检验专家参加了美国组建的援华机构———美国医药助华会,该机构决定在中国援建一个血库(包括装备、人员、技术),用以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1944年1月,他乘坐美国的运输船,历经艰辛,于当年7月到达印度,又 经驼峰航线飞到了祖国昆明。樊庆笙回国时,随身带着三支盘尼西林菌种,这在当时比黄金还贵重,他要用它造福祖国人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樊庆笙,著名农业微生物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农业微生物学的开创者之一。

美国医药助华会的血库位于昆明的昆华医院内,南面隔湖就是当时的中央卫生署防疫处。处长汤飞凡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细菌、病毒学家(参见我不是马甲的大作),他领导的一个小组从1941年起就开始进行盘尼 西林的研制工作,可是他们只有从印度辗转弄来的两支菌种,同时缺少新技术及仪器设备。樊庆笙的到来恰似天意,二人一拍即合。樊庆笙在防疫处开始了研制盘尼西林的工作,他带回来的最新的菌种使汤飞凡小组的工作如虎添翼。这样,在血库尚未运转之前的一个月,樊庆笙和朱既明等人已经着手盘尼西林的研制。就在这一年———1944年底,第一批5瓶5万单位/瓶的盘尼西林面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汤飞凡(1897-1958)医学病毒学家,微生物学家。

抗战胜利之后,抗战胜利后,金大迁回南京,为了使青霉素早日投入批量生产,樊庆笙受聘于上海生化实验处任技正。他每周往返沪宁两地,忙完了金陵大学的课务后,又匆匆赶到上海忙于青霉素生产中最关键的环节——青霉素菌种的筛选和培育。在这里他遇到了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来上海生化实验处工作的童村。樊庆笙和童村早在美国就已结 识。当时,樊庆笙为了把盘尼西林技术带回国,特地到纽约总医院学习一些检定剂量的试验,又到约翰霍甫金斯大学和童村切磋过学业,童村也是攻读细菌学的。因 此,他们有共同的志向和追求,合作十分愉快。也就在这个时期,他们考虑到盘尼西林生产出来以后应该有自己的中国名字,根据分类学的特征提议叫“青霉素 ”,依据有二:一是形态上,这种霉株呈青黄色,取其“青”;二是意义上,英文中的词尾“-in”在生物学上常翻译为“素”,如维生素 (Vitamin)。两者合一,终命名为“青霉素”。 “青霉素”这个名字就这样一直使用到现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童村(1906—1994),医学家、微生物学家,我国抗生素事业的先驱者

由于多年战乱,再加上还有宋子文有句名言:"外国进口的盘尼西林(青霉素)用都用不完,中国何必要自己生产?”工业化生产盘尼西林的梦想终究未能实现。早期先驱们的工作只能说是试验性的生产了一些盘尼西林。但是他们的努力为后来青霉素的批量生产打下了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童村受命担任华东人民制药公司青霉素实验所所长,主持领导青霉素工业化生产研究。他把当年从事传染病临床追溯细菌传染途径 的方法,应用于青霉素发酵染菌原因的寻找,采取防止措施,使青霉素发酵避免遭受杂菌污染的威胁,即使偶尔染菌也能找出原因。童村和同事一起成功的采用棉籽饼粉代替玉米浆,解决了青霉素发酵的原料问题。他还和同事一起,解决了青霉素的分离、提纯、结晶等一系列问题,于1951年3月13日,试制成功青 霉素钾盐结晶。1953年5月1日,在童村领导下自行设计、建造的我国第一座生产抗生素的专业工厂——上海第三制药厂投入生产。揭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如今,我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总产量的四分之三,居世界首位。

关键词(Tags): #青霉素#樊庆笙#汤飞凡#童村
家园 不是,而且你要小心

美国人都青霉素过敏分的还挺细

LD对阿莫西林过敏,吃了以后会出现皮肤红肿现象

有一次看病,要用抗生素,我们事先告知了医生盘尼西林过敏(当时以为一个盘尼西林就囊括了所有青霉素类抗生素,国内就这样认为)。结果医生还是开了阿莫西林,药剂师也没有表示异议。后来去问了一下,因为有些人对盘尼西林过敏但是对阿莫西林不过敏,所以我们只说盘尼西林过敏,他们就以为阿莫西林可以用了(当然,青霉素确实好使,其他抗生素效果不说,副作用要大多了)

家园 重大疑问:苏联当时怎么搞出青霉素的?

二战中、二战后,青霉素无论怎么说也是重大战略物资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