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那年庐山 (三十七) 回顾和评论 (之一) -- 史文恭
俺恨不得吧全部经验都花给你了
已经开始想象前面那三段由鲍国安或者阿尔帕西诺朗诵出来的气质了
对于主席,我的看法是一致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人无完人.
如果要谈交了多少学费,做大事的人肯定都不少.不过既然是看看到底主席犯了多少错误,那么我觉得就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条条对号入座.不要只要是TG做的就放在主席头上.至于错误是不是人人有份,这不是翻案的问题,而是实事求是的问题.如果要追究责任,就应该把每个人的责任都算算清楚,不要因为某些人的后代还有影响力而遮遮掩掩.就像一说到清朝卖国条约的问题,责任就全在李鸿章头上,这是事实吗?
至于当时中国当时是要大炮还是要黄油,你并没有足够的理由证明应该要黄油,不过是在顾左右而言它.至于民运和台独的看法,他们反正是逢毛必反,意见不看也罢.没有主席,中国人到现在能不能有现在的成就还是个问题.指出伟人凡的个别错误并不能证明你的伟大.
写过去的事只要花点时间,收集收集资料,或者假公济私,搞到别人搞不到的秘闻,很容易就可以写了。要把收集到的材料,如实的写出来,并公允的做评价,就有点难了,史胡子现在不过写完了实(?真实假实还难说),要开始评,呵呵,我们不要太苛刻,虽然他这篇评比前面的实差的远。我们也可以以后看看他的预测,反对的意见应该会更多,这都很正常,我们不要苛求。
如果是通读过,老毛是很喜欢写批注的。
《毛泽东读马列著作(逄先知)》
“到了延安以后,毛泽东广泛地收集马列主义的书籍。为了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指导中国革命继续前进,也为了从理论上清理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他集中精力,发愤攻读马列主义的书,包括马恩列斯的原著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的著作。当时毛泽东阅读、圈划并作了批注的马列著作,现在保存在毛泽东故居的已经为数不多了,主要有《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选集》(多卷本,苏联出的中文版》、《国家与革命》、《理论与策略》(收了《论列宁主义基础》、《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等几篇斯大林的重要著作,苏联出的中文版)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艺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圈划的马列著作,保存下来的虽然不多,但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如何把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运用到中国革命实际,如何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某些思考。“
。。。。
“ 全国解放后,在党的工作重心转到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时候,一九五四年,毛泽东又一次阅读《资本论》,以后又多次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列宁有关政治经济学论文十三篇》等经济学经典著作。
”
俺写这个系列,并非已经写就,都是顺着脉络想想写写。非有定稿也。
所以您一定多指教,然后,俺就得偷懒了。。哈哈,
恭贺新禧!万事如意!
俺上文说,1961年总理在困难时期为了从江西再调出3亿斤粮食和刘俊秀省长连干了三杯茅台。----事实上,值得补充的是,1960年,总理已经从江西省在每年外调10亿斤粮食的基础上,加调了2亿斤。----当时江西第一书记杨尚奎也非常为难,因为大跃进的折腾,江西本地的粮食其实非常紧,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也出现了饿死人的情况。--杨尚奎向总理诉苦说:“他去临川县(王安石故乡)看了一下,公共食堂煮的“饭”,基本上是红薯叶子啊。。。。”
总理说:“在山东,红薯叶子都吃不上哟!”---“问题是并不止一个山东。”
当然,在杨尚奎含着眼泪诉苦之后,他还是毅然表态,接下了总理的要求。---为此,周公也非常感动,在代表中央和人民对江西的贡献表示谢意后,他扶着杨尚奎的肩膀说:“放心,我不会给你们再加压力了。”
以上,是当时在场的杨尚奎夫人(时任杨秘书)水静的回忆。
-------俺有些踌躇,不知是否要加上下面一句-----其实如果结合俺的主贴可见,总理在第二年,还是在江西已经外调12亿斤粮食的基础上,食言了。他不得不要求江西再多调3亿斤粮食。----唉,足见周公此时捉襟见肘的难处啊。-------但必须指出的是,周公要求增加外调的一个前提是1961年,江西省粮食大丰收,晚稻增产。----周公的请求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还是要看多数人的看法,咱们还得讲民主不是。
你就别到处搅合了.
好好的学术讨论 怎么你一出现就变粪坑了呢.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