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分析经济问题,要有客观的分析框架 -- 地九
解决这个问题,我个人比较推崇中国的哪个有名的经验公式;
M = Y + P 即
货币增长率 = 经济增长率 + 通货膨胀率
代入前面的公式,
货币供给 = 基础货币 X 货币乘数
即得到;
基础货币增长率 + 货币乘数变化率 = 经济增长率 + 通货膨胀率
好了我们就在这个框架内,分析以下最近的经济形势吧。
美国:
2008年11月份,美国通货膨胀率为-1.7%;经济增长率四季度为0.6%;
货币乘数美国一般为1.5-1.8之间,2008年12月31日为0.945倍;
美联储总资产为2.229万亿美元,较一年前增加了1.3万亿美元
中国:
2008年11月份,中国通货膨胀率为2.7%,经济增长率为5.4%,
2008年12月货币供应量(M1)为16.62万亿元,同比增长9.06%,但增幅比上年末低近12个百分点。
(人民银行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说2008年9月份,基础货币总额为11.7万亿,比年初增加1.6万亿,同比增长33.4%,货币乘数略有提高,货币扩张能力保持稳定。)
好了,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现在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接近于0,通货膨胀率为负,因此,货币总需求为负数,即在下降,而美国的货币乘数基本下降一半,而基础货币增加了一倍,目前处于一种紧张的平衡状态。由于本次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美国的信贷消灭,即大规模的去杠杆化,也就是货币乘数的下降是主要原因,因此伯克南的对策,就是大量增加基础货币,去尽量抵消货币乘数的下降,至少在目前看应该是正确的。所以美国是以货币政策为主,财政政策为辅,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计划,基本上是做秀,没太大作用。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表面上的现象是一样的,但根源却完全不同,是由于经济的冷却,导致了货币需求的增速下降,从而使货币乘数也开始下降。所以中国的政策是以财政政策为主(4万亿里虚的也不少。),货币政策为辅。
至于欧洲,由于统一的欧元和严格的财政要求,既不能实行有力的货币政策,也不能实行有力的财政政策,只能用元气生扛,大概快要僵死了。
关于通货膨胀的问题,由于货币乘数的下降是根源,一旦美国的银行开始重新贷款,这么大的基础货币,加上货币乘数的重新上升,将导致货币供应量的迅速上升,如果美国经济吸收不了的话,确实将导致通货膨胀。但既然人民银行可以通过票据来调整基础货币,美联储不可能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就看应对的节奏和力度了。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代入前面的公式,
货币供给 = 基础货币 X 货币乘数
即得到;
基础货币增长率 X 货币乘数 = 经济增长率 + 通货膨胀率
老兄的认真精神可嘉,但是是不是把微积分的公式忘了?你得到的应该是:
基础货币增长率 X 货币乘数 + 基础货币 X 货币乘数增长率 = 经济增长率 + 通货膨胀率
只有货币乘数不变,你才能舍弃后一项。但你现在讨论的正是货币乘数剧变的情况。
他说的是部分正确,我就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你老兄一提我就明白了。
不过.
"货币增长率 = 经济增长率 + 通货膨胀率 "
是"经验公式",意思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的根据经验总结的,未经严格推导而得到.
就象改革开放前那个著名的"1:8"一样,即一元货币匹配八元商品,是货币需求和货币供应的最大经验公式一样.
所以,我引用这个公式,是为了引入分析框架和进行趋势分析,去发现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因素,不光公式左边,就等号右边也是经不起严格数学推导的.
所以,非常感谢你的说明.
发现真正的问题是,你在比较两个量的增长率。那么就应该用上面的公式,所以:
基础货币增长率 + 货币乘数增长率 = 经济增长率 + 通货膨胀率
经验规则:一边是乘法那另一边也是乘法,一边是加法那么另一边也是加法,一边乘法一边加法是十分怪异的。
首先,有一个基本的假定,在某一个时刻货币供求达到均衡,则推出:
货币总供给 = 货币总需求
如果在这个时刻,货币的发行量正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没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现象,物价保持稳定,则公式变为:
货币总供给 = 经济增长需要
如果不是正好匹配,则会对物价造成影响,货币多了,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反之就是通货紧缩,于是公式为:
货币总供给 = 经济增长需要 + 通货影响
同时:
货币总供给 = 基础货币 X 货币乘数
以上这些都没有问题,经的起考验。
问题是在于细节,即用什么口径来衡量这些因素呢?
比方说货币总供给,是M0,M1,M2?
经济增长需要,是用GDP增长率?GNP增长率?
通货影响,是用社会物价变动的平均值,怎么平均,各个指标怎么选取?数字怎么加权?
在具体工作中会碰到无数的细节,根本就是一个头三个大,数据计算根本就没办法统一。
但是中国人就是不缺聪明人啊,有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每年如果把国家统计局的通货膨胀率加上经济增长率正好跟每年的M1增长率差不多(当然还是要差一点)而且历年的数据同向性很好,于是一拍脑袋,就写成了:
货币(M1)增长率 = 经济增长率 + 通货膨胀率
在历年中,吻合度还算满意,就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于是称之为经验公式,并在实际中使用。
再说另外一边,由
货币总供给 = 基础货币 X 货币乘数
可以近似成:
货币总供给增长率 相关于(符号打不出来) 基础货币增长率 和 货币乘数率
马马乎乎一下,就是:
货币增长率 = 基础货币增长率 + 货币乘数变化率
反正整个公式也不是严格论证,只要数据同向性一致,就可以了,所以只能用来做趋势分析,不能用来计算(因为中间的实际就不是等号,根本就对不上的。)
有时候小孩不断的闯祸,在短期内不断的带来麻烦。要是这时候父母算一算数字,还是把孩子卖了算了。
另外,量子力学告诉我们,“测量改变状态”,即人们的能动性:做了就改变结果(当然有大有小)。俺以为十数亿人的能动性还是相当的大的,即使初始条件不理想。
另外,历史或者一些港片告诉我们:世界是复杂的,很多东西,仅供参考,参考。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统计公报,2007年情况如下:
一、国内生产总值: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2%,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下降0.3个百分点。”
从中我们得到如下规律:
1)第二产业增加值基本上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一半;所以,我们可以按照第二产业增加值来推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2)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会略低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二、投资
“2007年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17414亿元,增长25.8%;农村投资19825亿元,增长19.2%。”
从中我们得到如下规律:
1)城镇投资基本上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城镇投资来推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非常接近固定资产城镇投资增长率。
三、消费
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
四、净出口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货物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货物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出口大于进口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
也就是净出口2622亿美圆,折合人民币18101亿人民币。
那2008年情况呢?
一、投资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2008年1-11月)为127614亿,增长26.8%。折合全年139215亿,约为14万亿。
二、消费
2008年1-11月消费总额为:97759.2亿元,折合全年106646亿元。
三、净出口
今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总值达2378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0.9%。其中出口13171.6亿美元,增长19.3%;进口10612.1亿美元,增长22.8%。
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559.5亿美元,同比增长6.9%,折合全年279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8983亿元
2009年预计:
一、投资
投资分为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个人投资。
政府投资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数据显示,1992年-2007年间,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总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比重的平均值是4.5%,预计2009年国家预算内资金占比将上升到5%左右。
在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中,中央出资1.18万亿元,分两年进行,每年约5900亿元,扣除掉已经投入的1000亿元,2009年的投资计划为4900亿元。按其中的一半为新增投资计算,2009年新增中央政府投资约2450亿元。
估计2008年中央政府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的国家预算内资金一项)的增幅在30%左右,即2008年中央政府投资约为7600亿元。若假定2009年中央政府投资与去年持平,再加上2450亿的新增投资,则2009年总的中央政府投资约为10050亿元,比去年增长32%,增速为2000年以来最高。
其实准确的结论很简单,就是:
基础货币增长率 + 货币乘数增长率 = 货币总供给增长率
这个公式已经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还有什么好马虎的?
更何况你马虎出来的公式完全是错误的。举个例子来说吧,如果货币乘数是10,基础货币增长率是1%,那么你的公式给出货币总供给增长率是10%。这完全错了,实际应该是1%。
不妨把基础货币数量理解为某种商品的单价,货币乘数理解为商品的数量,那么货币总供给相当于商品的总价格。商品数量固定为10,单价增加1%,总价格会增加10%吗?
立即更正,将修改相关帖子.
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