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经济危机、中央集中、长久可能破坏特殊的中国市场环境氛围 -- 投入

共:💬56 🌺6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45年大选,是工党上台执政,比美国的民主党还左、还管制。

不过它也是有难言之处:

1是战争创伤。

2是国库耗光。

3是大英帝国不稳定。

之后一届、还是两届后,又被丘吉尔夺回了政权。 呵呵

家园 说到这个工业和信息化部

说到这个工业和信息化部,我倒是了解一些小道。从发改委过来的一百多一点人基本是原来国家经贸委的人,现在对工作十分郁闷。原信息产业部三百来号人中大部分对工业口一窍不通,导致内部效率和团结性极差,决不能期望这个部委在短期内振兴制造业。(其实原国家计委那帮人确实很厉害,现在的九大工业振兴计划都是他们牵头,工信部有心无力也无人,无奈之极。)

另外,原信息产业部由2个部委组成,工资和后勤均没有统一,这次改革后人员来自5个部委的,居然差点搞出5套工资标准。其他的就不能说了。

家园 恩,现在的措施

有很多的实验性质,关键是方向已经定了,

家园 存疑,希望文献和数据支持。

我家有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出从美国归来的。情况好像没有那么差。

买车等九个月就是47年归国的老先生讲的,因为他等了九个月。他回国的时候带回了汽车,冰箱,和高压锅。冰箱一直用到改革开放后国产冰箱替代为止。

而且,从纪录来看,美国50年代没有通胀压力。生产力很强,资本也富裕,没有理由对消费品管制。当时对共产党倒是管的比较厉害,但是这对经济影响不大呀。希望有数据和文献支持你的观点。让大家多学习一下。了解一下50年代的美国。

家园 【原创】搞白箱子,你在行,我是不行的。

因为我只是普通的经济学、历史爱好者。

我是用黑箱子来看问题的。 用历史借鉴、类比、一般性的常识来推导、看问题的。 当然这也意味着很不专业。 呵呵

这次危机之后,央企不仅要砍掉一半,地方企业能存货的估计也是只剩下一半。如果这个假设能够成立,那么这个假设对您的话题有什么影响呢。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的集中度会提高。 可能将来就是韩国的大企业中心经济体制。

中短期看,是有好处的。 集中能力、资源搞建设,自然力量大。 韩国的钢铁、重工、汽车、造船、电子都是国家扶持的结果。 确实造就了它的经济腾飞。

但是再远期,就会有问题出来。 大企业比重过高、产业独立的中小企业权重少,整个系统的效率是高的,但它的抗毁性可能就差些。 亚洲金融风暴对韩国的影响就是实例。 龙头倒了,他带领的产业群都会遭殃。 占经济的百分比高,自然整体经济受拖累大。

记得曾经有一年,某半导体公司的某厂灾难了,全球的半导体价格翻倍的长,就倒了一批IT制造厂商。IT加工业重新洗了次牌。 韩国就类似那倒霉的IT制造厂,一夜回到解放前,资产被迫廉价出售,差点国家被接管。 呵呵,夸张了点。

中国和韩国还有些不一样,

有的坏些:比如我们的央企直接就是国家的,他的内部效率,也许就不如私人企业。

有的好些,我们的经济总量大、意味着成熟、领先产业多,一两个行业出事也不怕。外商投资多、民营企业多,抗毁性也会强。

有危险,未必就一定出事儿。过程中,也可以调整嘛。

-----------------------

没读陈经的官办经济前,我确实想不通理论上中国经济起步,何以有那么大的活力与能量。 因为:

1. 中国经济体制还是计划为主,政府主导的。

2. 中国没有韩国那样的龙头企业。比如东北,都倒了。

难道只是蚂蚁堆山这一条理由吗? 那最多也就是个联产承包的成果,解决温饱。 可实际结果却是世界经济格局中权重非常大的传统工业老大。掉人眼镜。

读过后,我理解为:

1. 中国经济里的基本实体,实际是县、地、省、中央等大大小小国家控股托拉斯这样的经济主体。托拉斯内又有台、港、外资、民企这样从事不同行业生产的制造厂。

2. 这些控股公司之间的关系是独立、竞争,相互间几乎是完全市场经济,都是政府罩的企业嘛。也就避免了苏联大计划体制的缺陷:以人的意愿、判断代替市场需求这个客观的衡量标准,全国到处是工厂,但是没有市场、没有独立公司。

各级政府的经济运作,不再是生产型企业(投资建厂、规定产品、负责销售、抽取红利)运作,而是控股公司,只关注投资(税收政策、投资优惠等)、收益(缴税)这样的控股投资公司的运作。而这恰恰是现代政府的经济运作模式:创造经济环境、吸引投资、获得税收。

所以这二十年的经济环境,充分的市场竞争,产生一批强省、强产业、强企业。民营企业也受益,他不再是共产党理念中抵制消灭的剥削型私人资本,而是被地方政府收编、统辖的另类国企,某种意义上。他缴税,给政权提供了投资收益嘛。 呵呵

但现在的趋势是集中,中央搞央企洗牌,控制关键行业。 地方搞金控、产业控,比如上海、山东。潜在问题很多:

一是提高大企业在经济中的权重。为追求效率,减低了整个经济系统的抗毁性。而效率的达成粗看还是依靠规模,而不是内部运作效率的提高。

二是对大央企要重新搞利润上交。变相回到计划经济,拿走企业最重要的投资规划权。

三是将来很可能再来王族、贵族特权,对县、地这样的小控股托拉斯搞歧视。

四是大搞转移支付这种非市场、人为认定的行径的趋势。减低资产效率。

所有这些,我认为都会破环现有的、特殊的、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环境。从而降低整体的经济效率。

家园 本人是业余选手,搞数据是不行的。

获得的认识,主要是看闲书。 经济、历史、政治混着来,大量的交叉验证。

这也是我的经济类帖子,就是观点、类比、简单事例为主,数据全无的原因。

属印象经济学派。 呵呵

家园 来自于尼克松、艾森豪威尔传记

现在回忆起一个例子,就是共和党在选举中攻击民主党的。

当时新政设立的管理机关普遍没有撤销,就有商人贿赂官员冰箱、貂皮大衣的案例。 在报纸上被揭露。 而且同样的事情在各地都有大量发生。

五十年代初,杜鲁门就被艾森豪威尔替代了。 查google是53年1月20日上任。 共和党自然是痛恨管制,把新政机关撤个精光,好象就保留了个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 呵呵

五十年代是美国的好时侯。生活美满幸福,也没什么叛逆摇滚,就是像你说的害怕共产党,因为出了个麦卡锡,苏联有了核武器。但也有人说生活美满幸福的无聊,因为治国者是位慈祥的老祖父,整个社会沉闷的很。

家园 难道日本、四小龙的人口增长得不快?

我觉得这条理由很牵强。

家园 我觉得重要原因是美国对他们开放市场

再转让点技术,加点资金扶持,噌噌就上来了。就像在美国端盘子,收入也很高,不代表他端盘子有什么绝技。

家园 还是希望看到日本、四小龙从1950年代以来的增长率数据

有基础数据才知道他们快速发展的时间究竟是多长,基础是多少,他们跟中国的差距是何时拉大、何时缩小的。

家园 我曾经和父亲多次谈起过去的市场供应问题

他的基本印象是:除了三年困难时期不算,五十年代的市场供应情况要明显好于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当然我理解这里的供应应该是指农副产品供应,工业品一直是稀缺的,当时好像是按工资的10%配发工业品券,工业制成品数量少,而且相对价格比今天高得多。

农副产品的供应紧张,我的观点是当时为了推进工业化(基本是自我循环的重工业体系),对农村的土地和劳动力进行集中控制,压低了农产品价格,通过剪刀差的形式把农业剩余转移到工业中,这样的低价体系自然无法刺激农民生产多样化的农副产品。

关于中国和四小龙的比较问题。香港和新加坡是城市经济,韩国和台湾是岛屿经济——韩国是半岛,但是临陆的那面对于经济交流是封闭的,和岛屿一样,而且人口都比较少。通过发展比较优势的产业,很快就能渗透到整个经济体中,因为体量小,进展快,所以产业升级速度很快。而中国体量太大,从上海到新疆等于跨越了一个洲,经济发展的扩散需要更长的时间,整个经济体的产业升级速度相对就慢得多。

家园 其实要怪老朱...

汇率从2贬到8,而之前经济年增长不过5-7,轻松将20-30年发展伪装起来了,满足韬晦主旋律.

现在GDP爆发,就是还账.

这不是你的读书心得里讲的么?

家园 问题是PPP GDP相比日本、四小龙也一直落后啊

中国自己纵向比,是有这个伪装-爆发的过程。我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跟日本、四小龙比实质的生活水平也一直落后,为什么30年高速发展还追不上。

家园 因为中国的爆发期还没有结束

另外差距怎么衡量呢?

吃的好?住的好?有车开?衣服电器多?医疗条件好?其实背后的制度\科技\教育才是核心问题,但这些东西中国确实落后了一代人(比台湾,香港,新加坡可能是2代,日本可能是3-4代人)

现在看来,已经出现了一代新人,在他们的能力和欲望下,中国工业品产量再增加一倍,房子公路铁路再盖一倍,都是会在短期实现的事件了.

家园 有没有缺bla?

花一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