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那年庐山 (三十九) 江上数峰青 -- 史文恭
是的,老农民不上网,所以才动不动就被精英们代表。我本人开始怀疑精英们的叙述,开始于大约十年前开始为农村助学做义工。 我参与的一个组织,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贫困山区翻修了500多所小学(老校舍已经成为危房,如果不翻修学校就要关门)--本人不才,捐了其中两所的钱。这500多所小学,90%以上都是六七十年代建校。所以我疑惑了:不是说那是个国民经济快崩溃的年代嘛,怎么那个时候建得起那么多小学;现在每年9%的GDP增长,反而要乞求美国基金会的钱才能够维持?
俺现在每年跑农村调研。“同吃同住同劳动”做不到,“同吃同住同聊天”还是能做到的。汉族地区不必说了,蒙古族,藏族,苗族老乡的家里,我都住过。我跑了那么多地方,看到农民家里如果还挂有国家领导人的像,那一定不是别人,而是毛主席像。
被洗脑的,是这些老农民,还是现在轻信精英们忽悠的年轻人?
我认为你上文的统计方法是错的。
你却往精英、代表上扯?
你应该做的是,证明:
饿死三千万,大约占当年人口5%,大家说说,自己或者父母直接认识的亲戚朋友里,有没有饿死的,有多少.
这种统计方法是有道理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60年的城里人,有几个没有农村的亲戚朋友?”, 所以你提出的城市农村的分别是假问题。
另外,你不是说老农民不上网吗? 我就是告诉你我认识的老农民恐怕比你多得多,也比不少装着为农民代言的精英们多得多。
下岗主要发生在城市里。
饿死主要发生在农村中。
你的采样对象是:上网的人。
很明显,上网者中城市、年轻群体比例较高。
所以,你的统计结果是Biased!
就算六十年代,每个城市家庭都有农村亲戚,你的结果就不是Biased?
兄弟,劝你别往精英、代表上扯,要好好看看统计学的书,再说统计不迟。
而tg中央当时没有把握住那个最后的可能,当然也更谈不上将可能变为现实了,使得原本就迫在眉睫的灾难降临的更迅速更猛烈。而承担这次刹车失败或火上浇油后果的是无辜的普通人。
当然这场接踵而来的大灾难从酝酿到爆发和这次庐山会议联系不大或基本没关系
至于在那场灾难中究竟有多少人死于饥饿,是1000万还是3000万;统计方法是否准确等问题恐怕只有等国家档案馆的数据结论统计方法公布了,现在的讨论基本属于口水战,更有极端的观点:
没有大规模的饿毙现象
饿死的总人数达到5000万左右
不过这些和庐山会议离的就更远了
1、饿死人没有那么多。
2、
说明粮食减产、人民挨饿主要是政策错误而不是自然灾害。
准确地说,只能说明没有集中的,大面积的死人。这只是说明了饥饿的程度,说明不了饥饿的原因。
如果是自然灾害为主要原因,必然是全国水平相差甚远,有些地方灾害严重,出现大面积歉收甚至绝收,有些地方却丰收。这种情况下要想不出现集中死人,除非是进行了强力赈灾,这个从网上资料来看似乎没有。
我觉得从网上文章、长辈回忆来看,当时是全面范围内普遍的饥饿,而没有集中死人,恰恰符合政策出错,全国普遍粮食产量下降,大家一起挨饿的推测。
这可是新鲜出炉的网上资料了,好好学习学习吧。
网上的资料,全都是农村交公粮,没有一个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某个地区农村不仅不交公粮,反而获得国家的救济粮。既然自然灾害造成粮食产量严重不均,某些地区出现大面积集中饿死人我觉得是顺理成章的结论。
如果真是大灾为主,我就不明白什么样的大灾那么神奇,全国各地受灾程度都差不多,没有一个地方丰收,没有一个地方绝收。
划时代的解决了性病和血吸虫病。不过现在就死灰复燃了
即领导人的威信问题
或者某个强势人物的威信问题
这个问题似乎是一直存在一中华历史和政治之中的
在古代的那些开国帝王之所以要诛杀功臣,就是因为威信太著,但是好歹皇帝还有着天命这个帽子压着,但是到了二代,因为功臣“天下咸服其智,畏其威”这个帽子就压不住了
所以很多篡位的也都是在很多方面证明皇帝在某些方面犯了大错误,德行不行,谋东宫废立的时候也是这样。
所以这样的时候,就不论具体事件的对错了,所有原来的目的都变成了手段,争取的战果变成了各自手里的大刀。
这是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