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邓粉也出来表个态吧 -- 沫水若水

共:💬142 🌺231 🌵6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邓粉除了毛左不统战,也没法统战,其他都统战
家园 现在的反邓 与四五运动纪念杨开慧是一个道理

是对当前不满的一种反应罢了

过去 我们主要的中心都放在了解决效率问题上 为了这个效率 我们是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的

现在 公平问题开始突出出来了

(ps 现在要是再来一次89 我看悬 毕竟现任领导的能力 眼光 手段 魄力我看与邓小平那是有距离的 而且 现在的心怀不满者的比重恐怕也比89大多了)

家园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金刚怒目 虎视眈眈 直欲奋臂而出 择人而噬

不就是论坛上几个人观点不同吗

至于让你这么大动肝火啊

家园 不好意思,初见毛左同志一贯的“上纲上线”,确实火气甚大

然渐渐地也就淡下去了,今后自当要求自己更加淡定一些。谢谢

家园 【文摘】草民评说邓小平

看到一个评说外链出处aizi的内容如下,还有很多跟帖,但好像和你一个组织的不多:

一、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主张的出发点是正确的。

邓小平当初的改革开放主张,就是引进资本主义社会比较“先进”的生产方式、科学知识及相关制度,把全国人民的精力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对于此点,我一直认为是正确的,也是拥护的。从当初全中国人民满怀热情、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也是得到全国人民支持和拥护的。

邓小平认为,只要上层建筑不发生根本改变,生产关系不发生根本改变,只要中国还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就会取得前所未有的时展。

这种社会主义,不是毛时代固有概念上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后的社会主义,是开放的社会主义,是揉合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及其他一切社会制度中的先进东西来进行创新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所以,在上层建筑领域,邓小平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突出强调“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时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在红旗不倒的前提下,允许具体的经济活动吸收各国的优点,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的经验。——本人认为,这些政治主张的出发点都是非常正确的。

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严重负面后果,是邓小平所没有想到的。

基于以上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出发点,本人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国内矛盾尖锐,干群关系极度恶化,贫富差距急剧拉大,腐败现象遍地丛生,国际威望日益下降,社会上一切丑恶现象死灰复燃,阶层地位和性质发生悄然改变,社会主义面貌几经涤荡,呈现原始资本主义典型症状,如此等等,绝不符合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初衷,也肯定是邓小平所没有想象到的。如果邓小平知道会是这么个结果,一定会脖然大怒。

因为,这和他富国强民的改革开放初衷不一致。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邓小平能力强,威信高,在谋求国富民强的实践中也付出了其个人的伟大努力和探索。但是,邓公还是不如毛主席。哪里不如毛主席?就是毛主席是高大的,站得高,看得远,能够预见未来,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邓小平是矮小的,看不到事情的结果,没有毛主席的那种英明。一句话:邓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不是真正的掌握和领会。

三、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失败

既然不能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真正的掌握和领会,就不会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失败。

为何这样说?因为马克思的伟大,归根结蒂,在于他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注意,规律不是人创造出来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只能由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去摸索,去发现。能够发现规律,并懂得规律运行的轨迹,就是一个伟人。马克思就是这样的伟人。

马克思发现了很多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比如剩价值规律,因此创造了著名的乘余价值学说,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规律运行的客观轨迹,比如: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等等。

之所以说邓小平没有真正掌握和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因为他一直忽略了这些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包括轨迹,而单凭主观意志、个人想象去统管国家的发展。

资本主义是什么?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就是以私有制为主;社会主义是什么?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是以公有制为主。这两者本来就是牛头不对马嘴的嘛,怎么能搞到一块去呢?又不是夫妻,可以同床睡觉同桌吃饭。非但不是夫妻,而且是死对头,资本主义要搞垮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生生地把这两个死对头搞到一张床上去,可能吗?

既不可能,又讨厌自己的红木雕花床,羡慕人家的象牙床,那只有一件一件地脱去社会主义的外衣,而这种脱衣的办法也很绝:先从内衣内裤开始脱起,现在只乘下一件外衣披在身上了。

想想吧,现在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企业还乘多少?乘下的公有制是真正的公有制吗?非也,否则也不会出现国有公司的经理年薪6000多万元的事了(折合每天薪水 18万元,马哲明是也)。公有制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有制了,私有制却象浇了粪水的野草,茁壮成长,差不多覆盖了中国经济领域的所有江山。

好,现在来运用马克思发现的规律来分析一下: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

中国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生了根本改革,邓小平你如若不想根本改变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恐怕你做不到了。所以,资本家老板们,成为共产党眼中的“新经济阶层”,这个新经济阶层,掌探了经济大权,政府的财锐收入要依靠他们,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强大,逼迫政府围着他们转。

资本家老板们这一新经济阶层,取得经济地位以后的事,是取得相应的政治地位。因为政府被他们牵着了牛鼻子,所以既呵护、维护、保护这一阶层,同时又受控于这个阶层,看这个阶层的眼色行事。因而,他们纷纷进入人大、政协,不符合共产党关于代表、委员的政策没关系,钱可以买到一切(这也是资体主义国家典型的腐朽症状之一),取得相应的话语权和政治地位是第一步,接着就是扰乱原有的思想和意识领域(厉鬼、茅于屎之流,就是被高薪雇用的枪手代表),再接着,就掌控国家的发展政策方向,促使你社会主义国家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发生符合他们的改变。

等到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适应于广植于中国大地的私有制以后,中国的最后一件外衣必须脱掉。至此,第一个该放声大哭的,是你邓小平。因为,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是你邓小平没有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结果,是你没有遵照客观规律办事的结果,是你不懂得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

四、设身处地为邓小平同志想想,只俩字——伤心!

邓小平同志,帮你想想都冤枉,你从小投身革命,为全中国劳苦大众求解放,你跟随毛主席,身经百战,不惜流血牺牲。你的将才,举世瞩目。驰骋于中华大地的刘邓大军,已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心中。

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是你的理想,是你的目标,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你的血汗功劳,你是开国领导人之一,你是人民的功臣。

你倡导改革开放,也是想纠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偏差,把中国引导到国强民富的道路上来,你绝没有想葬送社会主义,你绝不可能去自取灭亡,因为社会主义的江山,也是你打出来的。你只是想当然地以为,既建立资本主义式的经济基础,又保留社会主义式的上层建筑。

你坚定地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你费心改革建立的经济基础,又与四项基本原则相违背,你举起自己的盾,又用自己的矛来狠命地戳,而你举盾的左手,是软弱的手,你举矛的右手,是强硬的手,因为软硬不对称,你自己倒在了自己的手下。

在那边,毛主席对你发火了吧:早就告诫过你不要这样做,为此让你三起三落,目的就是狠批你这个党内想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你不醒悟,趁着我的离开,没人管你了,你瞎折腾,看把好端端的社会主义国家,折腾成什么样子了?

面对毛主席,你伤心了吧:搞成这个样子,也不是我的意愿,我是按我心目中理想的经济模式去做的,以前有这方面的思想暴露,您老人家不允许,说我是走资派还在走。后来您走了,我凭着跟您打天下的威信,终于掌大权了,就实施了我的理想和主张,谁成想是这个局面呢?我对不起您老人家啊!

如此帮邓公一想,唯有俩字:伤心!

家园 改革开放是正确的

错在特权腐败。所以说蒋经国是个伟人

家园 小蒋貌似更有资格
家园 这个评论还是中肯的。
家园 【文摘】从两篇抗旱报道看实情:小岗村无可替代

外链出处

今天,读到两篇报道,一篇是《南方周末》的“大旱背后:记者调查 专家会诊”,新浪网在转载此文的时候,把标题改成了“15省市大旱背后:黄河等重要水系面临逐渐枯萎”。另外一篇是《中国新闻周刊》的“河南第一产粮县旱情观察:抓阄决定麦苗生死”,在两篇报道的文字间,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出现了:在本来不足的、宝贵的水资源和严重的旱情面前,灌溉效率却令人失望。而且,这两篇报道提到两个关联词:包产到户、小岗村。为什么是关联词呢?

其一,如果有水,人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把这些水有效地送到田里,而目前的农村灌溉体系,其实基本废毁殆尽了,《南方周末》走访了河南省兰考县城关乡市皓村,该处“多数老灌溉系统的引水能力只剩不足两成。”并且“…一项数据显示:中国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建筑物完好率不足40%,工程失效和报废的逼近3成,导致个别地区可灌面积减少近半。直至2003年,中国19.5亿亩耕地中,还有11.1亿亩尚要靠天吃饭。…过于粗放和陈旧的渠道系统让中国农村渠道灌溉利用率只有30%—40%,在河南,这个数字还要更低。.”

如果对中国抗灾历史稍有了解,河南兰考县在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的抗灾典范,最具标志意义的要数至今还安葬在兰考的前县委书记焦裕禄了,1962年焦裕禄到兰考时,兰考是有名的“三害县”,风沙、内涝、盐碱,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苦干两年直到因病去世,被当地人称为“累死的”,1965年,兰考县连续旱了68天,刮了72次大风,但兰考当年却实现了粮食初步自给,想必焦裕禄和兰考人民艰苦兴建的排灌体系起了重大作用。40多年后,这些成果令人痛心地、可以说是人为地“消失”了。

其二,如果有水,又如何用水呢,在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模式下,只能是各人顾各人,你不管自己的田,你的庄稼就枯死,“风格”是发扬不得的,《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描写得很具体、很生动,《中国新闻周刊》走访的是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滑县,在滑县干前村,村长不但要焦心自己的田浇水,还要平息村民争水的怒火,“李学民说,自己现在用的这口井,前段时间可是争执的策源地,几百户人家,都在抢着先灌溉,谁也不服谁,‘天天吵吵,没有结果,苗子倒是枯死了不少’。”

平心而论,农民很现实,现实很残酷,争水也是出于无奈,如果每一块田都与大伙儿有关,浇水、打井不过是分工问题,那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的问题了。在灾害面前,集体的力量肯定要大过单打独斗的力量,再说,集体的资源共享,规模效应下,共同打井抗旱的成本比一家一户又打井、又买提灌设备要低得多。

其四,不管政府官员,新闻媒体乃至于城里人如何着急,抗旱浇地的最终实施者,是当地的农民,而农民的信心和意志是抗旱的保证。但在记者的采访中,农民们似乎有些动力不足。为什么呢,因为成本。在市场经济模式下,抗旱也要符合市场规律,就是赔本的买卖不干。《南方周末》记者描述“…一些村民已暂停了浇麦。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油钱砸进去了,但不知道能救活多少。一些村民算过账,按一亩地浇两次来算,加上其他成本,每亩地要二百多块,已经占了一亩收成的一半,而且还要在不减产的理想状态下,弃田打工成了不少精打细算者的首选”。

草民单位的一位同事议论道“农民都不浇地、弃田打工了,没人种地,粮食安全是大事啊”,草民知道他曾经做过中国粮食安全的专题,但草民不敢苟同这位同事的观点,草民跟他争论说,农民为粮食安全奉献,谁来为农民提供保障呢,现在什么都讲钱,没钱万事行不通,怎么可能让收入本来就很少的农民贴钱抗旱呢,又不是“以粮为纲”的年月。那同事反问了一句“不是有补贴吗?”,草民无语,因为草民不知道有多少“补贴”能够最后兑现到农民手里。

其五,北方闹旱灾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了,基本上是一种常态,抗旱保苗和日常灌溉需要一个完整的灌溉体系,从《南方周末》和《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来看,也曾经有过这么一个庞大的体系。《南方周末》说“掀起于1950年代的农业灌溉现代化革命曾使中国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灌溉系统。”,《中国新闻周刊》说“滑县拥有34000多眼农业灌溉用的机井,平均每50亩地拥有一眼机井,其密度、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滑县官方获得的数据也显示,不光是这些水井,包括那些纵横于乡村之间的蓄水池和引水沟渠,大多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

原来如此,那么本来可以提高抗旱效率的这些“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灌溉系统”缘何消失了呢,即便是《南方周末》这样的报纸的记者也不回避——“大包干”,“随着包产到户和取消农村劳动积累工、义务工,这些集体水利工程大多遭搁置或荒废。”,“出现了抓阄决定浇地次序的事情,让人联想起30年前的小岗村…30年前,小岗村的农民也曾使用过类似的方法,从底层引发了一次让后人无法忘记的田野制度变革。”.(《中国新闻周刊》)

家园 邓公所用的,也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并不是只有马列毛一条华山道。同样,马列毛的理论如果和实际不符合也得舍弃。

家园 多不多,你管的着吗

反邓的阵地已经够多了,请你不要来这个贴。

家园 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集体化总是“看起来很美”

家园 我算一个
家园 我父母一直都非常感谢邓小平

尤其是我母亲。原来我在深圳工作的时候,我父母来看我,还特意去了莲花山,那里有邓小平的雕像,他们在雕像前面恭恭敬敬地鞠了三躬。去年我回家,带了台摄像机回去,让他们在镜头口述自己的经历。我母亲在里面说:“这要感谢邓小平同志,没有他,就没有我们这些家庭成分不好的子女的政治待遇”。类似这样的话他们同我说了很多遍。

家园 小蒋只是一个台湾,接手的也不是烂摊子

更别提邓公三起三落依然不改志节,以老迈之躯力促改革开放前进,其功至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