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采访手记(四)郁金香王国(前言) -- 梦秋
我看到这一幕,真是觉得有点奇怪。
呵呵,这都是压轴戏,俺当然不会错过滴……
这是第几天才写到的事情呢?盼望中……
我国也是南北两套不同的建筑设计标准,墙体总归还是厚了以后保暖隔热效果更好。所以剩下的其实就是财力的问题了,是修两块砖的墙还是修三层砖的墙主要就看钱包有多鼓了吧。西欧比较发达,所以房子建的总体比咱好,保暖效果自然好。建筑业上还有给房屋外墙加保暖层这么一手,其实都不是什么高技术,国内对这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不比欧洲晚,但是这都要增加建筑成本,所以还是个钱的问题吧。
再就是房屋保暖,门窗的质量很重要,这方面我国北方还在大量使用的钢窗就差太多了,但是钢窗多便宜呀。
如果是的话,工业水处理用的化学药品不见得少。
一方面搞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用量
一方面经济中石化工业的比重好像还比较高
如果没有发现管道上的漏气点
人走过去来不及反应就成两段了
电力公司网站上我觉得CCS科普做的最好的是E.ON的对头瑞典大瀑布vattenfall,下面这个就是你说的那个电厂用的燃烧后捕获技术示意图
另外,E.ON Benelux是E.ON在低地三国专营发电的子公司,Benelux是指比利时Belgium、荷兰Netherlands和卢森堡Luxembourg。
你看得那个厂我查了一下叫Maasvlakte,八十年代投产,装机2×52万千瓦,是个E.ON Benelux的主力电厂(整个公司装机才185万千瓦),#1机曾经创过连续运行13000小时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目前正准备上一台110万千瓦的新机(见下图计算机合成部分)。
这个厂用的CCS技术是荷兰自己的科研组织CATO开发的,详见这里。
同事的父亲曾在驻印英军服役,他说印度的老豪宅的墙那个叫厚,盛夏时里面也是阴凉的。
海水冷却
采访手记(四)郁金香王国(第三天/C)
西班牙记者路易斯是个极其有趣的家伙,49岁,个儿不高,圆头圆脑的,身上有着浓厚的拉美人特点,热情,活跃,直爽,带着一点玩世不恭,还有就是……爱迟到。在记者们到达阿姆斯特丹的第一天,第一顿晚饭的时候,这厮和另外一个马德里来的女记者伊莎贝尔迟到了整整半个小时。与会记者,包括丹尼尔一致同意,如果西班牙人要是整点到了,这才叫做不正常呢。
唯一的一张比较清晰的路易斯照片(就是那个回头看的光头),大家伙哥们了五六天,才有一张他的照片,想来很惭愧。
在采访进入到第三天的中午,大家难得地坐下来吃了一顿正式的午餐(后来据我统计,五天之内,两顿午餐是边听presentation边啃三明治度过的,各有一顿午餐是在汽车上和交通艇上吃的,还是三明治)。路易斯坐在我身边,开始跟我喋喋不休地说起西班牙的政治情况。
这位老兄是从阿根廷移民过来的,拥有阿根廷和西班牙双重国籍。他不喜欢阿根廷现任总统克里斯蒂娜,认为她是庇隆主义者,是个populist。他更加不喜欢查韦斯、莫拉莱斯,称他们是“伪左派”,是独裁者。但是他非常喜欢巴西总统卢拉和智利以及乌拉圭领导人(说实话,卢拉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似乎受到很多人的肯定)。路易斯喜欢并称赞奥巴马,说他弥合了欧洲和美国的分歧。在经济问题上,这几年经济发展较好的西班牙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很大影响。自从欧盟扩军之后,西班牙受到了来自东欧廉价劳工的冲击。至于对策,他认为只能发展高附加值和高技术产业。但是当我提到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高附加值和高技术产业的时候,路易斯坚定地认为只有这条道路才是发展之道。西班牙背靠广阔的拉丁美洲市场,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下午采访完Solland之后,记者们接下来去了当地的一个酒庄,美其名曰wine farm tour,实际上就是去集体腐败去了,哪个洋鬼子不好杯中物呢?在去酒庄的路上,GPS再次迷路。我们不得不围着高地四处乱转。在荷兰南部,难得出现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带,到处插满葡萄架子。一望无际的平原当然是看不到了,GPS也就闹出了笑话,害我们在路上折腾到了天黑。
道路很狭窄,四周全部都是白雪覆盖的葡萄秧子。这时候出现了一个慢跑锻炼的人在汽车前。这家伙跑起步来一丝不苟,任凭我们汽车的大灯照在他身上,也不闻不问地在路中间跑着,不慌不忙,毫无回头查看和让路的意思。车上的司机又急又气,又不肯打喇叭吓唬此人,就这么闷不做声的开了五六分钟,我们这些疲惫已极的乘客巴不得看到点开心的料儿,兀自放声大笑。
转悠了半个多小时才到开到酒庄。这座像是古堡似的酒庄位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高地之上。夜色之下,四野的雪地在微微反射着白光,仿佛满月时分,静悄悄流泻的月光。
没有猜错,酒庄是个有着600年历史的城堡,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古风浓厚。在雪地的映衬之下,暗蓝色的天幕,高地,以及灯火稀疏的周围,突然看见了沉重的木门以及大块条石磊成的农庄,真的有了一种康斯太布尔油画中中世纪庄院的味儿。可惜它对我本人来说没什么吸引力,因为我不喝酒。酒庄的经营者是个英语说得不太好的中年人,非常热情,给我们介绍了一下葡萄酒的生产过程。什么四年的橡木做成的酒桶,什么欧盟规定葡萄酒里不能加糖,榨汁储存各种程序blahblah,花样有够多。记者们热议的气候变化也被带入了葡萄酒生产这个话题当中。因为平均温度的上升,耐寒的葡萄酒品种糖度下降,这给欧洲的葡萄酒生产者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在酒庄的葡萄酒榨汁机前听主人介绍酿酒过程
酒庄储酒一律使用四年生的橡木桶,主人说了说这么做的原因,无奈我对此反应极其迟钝,居然没有记下来。
接下来这些酒鬼们自然开始问候狄俄尼索斯还有巴库斯等一干老祖宗啦。如何品鉴葡萄酒这个问题自然有大把人比我有研究,我最好在这个问题上慎言。反正大家当晚是喝得够痛快的,唯有我在旁边喝着果汁……原谅我,我那是实在不能喝。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之下,我才陪着喝上那么一点,就一点。再多一些,关云长大爷那幅脸皮就长到我脑袋上了。
不过喝酒的环境却挺有诗意。在蜡烛和灯光的照耀之下,玻璃门外的雪地平整而洁白,温暖的室内飘荡着酒香。我们仿佛来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暖意融融的酒庄大厅,成为众人痛饮的天堂
在酒庄不远的另外一处高地上,矗立着马斯特里赫特地方统治者在几百年前盖的一座古堡。这儿成了酒鬼们从酒庄里出来之后的第二个饕餮的去处,因为古堡当中有一处规模特大的酒窖。让《三个火枪手》里的头号酒鬼波尔多斯到此一游的话,他肯定会醉死在里边不肯出来。
古堡的酒窖是荷兰少见的一个古老洞穴。据说二战时期曾经用作抵抗组织仓库。可笑的是,洞穴入口十米之外的主建筑曾经是德军的指挥部。我不知道抵抗组织是如何在德国人眼皮底下运送物资的。但是如果事情当真,他们肯定是深得中国人的兵法真传,知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酒窖高大宽敞的入口。这个酒窖位于高地之上,与一般人想像的酒窖必须位于地下不同。进入酒窖是不用下楼梯的。
不论如何,酒窖里储存的成千上万瓶美酒肯定是酒鬼们一辈子最向往的地方。路易斯在酒庄里已经开了胃,到了酒窖里面更加喝得一发不可收拾。反复跟我说到品酒的意义。我这俗人如何知道这些高深莫测的风雅?只好一边跟路易斯哼哼哈哈,一边对着满是灰尘和蛛网的酒瓶子使劲拍照片。
酒窖内的葡萄酒瓶蛛网密结,寄托着全世界无数酒鬼们的最美好的幸福和希望
当年德军横行的古堡大门,如今灯红酒绿,成为老饕们向往的天堂
古堡主建筑已经从当年的德军司令部变成了一家所谓荷兰最顶级的餐馆。丹尼尔后来跟我们自吹自擂说萨科奇之类的政客都在里面用餐。可是不论萨科奇吃得如何,我是无论如何找不出吃东西的感觉,西餐都是一个样儿。开胃菜,主菜,甜食,最后是咖啡或者别的饮料。就餐环境不错,雪白的餐巾,闪亮的餐具,放在冰桶里的美酒,壁炉,高大漂亮的饭厅。鉴于前两天我吃那半生不熟的牛排吃得反了胃,这次我想换换口味。高级餐厅果然不同,居然给我提供了两片鹿肉。的确是鹿肉,带着一股很大的臊味儿,还特筋道,比半生不熟的牛肉更难下嘴。这一次,我难得没有把盘子里的东西吃完,而只顾着跟丹尼尔聊天下大事。旁边的路易斯和台湾记者mm聊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这个事情上我本来想表现一番,没想到把路易斯的原话“In the Mood of Love”错译成《重庆森林》了,害得台湾mm跟着我犯错误,鸡同鸭讲地和路易斯比划了老半天。
三个小时晚饭,这伙人吃得十分开心,填饱肚子是小事,关键是灌了大量的美酒。对我来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几天来吃西餐,嘴里早“淡出了鸟”。要是到了中国,这三四道菜算个啥,也不过是我们菜量的三分之一呢。不管怎样,喝得有点晕的路易斯最后摇摇晃晃地回到了车上,他过得可满意了。
深夜里回到马斯特里赫特。还没喝够的丹尼尔又跑到酒吧里面泡着。这些酒乡里的神仙,用惊世骇俗来形容他们,一点都不过分。我打赌这五六个人那一晚上肯定喝光了一整桶葡萄酒,只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