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梦回中国(4) -- 万里风中虎
美帝战后普及高等教育也就是十几年光景。
这应当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补贴。当然外企会高的多,工人好的可以到1000元, 这是指在沿海开放城市。
历史上,新大陆劳动力价格高,资源廉价,熟练工人短缺。所以其技术路线一直是以机器取代人,以非熟练工取代熟练工的路子。而实现的手段就是各路发明家和工程师的天才创意。
科技人力密集型(skilled labour-intensive)的创新,当年美国汽车工人的高薪也自有其合理性。
微软、Google等企业估计就是科技人力密集型(skilled labour-intensive)企业的典型代表吧...
不过贫富分化的趋势是任何一个社会基本上都会发生的事,肯定不是什么美国技术依赖症导致的。
贫富分化-》革命/改朝换代-》贫富差距小-》贫富分化,基本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历朝历代都差不多,马克思的方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理想主义的答案。
华为的模式是清楚的,是科技人力密集型的代表;业绩也是清楚的,已经晋身国际一流大公司,而在华为凌厉的攻势下,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在以下三点上已经全面失守。
但不清楚的是,华为是不是有代表性的企业?也就是说,现在可不可以复制华为的模式,来吸纳大量的科技人力,完成产业升级?这个问题先提在这儿,争论肯定会有。我看这个问题的角度,是看科技人力资源的供给情况:
[URL=]http://zd.54yjs.cn/html/mingqiziliao/IT_dianxin/huawei/20080718-40734_3.html
[/URL]
我的看法是,TIMING很重要:十年以前,华为是比较难复制的,原因很简单,当时科技人力资源的总供给尚不充分,密集型需要的“足够密”总体上还达不到,只能形成局部、个别的优势,华为是先行一步的鸭先知。但在十年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的科技人力资源供给已经不成问题,没有造出新的华为,问题出在别的地方。
您对通用cpu十壳通了九壳。
老美不怕中国的产业美国化,它怕中国产业的毛泽东化。
科技人力密集型(skilled labour-intensive)就是我所说的技能偏好技术创新。这种创新会极大地提高熟练工人在附加值中的回报,造成收入差距变大。但是,美英即使在承受收入差距加大的社会负担,也坚定贯彻对这种技术地扶持,就是为了在短时间内占据制高点,确立对所有非英语国家的绝对优势。
而发展中国家形成对科技人力密集型创新的突破,在局部有可能,在总体上不可能。因为,对于任何个人而言,都会追求教育投入的最高回报。而教育投入最高的回报就在这两个国家,科技人才还是不断地从全球向它们逆流。
华为还有BYD的成功是特例。
就好象老马丁所说的,是某个技术的突破。
华为作为一个公司无法改变一个现状,就是教育大跃进中大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准的普遍下降。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知识储备目前无法支持出现第二个华为。除非国家拿出真金白银,用救市救灾的态度来救教育,否则10年内华为也会完蛋。
历史证明,国弱民强就是悲剧的开始。
一个技术只有一种最佳解决方法,说"故意发展一些科技人力密集型",那是不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