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杨迪笔下的邓华将军 (之一) -- 史文恭
3两文革中期(67年)大会上亲自动手抽宋任穷耳光,到处吹牛粮食产量跨黄河过长江,不要其它省市支援,不准装运粮食、猪肉的车皮出关,纵容支持毛远新反回潮,使东北人民在遭受15年日寇的经济管制压榨后又经历了一轮新的经济困难。老百姓怨声载道,几个干部被整肃根本无法平息东北人民的怨恨。
至于
则是另一章节的故事了
聂的还是洪的?刚才翻了一下两本书,好象还真是没发现
作为一名业务的党史爱好者,还得向老兄多学习:)
全文如下:
“聂总:
本日我已在电话中与谭政同志商量,他对洪学智去东北无意见,只洪本人同意即行。洪同意去东北任十三兵团副司令职务。本晚即随邓华去东北开会。现在须请军委正式任命洪的职务(十三兵团第一副司令),并任命方强接替洪学智为广东军区副司令和南海舰队司令。此任命电令请嘱军委办公厅下达。并要方强即动身来北京开军事会议。
此致
林彪
八月九日。”
我手里只有洪大个回忆录,好象没这个细节。
一本就是《抗美援朝战争回忆》。两本间内容略有参差。
去年11月去世的陈绍昆少将,按辈分来说是我伯父,但却和我祖父差不多大,也差不多时间参军。我九十年代刚到北京工作时和他聊起过一些事。
他的感想是,开初林彪心大,三支两军,让自己的嫡系出去接了一些部委,张纪之新华社,李震公安部,陈绍昆冶金部,等等。
军人还是头脑太简单,支左军管后,牵涉到政府里的一些恩怨,有些复杂的前因后果不了解,处理事情也比较简单,栽了的不少。
他们差不多时间出来的,张纪之算是脑子聪明,见事不妙就要求回部队,李震死得莫名其妙,陈绍昆算是周公比较赏识的人,熬过了913,但最后一关没守住,也在77年被撤职,后来才慢慢恢复待遇。
留在部队的,前后反复中也比较倒霉。杨迪77年任顾问,其实是背了处分的,就是程度轻一些而已。
其他省市最后都是形成两派,就沈阳三大派并存,想不明白的是八三一后台是谁,又是如何生存下来的。
东北局第一书记的,可惜宋上面后台硬到后来也没轮到他。省军区派人到下面支左,实际上陈让下面的人要保一些人的。沈阳和广州那时候是避难的地方,到广州的后来都发财了。沈阳军区当年接受了朝鲜战争以后的大批物资算得上是财主,很多人都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沈阳军区来当兵,当做保护。陈很会做事,面上如何如何的对派来的老干部和这些干部子弟都相当的照顾。说实话,俺姥爷当年也是支左的干部啊,哈哈。兴许说一说都认识涅。听俺娘说的,当年他们到省委那里偷偷的把省委那些干部从地道带走的,算作保护。老干部们也是一样,那些老干部到干校基本都配几个小战士聊天都不用他们干活的。但是张被执行死刑的问题上,陈锡联是有责任的。这家伙滑头的很,毛远新大半夜开会讨论这个事情,陈躲了让下面的人去处理。宋回来以后,就抓这个小辫子想整他的材料。不过也没啥说的,陈生不逢时碰到宋也没后台算计一溜十三遭,竹篮打水啥也没捞到
玩来玩去玩不大。毛远新是被他坑了。
不过张的事情确实怪谁都不好。首先她那个性质,当时在全国各地都是死,文革初期在一些地方被群众组织私刑打死都有可能,她在牢里关了几年也算平安了;其次,辽宁革委会讨论了几次,是投票决定死刑的,最后死刑是最高法核准,程序清楚明白。要归罪到毛远新身上,真不知道说啥好。
你正好说反了,就是毛远新定的。辽革委定的是无期的,这事开会的时候俺姥爷也去了。毛远新大半夜开会定的就是这个,处理张。陈锡联本来就是想靠张爬到东北局第一书记的位置上,但这个事他不敢出头就这样鸟。所以辽革委就是背黑锅鸟,但是责任肯定跑不掉。宋回来就想拿这个当材料的嘛,不过毛远新是大头他也没辙
毛远新再怎么说也是革委会一个成员。
毛远新要整死她,辽革委能说啥?帮凶而已,毛远新下的命令的说。不然拖何至于拖这么久才判死刑。
省革委全体举手投票同意死刑,签字的是黄欧东,毛远新没有任何强烈主张死刑的表态(当然他是举手同意的),而且不是第一个发言定调的。
最高法复核死刑签字的是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