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谈谈军事C4ISR系统(大家来讨论) -- 三妞
那些关键节点估计是2炮首先照顾的对象吧?这些节点位置就是平时下功夫的对象了。不知道战时能不能对国防支援计划预警卫星进行干扰,如果干扰后果会如何?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都进基地好啊!打掉基地,减小附带伤害,就是打不掉,切掉几个节点,围起来等待投降也好。
三妞努力,送花。
从我来到这里,好象你得到了几个通宝了,对吧?可见,我是一个有福气的人,和我握握手会把福气传给你的。呵呵……
不骗你的啊……事实你已经看到了嘛。
现代战争中,信息优势争夺是非常激烈的,体系对体系的斗争的焦点也是始终围绕着如何发挥自己的最大的能力、怎样自己的优势更能展现,同时又面临着电子压制、干扰与破坏的处境。
刚才上面的一个朋友说到了这个问题,我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对于这个问题说一下,当然也是很大的一个话题。呵呵……我先写一点,如果大家感兴趣, 我接着贴完它。
(资料有《综合电子战》,国防工业出版社;《现代战争的神经网络》军事译文出版社;《数字化战场的信息传输系统》;《信息安全和保密》……等。
现代战争中,信息优势争夺是非常激烈的,体系对体系的斗争的焦点也是始终围绕着如何发挥自己的最大的能力、怎样自己的优势更能展现,同时又面临着电子压制、干扰与破坏的处境。
我是觉得,安全,其实时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一个要求达到绝对值、绝对量的,因为处于不同层次的系统、担任不同的任务有着各自不同的安全要求。当然,安全,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现在科技的发展,安全不能局限于“严防死守”的概念上了,因为攻击手段日新月异,防护技术永远比进攻手段要慢半拍,有时甚至是防不胜防。
在信息攻击上:1,电子攻击 这个就是作战对象是对手指挥系统和武器控制系统中的关键设备。这个攻击包括用于软杀伤的电子干扰设备、用于硬杀伤的电子摧毁武器。
2,电子干扰飞机 这种飞机一般就是两种功能,一是软杀伤,即对敌防空系统的对空情报雷达、地空导弹制导雷达、炮瞄雷达及通信设备实施电子干扰。 另一种是硬杀伤,就是利用它携带的反辐射导弹攻击对手的防空雷达等大型电子设备。
现在能够自行研制并装备专用电子干扰飞机的国家,只有技术和装备能力较强的美国、俄罗斯等国。美军将专用电子干扰飞机看作成为主要电子战力量,美军的技术和装备一直是处于领先的地位。
美军装备的专用电子战飞机主要是EA-6B,因为它的飞行速度是亚音速,并采用外挂式吊舱,因此飞行性能受一定影响。EA-6B的电子干扰系统主要是AN/ALQ-99,工作频为64-18000兆赫,有效干扰辐射开功率大于100千瓦。全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能同时干扰多个威胁源。
通信干扰飞机也是主要电子战斗量之一。最典型的美军的EC-130H“罗盘呼叫”电子战飞机,主要用于截获、分析和干扰对手指挥控制通信网络和对手防空指挥通信网。同时还具有欺骗干扰、拦阻干扰和GPS干扰等。EC-130H在“沙漠之狐”和科索沃战争中成功地压制了伊拉克和南联盟的指挥系统。
电子干扰无人机: 主要装备雷达对抗、通信对抗和光电对抗。可飞到目标区上空执行任务,对对手的雷达、通信、光电等电子设备进行近距离的干扰。典型的电子干扰无人机有美军的先锋、苍鹰,及德、法合作研制的杜肯。
光电干扰设备 这就是利用辐射、散射、吸收特定的光波能量或改变目标的光学特性,破坏或削弱对手光电设备及光电制导系统。光电干扰主要是红外干扰弹、红外干扰机、强激光干扰和激光欺骗干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装备了AESA的超级虫、攻击鹰还有那bt的f22,都是电子战的大杀器,可攻可防,可硬可软
我出新兵营就没写啥东西了,忙死我了。我本来就是喜欢顶贴,欣赏美的东西,写我不在行,呵呵。
去台湾看应该不难,就是军事基地难点.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从这贴开始就说说美军的C4ISR系统了,因为关于美军的较长,我估计要分几个贴子贴完吧,请大家多些耐心,谢谢……
前言:美国是从50年代开始C4ISR建设的(这个要比我国早了几十年),经历了从C2、C3、C3I、C4I、C4ISR的历程。也曾把电子对抗、电子战和C3I、C4ISR紧靠在一起,出现过C3ICM、C4ISR/EW等概念。现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C4ISR理论,建立了完善的C4ISR系统,伴随着美军的科技不断前进的军队目标,美军目前发展C4KISR这个新概念,构建支持网络中心战的新型C4ISR系统。
一、美军的C4ISR的发展过程
C2发展时期: 50年代,美军各军种开始建设单一功能的指挥控制C2系统。53年美空军开始研制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防空自动化指挥系统,于1958年建成了“赛其”半自动化防空指挥控制系统,首次将地面警戒雷达、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和显示器连接起来,实现了目标航迹绘制和其他数据显示的自动化。
到了50年末,美军又开始建设了北美防空“夏延山复合体”、空军战术信息转报系统和远程预警线等用于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领域的半自动化军事信息系统。远程的预警线可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延伸到格陵兰,全长9600千米,共有31个雷达站,能在时速为960千米的飞机飞抵美国本土前2个半小时发出警报,信息可在30秒钟内传送到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
(插一句,每每我看到美军这些,都不禁汗颜,我国的军事什么时候才能追上来?相差着几十年的距离,中国真的缺少人才吗?还是留不住人才?我个人觉得还是体制吧)
C3I发展时期:从60年代到80年代,美军的C2系统逐步发展到C3系统和C3I系统。在1961年,随着苏军的力量增强,美军制定了单一整体作战计划,1967年又对该计划进行了修订,强调保护第二次打击能力,在确定了使用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轰炸机进行大规模报复的策略。核报复战略要求C3系统在受到第一次打击后足以能生存下来,并保证能进行报复。所以,在60年代时,美军花费了巨大的资源,以来加固指挥中心,发展机载指挥所,扩展通信系统,以提高C3系统的生存能力。
美军在战略核武器(洲际弹道导弹)研制成功后,开始意识到它原来的C3系统已经不能再满足新的要求了,于是,美军对已建立起来的C3系统进行了改进并联网。
在1971年,美国防部正式颁布了5100。300号命令,决定成立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委员会,统一规划和管理全球C3系统工程的计划。根据各方面要求对系统进行改进和扩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有完整、准确、实时的C3系统,并正式命名为WWMCCS(即: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
此系统是一个覆盖全球,具有战备预警探测与通信能力的情报收集、处理和显示系统,用来支持高级军事机构在常规和核战争条件下的指挥控制功能。
在60-70年代,美军的战略C3I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战术C3I却很缓慢。造成战术C3I缓慢的原因是多种的,首先是对战略核部队的指挥控制,相对忽略了战术C3I的发展。再一个,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也限制了战术C3I的发展。因为,战术C3I系统主要是用于战场上,它和战略C3I都具有抗毁、可靠性之外,尤其是应该具有很高的机动、灵活、互通性,且易使用、维护。所以,对设备的尺寸、重量等要求比较苛求。但,在70年末才出现的微型机、80年代出见的局域网出现之后,才可能很好的实现战术C3I的功能。
同时,影响战术C3I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种类繁多,而且很多是要跨军种的联合项目,要考虑多方面和军种的协调和互通,而美军当时的C3I系统是各自军种管理。所以,有些欲速则不达。
在1982年,美军提出了“空地一体战”理论,要求战术C3I要具有机动、支援、防空、情报侦察和电子战等功能。85年,又提出战术C3I不仅仅要可靠、安全,还要有高生存能力,同时能迅速收集、分析信息,并能及时传达。从而促进了战术C3I的发展。
83年美军在WWMCCS(即: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计划,该计划更换了35个系统的88个中央处理机,并进行标准软件开发。改进WWMCCS的主要措施是: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夏延山指挥中心、以及所属探测预警系统的改造计划、修建航天司令部中心、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全部改用E-4B空中指挥所。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实现空情全部自动通报和联网的时间,到现在不到5年。
一个花边新闻——1971年林彪出逃时,对于三叉戟这样的大型民航飞机,即使在北京到中蒙边境这样的重点设防地区,也无法实现全程监控。
接班的EF/A-18G“咆哮者”,有一个非常华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据说,可以用电磁辐射能量对飞行的导弹进行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