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说说杨迪回忆录中关于毛岸英的几个细节 -- benho
死在战俘营的那个。
如果叶雨蒙的资料准确的话 3 duanjian 2009-03-18 07:35:34http://www.ccthere.com/thread/2081813
叶雨蒙在《黑雪》中描写毛岸英在一次战役后见到梁兴初,要求下部队去三十八军,直接提出来要当团长。如果这个描写属实的话,也可以看出毛岸英性格的一个侧面。
从现有的资料看,毛岸英并不是一个骄横的人,但一来青少年时期在苏联度过,受外国文化的影响较深,比较直白;另一方面虽然经历比较复杂,但社会经验并不多,比较单纯;再加上他特殊的地位和生活环境,因此,说话办事有时候显的比较“冲”。
——————————————
44年的苏军连级干部,到抗美援朝的时候想当个团长,倒也不算一步登天。毛岸英主要还是性格问题,这一点同意老兄。记得田家英还是谁的回忆录里提过毛岸英跟他爹发生激烈冲突。
这种事在战时应该常见,不是说苏军有人靠裙带关系升官常见。
洪学智上将的回忆录是如何与杨迪的吻合的?是否也是说毛岸英炒蛋炒饭招来了敌机?
赵南起上将的回忆与杨迪的是大相径庭的。在这三人当中,赵南起的回忆无疑是最权威的。毛岸英和赵南起当时都是团职干部,住同一个房间,配同一位公务员负责日常勤务。
赵南起的回忆进一步证实杨迪“蛋炒饭”的荒诞不经。
“我小时候蹲过监狱,出狱后又流浪过,落下了胃病。”毛岸英说,“在苏联留学期间吃牛奶面包,胃舒服些,现在吃炒面特别是高粱米饭,就不大容易消化了。”
智者自智,愚者自愚。
你见过基督教徒在网上能把伊斯兰教徒说服的吗?
不过这些细节的考证本身倒是很有意思。
还是同梭子的那段话:
半个世纪风雪过去了,反思那场战争的得失现在更多了,说什么的都有,什么样的面孔都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在这里,一切婉转和掩盖都是不必要的。如何看待那些在寒冷的冰面上冲锋和烈火的山头阻击的中国人,在根本的意义上,是现代中国人做人的底线。
这就是那些在朝鲜殊死而战的中国人,他们改变了中国的位置,他们改变了我们的面孔,他们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有恩,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他们所获得的,超越了一切其他得失的评判。那些死在寒冷和烈火中的志愿军将士,是中国在世界史上死得最有价值的中国人。我们谁有资格去"怜悯"这些英雄的生命的丧失?真正珍视他们生命的价值的,是坚持他们为之献身的那种精神财富。借口志愿军死伤重大而言他的人,其实没有必要掩饰自己的灵魂。在这里,人的内心阴阳晨暮,均洞若观火。这是因为那生和死筑成的分水岭,是国家和人的价值的标尺,是人心的明镜。当你听到有人恣意嘲笑志愿军的时候,你只能感到对这些不具有基本的羞耻感的懦夫们的厌恶和怜悯。这种人只有叁种可能:或者是极端的愚昧,或者是极端的奴性,或者两种兼而有之。曾经有一位以"忠贞报国"和"民主自由"的口号来为林彪翻案的人,在同一篇文章里嘲弄志愿军不怕死是"愚昧"。你我只能为他也是黄种人也能讲中文而感到极大遗憾。除了与之割席而坐,你别无选择。
包括那些当了战俘,被迫或被骗或“自愿”流落他乡的战士,不管他们有什么个人目的,也不管他们有或多或少的毛病,都是中国人民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