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李锅(18)>:新四库全书 -- 本嘉明
看到各路好汉参与讨论,真是高兴,我再补充3点。
一,学阀在哪里都有,小本出道以来,糊口都靠短打奔走,从没像孔乙已那样穿长
衫混,所以没有受过学霸蹂躏,谈不上仇深似海。
当年朱老总铁了心要进WTO,窃以为最大的原因,是改造社会。
朱老总要逼一干国营大中型企业的老总及其利益攸关方----主管部委,下海折腾。
但一个个踢下海去,实在忙不过来,而且人家的屁股往往巧妙躲开。于是老总心生
一计,出早操时一二一,把大家带到空的游泳池里,这点威信还是有的,大夥儿排
着队就进去了。等大家开始俯卧撑了,老总一个眼色,户部龙侍郎一脚踢开闸,那
洪水猛兽就来喽。
现在也一样,学阀山头林立,就放股洪水进来,就像外资冲国营,乱一阵后,一切
都健康了,像样了。
现在全世界不景气,很多华人学者有闲心,也肯赚点闲钱。你要他一门心思回归,
顾及家小,很多人是勉强的,但翻译大作往中国学术界一冲,好歹混个脸熟,将来
比什么简历都强。因为不管想不想回中国的,人人都能参与,这声势足以吓吓本土
老油条们。这河里基本是年轻人,容易发誓打倒什么,其实仔细想想,学阀们再怎
么,是只能改造换血,不能扫荡的。因为各敏感行业,只有靠自己人,自己人不行,
就全瞎。所以逼各路大老,再进步可以,退位让贤也可以,要他们向洋人低头乞怜,
是不妥的。这一招虚张声势,招式并不用实,可用来逼逼他们。
另外,很多海带怨人家不待见,你得自己争气,露一手啊。太难的翻不动,自己的
课本,选本薄的,国内没见过的,几个同学在网上组个群,分头翻几章。怕国家动
起来太慢的,自己买个书号,自费印几本,找工作也用得上啊。再不行,翻本初中
的科普书,行不行?这也是自己创造就业机会么。出版业的一潭死水,既定格局,
新生力量也可以冲冲试试嘛,搞个“海带丛书”,国家的未来总不能全宅在家里弄
些玄幻言情穿越吧?(当然小本写<本嘉明科幻>,头一个该打)。
第二,这出大戏的戏肉,不在发动海外群众,而在于“选材外包”(或重视海外翻译
人的选材建议)。打个比方:
小本对音响,嘛也不懂,但有个骨灰级的发烧友,家藏原声大碟1000张。于是小本
对他说:我去置套音响,跟你的一样,你从所有收藏大碟中,精选15%,刻150张CD给
我。假定那1000张原声碟值25万RMB,那我的150张CD值多少?
至少值30万,因为声音品质固然降了些,但练出一付神耳,精选900首极品,让我一
步跨入殿堂级别,这中间的时间心血,又如何说得?
第三,重知识产权。TG要给新华社几百亿在全世界包装中国,建议拨出100亿搞“新
四库工程”。海外的知识产权,分几种。好莱坞的油(盗版DVD),不揩白不揩,世界
都在揩。可学术界的书生们,指这吃饭的,应该正儿八经问人家买断。这对国际形
象,国内知识产权教育,都好。道貌岸然的国内大学,见天偷偷摸摸复印,不是个
办法。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办法。
出来以后,发现我们以前用的很多基础课的书实在是太陈旧了。学校搞的这些东东,也不好意思拿出来,就当内部资料卖。nnd
今天刚有时间看了 “然后203”君的链接,是个非常好的计划,主要是台湾人士在支撑,其中我赫然看到朱学恒先生襄赞其中,担任编辑。朱先生是台湾人,《魔戒》的译者(其实《魔戒》有两个中译本,另一个是汤定九先生译的,我没有看过汤版),因为对照原著,我相当佩服朱先生的翻译,有腕力,其中只有一处,刚铎国的都城,我建议译为“缅翠城”较好,因为中文不习惯三字以上的人名地名。这只是我一点小想法,无碍译本的成功。
当然,要说十分佩服的朱先生,就是翻译《莎翁全集》的朱生豪先生了,惊为天人。莎翁原著我看了几行,几乎想吐,古英文根本看不懂!
不是想跟台湾领跑者别苗头,我们也有类似的行动就好了。朱学恒等前辈,是我们的榜样。
看了小本的这么多系列,从没上过花,算是欠了笔人情债,今天还上。
小本这么多系列,写的精彩,看官我也看的精彩,不过多是来看个热闹。直到看见这新四库提议,倒是看的心潮澎湃。建议下次给拿到两会上作为资料,让那些提雷人议案的委员代表们也看一看,啥叫做于国有益于民有补。
建议去 www.china-pub.com 看看。我侧重计算机和数学类书籍。计算机类国内的机械工程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数学类现在有图灵丛书、国外数学名著系列、法兰西数学精品译丛等等。我说是“非正式”,是指这是民间自发的。如果政府能够支持,那是最好。
除了组织人翻译,一个短平快、立竿见影的方法是写书评。我常年在美国的亚马逊网站上购书,从读者的书评中获益匪浅。我在求学的路上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自学。找到合适的教科书、参考书和工具书是一个很费时间力气的事情。我觉得海外的中国学者可以从自己教学科研的经验出发,为后进开一份书单,对每本书的内容、意义和历史地位做一简单评论。这样相当于在《新四库全书》出来之前,先产生一个“绝世武功的目录”。
为了说明这种需求确实是存在的,大家可以看看这个链接:请各位数学大牛赐自大学课程开始的数学书目-经济学论坛-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我引用一下网友的回帖,让大家有个感觉:
线性代数:北大的《高等代数》和科大的《线性代数》是我最喜欢的,但武大的熊全淹教授的《线性代数》也很受推崇;
概率论:国内严加安院士《测度论》,严士健教授《概率论基础》和王寿仁先生的《概率论与随机过程》较好,新著有缪柏其教授的《概率论基础》
随机分析:严加安院士等《随机分析选讲》的第一部分是较基础的,后面应该属于特定领域,我觉得可以暂时浏览一下,否则花时间较多。当然都是非常有用的。《半鞅与随机分析》则是经典的权威之作,在国外有英文版,有志于出国的可以直接看英文;黄志远教授的《随机分析基础》也是很好的参考书。
金融数学:严加安院士写过两本衍生证券的书,不过都还没有出版,但上海交大好像出了几本好书,不很清楚。史树中教授的《十讲》也没有出版。
随机微分方程:好像只有龚光鲁,钱敏平教授的书,和他们的《随机过程》一样,篇幅较长,个人以为《随机过程》写的好读一些,《随机微分方程》错误太多,“页页稠密”,这是钱教授自己讲的。但确实内容不错,如果读完第一章就可以读大多数的金融数学文献了。
随机控制:复旦的雍炯敏教授与人合著的《Stochastic Control》和他以前的中文书都不错,但名字记不清楚了,呵呵
实分析:周民强的书不错,但程奠宙等人《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简洁明了,也是经典之作,数学界推崇较多的是夏道行,严绍宗等的书。
偏微分方程我读书很少,可能齐民友,严镇军的书市面上好找。
其实国内好书不少,各位可以淘淘。
我想,如果从一上研究生就看这些书,到看完这些书时,大概研究生也快毕业了!希望能和正在看这些书的同道志士多交流!
另外我们对外国专家也不要太迷信,我才出国的时候就有这个情结。比如关于测度论的书籍,尤其是针对概率论的测度论书籍,我个人认为没有能超过严加安的(我读过的测度论书籍有Halmos的,Malliavin的,Dudley的,Shiryaev的)。
翻译得真的很不错,这是我看过的唯一一套西方奇幻小说。
老本的第三点尤其好。Hollyshit的片子大部分是用来洗脑让人变傻的,所以这油揩得趾高气扬。但知识分子的书,辛辛苦苦写出来,很多是一生的结晶,即使人家不在意版权收益更在意知识的传播,但绝对应该付钱买人家版权,虽然大头让出版商抽了去。所以,更好的解决之道,不如直接成立出资世界范围的出版集团(反正咱现在有钱),听闻哪位大家小牛新秀要出书,赶紧跑去竞拍版权,给egghead送钱请他写书,从源头上收买“士”,还能博个礼贤下士、尊重知识产权的美名。
第二,光有书还不行。中国的基础教育不差(还是差一点,后面再说),高等教育差得太多,除了没有与时俱进的教材外,教育手段差得更远。比如,很多学校只知道买计算机,不乐意买软件,反正学生可以盗版,老师也不教。然后学生在那自己瞎琢磨,最后走上工作岗位了发现高校没学到什么能直接用的东西。所以,除了要在教材上下手,在工具软件上也要下手,各个学科专业开单子,什么软件在专业领域方向最有用,买!什么,开不出课程?那直接请软件公司来上课(或者买软件教程),高校教师学生一起上课。长久下来,教师自己的水平也就上去了。
第三,中国的基础教育差了一点点,差在哪里?动手方面培养的不够,当然高校更不用说。这里很大一块是投入不足,没有教学模型、没有实习基地,动手方面的教学没法开展。俺这里先不展开(主要是本人思路有限),希望河友补充跟进。
第四,现在好像又要搞啥“百万”计划,招外籍学者来华工作。希望这不是某些人为了往自己腰包里塞钱鼓捣出来的政策(俺孤陋寡闻某些牛人虽然在国外挂职但常年待在国内)。其实俺更希望的是,教育部出钱,以课程的名义,聘请牛人(不要只找华人啦)来开课。很多高人,尤其是西人,其实不太在乎钱多少(跟国外收入可比就行),而在于有用武之地,也乐意到中国走走看看生活一段时间。有些高校和研究所已经零零碎碎实施了这项措施,但从教育部的层面上开展,效果会更佳。这项措施的目的,和其它几点一样,目的在于从全球化捞到好处。现在中央大手笔,在全世界范围抢资源,为啥不能花点钱抢智力资源呢?
我刚到美国的时候惊叹于书籍和各种资料的丰富与易得的程度。最简单的例子是可以从图书馆得到几乎所有我想要的资料,借的或者调用,没有数量和费用的限制。这里只是一个一般的州立大学。
美国的教科书的确非常优秀,我们这个专业的几乎所有的经典教科书都能很容易的买到,价格也不是很高。即使是一些小科目,小方向的书也是这样。对于比较大和流行的方向,有很多书从不同的方向加以论述。
至于国内的教科书,稍好的屈指可数,经典的几乎没有。翻译的作品往往读不通,专业水平和文字功夫都不够好。当然这是我这个专业的5年前的情况。
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我猜测,阅读中文应该是吸取信息最有效率的手段。如果这个计划能够成功,将极大加速中国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速度。做一个不恰当的比较,只有软件盗版产业的历史功绩才能于之相比(当然缺点也是类似的)。
但是这个计划最大的缺点是看不到效果,那种有实体,有文章,有效绩的事情才游人做。所以这种事情只能国家扶植,找真正有心有水平有意愿的人去做。钱当然要有足够的保证,能做好这件事情的人大多能有比较好的收入,钱不够谁愿意坐下来干?
本兄提到日本,我也深有同感。日本人就是可以笨到亏本做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但是百年五十年之后绝对翻本大赚。
我年轻的时候查化学索引,心想等到中国有这样的资料,我们就是真的强大了。
因为是兴趣,有没有钱,甚至能否出版都没有太大关系。大不了搞成免费版送上网络,一般来说免费的东西大家也不会追究版权。几个人负责一本书,每人两三章,互相校对,质量不会差。海外的朋友接触英文书比较方便,可以先搞起来。
曾有一个德国教授,在中国访问期间,被我中华美食迷倒,遂跟访问的学校提出,愿意此生以后呆在中国教书,并且拿中国的工资。——这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竟然被学校给拒绝了,十分让人不解,不过后来仔细想想,这种拒绝又是十分合理的。本人曾经接触过几个华人数学家,在本领域绝对是公认的牛人,当然牛不到院士级别了,在一些很不起眼的学校呆着,问起为什么不回国,答曰:不是不想回国,关键是回国后国家把我们放哪里?那些高校、研究所的小九九多着呢,只请牛人,不进牛人;访问欢迎,工作免谈。
不过我还是觉得第四个建议是目前最好的方法了。各高校设置讲座教授,比如说金融数学讲座、代数几何讲座什么的,钱和位置留着,高校享有一定的人事权,你能请到人,那这个人拿这个钱,开这个课,开完走人;你请不到人,钱和位置都空着。感觉老美就是这么做的,有了课题再招人,不是先招人再申请课题。
现在的各种百千万计划什么的,都是针对人而不针对课程和课题;只要你牛,就一定有高校拉你,根本不结合自己学校的专业实际。再比如说长江讲座教授,请了一些牛人,实际上这些牛人也就放假期间到学校转悠一下,不开设课程,科研合作也是蜻蜓点水。与其这样,还不如花钱请一些不那么牛的,开设一些专门的课程、做一些专门的研究。
另:补充一个我听到的关于百万计划(是叫这么名字么?不记得了)的消息:如上面说的,现在国家招聘一些相对有实力的研究人员是有一些阻力的,国家的办法是让那些老的自然淘汰,或者说让那些老的还是分原来那张饼,然后国家拿出新的钱来,用这些钱安排新的职位,重新招人。具体情况是什么样,不清楚。
这个建议也是相当好。我曾经在中文维基百科写过几个数学条目,就是试图按照您的方法来写的。可能是写得不好,反响不大;另外维基擅自改动我的文字(不是别的撰写者改的,是自动改的;只要一提交,显示出来的时候文字就变了),让我对它失去了信任,后来就不写了。
但是因为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并配合相应的习题解答,至少还需要三年时间吧。如果三年后西西河还在,兄台还在,应该能够看到相关的帖子。
兄台的《五湖书话》几年前我潜水的时候就拜读了,受益匪浅,在此拜谢了。
祝好。
这个主意非常之不错!赞成赞成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