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并不缺乏能干肯干的人,只是缺乏对他们的关注(已有图) -- 白鹤

共:💬247 🌺155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只是陈述了一个历史事实

你无须过分激动。如果你认为抱着淘金梦外出闯荡的人都是被“生存条件过于恶劣”而逼迫,那也没办法。

P.S.

我没兴趣歌颂“太平盛世”,只是我觉得把人们外出谋生的原因归为一种,太过片面和武断了。

家园 读这篇文章,总觉一种淡淡的惆怅和莫名的感动~

读这篇文章,总觉一种淡淡的惆怅和莫名的感动~

发现原来如此: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要彻底无忧,还得三条路,

川藏铁路、滇藏铁路和川藏高速公路,这三条路建成之后,西藏海拔3000米以下最适宜人居住的地区将会被汉人占据。

家园 送花,致敬!

每一位都是开疆扩土的英雄

家园 花,好像当年东北也是我们老百姓搞定的
家园 花敬白鹤先生

您说得真好,您笔下的拉萨,跟我看到的一模一样。不知您有没有在拉萨坐过那种人力三轮车?比开出租还要辛苦多了,也都是内地人,我们在拉萨的时候都坐这个。感觉藏族人对汉族人比较友好,但似乎对回族人不太满意。拉萨的回族人也相当不少的,八廓街卖土特产的,很多是回族,这个民族真的很会做生意。

我当时在拉萨只住了几天,觉得治安还挺不错。不过有次在大昭寺跟当地一个藏族小朋友聊天,这孩子跟妈妈一起来熬夜排队等着进寺拜佛供灯,问他爸爸为什么没来,回答说爸爸要看家,不然会有小偷……

您文中提到的阿里,我曾经去过,途经的几个较大的县城都有很多内地人的身影,不少是带着妻儿的,已经在高原上居住了好几年。

还有一点感受特别深的,是阿里高原上对太阳能发电的使用。印象里,几乎每个成规模的居住地都有一大块空地,整齐排列着至少几十块太阳能电池板。可惜我只是走马观花,没来得及仔细打听。

家园 送花。
家园 也坐过三轮,蹬三轮的好辛苦
家园 呵呵,王叔叔,王叔叔的,咋叫的怎亲捏...
家园 从SC学来的

王尝做《黄祸》,描述具体,情节骇人,语言生动,萝莉正太阅之无不泪下,众遂呼为怪叔叔

奥运后王有《藏独路线图》面世,署名“王力雄 北京 2008年”,SC众惊呼“王叔叔,您那个位面的北京不是在98年就被核平了么?”

家园 我觉得您这么理解有点简单化了

内地的条件未必比高原差,高原的条件未必比内地好。就拿开出租车来说,哪里开都不会有太大差别吧。我觉得内地的劳动力相对饱和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您说呢?

家园 【讨论】赞成

我说的和您是一个意思。

内地当然没有高原反应, 自然条件无论如何是比西藏好了, 但是人多工作少, 活重工资少, 再加上其他因素比如不让多生什么的, 对于不少农民来说生存环境比不上西藏。

家园 拉萨现在真繁华

俺去的那会,大多是四川人。这些个PP的建筑很少有。

家园 谢谢,送花

我的看法,我们这个时代,就是在一片废墟上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我把这个过程叫做“重建中国人的信心”。

很欣慰地看到你的这些照片,这是最让人愉快的了。

家园 【原创】送花,也附个听来的故事

前几天跟家里聊天,妈妈说她周围的很多大老婆(中年妇女的意思,土话)都去学开车了,老妈给我显摆了几个新名词,什么倒桩,什么现在学车的人可多了,一个车跟十几个人呢;对了,她们学的都是卡车,大货车,不是轿车。

老妈是快60岁的人了,对车几乎是一窍不通的,能记住那么多的名词,只能说是跟她说这次的人很多,她已经听熟悉了。

问及原因,因为身边多是做水果蔬菜等批发生意的人,其实大多数也隐约猜到的。

1)从去年取消了养路费后,现在一辆车即使不开,放家里也不需要花钱了。

2)去年浙江因为桔子说是里面有虫子的问题,很多桔子卖不出去,因此当时江浙政府对此的解决措施是,对于拉桔子出去的车,不收任何的杂费,每吨还补助50元;当时浙江省内桔农卖出价基本上是少于2毛/斤,加上油费,一车14吨的桔子,运到北方后批发5~6毛一斤,一车赚个三五千是正常的。

3)很多人的考虑就是,自己买辆车,到别的地方进货的时候方便,反正养着车也不花什么钱,带着车去方便,即使不带车,自己坐火车来回,钱也不太少的,还不方便;这也是很多中年妇女加入学车的行列的原因的。

4)顺便问了一下,现在买一辆二手的10吨的车,大概是12万左右,跑一年,一般正常赚个10万八万的,肯定没有问题的,好一点的,车钱一年就出来了,不想干了,车再卖出去就是了,放着也不费钱~~~

第二个是关于我姥姥和姥爷的

姥爷99年时因为胃病住院,割了一半,当时化验后,医生偷偷的跟家里人说,最多5年,后面如果再有问题,也不要再看了,74岁的老人了,再动手术,也经不起折腾的;姥爷今年84岁了。

姥姥今年78岁,去年在家里摔了一跤后,送医院检查是高血压,住了几天后回来了。

小舅几年前包了一个小鱼塘,然后家里活儿就很多。

这几年,姥爷天天到小舅的鱼塘,帮着看门,锄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年姥姥出院后,也开始跟着姥爷一起上山,天天去,一起干活。

妈妈平均一个月回姥姥那里2~3次,跟我说,现在感觉姥姥和姥爷的身体都很好,气色好了不少,不用挂挂着了,腿脚利索了很多了。

说实话,都说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可是每次跟家里聊天,几乎感觉不出来,只能是感觉到那面的热火朝天啊。眼里看到的机会,都会扑过去的感觉。

我不能说,我可以代表那些人,我也是这里面辛辛苦苦忙碌着的工蚁一个,也许不同就在于,我会发发帖子,上上西西河;更重要的是,是他们给我了力量,给了我希望,给了我信心。为何每次脚踩在那片土地上,就感觉到源源不断的精力在恢复?也许就是因为,我从那片土地,从这些乡里亲人的身上,吸取着另一种的力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