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四面楚歌之中国篇 中国发展之大破局之一 -- 井底望天
现在上海中科院把口号改了吧?
北京,上海这两个地方教育资源,工作机会较其他地方明显高出一个层次。所以政府不加引导,人口流动天然会向其转移,但是普罗大众又受限于购买力限制.这些都使得房价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所以说一线城市的房价是现阶段个死结,如不解决地区巨大差异问题;
我比较理想的结果是不同地区分层次的上升,同时提升二线三线城市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城际交通.
唯实 求真 协力 创新
难道以前唯实 求真 被放到后面去了?考虑到汉芯事件,呵呵。。
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但记得次序的变换,就是思维和指导方针的变化.
再补充个小段子:
06年,遇到上海中科院来项目推广(偶这里已经不是他们推广的第一家了),来人带了厚厚一本项目介绍,差不多黄页般大小和厚薄.基本是一页一个项目.偶听了他的几个项目介绍,感觉抓的项目远景都不错,但是离应用还有相当距离.就多聊了聊.问了句这么多好项目,现在有多少已经落实的,有多少已经有意向的或正在洽谈的,回答只有一个已经落实了风投,准备若干年后上市,其余的皆无下文.偶听了好奇,居然有风投敢砸银子到这种技术研究与实际脱节的项目里?细问后,不禁让人莞尔.原来,他们推广的项目,风投一个也没看上,而是不经意间,风投发现了中科院觉得比较低级不中看的一个环节(甚至在他们看来根本不能算是一个项目):项目清晰,成熟,赢利模式明确,长期稳定基本无风险,市场长期看好.中科院是典型的抱着金饭碗找饭吃.
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分配。
目前的这种状态 既得利益阶层是不会放手的
本来也有过憧憬。但是这次绿坝事件一出。彻底放弃希望。寄希望与 改变体制 完全就是与虎谋皮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最后一坑填完)
七
中国未来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其实比能源更重要的,那就是水资源短缺。
当然水资源短缺不光是中国的大问题,也是全球人类的大问题。联合国今天5月发布的一份关于水资源的报告(Water in a Changing World),到2030年,大概全球一半的人口会面临缺水问题。其实俺倒是认为,恐怕这个危机在2020年,就是大概10年后就会到来。那时候全世界喝不到水的人口,就会从现在大概的25%上升到35-40%。以后全球的资源争夺,就会从今天的抢石油变成未来的抢食水。
倒那个时候,俺们今天看到的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因为水问题引发的内战,和中东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外战,都会蔓延到其他地方。
中国的水资源问题,算是世界上比较差的。其实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并不差,是二万八千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只排在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但是因为中国的人口数量高,是世界人口的20%,导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在世界153个国家中,名列121名,是世界平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5%。
因此中国是一个严重干旱缺少的国家,再加上在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对水的要求,尤其是城市居民的需求,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的一个主要瓶颈。中国目前大概是7千万人饮水困难,而这个局面会越来越恶化。
除了平均水量不够之外,中国的水资源分布在季节上也不理想,因为是大陆性季风气候,结果是夏天雨涝,冬天干旱,导致水资源平衡利益难道较高,需要大规模修建水库来调节。虽然中国在建国以后,大量投资兴建水库,但由于水库建设需要大规模投资,导致中国的水库工程滞后,尤其是中部和西部的缺水,和这个关系颇大。
另外中国的水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也不合理。长江流域和以南地区,四个水系—长江、珠江、西南诸河和东南诸河,占了中国水资源的84%,但这些地区的人口只有全国人口的54%。北方的五大水系—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和其他的内陆河,只占水资源的16%,但就要负担46%的总人口。
图一 世界缺水问题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在北方,尤其是华北和西北,主要是水量的缺乏。在南方,尤其是东南和华南,并不缺少水,但却被水质所困,因为近30年的经济大发展,工业企业兴起,城市大量发展,但对城市废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不够,导致各种河流和地下水污染严重。
其实在改革开放之前,地处在江南水乡的上海,已经是在喝漂白粉冲剂了。在改革开放之后,临近的江浙,和南部的粤闽,都加入了有水没水喝的情况。前一阵中国的主要淡水湖太湖的水污染,搞得江南水乡的无锡,没有水喝。
图二 江南水乡的太湖污染
太湖的污染,和中国其他地方的污染一样,例如在华东的山东、江苏、安徽和浙江,在西南的四川和云南,在华南的广东和福建,都是一个来源,就是大量的不受管制的化工企业,大量排污,毒害了各主要河流和沿海水域。
如果说这些地方,尤其是江南水乡,靠的是大干快上的乡镇化工企业,来断绝自己子孙的未来生存之路,只要拿出决心来,花大钱在治理上面,防止新的污染源出现,还是可以解决问题的。虽然说,污染企业,加上地方政府,和当地环保部门,狼狈为奸,不理当地人民的死活,但看来民间的反弹也趋向激烈的抗争方式。
当年在山东阳谷和肥城,安徽宿州,江苏盐城、阜宁、常州和无锡,以及浙江萧山等地,因为化工产业链不进行排污处理,而导致的“癌症村”大量出现,村民们还是采取了和平的抗争,通过上访、投诉、告状等法子,并没有令事情得到解决,还有抗议的农民,包括身为中共党员的村干部,被人反制,用“诬告”的罪名,给判了刑坐牢。
记得在贵州瓮安出现群体事件之后,俺就在《大国游戏》里提出,应该立法禁止当地警力处理群体事件,不能让土皇帝们长期漠视民众的诉求,一旦老百姓抗争,马上动用暴力来镇压。俺的建议是,地方群体事件处理权在武警,而武警的调动权在中央,看你们这帮官老爷,还敢漠视群众呼声,高高在上。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的9月份,中央出台的武警管理新政策,确实在这方面走出了一步。这个政策表明,在民生和地方官政绩的取舍上,中央政府选择了民生。在保护地方民众利益上面,中央政府不再一味的允许地方官吏们胡作非为。
最近在福建龙岩出现的儿童铅中毒事件,民众的反应比当年那些癌症村的村民有进步,但也看到地方政府继续捂盖子的包庇行为。在全民提高环保意识的情况下,如果通过上访和告状都解决不了问题,俺倒是不反对,大家从家里操起家伙,为了下一代子孙的福祉,把地方上少数的害群之马,打断几条马腿。
和中国南方的水资源污染问题想比较,北方的情况就更严重。不光是水资源极度缺乏,而且这些缺乏的水资源还污染严重,再加上地下水,以每年1.5米的速度下降。除了要提倡节约用水,搞好废水和污水回收处理循环再用之外,现在的另一个做法,就是南水北调这个大水利工程。
但是这个工程本身当初的设计,就是为了保障北京和天津的用水而起,在今天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并非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而中国华北的水资源缺乏,其中一大罪魁祸首,就是俺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是不是真的是个好的定都之地?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最起码拦个坝问他们收水费。要不然白白给了印度让阿三们在河里洗澡。
南水北调不仅是解决北京的用水,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现在整个华北地区缺水都很严重,而且污染的厉害。河北一些地方的人畜饮水要打井到200米深。30米深的浅水井的水都无法饮用了。
无论是水源还是地缘,十年之内迁都或者建立陪是要摆在案头讨论的了。
俺是从打倒帝都高房价的立场出发的,呵呵
今天我刚从燕山石化回来。有两个有价值的信息给井大参考。
一个是现在至少在北京,废水利用的水平已经非常高。燕化某高工告诉我燕化所有的水都有废水利用回收,现在燕化本身还在向北京市内供水,而不再是耗水大户。过去燕化用的水是从颐和园经涵管抽至燕化的,现在燕化改为从拒马河取水,回收水从原涵管运输回北京市内当中水用。我问该高工说这种废水回收利用的成本如何,他告诉我说以前燕化要花钱找外面人处理水,现在燕化的废水已经有人竞价回收了。言下之意现在不管是政府补贴还是由于技术进步,总之回收水已经有利可图了。
第二个是关于海水淡化的。这个算是转了一道手的信息,因此不敢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这是我在天津开发区时一个同学告诉我说,目前天津海水淡化已经做到成本是4.5元人民币/吨,实际上已接近实用水平,目前天津市对于海水淡化非常热心,反而对于南水北调工程不太愿意再投钱,据说山东也非常羡慕天津的海水淡化工程,希望引进。总之现在天津的海水淡化已经影响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进度了。因为据说南水北调进天津时水成本已经高达8元/吨,比天津自己海水淡化贵许多。关于海水淡化,确实不是我的特长,我那个同学也不是搞这方面的,因此上面两个数字我只是转述,不能肯定是准确的。
但关于燕化,由于消息来源很高层,同时来自于技术层面,是可信度很高的。
八
关于北京迁都的建议,已经被嚷嚷得比较厉害了。
赞成迁都的人,基本上就是从资源的困乏,尤其是水资源的困境入手,认为北京作为一个中心城市,这个地区的资源已经无法支撑大北京的发展,并对附近的河北造成了资源掠夺,产生了一个环北京贫困带。
这种观点有一个看法没有错,就是北京加上天津两个大都市,对附近周边地区的水资源确实造成很大的压力。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建都在北京以后,整个城市的主要水源,依靠的是西部的永定河和东北部的潮白河。但后来永定河水不足,北京用水主要依赖于东部,于是在1958年,建立了密云水库,积蓄北方潮河和白河之水,作为北京的主要水源。天津的水来源,原先主要依赖于各水系之下游的海河,但由于上游的水流不足,要靠从密云水库借水。但在1981年,北京水源也同样紧张,导致天津用水极度缺乏,因此当年开始进行“引滦入津”工程,从河北的滦河的潘家口和大黑汀两个水库,引水南下。
因此后来兴建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主要为了弥补北京和天津用水的不足。
从2002年底开建的东线,是从江苏的扬州收取长江水,然后沿着京杭大运河入高邮湖、洪泽湖和洛马湖,入山东南部的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这四个湖,然后入东平湖。因为东平湖的海拔最高,从这里,北上水路,从位山过黄河后,可以自流入天津,但其南部就需要13个梯级抽水。从东平湖分流的西水东送,则利用现有水渠东去烟台和威海。
图一 南水北调路线图
这条线路建设上比较容易,但主要问题就是运河水质不好,等水到了天津,不经过特殊处理无法饮用。
其实当年上马这个项目是,海水淡化的技术革新还不够。但到了今天,以最新的技术来开发海水,应该成为天津、烟台和威海这些海滨城市的首选。如果这个改变可以实现的话,那么东线引上来的水,就应该向西边进河北这个缺水地区。
从2003年底开建的中线工程,则是从河南淅川的丹江口水库陶岔闸引水,沿着河南的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顺着渠道,从方城的垭口北上。然后过宝丰、禹州和新郑,在郑州西边的荥阳的孤柏嘴过黄河。在黄河以北,则沿着太行山东麓平原和京广线以西,到保定,然后北过拒马河进北京,交永定河最后到玉渊潭。在保定的徐水,则向东分一条线去天津。
这条线路的水质比较好,但牵涉的征地和移民比较麻烦。
其实主张迁都北京的人士,一个主要理由就是你花这么大功夫,把水从丹江口水库运上来,还不如把首都从北京搬出去,比如说搬到丹江口下面的湖北襄樊,或者是与葛洲坝比较近的荆门,就可以省下这些麻烦。
当然从地缘、经济和文化上看中国应该在哪里定都,也是迁都和反迁都两方面意见的主要争执。
从地缘政治环境下看,从元代开始,到明朝和清朝定都北京,自然是因为这个地方是当时中国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分界线,处在著名的“胡焕庸线”(即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在地理和文明上的分界)上。事实上明朝朱棣迁都北京,正是因为北京在地理上,对西北和蒙古高原的制衡作用,和通过山海关来控制东北。
图二 胡焕庸分界线
在明军大败于土木堡之后,蒙古部落瓦刺的大军兵临北京城下,于是引起了迁都之争。当时的于谦力主坚守北京,而避免周朝放弃长安的平王东迁,和北宋放弃汴梁的南迁临安,导致了王朝衰落。
而清朝定都北京,是依靠本身的发祥地东北,靠对漠南和漠北蒙古各部族的控制,来稳定局面。但同样要面临来自新疆的准葛尔部的挑战,同样是北京郊外打垮了葛尔丹。因为定都北京的原因,对三次外敌入侵朝鲜半岛,明朝、清朝和人民共和国都做出了反应,北洋军阀时期,也非常容易的出兵保卫外蒙古主权。可以想象的是,如果首都是定在南京的话,那么这种反应就会微弱得多,正如国民政府的表现一样。
当然反对者认为,当年明清定都北京的局面已经改变,在中国北方不在面临强敌,中国首都应该向西部和南部移动,一方面是和经济富裕的南方更近,另一方面是促使国家更多重视西部的发展。
其实看胡焕庸线,中国历代的都市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差不多在这条线上,加上前方堡垒张家口、大同和太原,其威慑姿态非常明显。因此不难理解,中国历史上,建都南京或者杭州的政权,都无法维持,在于无法护卫华北平原和两湖,只靠长江天险,人家将襄阳一破,就控制淮河流域,然后坐镇合肥,南过九江,南方小王朝就灰飞烟灭了。因此当年蒋介石选南京为都,对日本在东北的动作自然就没有切肤之痛,让日本人借口卢沟桥事变,而占据华北平原,不闻不问,岂有不败之理。
俺自己的看法,倒是觉得北京不应该迁都,因为要从两个角度看未来,一个是穆斯林文化兴起,颇为类似于历史上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在唐朝时候,双雄并列的态势。另外一个要考虑到东亚各国之间的整合。
从这个大角度来看,北京确实是在东亚的中心。如果只是简单的以中国大陆版图作为坐标,自然比较容易得出西安是中国心脏的结论。不过如果不是用国土,而是以文化和地理作为坐标,那么以北京为中心,西部到乌鲁木齐的距离,大致等同于东部到日本东京的距离。
而从北京到中国南海领土的南沙群岛,大致和东亚大陆,从北京到中南半岛的柬埔寨金边和越南胡志明市的距离。把这个距离从北京向北量,那就是俄罗斯远东的安巴奇克,就是在北冰洋的东西伯利亚海岸上。这个才是北京作为心脏地区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