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辛弃疾为什么不提岳飞?回复更精彩,敬请多关注。 -- 王小棉她妈
清人陈廷焯比较辛弃疾与苏大胡子的异同:“东坡心地光明磊落,忠爱根于性生,故词极超旷而意极平和。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机会不来,正则为郭、李,为岳、韩,变则桓温之流亚,故词极豪雄而意极悲郁。 ”
郭、李当然是郭子仪/李光弼,而岳、韩当然就是岳飞/韩世忠。就是说辛弃疾的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愿望远较一般人炽烈,一旦有了机会,要么做中兴名将,要么做权臣枭雄。
不过从他诗词中看,辛弃疾是一个有英雄情结的人,眼光高得很,心目中攀比是百年间天下武功第一的刘裕、灭国无数统一北方的拓跋焘、天下英雄谁敌手的曹孙,和那些霍去病/窦宪那些开疆拓土的名将,而不是郭李之类的中兴名将。岳飞即使直捣黄龙,也不过郭李。
至于对岳飞,辛弃疾的哥们刘过就专门写过诗吊岳飞。"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把岳飞排为中兴诸将中的第一位。
岳飞死于绍兴十一年(1142年),到绍兴三十二年(1153年),南宋要弄一场隆兴北伐,于是给岳飞平反。到嘉泰四年(1204年)又要北伐,于是把岳飞追封为鄂王,以激励士气。
嘉泰四年六月二十日岳飞追封的官方制词中评价岳飞:
谥武穆岳飞,蕴盖世之才,负冠军之勇,方略如霍骠姚而志灭匈奴,意气如祖豫州而誓清冀、朔,{这是在比霍去病和祖逖}。。。
虽怀子仪贯日之忠,曾无其福;卒堕林甫偃月之计,孰拯其冤?。。。。{这把岳飞比郭子仪,李林甫有偃月堂,种种毒计,多构思于此堂,显然是说秦丞相}
就在这一年之后,辛弃疾被诬落职,为镇江知府。遂于镇江城北北固山上作《永遇乐》:
永遇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两年之后,辛弃疾去世。
南宋文人谢枋得在《祭辛稼轩先生墓记》中评价:“公精忠大义,不在张忠献、岳武穆下"。(就是拿他比岳飞和张浚)。
不熟悉那段历史,只知道岳飞、韩世忠了,如果能稍微展开说说吴氏兄弟是怎么回事,就太好了。
是说岳飞冤案之前,石像就有了么?
《二十四诗品》中有一品为高古,其言玄妙得很,似乎难以把握,其实是可以具体化的。比如诗词中用典过近,就失却了高古之品,越近越没品。就高古这一品来说,有距离感不一定充分,但必要。
底下不少人提出许多卓见,此处补充一二。
我觉得纵观起来,大宋皇帝对辛弃疾还是不错的。
政治上需要的时候用一用,不需要的时候也没把他怎么样。
北伐固然是好,可也得有那个能力才行。辛弃疾一个人能干也没用阿,抵不得宋人积弱,也没钱。
大概是用典越远,显得越有学问,用典近了就有点街头巷议的意思了。
诗品越高古,诗人未必越有学问,倒是越发拽了,写诗一般是摆酷的表现,诗写得好意味着作者摆得很帅,未必有多少学问。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先记下来,啥时候写再说反正挖坑是西西河的规矩。
吴氏兄弟是吴玠吴璘兄弟,大体是富平一战成名,随后长期镇守川陕,战功赫赫。川陕是金军的攻击重点,有很多恶战,其中和尚原一战是宋金第一大胜战。这是我的观点,雪里蕻应该也认同,但北溟客似乎会有不同意见。主要是涉及到对绍兴10年一战的评价上。但吴玠是死于绍兴9年,所以在当时以战绩论称吴玠为第一名将绝不会有异议。
吴玠之后由吴璘继任,然后是吴挺、吴曦,吴家三代镇守川陕,但后来一直受到朝廷的打压。中间过程和是非暂且不论,反正吴家最终的结果就是吴曦降金被封为蜀王。
其实讨论宋金和战,金史不是很可靠的材料。一来说过了,金史讳败扬胜讳的实在有点让人看不下眼;二来辽金宋三史是出了名的芜杂粗疏,在二十四史里面排得上倒数第二(公认的倒数第一是元史~),所以金史中没提的未必就不存在。譬如兄台提的那三个金军将领,盖天大王就是完颜赛里,也即宗贤(见《靖康稗史笺证》);龙虎大王即完颜突合速。这两人都是金国宗室,也是老资格的军事将领。叫XX大王是当时宋人的习惯,南宋初很多金军大头目都有这种听上去很评书化的外号~惟一失考的是夏金吾,但这个金吾在这里应是金国官名,即正三品统军使金吾卫上将军,这和王贵第一封捷奏里的“当阵杀死万户一人”也是对的上号的~
另说下颖昌大捷无诏书的问题,这里有个时间表不知兄台注意过没有?偃城之战(7月8日)的捷报是18日才到达临安的,颖昌之战是在7月14日,按同样的速度计算,捷报要在7月24日前后才能到,可21日岳飞已经奉之前的急诏(按时间估算应当是7月15日前后发下的金字牌急脚递,因为18日岳飞还给高宗发了一道据高宗说“言辞激切”的乞止班师札子,同日岳家军还在临颖与金军有一场遭遇战,三天后却决定撤军)班师了。偃城大捷的奏报到时岳飞还没回军,还可说;颖昌就不一样了,那时候金字牌已到,先强令班师又下诏表彰颖昌大捷,而且还是和偃城一样的空前大捷,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么~
最后,关于老韩,汗,俺说了他是很不容易,但还是那句话,评战功不是看你多不容易~他战果不如岳、吴二将这个是明显的。吴玠仙人关之战手下也不过几千残兵而已~岳飞的兵也确实最多;但第四次北伐时战线拉的很长(有些地方接近川陕战区,有些地方本来应该是张俊的活)以致兵力分散;要求增援,诸路兵马却不进反退;大平原上更没地利,状况比老韩强不了多少。同样少打多,战果更漂亮,这个能力差距就出来了。至于淮西没什么说的,刘光世张俊两个鸟人和老韩比较那是辱没了老韩~
PS:再唠叨两句《鄂国金佗粹编》~
首先这书不是抄的,是岳飞三子岳霖委托国子博士顾杞的原创,写的时候除了考证寻访(凡别人写的一般都注明原作者了,如岳飞重要幕僚黄纵后人黄元振写的岳飞事迹)还参照了《野史》(引证时也明注出处了,很符合现代学术专著的规定),后来倒是有很多书抄它~岳珂对此书其实没多少正面贡献。
其次的确有很多宋史学者都说过岳珂这书有扯淡的成分,但也说过这本书还是研究岳家军的基本史料。说他扯主要指岳珂不知兵事,替高宗遮掩,再就是怀疑他在资料缺失的情况下有发挥想象力的嫌疑(其实所谓嫌疑也只是一些推理和猜测,没什么铁板钉钉的证据),并没说他伪造捷奏和诏书(他也敢阿~)。俗话说传的话没法听,不知道怎么搞的,这个评价在网上传着传着就成了岳珂整本书就是扯淡~事实上关于岳珂这本书的真实性也有旁证的:与岳珂同时的南宋史官章颖,曾经写过《岳飞传》,这个基本上是在岳珂《鄂王行实编年》的基础上增补删改而成的。章颖为嘛非要费这二遍事呢?原因是他觉得岳珂的书“事皆有证”(值得注意的是,他是比对过“夏官赏功之籍”也即兵部赏功簿的,也就是说,秦桧父子的删改并不彻底,至少岳珂书中所引的捷奏原文是有物证的),但担心“言出私家,后世或疑于取信”,所以要特别再写一个官方的考订精编版。现在看起来,章颖的担忧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
当然,如果以最大的恶意揣测,这里确实也存在另一种可能,那就是章颖是和岳珂是一伙的,费这么大的事只是为了让这本扯淡的书变成信史。可是问题又来了:元人撰修宋史时,很多地方是直接照抄南宋时的官方史书《中兴四朝国史》,而这个中兴四朝国史,是在征集“家传、碑志”之类私家著述的基础上撰成的。如果坚持认定后人写的书就是替先人鼓吹,完全不可信,那么本着同样的理由,南宋初其他人物的事迹也大大可疑。但是为什么大家都只怀疑岳飞而不怀疑其他人呢?比如那个明显吹的最厉害的“南宋诸葛亮”张浚(此公才真是托了儿子鼓吹的福)~还是说大家都喜欢奔名气最大的那个下手
南宋刘克庄词: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
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
今把作握蛇骑虎。
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
谈笑里,定齐鲁。
两淮萧瑟惟狐兔。
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
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
算事业须由人做。
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
空目送,塞鸿去。
“投戈下拜真吾父”,用的是岳飞兵不血刃而使游寇张用归降的故事~
我也想过,或许辛弃疾也有类似“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想法~
虽说历史不可假设,但他确实是有这个资本生这个念头。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
不过这首还是比不上非真兄引的那首悲。俺一直觉得破阵子寄陈同甫是辛词里最虐的一首还有个可能比较极端的想法:从某种角度来说,稼轩公的人生比岳飞还惨
岳飞二十七八的时候就有宜兴百姓给他建生祠了,后来虔州的人也供过他的画像,也是生前就有。这个石像倒是忘了是哪里立的了(ms不是虔州也不是宜兴),重新供起来以后薛季宣看过并写过《观岳侯石像》~
不过最牛的还是荆襄一带,岳飞冤案后还“绘其像而祀之”,朝廷不让挂就移到内室偷偷地拜~
所以俺才说发财兄所谓“南宋无岳飞崇拜”的说法离史实差的太远了~
结果孙子吴曦降金,也没成气候,没多久就给人杀掉了,死时4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