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徽帮抗日 -- 井底望天
也是沪校重金聘来的海龟,也是一度的风云人物,最后中国里程碑式的科技居然是几个民工打磨出来的。这就是中国学术界的现状,经费总被一部份利益集团把持,缺乏优胜劣汰的机制。
陈进在事发之前已经是上交的学院院长,十一亿863的科研经费负责人。为什么我们对有些所谓的牛人不敢相信,还不是因为不知道谁是下一个汉芯!
但是就性质来说,其实也就一般.有很多远比汉芯更黑的还没有被公开暴光.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前,奢谈超过美国没有意义.但是,这也不是跟着美国走的理由.因为,这完全是中国自己的问题.
现在,我国电动车产业还处在学习阶段,那么把比我们技术先进的公司作为学习的对象,也没有什么不好。
问题在于:1.学就要学最好的,要学数一数二的,日产在日本车界,也就排在第三第四的位置,学它,不如学丰田和本田,实在不济,学电装也比学日产好。
2.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学习别人当然有必要,但是如果不能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必定会失败。上广电盲目引进液晶生产线,最近要破产,就是一例实证。奇瑞和比亚迪作为私企造车,一旦失败,就是灭顶之灾。
3.除了日产外,其他公司不给你学怎么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日产是雷诺控股的,所以,它可能愿意跟你合作,其他日本公司根本就不屑于跟你合作,凭什么它的技术要提供给你呢。所以,中国汽车业技术不硬是根本原因。比亚迪,现在叫得响,到处吹,又是巴菲特投资,又是电动汽车,呵呵,说不定很快就死,还是像华为这样低调一些好。不要因为投资了比亚迪,就认为比亚迪多么政治正确,不得了。
埋头做事吧,有必要调子唱得那么高吗?
屁股决定脑袋,好象楼主也是有屁股的,不评论。
那就是中国的民族工业。
奇瑞不是私企,是国有企业,安徽省和芜湖国资委占大头。
特别是电池上,日本方面没有太大的优势。
日本以混合动力为电动车发展模式,将来只要把汽油机换成燃料电池,马上就从混合动力车变成纯电动车(纯电动车也要用蓄电池作为辅助动力和动能回收)。
在这个模式下,蓄电池是锂电池或镍氢电池不重要(因为蓄电池在汽车运行过程中始终在动态充放电,容量寿命都不是问题)。
第一代Prius在美国巴尔的摩当出租车使用,跑了20万英里,镍氢电池都没有换过,所以蓄电池没有问题。
如果是纯电动车,必须在航程上与现有的内燃机汽车旗鼓相当,而蓄电池车做不到这一点,而燃料电池车可以做到甚至跑得更远(如果携带燃料一致),因为燃料电池转换效率是60%,远远大于汽油机的30%。
燃料电池和蓄电池原理相差不大(可能单位体积输出功率都差别不大),唯一区别是燃料电池的能源极限在于燃料箱体积而蓄电池的能源局限在于电池的本身体积。
汽车向燃料电池车的过渡是纯电动车不是混合动力车。混合动力车是汽车向纯电动车的过渡。
不能太指望这个。谨慎点说,燃料电池20年内希望不大,夸张点说,它和核聚变发电不知道哪个能先实现呢。
另外,目前进展顺利的是氢燃料电池,不过氢的来源如果是化石燃料的话,那比直接烧汽油效率也是差不多。其他的燃料电池多多少少有积碳的问题在,不太好办。
美国不能推广新能源燃料电池是石油商汽车商捣鬼,利益集团起了阻挡作用,一旦启动起来,发展还是很快的,毕竟基础在那里。
在20世纪80年代航天飞机开始飞行时,Pratt & Whitney的姊妹公司国际燃料电池公司继续为NASA提供航天飞机使用的碱性燃料电池。飞船上所有的电力需求由3组12 kW的燃料电池存储器提供,勿需备用电池。国际燃料电池公司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每个飞船上使用的燃料电池存储器能提供约等于阿波罗飞船上同体积的燃料电池十倍的电力。以低温氢和氧为燃料,这种电池的效率为70%左右,在截至现在的100多次飞行中,这种电池共工作了80,000多个小时。
从阿波罗到航天飞机,氢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提高了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