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简繁之争,还没完没了了? -- 王小棉她妈

共:💬98 🌺13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引用得那些话,你就当是个自闭症患者的喃喃自语得了

一个连话都说不利索的主儿,就别太把他当回事。

家园 阿呆你有没有搞错?

这是疯人院的病人说的吧?

能说出如此震撼人心的疯话,该病成啥样啊?想象不出来。

家园 汉文字里本来就有很多是因为音同而挪用的

你举的例子:“麺”用“面”来简化看起来荒唐,理由是

如果你只看见了一个“面”字, 究竟这个字是“脸面”的意思呢,还是“麺”的意思呢? 简体就分不开。
我也举个例子,“粉”。如果我们说麺粉,有米又有麦,看起来不错。那么,我们还有“花粉”,是不是每当你看到一朵花的时候,就觉得看到花芯里有米粒儿呢?你如果仅仅从字面来讲“文字的精确性”是不科学的。汉字是“意、音”分离的,中国文字的演化和发展是从音同意同两条腿走路演变而来的。有些汉字直接表意不直接表音,有些汉字直接取音不直接取意;而且,在结构上没有什么系统和标准。所以,人学汉字必须逐字死记硬背。我小时候在默写测验的时候,如果写不出老师说的字词,就常常按音或按意自己造一个!

我有很多台湾朋友,有些会对简化字说三道四;也有的问我要繁简字对照表,说要学简化字。我通常对他们说:你如果有机会读一本大陆出版的文学书,比如沈从文、汪增祺的小说(没有什么政治色彩,他们也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书看完了,简化字你也都认得了!—— 会写是另一码事。对于国内一些人提议小孩子要学繁体字,我也同样觉得不必太强调。如果现在的小学初中里多让小孩练一点书法,临颜柳赵欧的帖,认的繁体字就够了。

BTW,我从你的第一篇回复就了解你是大陆人,我也没有说没有几个人会看古文典籍,虽然事实上,看古文典籍的人就是不多。

给这个题目写回帖的人里有很多有学识有见识的人。 我就不再写多余的话了。

家园 鹰毛,绝对索TG滴鹰毛

正常人只要领工资就行鸟,招进精神病院晚期病人还要雇保姆照顾,还要雇保镖看着省得到处闯祸,这要增加多少运营成本哈

家园 这年头,老鹰都是保护动物,

上哪儿抓鹰毛去?

鹰毛,绝对索TG滴鹰毛

鸟毛还差不多。

家园 繁简只是50步和100步的差别, 简化真的必要吗?

高中时能读《管锥篇》真的让我很佩服。 俺是大学读完了, 看见了《管锥篇》, 听说这就是传说中的文化昆仑, 便想爬爬这座大山。 结果呢, 味同嚼蜡, 实在看不下去。 呵呵。 后来就再也没有试过。

我自己本人在北美, 目前大部分的中文报纸都是繁体字版的。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说明, 文字不用简化, 它照样可以很好的普及,台湾人和香港人的文盲率其实比大陆要低不少, 而人家用的是繁体字。

其实, 文字的普及, 和文字本身的繁简无关, 而和社会的富裕程度相关。当年简化汉字甚至要汉字拼音化最主要的原因, 不是汉字太难, 而是国家太穷。甚至, 如果当年汉字拼音化成功了, 估计这个帖子要讨论的是拼音化汉字的先进性了。 不要以为我在说笑, 韩文基本上就是成功拼音化的汉字。

韩文的普及最先还是因为国力太穷, 没有钱受教育的穷人要把本身《训民正音》 的注音当成为文字来用。 至于后来因为政治的原因, 把拼音当成了文字, 就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就是文字精确性的问题。

然后呢, 日文, 日文应该是繁体汉字和拼音的混合体。 也就是说, 它是最繁的汉字和最简单的文字(拼音文字)的混合体, 也就是说, 日本人在同时使用最复杂的汉字和最简单的汉字上面, 没有遇到任何技术上的问题。

那么, 问题来了, 既然如此, 如果社会足够富裕, 几百个简体字比繁体字而言, 它的便利性真的就有那么明显吗? 它对于消灭文盲的作用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我指的是相对于繁体来说, 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可能对于中国人来说, 好像差别挺大的, 不过若是对一个外国人来说, 我们讨论了半天, 其实只是50布与100步的差别而已--都是非常复杂, 非常神奇的东方符号, 甚至是东方图画。

前几天有人说到了西夏文, 咋一看, 字字都可读, 再一细看, 字字都不识, 满纸天书, 大概西人看汉字, 要比我们看西夏文更要复杂许多罢。

当年推广简化字甚至试图汉字拼音化, 都是为了消灭文盲, 但其实消灭文盲最有效的, 是象韩文或者象越南文那样的拼音文字, 只要会说话, 就基本会写, 但是, 大家都知道, 这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其实关于繁简之争, 两边都有些道理, 发个帖子加以讨论, 主要是希望大家不要动辄扣上“没文化”, 甚至“脑残”的帽子。 这样不好, 至少不太民主, 是不? 呵呵。

家园 您所涉及的问题太广,无力全部回答,逐段谈一下看法吧。

1.《管锥编》涉及中西方古代近现代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知识太广,当年也不过是勉勉强强“看懂”而已,很有意思的书。之后想着再重看两遍,犯懒没有实现。不过就咱这门外汉水平而言,任意翻一页当逸闻趣事看,当《聊斋》《阅微草堂笔记》《智囊》读,不妨消闲。

2.大陆虽然并非一穷二白,文盲率大大降低,但是相当一部分人的经济状况仍不能跟发达国家比。经济基础与大众教育间的矛盾不能讲已经彻底消除吧。这两个月中一期《新华文摘》中有篇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文学作品可以作例子。这里的逻辑并不完整,但您也没有对“人家用繁体字”与“文盲率跟大陆比要低不少”的相关性作更显明的解释。

3.这一段您也在证明经济与教育的关系。这说明咱们还是有共通的观点的。握手~

4.上一段

韩文基本上就是成功拼音化的汉字。

与这一段

(韩文)把拼音当成了文字, 就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就是文字精确性的问题。

这里出现了矛盾。

5.

日本人在同时使用最复杂的汉字和最简单的汉字上面, 没有遇到任何技术上的问题。

这一段证明了使用繁体字的可行性,同时也否定了使用简体字的不可行性;

这一段证明了使用繁体字的正义性,同时也否定了使用简体字的非正义性。

6.

如果社会足够富裕, 几百个简体字比繁体字而言, 它的便利性真的就有那么明显吗? 它对于消灭文盲的作用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我指的是相对于繁体来说, 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真的。——解放前后中国大陆文盲数量的变化过程证明了“便利性”和“神奇”,即使不是必要条件,至少是充分条件。

并且,“社会足够富裕”至少在现在或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是想要就能有的东西。想象中可以凭空设立边界条件,但是现实是一步步发展来的。就算是现在“社会有点富裕”也是在当年新中国百业凋零的起点上发展来的。港台可能“足够富裕”,但是他们一有蒋、英老本,二有地缘优势,三有二战后经济起飞的时机,天时地利人和俱备,大陆实在没法随便跟它们比。

可能对于中国人来说, 好像差别挺大的, 不过若是对一个外国人来说,

所以您也承认文化因素的影响了

7.清末国人看洋文,犹洋人看中文。什么逼中国人学洋文而非反过来?经济科技等等。

洋人看繁体,并不比看简体容易或困难。

8.

消灭文盲……大家都知道, 这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确实。并且这的确在相当程度上在人均相对穷困的大陆实现了。——不巧,这个过程中用的是简体字。

9.我对那个雅虎奇摩的统独争论中台湾发言的表现,以及有人用简体“爱”附会大陆没有心的行径嗤之为“脑残”,并非对简繁之争嗤笑。一:读帖要仔细,慎防偷换概念;二,我的确认为前述两类行径为脑残;三:判断应该使用简化字还是繁体字与否的标准不应是“民主”。

家园 写的还行,有进步,但有错别字。

好好练练你的普通话,发音是“yin”,不是“ying”!再这样一次,扣你奖金。

家园 就现在各路论坛的版面全换繁体字

我看着不得累死,眼睛要发花,所以我特别不喜欢去google搜什么东西结果搜到繁体网页。看着也累,写着也累何必呢,何苦呢?!

要说什么文化之类,谁说“简体字”没文化,就先亮亮自己的手书字,字写得丑的没资格来说什么“爱的心啊,文化啊” 那"愛"字写得丑要变成“痛心”了。。。字写得漂亮的,我们再慢慢谈这个简繁问题。

家园 日文和韩文的情况跟汉语不同吧

印象里看到过语言学上的说法,日文和韩文跟汉语不是一个语系的,本身日韩语言借用汉字来表达有些不得以(因为原来没有自己的文字),实际上日韩文如果用标音的方法相对更准确或者更易于学习。使用汉字时间长了产生的问题也不少,所以日韩还是发明了自己的拼音标注,虽说完全使用拼音也有表达不精确的时候,有时还是需要汉字,但是带来的好处是比继续使用汉字要多的。基本上还是出于语言发展的原因,跟去中国或者去汉字没什么关系。

但是汉语本身还是跟汉字紧密结合的,而拼音化走的太远太极端,对汉语自身弊大于利,所以我觉得当年即使再穷,也不会完全拼音化,而简化字在当年扫盲上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比较赞同你“文字的普及, 和文字本身的繁简无关, 而和社会的富裕程度相关”的说法。不过在现在慢慢富裕起来之后再宣传恢复繁体我觉得也没必要,写简识繁就可以了,批判简体字割裂传统文化我觉得是别有用心的政治宣传。真的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识别繁体字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还有就是简化字结合拼音在国际上推广汉语也是有积极意义的,让习惯了字母文字的人直接学习繁体字的难度不小。

家园 委员长不是支持,是推行。第一批简化字表就是委员长的杰作

倒是tg的第二批表被人民大众否决了。

家园 见过几个小日本也在叫嚣繁简字问题,看来JY宣传很见成效

原先有几个小日本学生问我,说你们是不是现在用了简体字都看不懂古文?

噎的我半天没说出话,后来正告他们,首先俺们大多数的简体字和日本汉字区别很小,你们不存在阅读障碍的话那俺们也不存在。

其次,要说现代人看不懂古文,这事情到底发生在中国还是日本?

这几个挫人哈哈淫笑一阵,然后就把矛头转向韩国。俺们于是一起很狭隘很WS的嘲笑了韩国人完全看不懂古文,最后拍拍屁股走人了

家园 我更喜欢繁体字,但我不赞成再改回去

现在的孩子们适当增强阅读繁体字的能力也不是没有一点儿必要。

当年的文字改革的确是过于仓促,缺乏更长远的思考,中华民族根本性的民族文化特征之一,也就是文字,经过简化,被人为的破坏了其脉络清晰的历史传承过程。

但是文字改革也有当时条件下进步的一面,文盲率大幅度的降低,也有文字简化的功劳。

我本人,看繁体和简体几乎没什么差异,写繁体差点儿。

家园 日本人不会自抽嘴巴

战后文字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

1、减少汉字用量(先是规定只能用1845个当用汉字,后来改为1945个常用汉字,并不再限制表外汉字的使用)

2、汉字简化

家园 使用简体字

但是推广大家认识千儿八百个繁体字,中小学适当的开一点繁体字的教学,以保持文化的连续性。

我老爹挺有意思,给我看繁体版的西游记,繁体字后来就七七八八都认识了,但是一般不会写。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