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丹青难写是精神(四)--两枚迟了半世纪的勳章 -- 北宸
日本軍では、シンガポール攻略が予想以上に順調に進展したことから兵力に余裕が生じていました。そこでビルマ全域の攻略を推進することとし、第18師団と第56師団をラングーンへ増援しました。両軍の戦闘は各地で激戦となりました。特に孫立人少将の率いる中国軍新編第38師は4月17日からの3日間、エナンジョンにおいて第33師団と激しく戦いました。
--选自 木曾隼人 《1942年中的缅甸之战》
“在故友的奔走下,终在1988年找到了张琦烈士在湖南祁阳的独生女张锦兰女士,也了却了将军多年的一个心愿。
将军晚年对昔日的荣光,看淡了,心中始终尊重的是国家的名器。将军曾郑重表示张琦是抗日殉国的军人,能得盟军追赠勳章,是国家的荣誉。”
1942年4月16日,英缅军第一师被日军包围在仁安羌地区。截止当日下午2时,日军投入战斗的部队有第三十三师团第214联队,附山炮第三大队(队长中井正少佐)、工兵第四中队、轻装甲车第二中队;第215联队,附轻装甲车大队主力、独立速射炮第十一中队,山炮第四中队、独立二十一旅团炮兵队、高射炮第五十一大队。
这点很重要,可以知道日军投入的兵力为一个加强旅团。这样一个加强旅团,总兵力应不少于8000人。
后来的战斗结果我们都知道了,经过17、18、19日三天激烈战斗,日军被击溃,退出仁安羌地区。如果被击毙约500余人,仅占总兵力的6%,日军就跨了,看上去就不象强悍的日军了。所以,我比较相信“日军遗尸1200余具”的说法。也就是说,3天战斗,日军损失15%的兵力,加上负伤的,损失当在20-30%,不得不溃退下去。
国军方面,参战的主力是第113团,兵力1123人,加上新38师师部直属的工兵连、搜索连、谍报队、战炮连等,总兵力应在2000余人。以2000余人的兵力,将8000余人的日军击败。鬼子不但逃了,而且丢弃了许多重装备,被俘的美军和车辆也不要了。以少胜多,而且打的鬼子如此狼狈,在整个抗日战争史上,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实际上,19日解救出英国佬和美国佬之后,孙立人并没有就此罢手。20日,第112团主力到达,孙立人决心以该团为主力,于明日继续攻击,向敌右翼包围,断其后路。期将该敌压迫于伊洛瓦底江左岸一举而歼灭之。乃于二十四时下达攻击命令,命令内容如下:
一、当面之敌正与我第一一三团对战中,本日(二十日)晚据报,敌以大批汽车输送大量部队增援,似有明日拂晓对我发起攻击之企图。
二、本师以击破该敌之目的,本日(二十日)晚即利用夜暗,将部队向前推进,明日(二十一日)拂晓前,展开于宾河左岸第一一三团阵地之左翼,亘油田之线,保持主力于左翼,将重点指向敌之右侧背,压迫敌人于伊洛瓦底江左岸地区,而歼灭之。
三、第一一三团为右翼队仍在原阵地利用地形,以猛烈火力牵制敌人,协同师主力之攻击。
四、第一一二团(欠一营》为左翼队,即利用夜暗向前推进,于明日(二十一日)拂晓展开于宾河左岸之线后,即以主力指向敌之背后包围敌人而歼灭之。
五、第一一二团第一营为师之预备队,位置于左翼队后方。
六、英军炮兵应于明日(二十一日)拂晓前,完成射击准备,以火力协同左翼队之战斗,以一部协同右翼队之战斗。
七、工兵排及特务连(欠一排)均位置于师战斗指挥所附近。
八、通信连以师指挥所为基点,构成向各部队之通信网。
九、弹药补充,以汽车向前输送。
十、伤兵救护,以英方救护车担任之。
十一、配属于师之卡车十五辆,均控制于师战斗指挥所附近,听候派遣。
十二、余位在战斗指挥所。
同时并电令尚在曼德勒的第114团兼程前来仁安羌。孙将军的胃口很大,他要乘胜包鬼子的饺子。孙将军的这个决心,也是符合当初史迪威的计划的。
4月初,史迪威正积极地组织“平满纳会战”,决心举行反攻,而英军却极力主张“弃缅保印”的战略。对此,杜聿明断然予以拒绝,并向史迪威、罗卓英建议,派新三十八师进至皎勃东、纳貌附近,防止英军突然退出战线。
果然,英军先逃了,却被鬼子迂回包围在仁安羌。16日深夜,亚历山大向史迪威求援,正好杜聿明上面建议的新38师112、113团正在开进途中。于是史迪威决定调新38师112、113团分别驰援英缅第一师和英印十七师,当即派梅里尔少校和联络参谋王楚英连夜向孙立人送达命令并监督其实施。
梅里尔(右2)向孙立人师长(左1)传达史迪威救援被围英军命令。左2为王楚英。
解救了英军,孙将军当然要执行史迪威当初的“平满纳会战”计划,所以就在20日深夜下达了上面的作战命令。可是,他不知道,16日深夜,亚历山大在向史迪威求援的同时,向史迪威提出了后退到曼德勒进行会战的所谓“斯利姆计划”。史迪威听到亚历山大这番诉说和建议,决心已开始动摇。
19日,当孙将军救出英国佬之后,史迪威已下令全线后撤,却没有向孙立人透露一点风声。史迪威不说,这几天逼着孙立人进攻解救他部下的英缅第一军军长威廉·斯利姆也憋着不说。不跟孙立人说,也不跟史迪威派去的梅里尔、王楚英,以及斯利姆派去韦尔斯上校说。直到21日凌晨,英军跑远了,才派了个罗伯逊上尉送来电报通知。孙立人一看,立即下令21日晨撤退。
好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为什么仁安羌之战新38师能够以少胜多、以劣胜强?我个人认为,除了将士英勇之外,最重要的是战术灵活、指挥正确。
比如说,北辰前面所引逸云三洲的描述:17日,“占领宾河北岸从大桥到老渡口间约三千公尺正面的日军,为高延隆中佐所率第214联队第三大队,附轻装甲车队、山炮、速射炮各一队,发现中国军队向河岸运动后,即出动步兵一部,在装甲车的支援下,主动向中国军队逆袭,与华军蒋元连接火,蒋连后撤,日军跟踪而来,17日下午约四时,与113团第三营主力接战,被三营击败,退回原阵地。”
不仅这么简单。
就在日军“出动步兵一部,在装甲车的支援下,主动向中国军队逆袭,与华军蒋元连接火,蒋连后撤”时,英缅第一军军长斯利姆在韦尔斯上校陪同下也爬上山头找到了孙立人,恳切地要求孙师长指挥主力由公路东侧抄袭敌后,乘势夺取大桥,肃清北岸之敌,以便渡河进攻仁安羌。他还诉说,仁安羌内被围的英军已断水断粮,处境危殆,请孙师长迅速行动,孙师长很平静地对斯利姆说:“本人和全体官兵要救英军脱险的心情都很急迫。但因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我军只能以奇取胜。”斯利姆一走,孙立人就跟刘放吾说,不要听英国佬的,采用副团长赵狄的办法“将工兵连、战炮连和第三营主力在公路东侧展开,令蒋连沿公路西侧后撤,诱敌前来,予以歼灭。”15时30分张琦第三营和师直属队已按赵狄的计划在公路东侧森林里、小山上进入伏击阵地,各种火器都处于待命发射中,日军的进路已埋了地雷,在右前方公路及其西侧,数百名日军跟在装甲车后面,借着密集炮火的掩护,正向边打边退的我军蒋元连如潮涌般扑来。15时56分,赵狄见蒋元连退到了安全区,日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区,便对着手中的话筒大喊“打”!顿时地雷爆炸,枪炮齐鸣,日军被打得抱头鼠窜,死伤枕藉,有些则负隅顽抗;冲来的装甲车半数被毁,余者便掉头回逃,在宾河南岸的各种敌炮便向我伏击阵地猛轰,弹如雨下,使我军无法还击,敌军残部乘机夺路回逃,激战至16时40分,战斗开始沉寂,清扫战场,发现敌军弃尸112具,还有许多武器弹药。
这以后,斯利姆多次找到孙立人,要求国军发起强攻,解救他的英缅军第一师,均被孙立人劝解。18、19两日,孙立人均采用夜间将部队潜入敌阵前,拂晓突然发起冲击的战术,终于将日军击溃,解救出英缅军第一师。
这以后,斯利姆多次找到孙立人,要求国军发起强攻,解救他的英缅军第一师,均被孙立人劝解。18、19两日,孙立人均采用夜间将部队潜入敌阵前,拂晓突然发起冲击的战术,终于将日军击溃,解救出英缅军第一师。
两个感觉
一 孙是tg. 至少打起仗来是tg
二 英国佬让国军给他强攻解围? 做梦去. 叫我说再晚一点再救他更好. 到时候也组织一下,命令英军坚守待援,还得让他们先发动反冲锋内外夹击.哼哼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太TMD不是东西了。
别客气,用就是了。
常看到您的好文章,得谢谢您才好呢。
请见网友啸狼的考证仁安羌作战小考。我这里摘抄一下他在考证之后所做的评价:
1、关于兵力:
英军:英缅军第1师大部,Pinchong河南岸约7000人,北岸约1000人。众多资料中有第7装甲旅甚至亚历山大上将被困仁安羌的记载,经考证不实【注26】。
国军:新38师113团,1121人。
日军:作间部队,包括第33师团步兵第214联队(缺第1大队,后增援抵达),山炮兵第3大队,1个工兵小队、卫生队等,约3000人。
2、三方作战评价
不得不承认,英缅军这种殖民地部队的战斗力,远不如正牌的英国陆军,7000英军被3000日军就给切断了退路。究其原因,从战略上说,整个缅甸英军从上到下战斗意志不强,保住印度才是英国远东战略的重中之重,缅甸是可以放弃的。从战术上说,英缅军第1师在撤退时根本没有觉察到作间部队的穿插,被突袭后惊慌失措,让日军占领了战术要点。从后勤上说,日军切断了英缅军的水源,在缺水的情况下作战,人的战斗力也要大打折扣,这一点在英缅军第1师师长斯考特向英缅军第1军团军团长斯列姆的电报中写得很清楚。由于英缅军在第一次缅北作战中与中国远征军的配合相当差劲,因此中方战史和回忆录中多有贬低英缅军的记述存在。但是,在日方战史中,对英缅军数次突围行动的记述用了很多篇幅,战况也描写得相当激烈。可见与日军作间部队主力作战的实为英缅军。
日军作间部队利用缴获的英军车辆,快速穿插玩得相当漂亮,打了英缅军一个大大的闷棍。不过由于兵力不足,对英缅军并没有实现完整意义上的“包围”,在北面Pinchong河一线的兵力更少。于是在面对国军毫无保留预备队的猛攻一时摸不清情况,也有点被打闷棍的感觉。对比双方的战史来看,日军退到仁安羌以南更可能是兵力不足,被夹击后发现损失过大,主动收缩以等待师团主力增援的结果。
国军新编38师113团在18日攻击时,当面日军只有高延大队第9中队约200人。19日攻击时,1、2营和英缅军夹击日军主力,3营当面日军应当是501高地守军和增援的1个中队,迂回的德重大队具体运动方向不详,可能是向501高地方向增援。国军在兵力与日军略多或者相当的情况下,进攻作战取得了小于1的交换比,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也算是可圈可点。一方面,是经过整训的新编38师战斗力的确还不错,另一方面,有英军火炮和坦克的全力配合,还有就是日军兵力不足。
3、作战意义:
仁安羌作战发生在彬文那作战计划破产之后,英中联军全面撤退的过程中。日军未能在英缅军破坏油田之前抢占仁安羌油田区,也未能歼灭英缅军第1师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日军未能达到作战意图,是失败的。并且由于此战涉及到“解救”了大批“高贵”的西方人(包括随军撤退的家属、传教士等等),因此被长期海内外高调吹捧,甚至吹出了“孙立人以一团之力击溃日军33师团主力”的神话。
但事实上,此战并未影响整个第一次缅北作战的进程。几乎在此战进行的同时,远征军东线防御被日军56师团全面突破,暂编55师被日军击溃【注27】。加之蒋介石、中英联军总部、中国远征军长官部、参谋团多方矛盾重重,缅北战局已完全糜烂,无法挽回。4月29日腊戌失守,5月1日曼德勒失守,5月8日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后路被日军截断,只得分路突围。第一次缅北作战完全失败。
关于敌我伤亡,他的考证是:
38师【孙立人的师】重新古领了仁安羌,击毙了400名日本人。缅甸人正在向长久进发。因此这个问题解决。斯皮尔带来了不服从命令和开小差的消息。P84
最近这个数字越传越邪,央视纪录片中远征军老兵说日军死亡4000人,还说是日本人在“碑上”自己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