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老兵评史】五胡录点评 -- 老兵帅客
西晋的覆亡,除了武帝失策导致的惠帝昏愚和诸王实封引起的朝廷内乱以外,九品中正制也危害不小。
九品中正制本起自曹魏,目的是制度化、系统化地为朝廷提供人才,但是很快就转化为世家大族控制政治特权的工具,因为人才的选拔都是由各个州郡的中正来决定,吏部只剩下了任用权;而且世家大族控制了朝廷,任用权也就为世家大族所控制,吏部只有听命的资格了。结果就是“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样的世代相承、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其结果就是做高官者很多都是凭自己的门第而不是自己的能力,于是朝廷养了一大帮的高职低能者,有能力但是缺乏门第的反而上不去,这样朝廷一旦有难,缺少有能力的人来维持也就成为必然。
武帝时,很多朝臣已经看出了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刘毅就曾经上疏论及此事“如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依仗权贵,随意升降,对选拔用人不利,应该加以废止”。但是武帝要笼络世族,不想损害他们的利益,没有采纳。世族人数众多,朝廷要努力安插他们,于是设法多设州郡,多加官职,,多加部属,结果弄得冗官充斥,人浮于事,官场迅速腐败。一旦天下有事,这些凭门第得以做官的纨绔们一无所能,西晋的迅速败亡,他们责无旁贷。
玄谈起自曹魏后期的政治高压,竹林七贤多是这方面的高手。后来西晋建立,政治高压逐渐解除,但是玄谈却留了下来,原因很简单,高官们闲着无聊,又要显示自己的高雅,玄谈遂成为他们的普遍爱好。高门子弟凭借门第而做高官,官位虽高却没有多少职责,于是大家以玄谈为乐趣,整天玄言高远,不切实际,王衍就是他们的代表人物。国家危急的时候以他们作为领袖,不亡亦难。
至于匈奴汉,本身不过是个军阀混合体,如果不是西晋自乱,匈奴汉何能为?
匈奴汉存在其间,主要有两个杰出人物:刘渊和石勒。刘渊主要致力于军事征服,但是继承人都是纯粹的军阀而无治术,匈奴汉/前赵灭亡遂不可避免;而石勒则先有右侯张宾,后来又有其他汉人谋士辅佐,政治上比较上轨道,后赵能够基本统一北方,理所应当。
刘琨志向高远,能力不足,事败身死,令人遗憾。
祖逖在困难的时刻作了正确的事情,然后又在正确的时候死去,保全了一世英名。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你多聪明啊,能够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先写三千篇,把读者搞得彻底晕菜了,然后再加目录,整个一个累死人不偿命。
我不行啊,只能够谋定而后动,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到详细设计,到实现、测试和发布一步步来(坏了,怎么说到软件开发上去了?赶紧打住)。再者说了,咱也是为了读者阅读方便不是?
雷老虎教导我们说:“我们要以德服人!”
一。刘曜攻打长安,西晋凉州刺史张??派部将韩璞等人率领一万军队勤王,但是受到沿途诸夷的阻截,还没有到达长安,长安已经陷落了,于是凉州勤王的军队退回,没有和刘曜接战。
二。刘曜和石勒关系的破裂根本原因是二人都是实力派,很难想象其中一个会真心臣服于另一人;但是就过程而言,开始双方还是和平共事的,直到刘曜没有理由地杀了石勒的使者为止。以此观之,匈奴汉只有刘渊有些政治家的能力,刘聪、刘曜都不过是纯粹的武夫。虽然刘曜治理上有些成就,但就政治和外交谋略而言,和石勒差得就比较远了,刘曜最终败给石勒也就不奇怪了,虽然石勒独立的时候只有二十四郡的土地。
三。祖逖和石勒停战一事很有趣,难道他已经有了养寇自重的想法?
四。石勒为人做事光明磊落,他的这段话:“人怎么会没有自知之明呢?先生的说法太过了,朕如果碰到汉高祖那么只能做他的臣子,和韩信彭越在一起工作,但是如果碰到汉光武帝刘秀的话就要在中原较量较量了,还不知道鹿死谁手呢?大丈夫行事本就应当磊磊落落,象日月那样高洁,怎么能和欺负孤儿寡妇的曹操司马懿相比呢?所以说朕应当在汉高祖和汉光武之间,比轩辕皇帝差远了。”说的实在是好,足以羞死腐儒。但是他没有及时除掉石虎,以至于自己后代被诛杀殆尽,石虎残暴,其后代后来又被冉闵诛杀殆尽。一念之差导致宗灭国亡,这是石勒最大的过失。
五。“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一句出自五代李克用回复朱温的信件,朱温听侍臣读信到这里不禁感叹道“李公僻处西北而有士如此”,命人回信也要力求文采。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那个时代好像千古奇闻特别的多
平心而论,前赵、后赵只有石勒一人值得注意,当时神州各地同时代人,以他的光芒最为耀眼。
但是石勒的优点只是自己的天生才智、人才运气和人品,却没有能够做到从制度上来稳定国家,以至于他死以后国家很快再次成为军阀混战的所在,身死宗灭。
就人品而言,石勒心胸宽广,可比汉高和后来的苻坚;军事才智方面类似于光武,都是凌驾于手下诸将之上的才华之士,但是治国的深谋远虑方面则远不如光武,以至于死后国家即乱;至于人才任用方面,他运气很好,遇到了张宾,但是后来的徐光和程瑕差得就很远了,说明他不会选拔人才,否则如刘备而言“世不乏贤”,何止于此?
像他这样才能的君主,只能够成为一代雄主,却无法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单就其对国家的作用而言,他类似于北凉的沮渠蒙逊。
至于同时代前赵、后赵的其它人,不值一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有出息,偶看好你,不枉偶转那么多贴还让老大删了。
臭美吧你!
那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有梦晓这样的流氓给我做打手,我怕什么?”
一。慕容翰应该并没有继位,因为虽然慕容翰很能干,但是慕容?@最终选择了慕容??为世子并最终接位,慕容翰逃往段辽处。
二。慕容??最初和石虎约定共击段辽,但是慕容??失约没有去却去别处捞实惠,因此石虎攻打慕容??是师出有名的。
三。成汉李期被废黜以后降为邗都县公,是封爵,而不是县令这样的行政官员。
四。桓温灭了成汉以后,很是得意,大宴成汉旧臣,碰到了一位据说有一百多岁的小官,知道一些蜀汉诸葛亮的旧事,于是桓温问这位小官诸葛亮治蜀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小官回答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桓温因此面露矜持之色,没想到小官接着说“只是自他之后,再也没有遇到过处事像他那样恰当的人了”,桓温大惭。
五。褚裒是褚太后的父亲,没有军事能力却想靠北伐建功,可谓不自量力。
六。羯族灭族倒是挺痛快,不知道后来的侯景是怎么来的。
七。慕容氏早期的确很出人才,后来就算了,例如慕容宝、慕容熙、慕容超什么的。
八。姚襄救石祗之役应该是出动了两万八千骑兵而不是三万八千骑兵。
九。冉闵被俘之役应该是主动地军事行动,而不是打猎。
十。连环马的优势在于突然出现所造成的强大冲击力,否则一旦对手以拒马、壁垒和弓箭来防守,它也就没用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一。鲜卑四大部落:宇文氏,慕容氏,段氏,和拓拔氏先后进入中国历史的范畴。段氏虽然最先失势,燕国慕容垂的夫人却是出自段氏;慕容氏是十六国时期四燕(加上西燕是五燕)的皇族;拓拔氏是后来北魏的皇族;宇文氏则是后来北周的皇族。真不明白鲜卑这个民族到底得了上天什么恩赐,居然在这么长时间(大约两百多年)内英雄辈出而且轮流执政,不管是军事才能还是治理国家,都比其它四胡强多了。
二。在鲜卑的四大部落之中,慕容氏是最英雄辈出的一支,前燕、后燕和南燕都有很出色的人才。当然,后燕慕容垂和南燕慕容德兄弟两个都是慕容恪的兄弟,也可以说,慕容氏一支也就是慕容恪这一辈英雄出得最多。慕容氏出现了这么多的英雄却没有能够统一天下,只能够说是命数使然。
三。前凉国小力弱,如果不是谢艾,恐怕早就结束了。
四。成汉虚弱,困守蜀中,被桓温所灭虽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就国力而言,也维持不了多久了。
五。石虎时期的后赵和冉闵的冉魏都不具备真正国家的资格而只是军阀集团,因为他们只有暴力而没有治理能力,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长久的。
六。东晋的门阀制度所产生的就是一群眼高手低的废物,在和这些废物相比,桓温的才能显得格外耀眼,同时,也就是他能够给这个时期的东晋历史增加一些亮点。庾亮北伐,时机和准备都不足,难免失败。至于殷浩,此人有德有言,如果作为文官首长,足以表率众卿,但是作为军事统帅则能力明显不足,用此人北伐,只能够说朝廷用人不当。
七。姚襄那样的刚强个性,只能够自己独立,让他和别人共事,实在是难。至于说他的神明气度可以和孙策相比,雄健用武则超过了后者未免过于夸大其词,难怪桓温会对此付之一笑。
八。在这段时间内,佛教第一次成为了国家宗教(后赵),其作用就是佛图澄死而后赵亡。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都说经历了冉闵的屠杀,羯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已经不存在了。
并不是说所有人都死光了。
比如襄国作为羯族的故都,就应该还有不少羯族生活着。
所以有后来流传下来,也不稀奇了。
一。立足于凉州的五凉国力都不足以向中原扩张,因此基本只是它们自己内部的战争或者被中原王朝攻打。
二。桓温是东晋明帝的女婿,娶了南康长公主。
三。蓝田之战,前秦军如此轻易战败,估计是战役指挥上的问题而不完全是战斗力的问题,否则以这样的军队,如何争夺天下?
四。王猛点破桓温的心思以后,桓温沉默良久才说:“江东没有人比得上您的才干”。
五。苻苌死后,苻健立苻生为太子一事是很奇怪的,因为苻生为苻健第三子,自身有残疾而且有严重的性格缺陷,残暴而缺乏政治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苻健依然立苻生为太子,估计有两种可能:那时候前秦以残暴粗狂为优点;或者苻健其他的儿子都更加不成器。从苻坚小时候主动要求读书得到祖父意外的惊喜来看,那时候的前秦主流应该以残暴粗狂为优点。这样看来,在苻坚继位以前,所谓前秦不过是又一个军阀集团,谈不上是个有意义的国家。
六。桓温的那句感慨:“让神州沉沦,成为百年的废墟的罪魁祸首,其实都是我们汉人自己啊。”说的真是太对了,如果不是西晋皇族的自相残杀,怎么会有五胡乱华这样的惨事发生?
七。苻黄眉应该是死于苻生之手,而不是苻坚。
八。:“昨天皇上喝醉了,对左右说‘阿法兄弟不可信,明天一定要除掉他们!’”这句话应该是苻生宫里的宫女报告的,也许她就是苻坚的心腹?
九。苻生被废以后,没有马上被杀。苻坚继位以后,派人逼苻生自杀,苻生喝酒数斗,被力士活活拉死。
十。苻生用王猛治国,政权比较像个国家了。
十一。广固这个地方看来很不吉利,先是段龛,后是南燕慕容超,两位鲜卑首领都折在这里了。
十二。谢万的优异表现可说是世族子弟的通病。谢安要求谢万安抚士卒,谢万召集众将,半天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只有一句“诸位都是劲卒”,以诸将为普通士卒,弄得人人愤懑,部队不战即溃,谢万最后被废为庶人。
十三。慕舆根有野心而没有手腕,失败是正常的。
十四。桓温此人,才能过人而私心自用,做事反复,当断不断,以至于遗憾终身。假如他以霹雳手段夺取帝位,并非不可能;而且以他的才干,多半会比东晋君臣做的要好得多。
十五。慕容恪曾经十次败给冉闵,最后靠连环马取胜,因此并非不可战胜。
十六。慕容恪当权不过九年(360-369?),谈不上几十年。
十七。苻坚是太乐天了,不过慕容垂还算对得起他,总比姚氏强多了。
十八。司马光的评论多是腐儒之见,不值一提。
十九。前燕灭亡以后,苻坚留王猛镇守关东六州数年才调回京师而不是直接返回的。
二十。王猛死后不到十年,天下就大乱了,不用等三十年他的预言就都兑现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东晋这个时期只有桓温出色。
他的两次北伐,攻打前秦是败于私心自用,停留于灞上而师老卒惰;攻打前燕则是败于私心自用(停留于枋头)和补给线过长,以至于很难保证不被敌人截断,以至于被迫撤退,终至大败。
步兵对抗骑兵,依靠的是集团战斗力,一旦士气衰落,人心涣散,是很难抗击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的。
至于他要求迁都洛阳,朝廷固然没有这样做的想法,他自己恐怕也没有,结果只不过是又给自己增加了一堆头衔。一句话,桓温私心自用,终于误事。
前秦的崛起,主要是靠王猛的依法治国和恢复经济,其次是靠前燕自毁长城和慕容评这样的草包。而前秦的弊端也很清楚:自己的族人太少,很难控制住占领的广大地区;而苻坚过于宽厚,没有能够及时除掉不安定因素。这样前秦占领的地盘越大,实力就越分散,潜在的敌人也就越多,一旦有大的失败,就会土崩瓦解,后来的淝水之战就是这样的一个触发器。
淝水之战的失败,如果发生在任何一个稳定的强国里,都不会导致国家的瓦解,但是对于前秦,就足以让它垮掉了。究其根源,就在于前秦扩张太快、基础不稳定和苻坚过于宽厚。这方面的另一个例子就是李自成,他也是由于自己扩张太快导致的基础不稳定,和军队精锐的主力在山海关丧失殆尽而出现的土崩瓦解,山海关战败之后直到李自成战死,他都不过是在挣扎而已,这点和苻坚是完全一样的。
前燕的强盛是因为有慕容恪这样的贤相良将和慕容垂这样的良将存在,它的衰落则是由于朝廷内部有昏庸的太后,年幼的君主和无能的奸臣。它因为贤相良将的军事胜利而强盛,也因为无能奸臣的误国而迅速亡国。究其根本,在于朝廷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来保证执政的水平,而完全依靠贤相良将这样的贤人政治。
前凉国力衰落,内部混乱,乏善可陈,不评也罢。
对比以上四国,表面上看,前秦、前燕光辉灿烂,但究其治国能力和国家稳定程度而言,东晋当居首位,而前秦、前燕则依然没有摆脱成王败寇的规律。说到底,国家是否稳定和治理情况如何,取决于政治是否上轨道和文官系统是否称职和有效。虽然军队是国家存在的屏障,但是如果没有上轨道的政治和称职而有效的文官系统,军队的胜利只能够是昙花一现的表面辉煌,而其失败则足以导致国家的土崩瓦解。从这一点来讲,前秦、前燕比东晋差得太远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