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老兵评史】五胡录点评 -- 老兵帅客

共:💬84 🌺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在这里,在这里

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4月14日?C1975年10月22日)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的叔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但专门研究经济发展史,也叫阿诺尔德?汤因比(1852-1883)。为了区分两者,我们通常都称呼二人的全名,以免混淆。

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对历史有其独到的眼光。他的十?跃拗?《历史研究》1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

[编辑]

生平

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1889年生于英国伦敦,曾就读温切斯特学院(Winchester College)和牛津大学的贝列尔学院(Balliol College),1911年毕业。其后加入アテナイ考古学院成为研究生,并前往希腊进行考古工作。回国后,成为母校的研究员,专门研究及教授希腊和罗马的古代史。

(翻诅中)

[编辑]

著作简表

Toynbee, A. J.,(1924), "Greek Historical Thought"

Toynbee, A. J.,(1934-1961),"A Study of History" (also known as "History of the World"), http://www.oup-usa.org/isbn/0195050800.html

Toynbee, A. J.,(1951), "War and Civilisation"

Toynbee, A. J. and Toynbee, P.,(1963), "Comparing Notes"

家园 太可怕了,10卷本啊。

算了,我还是放弃吧。

还是要谢谢老兵提供的信息。

家园 老帅同志这篇可有点凑字数的嫌疑啊

老帅同志前几篇评论,评注都是精品。怎么到了这篇,评论和评注基本没有区别,内容几乎一样?

文章当有感而发。好像不必为了字数而重复自己吧?

家园 能解释一下为什么慕容垂那么遭猜忌吗

看慕容俊对慕容恪,似乎一点也不猜忌。

慕容皇光宠爱慕容垂,恐怕不是根本原因,莫非是同母与不同母?

慕容恪为人过于谦和,如果他能早点把慕容垂提拔上来,前燕不会

那么快亡的。

家园 回您的话

我倒不是为了凑字数,否则一篇评论弄个两百字是很简单的,没有必要搞到两千字。

坦率地讲,火焰塔的凉州风云这部分是全书中我最不喜欢的部分,因为它基本就是两晋演义的翻译版,描述的只是凉州周围各国的混战,既没有什么有意义的评注点,也没有什么具有历史总结价值的评论点,因此这部分如果按照以前各个部分的方式来写评注和评论的话,会显得比较苍白无力,甚至可能会开天窗。毕竟,我这篇只是火焰塔对应部分的评注和评论,无法离开原文而信马由缰。

因此我的做法是在评注部分给出各国的来源、特点以及开国者的特点,其目的是给出一些有价值的思考点,而不是考证原文的正确性,因为各国混战过程的细节是否正确,对后人能否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意义不大,重要的是治理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而这部分,坦率地讲,火焰塔基本没有涉及。

在我的评论部分,我给出了凉州周围各国的基本简史和消亡原因,当然是非常简单的而且不包括西秦,因为我实在是找不到西秦这个国家有什么值得评论的地方。

家园 回您的话

慕容恪文武全才,但是他基本属于贤相而缺乏王霸之气,为人谦和,有能力而又没有霸者的专断,这样的人是最会被君主所喜欢的。

慕容垂武略强于文才,但是性格上专断,属于军事英雄之类。封建国家,军权是最重要的,他这样的性格,很容易引起君主的猜忌。

另外,慕容垂兄弟的父亲(那个怪字实在是找不到,只好拐这么个弯)曾经想立慕容垂为继承人,这样他自然成为竞争胜利者慕容俊的猜忌对象。

其实前燕的命运不佳主要应该怪慕容恪短寿,否则前秦最多也就是关中之国。

家园 九。刘裕北伐之评注部分

一。北燕并非慕容氏的国家,建立者高云本是高句丽贵族,前燕征高句丽时被俘并被带回燕国,后被收养,改姓慕容。北燕和北凉一样,建立者并非掌握实权者,北燕的大权掌握在冯氏兄弟手里。后来高云被护卫所杀,北燕政权遂彻底被冯氏兄弟所得,连名义上与慕容氏的关系都没有了。北燕后亡于北魏。

二。慕容德一生可谓坎坷,先是前燕;前燕覆灭,归了前秦;前秦瓦解,后燕复兴;后燕瓦解,自建南燕,坎坷方面可比刘玄德。

三。姚绍后为后秦太宰,是后秦难得的人才,刘裕北伐后秦,姚绍曾经尽力抵御,后病死。此人能够从要饭的穷人中发现人才,眼光相当可以。

四。公孙五楼其人还是有本事的,刘裕北伐南燕,公孙五楼的对策完全正确,可惜慕容超狂妄自大,没有采用,否则也许南燕不至于失败。

五。刘裕出身于北府兵,北府兵一共有两个人最有名,另一个就是刘牢之。不过刘牢之只是北府兵的早期名将,谈不上是领导者。刘牢之一人三反,声败名裂而死,刘裕也是一人三反,却以功德而得天下(王夫之语),有趣。

六。桓玄占领建康,逼迫东晋皇帝退位以后,东晋朝廷已经不是名存实亡,而是名实俱亡,否则国都没了,名又何存?

七。东晋一代,至少明帝和孝武帝还是有实权的,不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有过实权。

八。桓玄和刘毅决战,战舰旁边就是逃命的小舟,部下因此都没有斗志,因此一触即溃。

九。“不得越雷池一步”一语出自庾亮给温峤的回信,目的是要温峤防备西边的陶侃,而不用管东边的苏竣,温峤因此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十。卢循退回广州,发现广州已经被东晋军队占领,于是下令攻城,二十余天没有进展,只得转攻别处,再次被东晋军队以火攻击败,卢循自杀。

十一。沮渠蒙逊居然没杀景保却放了他回去,可见沮渠蒙逊颇有政治手腕。

十二。姚兴不肯趁着西秦内乱来趁火打劫,估计是他佛家的经书读得太多了,已经接近梁武帝的水平了。梁武帝最后饿死,他也差不多了。

十三。姚兴晚年宠爱姚弼而太子却是姚泓,袁本初和刘景升的旧戏又要开场了。

十四。刘裕北伐后秦,向北魏借道黄河运粮,和并州无关。并州在现在太原一带,离黄河很远的。

十五。崔浩的建议是很合理的,其策略很像战国时的纵横家的策略。

一句题外话,火焰塔这个部分的错误实在是太多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桓温一直是徘徊在篡位的十字路口
家园 掀起研究南北朝的高潮,顶老兵
家园 九。刘裕北伐之评论部分

这篇主要涉及三个国家:东晋、南燕和后秦,因此这里主要评论这三个国家,凉州的那些小国就算了,反正军阀混战也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

东晋本来是南逃的西晋皇族司马氏联合北方世族以及南方世族建立的偏安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皇帝的位子属于司马氏,而朝廷和地方实权则属于几个大世族,王、庾、桓、谢四大世族先后执政。谢安死后,孝武帝用兄弟司马道子执政,后来又厌恶司马道子,却受制于太后而无法废黜,于是兄弟两个各用亲信,内外对峙,这样就给了桓玄机会,同时也给了北府兵军事领袖机会。

桓玄是桓温的幼子,朝廷鉴于桓温曾经图谋不轨而刻意压制桓温的后人不予重用,桓玄因此长时间赋闲于桓氏的根据地荆州。孝武帝用自己的亲信殷仲堪做荆州刺史以及王恭镇守京口以便和自己的兄弟司马道子对抗,司马道子和自己的儿子司马元显则想方设法削夺这二者的权力。孝武帝死后,安帝继位,司马道子执政,由此引发了王恭和殷仲堪联合起来的两次反对朝廷的行动,其受益者却是荆州的桓玄和北府兵的刘牢之。

桓玄利用殷仲堪和司马道子的矛盾,上下其手,给自己弄到了独立的地盘,然后消灭了殷仲堪,占据了荆州。刘牢之本是王恭的部下,以才能自负,不满于王恭的颐指气使,受司马元显指使,杀王恭夺其位。然后桓玄又收买刘牢之,使之倒戈,杀了司马元显,流放司马道子,夺取了朝廷大权,同时削夺了刘牢之的兵权,刘牢之自杀,这样就给了北府兵其他将领机会。

桓玄夺取了朝廷大权以后,朝廷里已经没有其他世族可以和桓氏对抗了,这样东晋得以立国的世族之间平衡被彻底打破。桓玄不像桓温那样犹豫,而是果断篡位,改国号为楚,然后开始诸杀北府兵诸将,这样就激起了北府兵诸将的反抗,也为自己的失败敲响了丧钟。

桓玄知道刘裕是个人才,因此想笼络他而没有杀他,但是刘裕却在图谋他。

刘裕的起事应该说是个成算很小的冒险,开始不过百余人,和桓玄决胜的时候也不过千余人,居然能够打败桓玄的数万军队,一个是刘裕调度有方,多设疑兵,一个是桓玄手里没有称职的将领,本来他只要象檀道济那样镇之以静就可以对付疑兵,消灭刘裕的叛乱,却没有做到,以至于人心惶惶,一败涂地。刘裕这次冒险成功,实在是运气好。

桓玄逃回荆州,又收拾军队卷土重来,在峥嵘洲和西进的刘毅遭遇,桓玄的军队比刘毅多几倍,他却没有斗志,战舰旁边就是逃命的小舟,部下因此都没有斗志,刘毅则顺风纵火,于是桓玄败死。刘裕从此掌握了朝廷大权。

刘裕虽然掌握了朝廷大权,但是他只是北府兵的一员将领,人望并不是很高,因此要内削割据以稳定内部,外要北伐以建立声望,这是东晋历代权臣的老路,现在刘裕也要开始走了。

以上简述了东晋朝廷发展到刘裕掌权的过程,本来不应该放在评论里面,但是火焰塔的原文里缺的太多了,不说清楚,下面无法给出有意义的评论。

刘裕首先北伐南燕,如果南燕慕容超采用公孙五楼的建议的话,他的北伐很可能是铩羽而归。可是刘裕的运气很好,慕容超一向对公孙五楼言听计从,这次却发昏第二十一章拒绝了公孙五楼的建议,而是决定在家门口决战。决战的时候,胡藩的建议很重要,否则结果如何还很难说,因为战车固然可以阻碍南燕的骑兵,时间长了也很难说结局如何。慕容超在家门口决战失败,命运已经注定了,后面的坚守不过是苟延时日罢了。

刘裕灭了南燕,声望大增,却暴露了京师空虚的致命弱点。卢循的副手徐道覆看出了这一点,因此极力劝说卢循北伐。卢循北伐极其顺利,杀何无忌,败刘毅,直逼京师,刘裕紧急赶回,但是京师兵力空虚,朝廷已经准备迁都江北了。可是刘裕的运气又是很好,卢循听说刘裕,犹豫不敢进攻,给了刘裕备战时间,终于起死回生,这次是刘裕最悬的一次。相反,卢循该倒霉了。

刘裕派朱龄石消灭西蜀国王谯纵的经过很简单,西蜀的防务漏洞太多了,刘裕和朱龄石都捡了大便宜。

这次刘裕顺手消灭了盘踞荆州的司马尚之,司马尚之北投后秦,给了刘裕又一个出兵后秦的借口。更重要的是,司马尚之的失败,使得东晋皇族司马氏再也没有自己的兵权了,全国都掌握在北府兵的控制下,司马氏的东晋已经没有生存的本钱了,刘裕称帝缺的只是声望了。这个声望可以通过消灭后秦来获得。

刘裕攻打后秦选得很是时候,后秦在姚兴晚期已经衰落,北面受制于赫连夏和北魏,姚兴病死前后内乱不已,国力衰落到了极点,接位的姚泓又是个书生,既没有政治能力又没有军事能力,这样刘裕是以自己的最强实力打击对手的最弱时期,他这次北伐进展顺利也就不奇怪了。如果不是姚绍坚守潼关,胜利来的还会更早些。北魏的干预只是骚扰而不是主力介入,否则刘裕的压力会很大,结果也就难说了。北魏的决策对北魏是错误的,而对刘裕来说,则是运气太好了。姚绍病死,后秦再也没人可以抵抗东晋军队的进攻了,亡国也就是早晚问题了,沈田子能够以少量疑兵击溃后秦的最后主力,刘裕的运气达到了顶点。

刘裕实在是运气太好了,他北伐选择的几个对手都是对手处于最虚弱的时期,而难缠的对手,如赫连勃勃却没有介入,否则赫连勃勃的骑兵游击战够刘裕受的。刘裕是没有赶上赫连勃勃送来的晦气,倒霉事摊到了朱龄石的头上。

南燕是慕容德建立的,国土只包罗了山东与河南一部分地区,他小心谨慎,埋头发展国力,路子是对的。慕容超从小是个苦孩子,没有任何政治和军事能力,只是依靠自己是慕容德的侄子而得以继位,这个国家的运气实在是太背了。东晋北伐南燕,慕容超不用部下的稳妥建议,而是决定在家门口决战,可以说是最大的昏招,此战失败,南燕的灭亡就只是时间问题了。南燕的灭亡,标志着鲜卑慕容家族在中国东部势力的彻底结束。

慕容德一生坎坷,到老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却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以至于死后几年国家就灭亡,他的命也实在是太苦了,也许这是老天对他兄弟多英雄的平衡吧。他的继承人慕容超和他哥哥的继承人慕容纬、慕容宝都是亡国之君,一个父亲的三个英雄儿子的接班人是三个亡国之君,也是中国历史一奇。

后秦建于姚苌,兴于姚兴,也衰于姚兴,最后亡于姚泓,关键在于姚兴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四面招徕名义上的仆从国,自己则满足于做名义上的宗主国。既坐失了争夺中原的时机,又在虚幻的仆从国/宗主国迷梦中浪费了国力,坐待北魏和东晋的强大,最后在天下混战的局面下居然选择一个没有政治军事能力的书生儿子做接班人,可谓昏到了极点。

一将功成万骨枯,刘裕的胜利就是建立在对手的昏庸基础上的,虽然他也很能干,但是假使他早生几十年,和慕容英雄们以及王猛对抗,不知道将鹿死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怎么回事?写五胡录的怎么招惹老兵了?

这老灌水使出当年在梁效的功夫这么铺天盖地的。

家园 那要是老兵来写个南北朝,火焰塔是不是就没饭吃啦?!

高手阿,高手。

我西西河又一面大旗树立起来了!

家园 不怪我,要怪全怪梦晓

那天梦晓不知道是转错哪根筋了,居然想起来转贴火焰塔的这篇五胡录,还吵吵着要我来抹黑,我回帖说评论是可以滴,至于抹黑嘛,他老人家还是另请高明吧。等我发完这贴,发现老大也回了一贴,说火焰塔的五胡录早已经转过了,梦晓转的很快就会被删除。

过了一天,梦晓转的果然被删了,另外一套转载好的已经被老大提上来了。老大还说明如果我想评点的话,可以另开一贴。紧跟着老大这贴,任老师也来敲边鼓。老大都这么说了,我也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至于铺天盖地倒不是我的想法,原文分成了十一个部分,我也只好针对这十一个部分各自给出相应的评注和评论,其结果就是长长的一个话题。

家园 不可能,姓火的是写东西的,姓老的是打棍子的
家园 呵呵,我是不会写南北朝的

叙事性的文章太费时间,而且还要面面俱到,很难处理好内容点、全局结构以及文章趣味性的平衡,远不如评论性文章好写,因为后者可以任意选择评论点和侧重面,进退自如。

另外我也算不上什么高手,西西河里任老师、赵括和机会主义者以及其他几位才是高手呢,我也就是一个业余评论爱好者而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