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非常不爽与吴院长提的“韬光养晦仍要管100年” -- 子罕

共:💬160 🌺251 🌵1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再谈关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抄一下我笔记的宫力教授解说,邓提“韬光养晦”的意义:在苏联垮台后,中国不出面做什么社会主义国家领袖或者第三世界领袖,其实就是“决不挑头”;“有所作为”的意义是指:中国必须在维护自身利益的问题上有所行动。换言之,“韬光养晦”并不意味着牺牲自己的利益和无原则让步。

(以下是我自己上课时瞎写的)再从辩证法角度来看:“韬光养晦”不能曲解为牺牲我方的利益来换取所谓“发展时间”,实则是苟安。因为世界在运动,你发展别人不发展?

如果以“力量不足”为由损己肥敌,那么对方不仅在精神上有了进一步进攻的底气,力量上也会因为我方的让渡牺牲而进一步扩大优势。 典型的例子就是九一八。

家园 请教, 外交路线提法的演变

韬光养晦 -> 和平崛起 -> 和平发展, 是这样吗? 尤其是和平崛起到现在的和平发展, 短短几年就有变化(google一下好像是博鳌论坛提出的), 是不是中央很快便感觉到前一种说法不太妥当?

家园 笑得我肚子都疼……
家园 现在主打“和谐世界”

顺序是“韬光养晦”-“和平崛起”、“和平发展”-“和谐世界”。

我们终于在这方面学美国了,提出了自己的世界秩序理念。

新华社原副社长高秋福写过一篇文章反驳郑必坚之后,“和平崛起”的说法实际上已经被“和平发展”代替了,只存在于某些非官方的文章中。

因为客观上“和平崛起”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一方面“崛起”这个词让某些西方学者联想到老德国;另一方面郑有关“和平崛起”的言说引起了对台湾问题的猜测。

家园 中欧峰会推迟我当然是知道的

这是正常的反映,无论参加与否,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只不过是一个载体而已,即便参加了峰会,也不能视作是示弱的体现。

至于你说的分歧,首先,我不知道你所说的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其次,既然是存在分歧,且最后要到“老大”来出面作主,本身就说明不同的观点各有道理,各有利弊,难以轻易定论,所以才要老大来拍板。如果这就叫做“抽耳光”的话,那底下就没人敢做事,也没人敢说话了。

你也是吃这碗饭的,今后工作中也难免会和他人存在分歧,甚至是争执不下,最后还是要交到领导手里去决策,是不是只要领导听取或采纳了某一方的观点,便是“抽”了另一方的耳光?

今天领导采纳了你的,这是抽别人的耳光;赶明儿要是领导听取了别人,这耳光岂不是要抽到你脸上来? 这也太牵强了。要是照此逻辑,领导作出不同的决策,便是一忽儿抽这边的耳光,一忽儿抽那边的耳光了。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国情作为“韬光养晦”的政策前提,这点没有任何问题--党和国家的一切政策路线,都是建立在对国情“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判断的基础上的。所以才有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这个矛盾贯穿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自然也包括外交问题,而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则必然需要一个长期的,相对安定的对外环境,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在这样一个阶段里“四面出击,到处树敌”,而必须是“要贯彻韬光养晦的方针,决不当头”,温家宝说要“排除干扰,专心致志,发展自己;在国际上坚持不扛旗、不当头”。无论是内在逻辑,还是基本的思想,都是一致的。

温家宝的文章标题是《既要韬光养晦,又要有所作为》,而吴建民也说“中国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多”,在强调要韬光养晦的前提下,也并没有忘记“有所作为”,两者在基本思想上并无原则性的冲突。

所谓的“一百年”,无非是强调一个长期性而已,执拗在这上面,实在没有必要。你之所以感到“喷饭”,要么是你在学习“五当代”的时候没有联系起来学,或者是带着情绪把党对形势的判断和党的基本路线以及各项政策割裂开在学。非要去纠缠“一百年”,执拗过深,未免要陷于无聊了。何必呢。

家园 谁在断章取义和割裂呢?

1,我早就说过: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是一个整体。而且,韬光养晦的确切含义到底是什么?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所说的“韬光养晦”等同于吴建民所说的“韬光养晦”吗?

2,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政策基础,究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还是90年代的特殊国际环境?是我在盲目割裂,还是某些人在盲目联系呢?

3,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常识就是,迄今没哪个国家能够守着某个对外战略“一百年”。就从江泽民到胡锦涛这10多年间,中国对外战略已经由被动型辩解型的“和平崛起”演变到了主动陈说型的“和谐世界”,中国已经开始展示自己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理念,这是否符合吴建民的“韬光养晦”呢?

4,吴建民所说“中国扮演的国际角色越来越多”就是“有所作为”吗?

5,中外交政策的拍板权向来在老大手里,毛泽东时代以来很多东西变了,但这个传统没变,这跟有无意见分歧无关。对法国那些事除了吴建民跳了一下,基本上可以说意见是一致的。

家园 邓力群比邓小平硬

邓力群比邓小平硬

家园 鞍钢。。。
家园 老雪新起一篇文章吧
家园 断章取义和割裂的,肯定不是吴建民

1,我早就说过: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是一个整体。而且,韬光养晦的确切含义到底是什么?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所说的“韬光养晦”等同于吴建民所说的“韬光养晦”吗?
谁也没有否认过“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是一个整体,吴建民明明白白地完整表述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我建议你把吴建民的整段话看完整--
吴建民说:“不少西方人喜欢用前苏联和大国崛起来套中国,认为苏联强大了就扩张侵略,大国崛起了总是要欺负人家。中国非常明确,不能走这一条绝路。中国的崛起道路很长,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刚刚开始,邓小平留下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思想,至少还要管一百年。”
请注意,吴建民这里举出的一个参照物是苏联,对应的意思是“大国崛起了总是要欺负人家”,但吴建民认为中国绝不会去欺负人家。

“韬光养晦”的含义一般为:收敛锋芒,令自己处于相对不显眼的位置。隐含着“低调”的意思。邓小平在6.4后提出“韬光养晦”是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国际姿态,打破西方封锁,取得国际信任,实际上是一种相对于“强者”的低调。而吴建民在以苏联作为对比对象,强调中国不会走“崛起就要欺负别人”道路的时候,引用“韬光养晦”,实际上更侧重于一种强者相对于弱者的低调。而这,本身就意味着对“有所作为”的必然存在,否则,如果仅仅是“韬光养晦”而无所作为,又哪里谈得上要去”欺负人家“呢? 因此,吴建民在转述邓小平的话是,完整地引用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事实是,吴建民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理解,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一致的,而断章取义的,恰恰是那些对吴建民上纲上线的人。

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政策基础,究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还是90年代的特殊国际环境?是我在盲目割裂,还是某些人在盲目联系呢?
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政策的初衷,确实是考虑到90年代初的特殊国际环境,但事实是,即便已经基本渡过了90年代初极为困难的特殊国家环境,"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仍然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路线和指导方针,贯穿了第三代和第四代领导核心(截至目前),从来没有动摇过,即便到胡锦涛时代对外政策显示出了更多主动,只不过是根据形势变化作出的调整,但不能说就此抛弃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基本路线。

因此,包括外交政策在内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都必须建立在对基本形势和基本矛盾判断的基础上, 如果仅凭胡锦涛外交政策中显现的一些主动性就断言"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已经被抛弃,未免有失轻浮,如果要证实这一点,希望你还能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来。否则,只能是对党的基本路线以及相关政策的盲目割裂。

3,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常识就是,迄今没哪个国家能够守着某个对外战略“一百年”。就从江泽民到胡锦涛这10多年间,中国对外战略已经由被动型辩解型的 “和平崛起”演变到了主动陈说型的“和谐世界”,中国已经开始展示自己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理念,这是否符合吴建民的“韬光养晦”呢?

我还是要再次强调,执拗于"一百年",实在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 中国从拥有核武器的时候,就宣称"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中国都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中国都将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那么我倒是想套用一下你的逻辑请问,"一百年"好歹还有个时限,这里的"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又当作何解?

就在四月份,胡锦涛还再次强调了"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永远不称霸",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常识就是,迄今没哪个国家能够守着某个对外战略“一百年”,既然你据此对"一百年"如此耿耿于怀,那么请问,胡锦涛的"永远不称霸"之"永远"是不是也该被当做是"扯淡"呢?

4,吴建民所说“中国扮演的国际角色越来越多”就是“有所作为”吗?

吴建民所说的“中国扮演的国际角色越来越多”当然是符合"有所作为"的。吴建民的原话是"随着中国崛起,中国扮演的角色会越来越多"。什么叫做"随着中国的崛起"?所谓中国的崛起,本身就是指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扮演的国际角色越来越多"本身就是"中国崛起"的必然结果,"有所作为"当然是其中应有之意。

5,中外交政策的拍板权向来在老大手里,毛泽东时代以来很多东西变了,但这个传统没变,这跟有无意见分歧无关。对法国那些事除了吴建民跳了一下,基本上可以说意见是一致的。
决策权当然向来是在老大手里,问题是,现在我问你的不是拍板权在谁的手里,而是是不是老大一拍板,就是抽了谁的耳光。我不妨把原话再说一遍--

既然是存在分歧,且最后要到“老大”来出面作主,本身就说明不同的观点各有道理,各有利弊,难以轻易定论,所以才要老大来拍板。

你今后工作中也难免会和他人存在分歧,甚至是争执不下,最后还是要交到领导手里去决策,是不是只要领导听取或采纳了某一方的观点,便是“抽”了另一方的耳光?

今天领导采纳了你的,这是抽别人的耳光;赶明儿要是领导听取了别人,这耳光岂不是要抽到你脸上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