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浴血凤凰――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的东亚(前言) -- 沉睡的天空
http://www.cchere.com/article/229911
倒幕的主力是以萨摩长州两藩为主,再伴以土佐肥前两藩,自然明治政府也以萨长土肥四藩组成联合政权,其中又以萨长两藩为核心,萨摩藩代表是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长州藩代表是木户孝允(桂小五郎)。便是“维新三杰”。其时新政府的四藩在实力上是日本群藩之首,尤其箱馆战争获胜之后,所有敢于反对新政府的地方势力已经被削清,形成中央集权的机会已经成熟,维新志士本来的目的便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尤其在四藩中,维新志士已经掌握了权力,尤其因为“王政复古”,对藩主名义上的忠心也转移到天皇上来,于是在大久保和木户孝允的说服下,四藩藩主主动提出奉还版籍,其他各藩纷纷效仿,随之,在武力镇压的基础上,施行“废藩置县”,藩主给予“华族”身份,发给俸禄,这样和平的结束了千余年地方割据的局面,初步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这样也为下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
随便说一下明治维新和我们国家的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的区别,明治维新的几个主脑都是在地方藩府拥有相当地位的人,对处理政府事务人际关系娴熟,又在长期的倒幕战争中确立了武力后盾,还有外交手腕,政治上也是不择手段。(比如长州的那些志士要不想着火烧英国公使馆嫁祸给幕府,要不就想火烧京都挟持天皇,比起这个,百日维新的谭嗣同想的政变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百日维新中那些书生大都毫无从政经验,无论是处理政务还是处理人际关系,都是满腔热血莽撞至极,又没武力后盾,最多也就做做吉田松阴这样的思想家罢了,做政客还不够格,谭嗣同想做月照,望梁启超做西乡,可这位西乡隆盛说起来也还不算一个真正的政治家,假如做大久保那样才叫政治家呢。辛亥革命的革命派虽然有武力后盾,但是也没有什么执政经验,所以政权很多被原清政府官僚夺取,也不足为奇,直到孙中山在广东确立地方革命政府,培养自己的政府官员和军队,才算上了轨道。
再回过来,明治维新虽然官员有相当的经验,但是毕竟是次大规模的变革,反抗在所难免,原来地方藩的反抗已经被武力镇压,那剩下能对抗政府的只有下层武士了。
下层武士很多原来是尊王攘夷派的,明治政府的西化让他们极为不满,而“废藩置县”后,设立“华族”“士族”,只对原来的上层武士有部分好处,下层武士却失去了经济来源,所谓的公债不知如何使用,很快就穷困潦倒。这些武士大都身无长技,只会动武,这样一来,反而比一般的平民商人还要不如。尤其明治政府推行军制改革,军队不再只限于武士参加。(这也是学习近代军事制度,这样才能发挥战斗力,尤其日本军废除了武士,但是武士精神却保留下来,把平民也改造成了拥有武士精神的军人,而且规模大大增加,或许个体战斗力不如原本精选的武士,但是整体战斗力提升了。)这样的改革自然不利于下层武士,而且“废刀令”的颁布,使得武士最后一点尊严也消失了。(不过这也是必然的,假如整天有一群特殊的人拿着刀走来走去,那还能建立什么现代国家。)这样下层武士就要蠢蠢欲动了。
而西乡隆盛就是看到这点,为了摆脱危机,提出“征韩论”
这里先说说日本的经济,毕竟,一国内政最关键之处便是经济,近代各国战争,究其起源,都是国内经济的问题。
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维新运动,改革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向近代化发展,然而,事情并非如我们现在看的那般顺利,虽然自1853年黑船到来日本被迫开国到1868年十余年间,如萨摩长州等地引进西方技术,改造自己,已经小有规模,但是许多地方各藩还是停留在旧时代,而新政府取代幕府后,就要面对众多财政已经破产的各藩,身为中央政府,就必须担负起这个责任,尤其是在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后,地方政府的负债就全部集中到中央政府身上,此外,和平废藩后大名和藩士的收入还是需要发放,这就加大了明治政府的负担,此外,明治政府的军制,教育改革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新政府在初始阶段就面临巨大的困难,为此,不得不使用公债来代替给予武士的俸禄。
公债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实在是个很熟悉的名词,但是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这个公债就等于白条。(当时的中国也不敢随便发公债啊,传统思想是要收支平衡,藏富于民的,负债这种事想也不敢想,宁愿捐官,这也是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的不同了,当时的日本也没好到哪里去)收入变成白条,上中层武士还不担心,毕竟他们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支撑着,即便没这点收入也不在乎,甚至有头脑的还可以收罗公债以后发家。但是下层武士就不同了,他们唯一的收入便是俸禄,还不象一般百姓有一技之长,甚至拉不下面子和原本看不起的平民一起工作,这般下去只有贫困一途,西乡隆盛便是看到了武士的穷困,为了拯救武士,又不伤害自己建立的新政府,提出了“征韩论”,目的就是为了用战争所得来弥补,毕竟出征时可以选用武士作为主体,这样武士有饭吃,战利品也可以使日本经济好转。当然,朝鲜中国的苦难他就不必考虑了。
应该说,西乡的这个想法是相当冒险的,当时日本国力远远不及中国,以武士为主体,战斗力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很高,(不过随后的西南战争立刻否决了这点,)日军能不能战胜打败太平天国气势鼎盛的清军还很难说。而且刚刚建立的新政府威信和实力都不足,一旦受挫,幕府残党就很容易卷土重来,即便初战胜利,以还没改造后日本工业和海军,能保证远征军的后勤吗?(即便是甲午日本的国力,也被折腾得够戗)西乡为了下层武士而不顾日本国力,实在过于自私了点。(至于说危害朝鲜中国就不提了,毕竟西乡是日本人,不可能从中国朝鲜人的角度评价。)
正是因为如此,维新三杰的另外两位大久保和木户孝允在起初支持的情况下,反对西乡的“征韩”,确立了先发展国力的策略,这也导致西乡的下台,大久保独裁制度的建立。
不久之后,西乡在鹿儿岛士族的簇拥下向明治政府进军。不久被政府军打败,西乡隆盛于1877年9月24日战死,之前木户孝允在同年5月病逝,而三杰中最杰出的人物大久保利通于此年五月被刺杀。(日本刺杀乃是常事,不少豪杰智者死于刺客刀下。)
在这里我说一下维新三杰,说维新三杰说的主要是明治初年这三位奠定了明治政府的基础,当然,要说明治政府得以成立,高杉晋作,坂本龙马功劳不下于三人,但是维新的话,却是三人之功劳。其中西乡隆盛虽然在明治政府的成立,初期的废藩置县,军制改革下立下汗马功劳,但是改不了军人的脾气,虽然因其爱惜乡友同志受后人景仰,但是对日本后世发展,影响不足,而木户孝允作为长州代表入阁,但是初期受到萨摩藩排挤,之后遇到大久保独裁,而且身体多病,所得权力有限,不过他也是政治中心人物,出了大力,而且作为民权派代表,他致力于日本的宪政,日本之后保留的那点民主色彩,实在是他的功劳。接下来就是大久保利通了,这位独裁者实在是个了不得的人物,打败旧势力不是难事,没有西乡,也有其他人完成,鼓吹民权,也不是只有木户孝允才能作到的,高杉晋作更为激进,但是要论到处理政务外交,整顿经济,确定发展方向,实在就非大久保莫属了,之前推行公武合体,成功,之后合作长州倒幕,成功,和英国开战,失败了反而加深英国关系,出师台湾不利,还能通过外交拿回50万白银,他能团结同志,进而独裁(他的独裁应该说是俾斯麦的那种独裁)实在有过人的魅力和能力。日本之后的方向,实在是由他奠定的基础。(中国维新和革命,前两人或许都不缺,大久保就很难找了)
再回到原来的话题,大久保虽死,但是他确定的发展国力,再图谋朝鲜中国的方针一直被确立下来。
在这里,我们要认识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要对外侵略。这并不是说一个民族贪婪和好武这样的习性就能解释的,要知道,同样是日本,在德川幕府时期,还有更早的室町幕府时期,并没有对外用兵。
我前面说,日本一统是个前提,只有一统,才有余力对外,但是也不能证明日本就必然要对外侵略,一统并不代表要对外侵略,只是拥有实力而已。
那是为什么要对外侵略呢?其实关键问题就是在于日本当时是受到压迫的二等国家,他们要自强,但是国力又太弱,而暂时不能对付强者,只有先侵略弱者才行。用一句话来说,因为我打不过英美,所以先打败比我弱小的朝鲜,从他们那里抢饭吃,把自己养肥了,这样和各国交涉或是对抗就有实力了。(当然,这种弱肉强食的做法从实利角度看也不错。自然其他国家也没被你这样欺负而不还手的道理。)
象吉田松阴,早就提出,要“蓄养国力,割取易取的朝鲜和中国东北”,“收琉球”,“取台湾”,把“失之于美俄者,取偿于朝鲜和中国。” 吉田松阴的弟子有维新三杰的木户孝允,还有伊藤博文,日后日本政府基本遵守了这一准则。
此外,还有福泽谕吉,这位日本思想家鼓吹“脱亚入欧”,“文明开化”,“富国强兵”,对外侵略。他说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保国,这点到是也不错,当时的情况确实是弱肉强食,列强以武力为后盾,只有富国强兵,才是正途。但是“脱亚入欧”不免有些自欺欺人了,他认为西方优于东方,而日本人优于中国人,应该脱离亚洲,而成立西方文明的一分子。这更象是日本受到冲击时处于强烈的民族主义和自卑感说出的。不过当时日本确实有许多人相信这点,甚至为了证明日本人有欧洲血统,制造各种证据,这更象纳粹德国的血统论。这也是为了打击原本在日本占据主导地位的汉学,将日本人从低人一等的地位刻意拔高。(现在亚洲不吃香了,自然要进入西方,但是就没想到这样还是低人一等吗?)让日本人更快的接受西方文化,不过也造成极大的副作用,便是日本人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大,甚至不把外国人当人看,战争中的大屠杀便是由于这个关系。自然这也和日本的民族性格有关,崇拜强者,歧视弱者。(还喜欢挑战强者,打胜就歧视,被打败就崇拜。)
福泽谕吉说的不是没有道理,比如当时弱肉强食的情况,日本想自强,确实要对外扩张,只是处于太强烈的民族自尊,他蔑视生命,尤其是外国的尊严和生命,甚至歪曲事实,为了国家荣誉,甚至否认旅顺大屠杀,辩解杀的平民是伪装的武装人员,妇女儿童是误杀。(很象现在南京大屠杀的辩解,本来嘛,福泽谕吉就是日本思想的一面旗帜,被现在的政治家学习再习惯不过了,一脉相承)这不是东方的思想观,更不是福泽谕吉鼓吹的西方文明思想观,万一是福泽谕吉为了日本利益而编造出来的思想。所以说福泽谕吉或许是站在日本角度上的民族主义战略家,但是说是思想家,就过于夸张了,至多是日本民族主义思想家吧。
不管怎么说,福泽谕吉为了日本转变为日后的军国主义在思想上做了准备,但是这还不是完全。
前面说到,福泽谕吉认为当时的情况弱肉强食,日本只有富国强兵才能自强,这确实没错,当时的历史情况就是如此,列强对立,有时分有时合,世界上没有完全的准则,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都没有一定的规则,只要有实力,就可以改变规则,而殖民地经济才是财富的来源。这直到二战后才有变化,美苏两强实力相同,又有原子弹作为后盾,划分了各自势力范围,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定下了准则,或者说规矩,秩序(这种准则有些类似以前的罗马帝国,东亚朝贡体制,是相当稳定的秩序体制)这种秩序是建立在不触犯美苏利益上的,但是有了这样的秩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近代以来弱肉强食,混乱不堪,以武力为基础的情况,小国也有了和平发展的机会,日本便是这种秩序的受益者,被美国保护,不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在军事上,又有战前积累的智力资本,所以恢复极快。
当然,那时的日本自然不能象战后日本那般,而且没有战前日本的积累,即便得到了战后那样的条件,也不能快速发展,而且,此时的日本还要考虑生存问题,不然随时会成为殖民地,那战后还是一样无法发展。
日本当时要保护自己,必须壮大军队,增加国力,这就需要军工工业重工业的发展,但是这就需要大量的积累,以中国这般强于日本的国力,也需要百般筹集,以利诱之,甚至官办。以日本来说,自然是要节衣缩食,无所不用其至了,公债(以买公债为爱国精神体现也有),币制改革(虽然奉行金本位的纸币,但是毕竟比真正的金银铜钱货币要廉价许多,也是变相的筹集资金),外出打工。(咳咳,这个嘛,打工据说大多是女子。)应该说,日本在这方面做的已经很好了,日本建立了相当可观的工业基础,(而且培养了一批财阀如三井三菱,但是应该说这样的财阀对于日本发展还是很有利的,一方面避免了官方的浪费,有民间资本运作,二来财阀和政府的关系密切,在关键问题上可以牺牲部分利益支持政府,当然,政府也会回报之。这也是符合当时实际的,中小企业太多,虽然解决就业上容易,但是要支持政府计划还有税收上,还是大企业方便,所以中小企业只有在和平时期才能快速发展。)但是问题还是来了。
日本国土资源有限,市场有限,一切资源都要进口,产品都要出口,但是日本就遇到一个大问题,重工业,他生产的东西竞争不过欧美,自己消化又消化不了。轻工业,日本也消化不了,而推销到周边地区比如中国朝鲜,一来市场不容易进去,(而二战后就轻松了,市场和资源有美国建立,日本跟进)二来而且受到当地民族工业或手工业的打压,此时经济已经达到极点,单靠技术进步让日本自己市场消化是不行了,只有向外开拓,此时对朝鲜中国的开拓就摆到了现实的地位上来,尤其和中国国力的差距,就需要再加大军工业重工业的发展,这自然要国民积累大大增加,于是一方面投入近60%的财政作为军费,以军工业带动经济,一方面提倡爱国精神,以中国为假想敌,号召日本民众节衣缩食,支持这次以国运为赌注的战争。
假如甲午战败,或者战争进入相持,日本那样脆弱的经济就会崩溃,工人会得不到工资,农民会没有粮食,那用不了多久日本政府就会垮台,即便是再强的民族感情也不能改变那样的情况。
但是日本赌赢了,战争很快结束,马关条约实在是不能再好了,市场打开了,朝鲜得到了,台湾也得到了,最关键的是两亿白银的赔款,一下就重新把日本的经济扶上了轨道,相比而言,领土还在其次了。(割地自然也要,但是毕竟得到的土地需要驻守防卫,还要整治开拓,不可能马上得到收益,所以最划算的还是赔款了。)
日本之后将赔款用以稳定经济,建立近代工业体系,最关键的还是义务教育的推行,这使得日本国民教育素质飞速提高,这也使日本的军队还有工人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是日本战后能够恢复的最大基础。(抗日战争,一边不识字不会开车的中国兵,一边是甚至会土制炸药的日本兵,两相比较,战斗力就看出来了,工人也是同样,只会体力活和会技术修理的工人素质是不一样的,日本二战虽然战败,但是人还是留下来的。)
日本经济因为是以重工业为先导,积累过甚,消费难免不足,所以日本本土的消费水平并不见得提高很多,虽然在20世纪20年代一度加强,但是随之就因为经济危机崩溃,而且甲午战争得到的巨大利益使得日本再度加强军事工业,就象前苏联和纳粹德国一般,而资源的贫乏更是促使日本不断的发动战争,甚至走上了和美国对抗的路。自然,这是以后的话题。
现在回到这个时代,甲午战胜,日本得到了巨大的好处,取代了中国原先在东亚的地位,但是“三国还辽”事件使日本发现,自己还不是真正的欧洲人,一个北极熊比自己还要雄心勃勃,只有打败他,才能真正的为欧洲列强所认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这两国的维新, 其实都既需要革命者(忠於理想有见识者), 又需要政治家和政客(有政治手腕能纵横捭阖者)。 中国参与维新的人, 多前者少后者; 而日本维新中, 即便是西乡隆盛(三杰中政治见解最差者)在倒幕过程中也是很有机谋权变之能的。 还有就是对军队的掌握, 倒幕志士对於萨(西乡大久保)长(高杉木户大村山县)土(板垣)诸藩之军的控制领导, 远非中国维新志士之于袁世凯之辈的关系能比。
近代历史多毁于这些书呆子和阴谋家手里,
孙中山热血,但是经验才能....袁世凯有才,可惜黑心了点
要么富有斗志却缺乏经验;
要么富有经验却缺乏斗志;
如果两个都不具备,那叫青年学生;
如果两个都具备了,而其本人居然还活着,那就离老大不远了。
如果最后做成了老大,那叫做开辟了新的时代;
而如果最后没有做成老大,那叫做史诗。
并不是富国强兵都要进行弱肉强食的,看看中国近代到当代的历史,中国走向强大的时候,可没欺负穷困的邻居,而是面对面和压迫自己的敌人作艰苦的斗争。
这样才是条汉子!
古代史也一样,汉朝走向顶峰也是因为在和匈奴的正面硬扛中获胜...
再次鄙视日本人。
弱肉强食乃是公理,和大国抗那是英雄,欺负小国那是权谋,你说我们现在打仗,愿意和美国苏联打还是愿意和某个不知名的小国打?哪种把握最高?:)我想一般都选择后者。
日本要依靠自己的资源和西方列强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就选择从弱到强的次序,朝鲜,中国,俄国,再到美国,很自然的选择。
汉朝嘛~~~~`唉,除了匈奴他还有谁可以打啊
虎子呢?怎么还不成为开X皇帝?
快了,注意着点什么时候美国某地又独立一国,十有八九就是他搞的
虎子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我是早没有斗志了,也就是在网上胡扯而已。
至于梦晓嘛,难说。
梦晓同学,努力啊!
我在考虑一个文章的思路和老兵想法不谋而合,最近忙,以后有时间再写。
在从青年学生走向老大的过程中
被乱枪打死啦
被打死了,居然还是乱枪。
死了也成恶鬼。